更新时间:2024-07-07 17:37:26

外耳道真菌病 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的症状体征

外耳道真菌病(otomycosis externa)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内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繁殖,引起的外耳道的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常合并细菌感染。外耳道真菌感染有时可无症状,其常见症状主要有外耳道不适,胀痛或奇痒、外耳道阻塞感、听觉障碍等。分泌物涂片、真菌培养,可以帮助判断致病菌的种类,必要时需作活组织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治疗。

我国的长江和珠江流域易发生真菌性外耳道炎。多数学者认为,致病的真菌以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等引起者较为多见,其诱因为游泳、淋浴、中耳长期流脓、耳内滴入不适当的药物。因此,外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上温暖的环境,使真菌容易生长。所以,针对这些错误因素而预防外耳炎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挖耳损伤也为继发真菌性外耳道炎的重要因素之一。

真菌性外耳道炎早期可无症状,但一般均有耳内发痒或奇痒及闷胀感,有少量水样分泌物。若因炎症使脱落的上皮与菌丝共同形成痂皮,阻塞外耳道或覆盖在鼓膜表面,则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若有细菌感染,则可引起外耳道肿胀、疼痛及流脓。

检查时多见外耳道深部有白色、灰色、黄色或者烟灰色霉苔,其状如薄膜或粉丝,甚似发霉。揭去苔膜,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面轻度糜烂或有少量渗血。将霉苔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少许10%氢氧化钾溶液,盖妥并适当加温,若于显微镜下见到菌丝体或芽胞状物,即可明确诊断。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的关于外耳道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这里小编衷心祝福大家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

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的症状体征

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的症状体征

我国的长江和珠江流域易发生真菌性外耳道炎。多数学者认为,致病的真菌以曲霉菌、青霉菌及念珠菌等引起者较为多见,其诱因为游泳、淋浴、中耳长期流脓、耳内滴入不适当的药物。因此,外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上温暖的环境,使真菌容易生长。所以,针对这些错误因素而预防外耳炎显得尤其重要。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

阅读:445 收藏:289 分享:27


夏季如何预防霉菌性外耳道炎疾病

夏季如何预防霉菌性外耳道炎疾病

下面就介绍一下夏季如何预防霉菌性外耳道炎疾病。另外,机体抵抗力低下,滥用抗生素也是导致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因素之一。霉菌性外耳道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还会影响听力。相信大家通过上面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学习夏季如何预防霉菌性外耳道炎疾病的发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了解病因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

阅读:1897 收藏:194 分享:13


夏季如何预防霉菌性外耳道炎疾病?

夏季如何预防霉菌性外耳道炎疾病?

另外,机体抵抗力低下,滥用抗生素也是导致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因素之一。霉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常感觉耳内发痒,有的瘙痒难忍,以夜间为重,合并细菌感染还会出现疼痛、流脓的现象,容易被误诊为普通的外耳道炎。霉菌性外耳道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还会影响听力。关于夏季怎么来预防霉菌性外耳道炎疾病,专家已经为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

阅读:99 收藏:43 分享:92


耳真菌病的饮食注意事项,耳真菌病的症状表现,耳真菌病的检查,护理好耳朵的方法

耳真菌病的饮食注意事项,耳真菌病的症状表现,耳真菌病的检查,护理好耳朵的方法

一、耳真菌病的饮食注意事项辛辣之品,如洋葱、芥末、散作用,久食可伤及肝肾精血病情,使耳鸣加剧。韭菜、大蒜等,都具耗在外感湿热之时,加重所以,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耳鸣,都应忌食辛辣之品。腥擅发物,如带鱼、黄鱼、鳗鱼、黑鱼、桂鱼、鳝鱼、白蟹、虾等

阅读:937 收藏:42 分享:70


耳真菌病应该如何护理,耳真菌病是怎么回事

耳真菌病应该如何护理,耳真菌病是怎么回事

引起耳廓感染的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石青样毛癣菌及羊毛状小孢子菌等。2.外耳道真菌病外耳道真菌病由皮肤癣菌以外的真菌引起。若病原菌为皮肤癣菌,应称外耳道癣。

阅读:1462 收藏:180 分享:72


外耳道炎耳朵疼的原因,外耳道炎的病因

外耳道炎耳朵疼的原因,外耳道炎的病因

一、外耳道炎为什么耳朵疼外耳道发炎的话是有疼痛感的,发病初期耳内有灼热感,随病情发展,耳内肿胀,且疼痛逐渐加剧,外耳道有分泌物流出,初期是稀薄的分泌物,逐渐变稠成脓性。外耳道炎症状主要为耳部不适和痒感,常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系爱少量脓液,或碎屑有时

阅读:196 收藏:26 分享:17


真菌性阴道炎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饮食禁忌,真菌性阴道炎的检查方法,真菌性阴道炎发病原因

真菌性阴道炎治疗,真菌性阴道炎的饮食禁忌,真菌性阴道炎的检查方法,真菌性阴道炎发病原因

一、真菌性阴道炎治疗1、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阴中潮红、灼热、肿痛,尿赤口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止带.方药:猪苓、茯苓、赤芍、丹皮各15克,泽泻、黄柏、栀子、白果、车前子(包)各10克,生甘草6克。中成药:龙胆泻肝丸。2、湿浊下注:带

阅读:397 收藏:31 分享: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