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02:34:34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推拿按摩手法,常见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BY:大叔18岁 2024-06-03 02:34:34 1666 ℃

一、常见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点法

  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1、手法要领①拇指端点法: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井紧贴于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②屈拇指点法:是以手握拳,拇指屈曲抵住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③屈食指点法:是以手握拳并突出食指,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法。在临床上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之分。按法亦可与其他手法结合,如果与压法结合则为按压法。若与揉法结合,则为按揉法。

  指按法

  用拇指指面或以指端按压体表的一种手法,称为指按法。当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辅以按压。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①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②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切忌用迅猛的暴力。③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3、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4、主治:疼痛癃闭等症。

  5、举例说明:

  胃脘痛:按脾、胃俞或脊旁敏感点,每穴1~2分钟。腹痛:按揉足三里内关。颈项强痛:按揉列缺、后溪。牙痛:按揉合谷痛经:按揉三阴交尿潴留:指按中极

  掌按法

  用掌根或全掌着力按压体表的一种方法,称为掌按法。掌按法可单掌亦可双掌交叉重叠按压。同样也可与揉法相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

  ①按压后要稍作片刻停留,再做第二次重复按压。②为增加按压力量,在施术时可将双肘关节伸直,身体略前倾,借助部分体重向下按压。

  2、适应部位:腰背部、腹部等体表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3、功效:疏松筋脉,温中散寒,活祛瘀。

  4、主治:腰背疼痛,脊柱侧突,脘腹疼痛等症。

  5、举例说明:

  腰痛:掌按骶棘肌。胃寒痛:掌按上腹部(用力不可太大),手掌随患者呼吸而起伏。

  滚 法

  该手法具有体表接触面积大、刺激力量强而且又十分柔和的特征。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整个手法动作是由两部分协调来共同完成:一是由前臂的旋转;二是由腕关节的屈伸而组成的复合式手技动作。其受 部位以小鱼际肌至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

  1、手法要领:①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这二者动作一定要协调。即前臂旋前时,腕关节一定要伸展,以小鱼际肌为着力部位。反之在前臂旋后时,腕关节一定要屈曲,以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为着力部位。如此在体表部位上产生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其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②躯体要正直。不要弯腰屈背,不得晃动身体。③肩关节自然下垂,上臂与胸壁保持5~10厘米距离,上臂千万不要摆动。④腕关节要放松,屈伸幅度要大,约120°(屈腕约80°,伸腕约40°)。⑤该法突出是一“扌衮 ”字。忌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跳动、顶压及手背撞击体表治疗部位。

  2、适用部位: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3、功效: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

  4、主治:风湿酸痛、肌肤麻木、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症。

  5.、举例说明:

  下腰痛:以骶棘肌为主的治疗。肩周炎:以三角肌为重点施用,并辅以各项关节的被动运动。坐骨神经痛:沿膀胱经自臀、股后、腘、小腿后侧用该法而下至足跟、足背,并辅以经穴的按压和被动运动。

  拍法

  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然后以虚掌作节律地拍击治疗部位,称为拍法。

  1、手法要领:①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②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③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2、适用部位:肩背、腰骶、股外侧、小腿外侧诸部。

  3、功效: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4、主治:风湿酸痛,重着麻木、肌肉痉挛等症。

  5、举例说明:

  腰背部风湿酸痛:按揉委中、局部推拿后,在腰背部可涂上少量冬青油,而后作自上而下的拍法,直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揉法

  用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一定的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称之为揉法。以大鱼际为力点,称鱼际揉法;以掌根为力点,称掌根揉法;以手指罗纹面为力点,称指揉法。其中以鱼际揉法的技巧性较高。

二、按摩有5个好处

  促进体内新陈代谢

  气血循环增加之后,体内将能够分泌出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激素,例如肾上腺素,这种激素能够很好的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最终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力的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一般来说,体温与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体温低血液循环也较低,体温升高血液循环也随之旺盛。足疗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增高皮肤温度,从而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环;改善了心脏功能,降低了心脏负荷。有人做过测试,一个健康的人按摩双足30分钟,其全身血液的流量增加女性为10-13倍,男性为13-18倍。可见,热足疗可使血液循环顺畅和改善。

  消除疲劳

  当人体肉体疲劳时,首先出现足部血液循环不良,代谢终产物,乳酸微晶体等物质沉积。当人体某个器官功能不正常或患病时,由于病理反射的影响,使足部的血液循环更为不良,更容易产生沉积物。

  运动员在经过一天剧烈运动后,每公斤血液中平均含有30毫克的乳酸,按摩双足30分钟后,进行采血检查,约下降5毫克,经过一段足浴时间,血液中的乳酸降低20毫克左右,恢复到几乎不感觉疲劳时血中的乳酸水平。可见,热水足疗是消除肉体疲劳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排毒养颜

  按摩脚底也能够很好的排除体内多余的毒素,特别是在按摩脚底之后服用一杯冷开水。这是因为按摩脚底之后,体内的气血循环、新陈代谢就会明显的加速,这样可以有效的排除体内多余的废弃物,改善肾脏功能,人也会更加的精神和年轻。

  改善睡眠

  足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脚对神经和毛细血管有温和良好的刺激作用。这种温热刺激反射到大脑皮层,对大脑皮层起到抑制作用,是兴奋的交感神经顺利地向副交感神经转换。副交感神经兴奋后,此时人处于安静休息状态,从而改善睡眠,消除失眠症

