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9 22:18:50

推拿手法 运动关节类按摩手法,之摇法,摇法注意事项有哪些,推拿手法之拔伸法,推拿手法之扳法

一、推拿手法之摇法

  使关节或半关节做被动的环转运动,称摇法。包括颈项部、腰部和四肢关节摇法。

动作要领:

  颈项部摇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立于其背后或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扶托于下颌部,两手协调运动,反方向施力(扶按头顶后部的一手向远心端方向施力,而托于下颌部的另一手则向近心端方向施力),令头部保持水平位运动,使颈椎做环形摇转运动。

  2.腰部摇法:包括仰卧位摇腰法、俯卧位摇腰法。

  (1)。仰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仰卧位,两下肢并拢,屈髋屈膝。术者双手分别按其两膝部或一手按膝,另一手按于足踝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做环形摇转运动。

  (2)。仰卧位摇腰法:受术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托抱住双下肢膝关节稍上方,两手臂协调施力,做环形摇转运动。

  3.肩关节摇法:包括托肘摇肩法、捏腕摇肩法、握臂摇肩法、绕头摇肩法、拉手摇肩法和大幅度摇肩法。

  (1)。托肘摇肩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侧方。以一手按压于其肩关节上方以固定,另一手托握肘部,使其前臂搭放于术者前臂上,手臂部协调施力,使肩关节做中等幅度的环形摇转运动。

  (2)。握腕摇肩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对面。以一手扶按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握腕部,使上肢外展。两手协调施力,使肩关节做中等幅度的环形摇转运动。

  (3)。握臂摇肩法:受术者坐位,患臂上举,术者立于其身后。以一手扶按对侧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其上举的上肢的前臂部。两手协调用力,使肩部在上肢上举的体位下做中等幅度的稍缓慢的环形摇转运动。

  (4)。拉手摇肩法:该摇肩法,主要适用于肩关节有较大活动幅度的患者。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侧方。术者握住受术者的手掌部。上肢与身体协调施力,做由慢至快的环形摇转,以此使受术者肩关节做较大幅度的环转摇动,摇动的幅度和速度以患者的忍受度为限。

  (5)。大幅度摇肩法:受术者坐位或站位,两上肢自然下垂并放松。术者于其前外方,两足前后开立呈前弓步。令其一侧上至向前外上方抬起,以一手反掌托于其腕部,另一手扶压其上呈挟持状。将其上肢慢慢向前外上方托起,位于下方一手应逐渐翻掌,当上举至160度左右时,即可虎口向下握住其腕部。另一手随上举之势又腕部沿前臂、上臂外侧滑移至肩关节上方。略停之后,两手协调用力,使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向下方按压并予以固定,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随机握腕一手握腕摇向后下方,经下方至其前外方45度位稍停,此时扶按肩部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滑落于腕部,呈两手挟持其腕部状。然后将其手臂上抬经术者胸前运转至初始位,此过程中握腕一手应逐渐变成手掌托腕,另一手经其腕部的下方交叉滑移回返至其腕关节的上方。此为肩关节大幅度的摇转一周,可反复摇转数次。在大幅度摇转肩关节时,术者要配合脚步的移动,以调节身体重心。即当肩关节向上、向后外方摇转时,前足进一小步,身体重心在前;当向下,向前外下方摇转时,前足退一小步,身体重心后移。

  4.肘关节摇法:受术者坐位,屈肘约45度左右。术者以一手托住其肘后部,另一手握住腕部,两手协调施力,使肘关节做环转摇动。

  5.腕关节摇法:受术者坐位,掌心向下。术者双手合握其手掌部,以两手拇指分按于腕背侧,余指端扣于大、小鱼际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在稍牵引 情况下做腕关节的环形摇转运动。其次,亦可一手握其腕上部,另一手握其指掌部,在稍牵引的情况下做腕关节的摇转运动。

  6.髋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术者一手按其膝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或足跟部。将髋、膝关节的屈曲角度均调整到90度左右,然后两手臂协调用力,使髋关节做环转摇动。

  7.膝关节摇法:受术者俯卧位,一侧下肢屈膝。术者一手扶按股后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足踝部,做膝关节的环转摇动。

  8.踝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术者坐于其足端,用一手托握起足跟以固定,另一手握住足趾部,在稍用力拔伸的情况下,做踝关节的环转摇动。

二、摇法注意事项有哪些

要求及注意事项:

