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11:21:2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爸妈不要给孩子“负面提醒”

BY:Kiran 2024-08-15 11:21:24 116 ℃

有一个朋友的孩子非常聪明伶俐,可这个男孩儿上小学后,毛病越来越多――逃学、撒谎、找人替写作业、骗家里的钱、沉溺于电子游戏等等,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问题孩子”。

就在儿童专家与家长聊天儿的时候,这个孩子向父母要钱买练习本。孩子的母亲一边掏钱一边说:“买本子可以,但是不能把一元的本子说成两元从中贪污啊!”孩子漫不经心地点点头。

从母亲随口说的这句话里,儿童专家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他问孩子的父母,是不是经常给孩子这样的“提醒”。家长想了想说是的,怕他学坏,所以看到一些关于小孩子错误行为的信息,比如:逃学去玩电子游戏,花钱找人写作业什么的,经常给孩子提醒。儿童专家马上告诉他们,孩子就是这样被父母亲“教坏”了,他的一些错误行为也是父母亲口传授给他的。

一个少不更事的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有些家长经常无意间提醒孩子,不知不觉中把操作性很强的不良信息灌输给了孩子。当父母提醒孩子不要做什么的时候,孩子同时也知道了,有些事情还有那么一种做法。好奇、冒险心理是人类的天性,在孩子身上表现得更充分。于是,在自认为条件许可的时候,孩子就会去试一下;如果没被发现,而且屡试不爽,不良习惯就养成了。比如,假期里父母上班之前对留在家里的孩子提醒:我们走后不许玩电子游戏,不许没完没了地看电视。孩子本来对这些事情就很敏感,经父母一说,被提醒了,等父母走后,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情可能就是父母强调不让做的。

小袁是个男孩子,爸爸是单位领导,母亲是票务员,家里的经济条件不错,对这个独生子更是宠爱有加,几乎是有求必应。不过,最近小袁的爸爸看了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杂志,感到家里虽然富裕,但还是应该对小袁进行挫折教育。所以,他开始有意识地对孩子的要求进行拒绝。

那天,小袁从学校回到家里,向爸爸要求买一个最新款的玩具。爸爸拒绝了他:“你的玩具不少了,不能总是买新玩具。”小袁马上转到了妈妈那边,因为妈妈总是会比爸爸更好说话一些,这是小袁多次试验后得出的结论。可是,他没想到,妈妈也和爸爸结成了同一战线,同样拒绝了他的要求。

失望的小袁躺在地上大哭大闹。爸爸妈妈虽然心疼,但还是忍着,没有答应他的要求。小袁哭闹了一阵子,看没什么反应,也就自己站起身来。小袁爸爸和妈妈感到这种教育方式还是有效的,心里暗暗高兴。

由于工作的关系,小袁爸爸和妈妈经常把单位的公款带回家,就放在家里的抽屉里。因为怕小袁会拿抽屉里的公款买玩具,爸爸就一再叮嘱他:“这些全是公款,不能动。”

一天,当小袁爸爸取公款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千多元钱,问到小袁,小袁坚绝否认。没办法,小袁爸爸只好自己出钱补上了公款。

直到十天之后,小袁爸爸接到老师的电话,才知道少了的公款竟然是小袁拿去了。

原来,小袁因没在爸爸妈妈那里达到自己的目的,在爸爸的“提醒”下,就想冒险试一次。于是小袁利用中午午休的时候,把 公款拿走,用一百多元钱买了玩具。但这一举动被几个同学发现,为了让同学不告发自己,他又请同学们去吃了麦当劳,还买了一些玩具送给他们。

小袁的爸爸妈妈感到很悲哀:都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成了这样一个“家贼”呢?

所以,孩子在五岁以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强化良性信息的灌输,孩子只需要知道事情应该怎么做就行了,父母不要“多此一句”。有对父母在孩子能够“打酱油”的时候,他们两口子只注意强化一点:买东西找回来的钱,必须交给父母。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现在家里的钱在桌子上不管放多久,孩子都不会特别关注的。这个事例说明,良性信息的灌输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爸妈不要给孩子“负面提醒”

有一个朋友的孩子非常聪明伶俐,可这个男孩儿上小学后,毛病越来越多――逃学、撒谎、找人替写作业、骗家里的钱、沉溺于电子游戏等等,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问题孩子”。就在儿童专家与家长聊天儿的时候,这个孩子向父母要钱买练习本。孩子的母亲一边掏钱一边说:“买本子可以,但是不能把一元的本子说成两元从中贪污啊!

提醒:不要随便给孩子烫头

大人们忙着烫发染发的同时,一些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被家长领着去烫发染发,几个小时后一个满头金黄色发卷的芭比娃娃就诞生了。看着娇俏可人的样子,家长美得乐不可支。殊不知,家长的这些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不知这些家长想过没有,孩子的头发经得起如此折腾吗?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的冷烫精、定

爸爸妈妈别吵了!父母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夫妻之间时常会发生一些矛盾,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大动干戈。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做父母的,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夫妻之间时常会发生一些矛盾,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大动干戈。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做父母

【声明】本文由用户Kiran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