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6 23:01:0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手足口病的历史发展

BY:Pamela 2024-07-16 23:01:03 501 ℃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的存在。

1958年,人们发现了柯萨奇病毒。

1959年,相关专家提出用HFMD为手足口病命名。

20世纪70年代,人们首次确定手足口病与EV71病毒有关。

1972-1973年,以及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发生大面积的感染疫情,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CNS),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

20世纪70年代初,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相继爆发EV71疫情,仅保加利亚就超过750例发病,149人致瘫,44人死亡

1994年,英国爆发了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哨点共观察到952个病例,为该国有记录以来的最大一次流行,患者大多1-4岁,大部分病人症状平和

20世纪90年代,手足口病开始在东南亚地区肆虐。

1997-2000,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

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例发病,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岁,病程仅2天,100%发热,62%手足皮疹,66%口腔溃疡,28%病症发展迅速,17%肢软瘫,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

我国从1981年开始出现疫情,最初出现在上海,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西宁、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经过几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暴发,在托儿所幼儿园2次暴发的发病率分别达2.3%和1.9%。1998年EV71感染在我国台湾省引发大量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病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急性软瘫和心肌炎

小编真被以上数据吓到了,幸好小时候没有被感染。不过,初次育儿的家长们也不要害怕,要知道,手足口病并不是什么难治之症哦。

更多内容,请查看专业的和育儿类站——的相关文章。

手足口病的历史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1969年美国又确认EV71。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手足口病的历史发展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的存在。1959年,相关专家提出用HFMD为手足口病命名。死者平均年龄1.5岁,病程仅2天,100%发热,62%手足皮疹,66%口腔溃疡,28%病症发展迅速,17%肢软瘫,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

手足口病的发展史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导。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HFMD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手足口病与EV71感染有关的报导则始自20世纪70年

Hash:a7f95f314007c75348f452eb85b4d83f775d2e02

【声明】本文由用户Pamel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