三、自我按摩六部位养生

  搓双耳,全身都受益

  耳朵就像一个倒立子宫中的胎儿,耳垂代表头眼部,耳外缘为躯干及四肢,内侧是内脏器官。

  中医专家表示,揉按耳朵的不同部位,就能对其所对应的躯体或内脏器官,起到保健作用。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因此,做好耳部保健,对强肾效果更好。按摩耳朵应用力轻柔,通常以揪、揉、拉为主,时间以5分钟为好,不要超过10分钟。

  向上揪揪耳朵,可以调节和促进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有益于增强体质;轻揉双耳并摩擦,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还可以摩耳廓,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相对捏揉,直至发热,对腰部保健有一定好处。向下拉耳垂,可先将耳垂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微微发热即可。用食指、拇指提拉住耳廓,自内向外提拉,牵拉的力量以不痛为限,可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推脊椎,增强免疫力

  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腧、肾腧等重要经络通过,属阳经汇集之处。当风、寒等外邪入侵时,阳经最易受到影响;反之,护好后背,不受寒凉,身体则不易感冒、患病,还有治疗劳损的效果。

  中医专家建议平时可由家人帮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来回推拿脊柱及两侧,可边捏边向前推进,或拍打前进,每次5分钟即有疏通经脉之效。还可采用热水袋热敷或在背部涂抹精油按摩,擦至皮肤温热潮红,对抵抗感冒、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有好处。泡澡时,可以有意识地用热水泡泡后背,同样能促进背部的血液循环,有助经络畅通。

  最易操作:小腹和脚底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

  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

  而中医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方法,讲究的就是在醒后、睡前分别揉按小腹周围,长期坚持,可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还可以在饭后进行腹部按摩,将手心放在肚脐,采用逆时针和顺时针交替的方法轻揉肚脐及四周,对消化有促进作用。

  对小腹进行适当的热敷也能达到保健效果。敷时,可用略高于体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肚脐上,数分钟后取下,每天坚持敷1-2次。如果在室外,可把温热的手放在肚脐附近热敷。

  捏脚底,促进血循环

  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此处穴位较多,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中医专家认为,隔两三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一种保健方法,可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如果能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有助气血运行的中药,效果会更好。如将当归红花三七川穹丹参各少量包进纱布,做成中药包,提前放入热水浸泡,约半小时后即可泡出药效,而后还可加点白酒。有失眠问题的人,特别推荐一试。

  中医专家建议,在看电视的同时,用一侧手掌的大鱼际(手掌上大拇指与手腕间的突起处)揉按对侧脚底的涌泉穴,既有保健作用,还能活动手脚。

  此外,使用足部按摩器,或弯弯脚趾、经常散步、踩卵石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最易忽略:腋窝和前胸

  按腋窝,宁神宽心胸

  腋窝是人们平时很少触及的部位,但这不代表它就应该是个被忽视的角落。中医认为腋窝处有一个重要穴位,名为极泉,针灸或按摩极泉有宽胸宁神的功效。西医则发现,腋窝处不仅有动静脉血管,还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因此,常按腋窝,可以改善血液供应、刺激淋巴,提高免疫力

  按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腋窝各15次,然后换左手按摩右侧腋窝,每次持续3至5分钟即可。手法必须轻柔,以免损伤局部的血管和神经。二是弹拨,抬高一侧手臂,把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肩关节处,用中指轻弹腋窝底,可时快时慢变换节奏,并左右交替进行。

  拍前胸,提高肺功能

  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宽中理气的作用,还对改善人体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

  可以采取虚掌轻叩轻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钟。但应当注意的是,胸腔下有心肺等脏器,要注意力道,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四、按摩不是越痛越好

  现代人工作生活紧张,经常腰酸背痛,按摩渐渐成为受青睐的养生方式。正确的按摩手法能让肌肉得到放松,可若是用力不当或按摩师没有掌握正确解剖学知识,则很容易伤到身体。常见的按摩创伤包括肌肉韧带拉伤、局部神经损伤、关节错位、骨折等。

  踩背时更要注意。由于用脚比用手更难控制力度,在按摩师身体过重的情况下,易导致脊椎关节错位。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骼较脆弱,不能承受过大压力,按摩时要特别小心。曾有人出现过被按摩师踩断肋骨和前臂骨的事故。

  另外,按摩不是越痛越好,有时反复按压一个痛点可能令痛楚持续甚至恶化,因为这可能让软组织发炎,令其周围部位的神经受损。因按摩而伤及神经的常见部位有:颈部两侧、腋下、手肘及膝盖外侧,这些部位的神经多夹在“皮包骨”的位置,没有厚厚的肌肉保护,易被按伤。神经受损轻则会令肢体感麻痹,重则可导致肌肉无力、失去感觉。

  可见,进行按摩疗法时,要有规可循,不要任意妄为。

中医推拿_推拿手法

中医推拿手法推拿一词是由摩挲、按矫、按摩逐渐演变而来的,是一种以人疗人的方法。而中医推拿的手法主要包括有: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颤法、打法。1、按法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

运动关节类按摩手法,推拿手法之摇法,摇法注意事项有哪些,推拿手法之拔伸法,推拿手法之扳法

3.肩关节摇法:包括托肘摇肩法、捏腕摇肩法、握臂摇肩法、绕头摇肩法、拉手摇肩法和大幅度摇肩法。8.踝关节摇法:受术者仰卧位,下肢自然伸直。

推拿手法的分类,推拿手法的按法

一、推拿手法的简史推拿手法源于人类最初的本能动作,如摩擦取暖、抚按伤痛、母婴间抚摸及人体间相互触摸等。

Hash:1c69c419a0eb2550765155c4e327f2bfcbf72682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