  1.转摇的幅度应控制在人体生理活动范围内,由大到小,逐渐增加。由于人体各关节的活动度不同,故各关节的转摇幅度亦不同。

  2.转摇的幅度宜慢,尤其是在开始操作时更宜缓慢,可随转摇次数的增加及受术者的逐渐适应适当增快速度。

  3.转摇的方向可以按顺时针方向,亦可按逆时针放向。一般情况下是顺、逆时针方向各半。

  4.摇动时施力要协调,稳定,除被摇的关节、肢体运动外,其他部位应尽量保持温度。

  5.对习惯性关节脱位、椎动脉型颈椎病及颈部外伤、颈椎骨折等病症禁止使用患处关节摇法。

作用:

  用于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各关节酸困疼痛、外伤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等病症。

  摇法重在活动关节,属于被动运动手法。具有滑利关节、疏通经络和松解粘连的作用。适用于四肢各关节及颈、腰段脊柱。某些关节摇法的操作术式较多,摇动的幅度、速率有所差别,分别用于治疗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

三、推拿手法之拔伸法

  拔伸法又名“牵引法、“牵拉法”、“拉法”,包括全身各部位关节、半关节的拔伸牵引。

  操作方法

(1)颈椎拔伸法:包括掌托拔伸法,肘托拔伸法和仰卧位拔伸法三种。

  ①掌托拔伸法:病人坐位,术者站于其后。以双手梅指端和缧纹面分别顶按住其两侧枕骨下方风池穴处,两掌分置于两侧下颌部以托挟助力。然后掌指及臂部同时协调用力,拇指上顶,双掌上托,缓慢地向上拔伸1~2分钟,以使颈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持续牵引。

  ②肘托拔伸法:病人坐位,术者站于其后方,以一手扶于其枕后部以固定助力,另一侧上肢的时弯部托住其下颊部,手掌则扶住对侧颜面以加强固定。托住其下额部的肘臂与扶枕后部一手协调用力,向上缓慢地拔伸1~2分钟,以使颈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持续的牵引。

  ③仰卧位拔伸法:病人仰卧位,术者置方凳坐于其头端。以一手托扶其枕后部,另一手扶托下颌部。双手臂协调施力,向其头端缓慢拔伸,拔伸时可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使颈椎得到持续的水平位牵引。

(2)指间关节拔伸法:以一手握住病人腕部,另一手搜住患指末节,两手同时施力,向相反方向拔仲。

  动作要领

  (1)拔伸动作稳而缓,用力均匀而持续,方向相反。

  (2)在拔伸的开始阶段,用力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拔伸一定程度后,则需要一个稳定的持续牵引力。

四、推拿手法之扳法

  使关节瞬间突然受力,做被动的旋转或屈曲、展受等运动,称为扳法。扳法为推拿常用手法之一,也是正骨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包括全身各关节部扳法及某些半关节部扳法。

  1.颈部扳法:包括颈部斜扳法、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和寰枢关节旋转扳法。

  (1)颈部斜扳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头略前倾或中立位,术者立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头项部,另一手扶托于下颌部。两手协同用力,使其头部向一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略停顿片刻,随即以“巧力寸劲”做一突发性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但不强求此弹响声。

  (2)。颈椎旋转定位扳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拇指顶按住病变颈椎棘突旁,另一手托住对侧下颌部,令其低头,屈指至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关节间隙张开时,即保持这一前屈幅度,再使其向患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将头部慢慢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略停顿一下,随即以“巧力寸劲”做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但不强求此弹响声,同时拇指下亦有棘突弹跳感。

  (3)。寰枢关节旋转扳法:受术者坐于低凳上,颈略屈,术者立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拇指按住第二颈椎棘突,另一手扶于对侧头部,肘弯套住其下颌部。肘臂部协调用力,缓慢的将颈椎向上拔伸,在拔伸的基础上同时使颈椎向患侧旋转,当旋转至阻力位时略停,随即以“巧力寸劲”做一突发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而顶住棘突一手的拇指亦同时进行拨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拇指下亦有棘突弹跳感。

  2.胸背部扳法:包括扩胸牵引扳法、胸椎对抗复位法和扳肩式胸椎扳法。

  (1)。扩胸牵引扳法:受术者坐位,两手十字交叉扣住并抱于枕后部,术者立于其后方。以一侧膝部抵住其背部胸椎病变处,两手分别握住两肘部。先嘱其做前俯后仰运动,并配合深呼吸。即前俯时呼气,后仰时吸气。如刺活动数遍后,待身体后仰至最大限度时,以“巧力寸劲”将两肘部向后方突然拉动,同时膝部突然向前顶抵,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2)。胸椎对抗复位法:受术者坐位,两手抱于枕后部并交叉扣住,术者立于其后方。两手臂自腋下伸入并握住其两前臂下段,一侧膝部抵顶病变胸椎棘突处。然后握住前臂的两手用力下压,两前臂则用力上抬,使颈椎前屈并将其脊柱向上向后牵引,而抵顶病变胸椎的膝部也同时向前向下用力,与前臂的上抬形成对抗牵引。持续牵引片刻后,两手、两臂与膝部协同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突发性的有控制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3)。扳肩式胸椎扳法:受术者俯卧位,全身放松,术者立于其患侧。一手以掌根抵住病变胸椎的棘突旁,另一手扳住对侧肩前上部,将其肩部扳向后上方,两手协调,作相对抗作用力,当遇到阻力时,略停片刻,以“巧力寸劲”做一个有控制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3.腰部扳法:包括腰部斜扳法、旋转扳法和后伸扳法。

