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6 09:08:5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中老年心理中老年人需要警惕的心理炸弹

BY:Bonnie 2024-06-26 09:08:52 1168 ℃

一、人到中年需警惕四大心理*

1.无法减轻的家庭生活负担。

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父母逐渐年迈,需要承担精神与物质赡养的责任,对孩子要负担抚养、教育和供给的责任。其次是家庭成员间的人际关系,这是家庭和睦、幸福的重要环节。处于矛盾焦虑的正是中年人,因而他们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也更大,所以说中年人家庭责任不仅是经济的、精力的,还有心理上的压力。

2.密密麻麻的频繁生活事件困扰。

中年人在现实生活还要频繁应对许多可算是重要的不快事件,如提职不能、晋级不上、分房不得、亲人患病、子女入学、考学不中、丧偶、家人意外、人际冲突、重大灾难、经济严重损失、离婚、再婚等等,无一不在中年人的心理上掀起波澜,并要他们去适应。

3.更年期要面对的生理变化。

这是人生阶段的必然过程,是生命周期中从中年向老年的过渡阶段,许多人对此变化多不适应,尤其是女性,极易产生躯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构成更年期心理障碍的基础。

4.现实与理想矛盾导致的心理压力

当他们感到老化将至的威胁时,心理上很难接受这个事实。为证明自己仍具有年轻时的精力和体力,常常不顾自己的条件限制,去做难以承受的事情。由于强烈求成的愿望就周而复始地工作、艰辛的劳动、持续地精神紧张,结果不是损伤了身体,就是疾病挫败的心理效应,精神变得越加紧张,如此恶性循环,致使心力交瘁、积劳成疾,甚至英年早逝。

二、人到老年的五个心理变化

1、黄昏心理: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2、自卑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3、无价值感: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4、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效,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

5、老年性精神障碍: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里。

三、丧偶老人的心理活动

第一阶段

所以的心理活动集中指向新近的死者。许多人往往痛不欲生,简直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他们整天哭泣,甚至拒绝把死者火化或下葬。

第二阶段

对死者和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这时,死者已离开身边,存留者常常就会对着照片中的他(她)生闷气,又迁怒与其他人,很容易无缘无故地和别人争吵。

第三阶段

要求其他人的支持和帮助。由于配偶失去,旧的依恋关系已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他们常常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对一切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第四阶段

他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配偶已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心被绝望占据。

第五阶段

他们开始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重新组建新的生活。这一阶段,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其他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伤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情绪完全恢复正常。

四、心理健康是什么样的标准

心理健康要求内外兼顾,对外,要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符合外界的规范,又能满足自己心理需要,才是心理健康人的特质。

心理健康说到底是一种人生态度。心理健康的人,有目标,但目标不要太完美;既要积极进取,又要证实客观现实;有一定程度弹性道德准则

心理健康并不是心理平衡。心理健康并非平衡与适应状态,而是处于两级的中间位置。

通常人们把适应理解成对周围环境的顺从,把平衡理解为内心无冲突,但这并不是心理健康。

因为如果“平衡”就是健康,那么一个满足现状,没有追求,不思进取的人,内心就很平衡,因为他不会有挫折感,也没有冲突。这样的人健康不健康?如果说“适应”就是健康,那么现在社会上的人见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左右逢源,上下讨好,这种人算不算健康?上述两种人也未必快乐,其心理也未必正常。

每个人都渴望时时注意,事事顺心,但事实上“生活有苦也有甜”。当面对认识固有的烦恼和时代变革带来的种种困惑,面对疾病的纠缠、追求的失落、奋斗的挫折、情感的伤害、学习的压力等等困扰时,不良的情绪体验油然而生。

如果对不良情绪不能正确对待,不加以及时调节疏导与释放,就会影响人的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继而导致身心疾病,危及人的健康。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过程,因为心理健康不是说没有遭受挫折,么有冲突,没有痛苦,而是能够有效地进行调整,并在这种状态下保持良好的效率

从心理角度来说,人的情绪总有一种处于平衡状态的需求。当心理平衡时,人就会感到心情愉快,精力充沛,信心百倍。而当心理失调,则会令人情绪多变,喜怒无常。人们疾病的第一致病因素是心理和精神因素,因此人们遇事不可片面、偏激。

中老年人要补钙_如何正确补钙

一、中老年人补钙和重要一般36岁以后钙质就慢慢流失了,所以中老年人都是需要补钙的,如果不科学补钙,便会处于钙缺乏状态,长期如此会给老人带来很多疾病,如骨质疏松、腰酸背题痛、驼背、关节痛等,中老年人即使有吃含钙的食物,但因中老年人的肠道吸收能力下降而不能吸收足够量的钙,所以老年人一定要适当补充

中老年人吃什么钙剂补好中老年人补钙要注意什么中老年人补钙的剂量是多少呢中老年人吃什么食物能补钙

一、中老年人吃什么钙剂补好1.机钙类及其制剂:其水溶性小(但能在胃酸中溶解),含钙量高(40%),是所有药用钙盐中含钙量最高的一种。且价格低廉,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补钙剂,但此类钙剂可引起嗳气、便秘等不良反应,胃酸缺乏者会影响其吸收,老年人选用时应注意。2。有机钙类:如葡萄糖酸钙、磷酸钙、

中老年人需要补钙_老年人补钙要远离三个误区

一、老年人是否需要经常补钙一般来说,钙的缺乏是骨质疏松被公认的因素。但成人通常36岁以后钙质就会慢慢流失了,而老年人即使有吃含钙的食物,但因其肠道吸收能力下降而不能吸收足够量的钙,所以老年人一定要适当补充额外的钙剂才能满足人体对钙营养的需要。目前有许多老人因为害怕骨质疏松,因而盲目补钙

Hash:1718129ee801a5aaf083acc35d9932c5fac925c1

【声明】本文由用户Bonnie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