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12:25:0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多动症”大多扣错了帽子

BY:Winola 2024-07-17 12:25:01 641 ℃

新闻背景:3月5日出版的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CanadianMedicalAssociationJournal)公布了一项针对儿童多动症的研究: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11年间跟踪研究超过93万名6~12岁儿童,结果发现在同龄儿童中,12月出生的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几率比同年1月出生孩子高出39%,接受药物治疗的几率也高出48%。

谈到很多家长和老师总是给喜欢给孩子扣个“多动症”的帽子上海市儿童医学发展中心发育行为儿科主任章依文教授很是不解,“日常生活中判断孩子是不是患多动症,大多是老师和家长,好像不是医生了。”

北美的学龄儿童中,有3%到7%的人被诊断患有多动症,在中国这个比例为4.31%到5.83%。果真有这么多的多动症孩子吗?最新一期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就对儿童多动症的常见诊断提出严重质疑。

年龄越小扣多动症帽子的几率越大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93.7943万名6到12岁儿童进行追踪调查后发现,年龄最小的孩子被定性为多动症的比例最高。

珍妮·加兰德(JaneGarland)是负责此项研究的儿童心理学家,她指出,许多孩子的多动症很可能只是发育不够成熟的表现。仅仅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不如那些年长近一岁的孩子守规矩,便认定为多动症并使用药物,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在同一年级中,晚几个月出生的孩子表现相对不成熟,但人们却用对待较大孩子的标准看待他们,这使他们比较容易被误诊为多动症。

多动症为何容易被滥用

上海市儿童医学发展中心章依文教授告诉记者,许多被家长、老师认定为多动症的儿童,有大半在经过系列科学综合评价后摘掉了多动症的帽子。

造成这种多动症被滥用的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夸大的宣传,第二是老师的误解。班级里多一个“坐不定”的学生,会给教学带来很大麻烦,但如果该学生被确诊为“多动症”,那他的成绩再差老师也不用负责了。“美国有关调查就发现,教师倾向于滥用多动症标签以推卸教育的责任。”世界卫生组织新生儿保健合作中心主任沈晓明教授说。

“没有经过明确鉴定,千万不能乱给孩子扣‘多动症’的帽子。”章依文教授说。此外,大人的评价如同一个标签,孩子常常会为了“证实”大人的评价就朝着大人评价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也就是说,有些孩子类似多动症的表现,是大人的评价“培养”出来的。

喜欢多动未必是多动症

章依文教授说,孩子的注意力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幼儿园的儿童注意力只能集中10分钟左右,一年级小学生也只能集中10~15分钟,这些年龄段的孩子一节课上有几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做小动作都是正常的。

“所以,喜欢多动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多动症。”章依文教授说,心情焦虑等其他心理问题也可能表现为多动,比如一个智力平一般的孩子在一个平均智力很高的学校里,他就会因为学习跟不上而出现多动症的表面症状。

儿童多动症是否存在,医学界本来就没有定论。而需要注意的是,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会遭到老师和家长区别对待,这对他们的自我认知会产生消极影响。

“多动症”大多扣错了帽子

最新一期加拿大医学协会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就对儿童多动症的常见诊断提出严重质疑。年龄越小扣多动症帽子的几率越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93.7943万名6到12岁儿童进行追踪调查后发现,年龄最小的孩子被定性为多动症的比例最高。多动症为何容易被滥用上海市儿童医学发展中心章依文教授告诉记者,许多被家长、老师认定为多动症的儿童,有大半在经过系列科学综合评价后摘掉了多动症的帽子。没有经过明确鉴定,千万不能乱给孩子扣多动症的帽子。

“多动症”帽子不要轻易扣

截止目前,其分部已经接受了200多位小朋友的报名。“好动”未必是“多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朱雪琴老师提醒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平时好动、贪玩、做作业不专心,不要轻易以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得了注意力缺陷或多动症。“作为咨询师,我不主张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因为孩子有很强的可塑性,一旦告知家长孩子有多动症的话,家长就会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孩子。”

多动症孩子怎样教育?多动症孩子知识必读!

多动症孩子知识必读!多动症主要表现是: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多动症是自从幼年就有的,可延续到成人,但以学龄儿童症状最为突出,据统计有5―10%学龄儿童患有多动症,男孩比女孩多,比例5:1,其中65―80%多动症儿童出现学习困难。多动症常见的表现形式1、经常出现手脚多动或在座位上扭转不停,难以完成某件事。

Hash:45e3e5770c683a649d32d785007326580a7bead9

【声明】本文由用户Winol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