  (1)。腰部斜扳法:受术者侧卧位,在上一侧的下肢屈髋屈膝,在下一侧的下肢自然伸直。术者以一肘或手抵住其肩前部,另一肘或手抵于臀部。两肘或两手协调施力,先做数次腰部小幅度的扭转活动。即按与肩部的肘或手同按于臀部的另一肘或手同时施用较小的力使肩部向前下方、臀部向后下方按压,压后放松,使腰部腰部形成小幅度的扭转而放松。待腰部完全放松后 再使腰部扭转至有明显阻力位时,略停片刻,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突发性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2)。腰椎旋转复位法:受术者坐位,腰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以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扳动为例。助手位于其左前方,用两下肢夹住其小腿部,两手按于左下肢股部以固定,术者半蹲于其后侧右方,以左手拇指端或螺纹面顶按于腰椎偏歪的棘突侧方,右手臂从其右腋下穿过并以右掌按于颈后项部。右掌缓慢下压,并嘱其做腰部前屈配合,至术者左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棘间隙张开时则其腰椎前屈活动停止并保持这一前屈幅度。然后右手臂缓慢的施力,以左手拇指所顶住腰椎偏歪的棘突为支点,使其腰部向右屈至一定幅度后,再使其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略停片刻后,右掌下压其项部,右肘部上抬,左手拇指则同时用力向对侧顶推偏歪的棘突,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个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

  (3)直腰旋转扳法:受术者坐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以向右侧旋转扳动为例。术者与其同向站立,以两下肢夹住其左小腿及股部以固定,左手抵住其左肩后部,右手向后拉其右肩,且右臂同时施以上提之力,如此则使其腰部向右旋转。至有明显阻力位时,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突发性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4)腰部后伸扳法:受术者俯卧位,两下肢并拢。术者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臂托抱于两下肢膝关节稍上方并缓缓上抬,使其腰部后伸。当后伸至最大限度时(〈=30度),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个增大幅度的下按腰部与上抬下肢的相反方向施力的快速扳动。

  4.肩关节扳法:包括肩关节外展扳法、内收扳法、旋内扳法和上举扳法。

  (1)肩关节外展扳法:受术者坐位,术者半蹲于侧。将其手臂外展45度左右,肘关节稍上方置于一侧肩上,以两手从前后方将其肩部扣住锁紧。然后术者缓缓立起,使其肩关节外展,至有阻力时,略停片刻,双手与身体及肩部协同施力,以“巧力寸劲”,做一肩关节外展位增大幅度的扳动。

  (2)肩关节内收扳法:受术者坐位,一侧手臂屈肘置于胸前,手搭扶于对侧肩部,术者立于其身体后侧。以一手扶按于其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托握于肘部并缓慢的向对侧胸前上托,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个增大幅度的内收位的扳动。

  (3)肩关节旋内扳法:受术者坐位,一侧上肢的手与前臂屈肘置于腰部后侧,术者立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肩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将其小臂沿其腰背部缓缓上抬,以使其肩关节逐渐内旋,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有控制的上抬其小臂动作,以使其肩关节产生内旋位的扳动。

  (4)肩关节上举扳法:受术者坐位,两臂自然下垂,术者立于其后方。以一手握住一侧上肢的前臂下段并自前屈位或外展位缓缓向上抬起,至120度-140度时,以另一手握住其前臂近腕关节处。两手协调施力,向上逐渐拔伸牵引,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有控制的向上方向的扳动。

  5.肘关节扳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上肢的上臂平放于床面,术者置方凳坐于其侧。以一手托握其肘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先使肘关节做缓慢的屈伸活动,然后视其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扳法的施用。如系肘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则在其屈伸活动后,将肘关节置于屈曲位,缓慢地施加压力,使其进一步屈曲,向功能位靠近。当遇到明显阻力时 以握前臂一手施加一个稳定而持续的压力,达到一定时间后,两手协调用力,以“巧力寸劲”做一个短促的、有控制的肘关节屈曲位加压扳动。

  6.腕关节扳法:主要分为曲腕扳法和伸腕扳法。

  (1)曲腕扳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对面。以一手握住前臂下端以固定,另一手握住指掌部,先反复做腕关节的屈伸活动,然后将腕关节置于屈曲位加压,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突发的、稍增大幅度的扳动,可反复为之。

