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六一”,很多家长在为孩子庆祝节日时“一掷千金”,“消费”成为“六一”的主题,许多孩子由此盲目攀比。专家认为,儿童节应注重教育意义,不该变成“儿童消费节”。
[一个小学生的“六一”账单]
5月31日晚一家三口看电影《驯龙高手》120元
牛巴店晚餐150元
游艺厅电游100元
6月1日棋盘山骑马150元
太原街购物220元
必胜客晚餐200元
为了给女儿过个快乐“六一”,郭女士花了900多元钱,“儿童节简直成了购物节和消费节。”郭女士说,“虽说一年就一天,咱不差钱,可我总觉得这是在花钱买快乐,儿童节是不是有点儿变味了?”
儿童节怎么变成了“消费节”?
儿童节获礼物成习惯
儿童节前,记者在对百余名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80%的孩子都希望在儿童节获得一直想要的礼物,“儿童节就该有礼物啊!”
6月1日当天,记者又采访了十位家长,其中三位的儿童节消费超过700元,五位在300―500元之间,只有一位家长花了不到100元钱。这些花销60%用于购物,其他用于游玩和吃饭。
在书店工作的李女士说:“我儿子要了一件世界杯纪念版T恤,还有一台索尼PSP(游戏机),虽然很贵,我还是给他买了。”
奢侈化消费责任在家长
面对孩子旺盛的消费欲望,家长要么束手无策,要么不以为然。十位家长中,只有两位表示要控制孩子的欲望。杨先生的说法代表了很多家长的意见:“一年就一个儿童节,只要家长有能力还是得尽量满足孩子,亏谁也不能亏了孩子。”
辽师大教育心理学博士李然认为:“家长对孩子无节制的爱,使孩子渐渐养成了奢侈过节的习惯,孩子会把节日收礼物当成理所当然的,本应对家长感恩的心态变成了索取的心态。在儿童节这一天让孩子学会节制是不现实的,孩子消费观念的形成,是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的。控制欲望前先要让孩子学会做选择。比如儿童节活动,家长可以先告诉他预算,交流要采取平等商量的语气,在家里完成。”
低消费的儿童节同样快乐
沈铁四校校长修路认为:“孩子的诉求很简单,就是开心,礼物让他们开心,家长的关注也能让他们开心。家长只要肯动脑筋,还是有很多方法给孩子一个朴实有意义的儿童节。比如,爸爸妈妈来谈自己小时候特别开心的事儿,和孩子一起分享。其次,家长可以陪孩子亲手做玩具,做游戏,或是观察昆虫,这样的美好体验,孩子会一直记得。”
小学教师程女士在家开了个儿童节派对:“三个家庭聚在一起,六个大人三个孩子。一起烤蛋糕,一起包饺子,孩子和家长们都很快乐。”
小编总结:针对儿童节成为“消费节”现象,儿童心理专家说,家长过“六一”给孩子小礼物或者全家吃顿饭无可厚非,但过分追求过节气氛“一掷千金”是不可取的。这样会造成孩子间的盲目攀比。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了,过“六一”时家长应该注重对孩子亲情和爱心的培养,例如开展为贫困学生捐款、帮助父母做一件家务事、去参观烈士纪念馆等活动,对孩子的教育意义会更大。
别让儿童节成了,儿童花钱节儿童心理
六一儿童节又到了,经营儿童用品的商家再次投入到“娃娃消费战”中,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也出现在各大卖场中。儿童节应该怎么过,一百个人或许会有一百个说法。但归根到底,在商品无处不在的社会里,给孩子购买这样那样的玩具及消费品,以及带孩子去动物园、游乐园“消费”娱乐项目等,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在很多人眼中
留守儿童 儿童节走进留守儿童草色童年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了这个特殊的群体。小超13岁,是哈尔滨市周家镇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小超8岁时,父母就到哈市平房区帮人卖水果。小超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据统计数据显示,约60%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监护;20%的留守儿童由不出外打工的父亲或母亲监护;10%的留守儿童由亲朋监护;还有10%的留守儿童是自我监护。
2012年儿童节再掀“儿童节经济”风潮
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家长都反应,过儿童节,家长比孩子还要激动,据调查表明,儿童节之际,平均每个家庭都会花费300元左右给孩子买礼物,2012年儿童节再掀“儿童节经济”风潮。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家长都反应,过儿童节,家长比孩子还要激动,据调查表明,儿童
Hash:19ef1a2560e59212ff374c7e24e922148e069d2b
标签:
儿童节
儿童
【声明】本文由用户Cereli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