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0 12:47:1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如何做好慢性湿疹的护理工作,慢性湿疹治愈难

BY:大叔18岁 2024-08-20 12:47:11 932 ℃

一、慢性湿疹的护理

  湿疹特别是慢性者,大都通过经年累月的治疗未获痊愈,患者常常失去信心。其实,湿疹不是“不治之症”,由于此病发病原因极为复杂,给治疗带来困难。

  患者应该与医生合作,建立治愈信心,尽可能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如热洗烫、过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药不当等。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紧张、过度劳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鱼、、蟹或浓茶咖啡、酒类,衣被不宜用丝、毛及化纤等制品,平时保持大便通畅,睡眠充足,冬季注意皮肤清洁及润泽。这些都可减少湿疹的复发,达到治愈的目的。

  有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处理适当则炎症减轻。皮损可在2~3周后消退,但常反复发作并可转为亚急性湿疹

二、慢性湿疹有哪些特点

  一、泛发性:湿疹可以发生于全身任一部位。

  二、多形性:湿疹表现出的皮疹是多形态的,可分为原发疹与继发疹。原发疹中有丘疹水泡等,发疹中有糜烂、渗出等,病人通常同时发生原发疹与继发疹。

  三、迁延性:湿疹容易反复发作,从一部位迁延到另一部位,而且症状不易消除。如果湿疹在急性治疗不当,会转为慢性

  四、渗出性:湿疹,顾名思义,会有渗出液,否则,不流水不易诊断为湿疹。另外,当湿疹处于慢性期时,皮疹部位可能表现得比较干燥,但在急性发作的过程中,仍会有渗出液。

  五、瘙痒性:其特点是持续性瘙痒,依靠分散注意力也无法解决,安静下来时,瘙痒会加剧,形成继发性加剧、持续性瘙痒的状态。

  六、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尤以精神紧张时为甚。常由于急性和亚慢性湿疹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转变而来。

三、慢性湿疹很难治愈

  湿疹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一般患者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是急性湿疹的炎症、症状减轻后的状态,而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并开始呈现慢性炎症,是湿疹中最难治愈的类型。

  治疗湿疹要辨识湿疹的种类。一般慢性湿疹会反复发作,应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药物治疗,并注意清热利湿和疏风止痒的结合。在生活护理方面需注意:湿疹患者要避免再接触可诱发湿疹复发的因素,如花粉、油漆等;避免外界刺激,忌用热水烫洗、过度搔抓伤处,多穿棉质内衣;少用碱、肥皂或化妆品类;利用中药外洗时,禁止过热烫洗或用力擦洗伤处,宜微温轻柔泡洗。

  湿疹尽管难治,但是只要尽力找出和去除可疑发病原因并对症下药,湿疹也可以控制。目前,许多湿疹患者是由于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的原因而患病,这就需要这类患者尽量避免外界的各种不良刺激,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并且要尽量减少苦闷、抑郁、忧虑的情绪。

四、担心急慢性湿疹相互转变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二转为慢性湿疹;亦可开始不明显,因经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发病开始时即为慢性湿疹。其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局限性斑块,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乳房、外阴、肛门等处,边缘清楚。病程慢性,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发作。

  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类似西医学的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异位性皮炎婴儿湿疹等。《医宗》患处皮肤特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等处,对称分布。根据皮损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三者并无明显界限,可以相互转变。

  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系。

患慢性湿疹如何治疗患慢性湿疹的饮食禁忌中医怎么样治疗慢性湿疹患慢性湿疹的症状

对用多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性湿疹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一旦急性症状被控制后即应酌情减量撤除,以防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如钱币性湿疹、自身敏感性湿疹、乏脂性湿疹。

慢性湿疹的症状都有哪些呢,慢性湿疹的治疗误区,慢性湿疹的发病原因,慢性湿疹的中医偏方

一、慢性湿疹的症状都有哪些呢1、转换的症状慢性湿疹主要是由于急性、亚急性湿疹不断复发产生的,急性湿疹在同一位置反复发作,最终转变为慢湿疹。2、病发部位慢性湿疹好发于四肢,如手足、小腿、肘窝、腘窝等处,分布也多对称。皮损常是局限型,呈皮肤增厚、浸润明显、往成苔样变,色素沉着屡见不鲜

治疗慢性湿疹的偏方都有哪些呢,治疗慢性湿疹的手段,治疗慢性湿疹的食谱,治疗慢性湿疹的饮食禁忌

二、治疗慢性湿疹的手段1、一般治疗应尽可能的寻找患者发病或诱发加重的原因,详细了解病史、工作环境、生活习惯、思想情绪等;作过敏原检查,如皮肤点刺试验或皮内试验、特异性IgE抗体及斑贴过筛试验等,以发现可能的致敏原。

Hash:cf3f919f4c422bdb8ff6102220a894bce05f29b9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