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8:51:3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保健食品当药品 这些用药误区你中了几个?

BY:Kanya 2024-06-28 18:51:36 934 ℃

  据了解,用药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效发挥与治疗效果,甚至会对用药者的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影响。那么,在生活当中,大家在用药方面存在哪些误区呢?一起来看看。

  这些用药误区要了解

  误区一:保健食品当药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老年朋友购买保健食品时要理性,不要将保健品当做“救命稻草”,盲目听从商家所宣传的功效,必须严遵医嘱、科学用药。擅自停药或用保健食品控制病情,反而会贻误病情。

  误区二:多种药物叠加用

  很多人认为生病了多吃几种药,作用会更强,疗效会更好,病好的会更快。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选购药品时,消费者首先应识别药品的通用名,判断该药的成份,弄清楚该药是不是自己要买的或与自己正在服用的药是不是存在成份相同的情况,以免买错药或重复用药,导致严重后果。

  误区三:随意换药调剂量

  由于人们普遍缺乏安全用药知识,家庭用药存在一些误区,例如随意加大或减少用药剂量、随意换药等。

  误区四:药品存放太随意

  孩子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一些药品形状、色彩对他们都很有吸引力,加之家长存储不当,孩子可以拿到就很容易当糖豆误食,诱发疾病,甚至威胁生命。

  误区五:盲目相信OTC认为没有副作用

  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有较高的安全性、不易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也不易在体内蓄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非处方药本身也是药,不是绝对没有不良反应。

  小贴士:小儿用药遵循四大原则

  1、用药时机

  先物理治疗。应该先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热,应该先弄清原因,儿童体温较成人高,体温低于38.5℃时,不必用退烧药,可以先用酒精擦身,或用冰袋物理降温

  2、药物种类

  尽量简单化。一是“能用一种药就不用两种”,以免药物作用叠加,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增高;二是单一成分的药物更安全。药名带“复方”两字的要慎用,如复方甘草片,虽止咳效果好,但3岁以下儿童不宜用。

  3、剂型剂量

  首选儿童装。在造成用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中,用药过量超过40%。正确的做法是尽量买“儿童装”,如针对发烧腹泻等儿童常见病症,药店里基本都有儿童剂型;若买不到,也切忌自己拿成人药调配,应尽快去医院就诊,请医生根据体重体表面积折算等方法指导用药。

  4、给药方式

  首选口服药。儿童科学用药的顺序为口服、肌注、静脉输液。原则上能口服就不要挂点滴。婴幼儿输液本就比成人难,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更高。用口服药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的剂型,例如用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可以减少用药次数。

保健,保健药,保健饮品,保健烟类技术资料

一种海藻保健清酒,以糯米或粳米、海洋蔬菜为主要原料,其主要配方为海藻(干品)0.3―1%,糯米或粳米30―50%,复合酶0.015―0.03%,糖化酶0.03―0.07%,其余为水。海藻经浸泡、预热、打浆等预处理制成浆体,加酒酿、米饭、水等

妇科保健品有哪些_如何选购妇科保健品

若对购买的保健食品,可记下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数据库中查询。保健食品只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时食用,因此要对症选购。

保健品≠药品老年人购买保健品须注意什么

老年人是保健品最大的消费群体,但在各种广告的轰炸和误导下,老年人越来越把保健品当药品,从而出现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的悲剧,其实包括保健食品在内的普通产品不是药品,最多只是一种功能性食品,无法替代药品达到治疗作用。国家规定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上是不能标注或暗示具有治疗作用的。

Hash:8ff4c2ab9421e812792d4d7ac9d01c37ad071ded

【声明】本文由用户Kany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