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4 01:48:1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鉴别诊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高热,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冬春季高发,治疗以青霉素、头孢曲松等抗感染,卧床休息、空气流通、昏迷病人加强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褥疮和角膜溃疡,抗惊厥等。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什么症状

  1.轻型多见于流脑流行时,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

  2.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分为4期,其特点分别为:

  (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约为1~2天,可有低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多数病人无此期表现。

  (2)败血症期 突发或前驱期后突然寒战、高热、伴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及精神萎缩等毒血症症状。幼儿则有哭闹不安、因皮肤感觉过敏而拒抱,以及惊厥等。少数病人有关节痛、脾肿大。此期的特征性表现是皮疹,通常为瘀点或瘀斑,70%~90%病人有皮肤或黏膜淤斑点或淤斑,直径1mm~2cm,开始为鲜红色,后为紫红色,最早见于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分布不均,以肩、肘、臀等易受压处多见,色泽鲜红,后变为紫红。严重者淤斑迅速扩大,其中央因血栓形成而出现紫黑色坏死或形成大疱,如坏死累及皮下组织可留瘢痕。多数患者12~24小时发展致脑膜炎期。

  (3)脑膜炎期 脑膜炎症状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在前驱期症状基础上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狂躁以及脑膜刺激症状,血压可升高而脉搏减慢,重者谵妄、神志障碍及抽搐。通常在2~5天后进入恢复期。

  (4)恢复期 经治疗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皮肤淤点、淤斑消失。大淤斑中央坏死部位形成溃疡,后结痂而愈,症状逐渐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正常。约10%病人出现口唇疱疹。病人一般在1~3周内痊愈。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检查什么项目

1.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20000/mm3左右,高者达40000/mm3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占80%~90%。

 

 2.脑脊液检查

  病程初期仅有压力增高,外观正常。典型脑膜炎期,压力高达1.96kPa以上,外观呈混浊或脓样,白细胞数达每立方毫米数千至数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而糖含量明显减少,有时可完全测不出,氯化物降低,若临床有脑膜炎症状及体征而早期脑脊液检查正常,应于12~24小时后复验。流脑经抗菌药物治疗后,脑脊液改变可不典型。

3.细菌学检查

  (1)涂片检查:用针尖刺破皮肤瘀点,挤出少许血液及组织液,涂片染色后镜检,阳性率高达80%以上,脑脊液沉淀涂片的阳性率为60%~70%。脑脊液不宜搁置太久,否则病原菌易自溶而影响检出。

  (2)细菌培养:血培养在流脑时阳性率较低,但血培养对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暴发型败血症及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诊断甚为重要,故必须注意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血作细菌培养,并宜多次采血送验。脑脊液应于无菌试管内离心,取沉渣直接接种于巧克力琼脂上,同时注入葡萄糖肉汤中,在5%~10%二氧化碳环境下培养。

4.免疫学试验

  是近年来开展的流脑快速诊断方法。脑脊液中抗原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原检测方法有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菌体协同凝集试验、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对流免疫电泳的阳性率在80%以上,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为85%~93%,协同凝集试验检测A群及C群的阳性率亦较高;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的阳性率为94.2%(脑脊液)及78.8%(血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群抗原的灵敏度较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为高,抗体检测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方法,且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差,故临床应用日渐减少。对流免疫电泳法、放射免疫测定法、间接血凝试验,如恢复期血清大于急性期4倍以上,则有诊断价值。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要和什么疾病进行鉴别

  1.其他化脓性脑膜炎依侵入途径可初步区别,肺炎球菌脑膜炎大多继发于肺炎;,中耳炎的基础上,葡萄球菌性脑膜炎大多发生在葡萄球菌败血症病程中;革兰氏阴性杆菌脑膜炎易发生于颅脑手术后;流感杆菌脑膜炎多发生于婴幼儿;绿脓杆菌脑膜炎常继发于腰穿,麻醉、造影或手术后。

