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06:29:3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居家养老”模式闯出探索之路

BY:Efia 2024-07-17 06:29:31 1883 ℃

通川区民政局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总人口42万人的通川区,全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5.8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3.8%。严峻的养老形式让通川区各部门、机构在此方面进行着各种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探索的过程中,以大北街社区的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化运作的养老模式逐渐萌芽……

养老机构面临尴尬

“去养老院干什么?我和老伴就待在家里。”4日上午,在滨河游园散步的李大爷告诉记者,他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休后,一个月能拿1200多元的退休金,家里还有一套1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平日里,像买菜、做饭、洗衣等基本生活料理,都是老两口自己干。虽然李大爷两个儿子都在达城工作,但是并没有住在一起。他说,“孩子们平时工作都很忙,况且我和老伴的身体还行,互相照料不成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中国文化传统,多数老年人都有浓重的恋家情结,尽管有些老人都有着不错的收入,但他们都非常抵制环境良好的养老院。纵然是儿女远在外地,他们也情愿在家中和老伴相依为伴、安度晚年;子女就在本地的老人,更是认为子女将自己送到养老院就等于不孝。

这样的传统习惯让达城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速度缓慢,而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通川区仅仅有3家养老服务机构,其中还有一家属于民办。

居家养老”重担压社区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远在外地工作的“空巢”家庭将逐渐增多。记者在通川区大北街社区就了解到,社区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照顾的“孤寡”、“空巢”老人就有37位之多。

“由于养老机构的收费因素,加之老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养老模式正逐步挑起了居家养老的重担。”大北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崇明说道。

今年,通川区首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该社区挂牌成立以来,社区内37位“孤寡”、“空巢”老人得到了37名经过正规培训的义务养护员“一对一”照料。社区养护员张满宗告诉记者,“2009年12月下旬,我接受了专门的培训,随后在社区干部的见证下,和胡镇元大爷签订了一份帮扶协议书。服务内容包括代为购物、日常照料等内容,区民政局一年将给我发360元的"工资",平均每月30元主要用于补贴电话费、交通费等。”

“如果养护员服务不好而遭到投诉,他们的"工资"将被扣除20%。”李崇明还告诉记者,目前这样的形式无疑是社区开支和养老的一个平衡点,这和以前单纯依靠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和党员上门服务的形式比较起来,这样的制度更加优越。

记者走进该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两名老人正在一栋两层小楼外的乒乓球台边打乒乓球。走进小楼的房间,记者看到里面摆着3张单人床,上面铺着 非常干净的床单空调电视一应俱全。来到二楼,3名老人正在边看电视边拉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社区主任袁霞介绍,“日间照料是一种介于专业机构照料和家庭照料之间的新形式,对于社会众多独居的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退休金不高,加之老人恋家思友的街坊情结,所以来这里是最佳选择。而对于一些子女工作繁忙,白天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的家庭来说,日间托老也不失为一种"两全"的养老服务方式。”

据了解,目前大北街社区的日间照料主要是为老人提供托管照顾、午休餐饮、康复娱乐等日间照料服务。

老年人欢迎养护员上门

在达县钢煤家属院3单元4楼3号,居住着75岁的孤独老人唐碧洋。5年前,她老伴去世后,随着年龄增加,病也越来越多,基本不能打理家务。但大北街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成立后,社区专门为唐碧洋配了一名养护员,一周两次上门照顾她的生活。

面对记者,唐碧洋谈起了养护员第一次来家里的情景。当时,她以为对方会嫌弃她,哪知,养护员非常细心地为她换衣、洗衣、剪发、修指甲、按摩,并且还为她买菜、做饭。

据一名照料唐碧洋的养护员介绍,唐碧洋的老伴走得早,也没有子女,无依无靠,长期独居,所以,她对外人总怀有几分“敌意”,刚开始,总与上门的养护员故意“作对”。养护员刚把房子打扫干净,她等人一走,立即又弄得乱七八糟。是养护员的精心照料渐渐改变了她的思想,现在,每次听见养护员上楼的声音,她总是开心得主动开门迎接。

软硬件设施成发展阻碍

“目前社区养老的服务收费标准比较低,可以使更多的低收入的老年人也能享受到养老服务。但是受社区自身条件的制约,仅仅依靠社区很难将这样的养老模式扩大。”李崇明向记者袒露心声。

据了解,目前社区日间照料室每天平均有两位老人前来要求照顾,为了照顾好这些老人,社区就必须固定聘请一名每天工作接近12小时的“保姆”来照顾老人。由于日间照料属于完全免费,“保姆”的工资,照料室里、电的开支,棉被、床单的清洗等费用则都需要社区负担。而社区的经费来源除办公经费外,就是社区内各家单位的赞助和个人捐款。也就是说日间照料室越大,社区也就需要更多的支出。

由于存在这样的状况,李崇明告诉记者,社区养老目前虽然看起来是一个解决居家养老的最佳模式,但是要将这样的养老模式扩大和普及,则需要政府大量的投入。社区养老涉及资金投入、社区医疗、老年活动设施、管理人员投入等复杂的情况。但从目前达城现有的大多居民小区状况看,均存在着医疗设备缺乏、社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绿化少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很多社区在资金来源、专业服务人员短缺等方面还有很多困难。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让更多的老人受益,就必须在社区养老模式上找到一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只有在这个平衡点之上,才会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到社区养老的建设当中,满足达城目前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

社区养老提供新模式,时间储蓄助力居家养老

面对我国老龄社会的提前到来,哈尔滨市烟厂社区设立了时间银行,通过储蓄时间的方式进行接力式服务为空巢老人的社区养老提供了一种全新模式--6月9日,哈尔滨出现了入夏以来最高温--36摄氏度,家住哈尔滨市东大直街87号的74岁张凤云老人和82岁的

居家养老消费券飞入寻常老人家

2009年第三季度,南山在南头街道进行居家养老消费券的试点工作,今年1月1日起,居家养老补助以消费券的形式开始在全区发放。每天上午8时至11时,下午2时至5时,西丽留仙社区的老年舞蹈队在小区里按时“开舞”。在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的时候,居家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深圳全市同

农村居家养老困境如何破解,建立社区互助养老模式

目前,该项目通过广水市李店乡黄金村农家女养老服务中心运行,已成功创出农村老年人互助、留守妇女照顾老年人等多元合作的关爱农村老年人模式,并建立了一批关爱农村老年人互助会。

Hash:b96dccfc0e52306bb962e8eab680c4c50cbc3a18

【声明】本文由用户Efi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