  (2)伸腕扳法:受术者坐位,术者立于其对面。以两手握住指掌部,两拇指按于腕关节背侧,先做拔伸摇转数次,然后将腕关节置于背伸位,不断加压背伸,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稍增大幅度的扳动,可反复为之。

  7.髋关节扳法:分为屈膝屈髋扳法、后伸扳法、“4”字扳法、外展扳法和直腿抬高扳法。

  (1)屈髋屈膝扳法:受术者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另一下肢自然伸直,术者立于其侧。以一手按压伸直侧下肢的膝部以固定,另一手扶按屈曲侧的膝部,前胸部贴近其小腿部以助力。两手臂及身体协调施力,将屈曲侧下肢向前下方施压,使其股前侧靠近胸腹部,至最大限度时,可略停片刻,以“巧力寸劲”做一稍增大幅度的加压活动。

  (2)髋关节后伸扳法:受术者俯卧位,术者立于其侧。以一手按于其一侧臀部以固定,另一手托住其同侧下肢的膝上部,两手协调用力,使其髋关节尽力过伸,至最大阻力位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过伸扳动。

  (3)“4”字扳法:受术者仰卧位,将其一侧下肢屈膝,外踝稍上方的小腿下段置于对侧下肢的股前部,摆成“4”字型,术者立于其侧。以一手按压于屈曲侧的膝部,另一手按压于对侧的髂前上棘处,两手协调用力,缓慢下压,至有阻力时以“巧力寸劲”做一稍增大幅度的快速的下压扳动,可反复为之。

  (4)髋关节外展扳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立于其侧方。以一手按于一侧下肢的膝部以固定,另一手握住其另一侧下肢的小腿部或足踝部贴靠在术者外侧下肢的股外侧,两手及身体协调用力,使其外肢下展,至最大阻力位时,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过伸扳动。

  (5)直腿抬高扳法:受术者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术者立于其侧方。术者以双手按于患者一侧膝部以固定,将另一侧下肢缓缓抬起,小腿部置于术者近侧的肩上,两手将其膝关节上部锁紧、扣住。肩部与两手臂协调用力,将其逐渐上抬,使其在膝关节伸直位的状态下屈髋,当遇到明显阻力时,略停片刻,以“巧力寸劲”做一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

运动关节类按摩手法,推拿手法之摇法,摇法注意事项有哪些,推拿手法之拔伸法,推拿手法之扳法

运动关节类按摩手法,推拿手法之摇法,摇法注意事项有哪些,推拿手法之拔伸法,推拿手法之扳法

3.肩关节摇法:包括托肘摇肩法、捏腕摇肩法、握臂摇肩法、绕头摇肩法、拉手摇肩法和大幅度摇肩法。8.踝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

阅读:1782 收藏:9 分享:9


中医推拿_推拿手法

中医推拿_推拿手法

中医推拿手法推拿一词是由摩挲、按矫、按摩逐渐演变而来的,是一种以人疗人的方法。而中医推拿的手法主要包括有: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颤法、打法。1、按法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

阅读:748 收藏:146 分享:11


推拿手法的分类,推拿手法的按法

推拿手法的分类,推拿手法的按法

一、推拿手法的简史推拿手法源于人类最初的本能动作,如摩擦取暖、抚按伤痛、母婴间抚摸及人体间相互触摸等。

阅读:598 收藏:197 分享:79


推拿手法之推法的要领以及功效,推拿手法之按法的要领以及功效

推拿手法之推法的要领以及功效,推拿手法之按法的要领以及功效

一、推拿手法之推法的要领以及功效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的学术流派已将推法衍化出许多不同的动作和名称。按其原意,“推者,一指推去而不返,……”。也就是说用拇指或手掌或其他部位着力于人体某一穴位或某一部位上,作单方

阅读:859 收藏:134 分享:27


推拿按摩手法,常见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推拿按摩手法,常见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按法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法。中医专家表示,揉按耳朵的不同部位,就能对其所对应的躯体或内脏器官,起到保健作用。推脊椎,增强免疫力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腧、肾

阅读:1666 收藏:142 分享:93


小儿推拿咳嗽手法 为你详细图解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咳嗽手法 为你详细图解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咳嗽手法一推拿穴位:天门推拿手法:以拇指指肚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用力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200到300次/分,推50至100次。小儿推拿咳嗽手法二推拿穴位:内八卦推拿手法:在宝宝手掌心中有一个八卦穴,用食指在宝宝掌心位置为圆心,再顺时针推拿一圈,这样就叫做顺推内八卦,每次推拿一百次,一天两次。

阅读:734 收藏:356 分享: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