  2.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多在7~9月,脑实质损害严重,昏迷、惊厥多见,皮肤一般无瘀点,脑脊液较澄清,细胞数大多在500/mm以下,糖及蛋白量正常或稍增高,氯化物正常,免疫学检查如特异性IgM、补结试验等有助于鉴别。

  3.虚性脑膜炎败血症、伤寒、大叶性肺炎等急性感染病人有严重毒血症时,可出现脑膜刺激征,但脑脊液除压力稍增高外,余均正常。

  4.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主要见于儿童,发病季节在夏秋季,短期内有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症状,但无瘀点,脑脊液检查正常,确诊依靠粪便细菌培养。

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

1.脱水剂的应用

  下列药物应交替或反复应用:①20%甘露醇。②25%山梨醇。③50%葡萄糖。④30%尿素。以上药物按具体情况每隔4~6小时静脉快速滴注或静推一次,至血压恢复正常,两侧瞳孔大小相等,呼吸平稳。用脱水剂后适当补液,使患者维持轻度脱水状态。肾上腺皮质激素亦可同时应用,以减轻毒血症,降低颅内压。

2.亚冬眠疗法

  主要用于高热、频繁惊厥及有明显脑水肿者,以降低脑含水量和耗氧量,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氯丙嗪和异丙嗪肌注或静推,安静后置冰袋于枕后、颈部、腋下或腹股沟,使体温下降至36℃左右。以后每4~6小时再肌注一次,共3~4次。

3.呼吸衰竭的处理

  应以预防脑水肿为主。如已发生呼吸衰竭,除脱水外则应给予洛贝林、可拉明、回苏灵等中枢神经兴奋剂。亦可用氢溴酸东莨菪碱静注,可改善脑循环,有兴奋呼吸和镇静作用。必要时作气管插管,吸出痰液和分泌物,辅以人工辅助呼吸,直至患者恢复自动呼吸。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鉴别诊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鉴别诊断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什么症状1.轻型多见于流脑流行时,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2.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分为4期,其特点分别为:(1)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

阅读:1067 收藏:11 分享:8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症状是什么(1)上呼吸道感染期:大多数患者并不产生任何症状,部分患者有咽喉疼痛、鼻咽部黏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此时采取鼻咽拭子作培养可以发现脑膜炎球菌,但即使培养阳性,亦不能肯定上呼吸道症状系由脑膜炎球菌抑或由病毒所引起

阅读:758 收藏:112 分享:1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要做的检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要及时治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要做的检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要及时治疗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要做的检查1.血象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20×109/L左右,高者可达40×109/L。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在80%~90%。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是诊断流脑的重要依据。但近年来认为由于腰椎穿刺后

阅读:139 收藏:6 分享:2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怎么回事,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原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怎么回事,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原因

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可有惊厥,锥体束征阳性,严重者可发生脑疝。

阅读:1378 收藏:159 分享:9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这病因会导致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这病因会导致脑脊髓膜炎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因脑膜炎球菌属奈瑟氏菌属为革兰阴性球菌,呈卵圆形,常成对排列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带菌者鼻咽部,病人的血液脑脊液和皮肤瘀点中检出。脑脊液(CSF)细菌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只有在细胞外正常中的一些不易生长,在含有血液的培养

阅读:270 收藏:69 分享: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轻型多见于流脑流行时,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化脓性脑膜炎。

阅读:537 收藏:270 分享:9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热特点是什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就是人们习惯所称的“流脑”。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所引起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流脑的起病比较急,一般多以突然发生高热为特点,体温在一开始发病时就很高,一般在39℃-40℃左右,甚至更高,在高热时多伴有寒战。暴发型流脑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初起多有寒战高热,而有些严重病人则体温不升,很快出现休克或昏迷。婴幼儿流脑一般临床症状不典型,有的可有低热,有的患儿表现为烦躁不安、尖声哭叫、囟门隆起等。小儿流脑起病急,热势高,所以容易发生惊厥。

阅读:246 收藏:314 分享: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