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9 00:25:21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茶道知识普及,什么是茶道的思想理论

BY:大叔18岁 2024-06-29 00:25:21 827 ℃

一、茶道的思想理论

  天人合一

  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而道家的学说则为茶人的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 ”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

  正因为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了茶道精神之中,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尊人

  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以及对茶的认识上。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 为“地”,杯盖为“天”,杯子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子、托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茗,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

  贵生

  贵生是道家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义思想。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道家品茶不讲究太多的规矩,而是从养生贵生的目的出发,以茶来助长功行内力。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

  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

  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

  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能体道悟道,增添功力和道行。

  更多的道家高人都把茶当作忘却红尘烦恼,逍遥享乐精神的一大乐事。对此,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在《调歌头·咏茶》一词中写得很妙。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枪旗争展,建溪*占先魁。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碾破春无限,飞起绿尘埃。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至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出的致静法门。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如何使自己在品茗时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呢?道家也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 即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茶道提倡人与自然的相互沟通,融化物我之间的界限,以及“涤除玄鉴”“澄心味象”的审美观照,均可通过“坐忘”来实现。

  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处世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道家所说的"无己"就是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是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近几年来台湾海峡两岸茶人频频联合举办国际“无我”茶会,日本、韩国茶人也积极参与,这正是对“无我”境界的一种有益尝试。

  道法自然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绝无造作。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茶香弥漫,仿佛自己与宇宙融合,升华到“无我”的境界。

二、什么是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相信只要是爱茶的人们都是知道的,而对于知识饶威了解茶的人来说具体指代神就是不清楚的,那么小编就为大家想修的介绍亦喜爱什么是茶道六君子吧!茶道六君子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茶道配件,一是指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余悦、江万绪、黄建璋、陆尧、舒曼。

  1.茶筒

  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本文由和茶网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2.茶匙

  又称「茶扒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本文由和茶网原创,转摘请注明出处。

  3.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

  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5.茶夹

  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

三、茶道表演须知

  茶道表演的是弘扬茶道文化的一部分是,是主要的渠道,所以对于茶道表演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那么都有哪些要求呢?下,艾爱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席茶道表演的相关的知识吧!

  表演的条件

  茶艺表演的基本条件有许多,如服装、场地、音响、茶器具、茶、辅助器物、水等。

  表演的服装

  表演服装的式样、款式多种多样,但应与所表演的主题相符合,服装应得体、衣着端庄、大方,符合审美要求。如“唐代宫廷茶礼表演”,表演者的服饰应该是唐代宫庭服饰;如“白族三道茶表演”以白族的民族特色服装;“禅茶”表演则以禅衣为宜等。

  表演的环境

  茶艺表演的环境选择与布置是重要的环节、表演环境应无嘈杂之声,干净、清洁,窗明几净,室外也须洁净,环境宜茶或气爽神清之佳境,或松石泉下。还须预备观看者的场所以及坐椅,奉茶处所等。如日本茶道在茶会前要洒扫庭院,室内悬挂简单又令人沉思良久的字画、插花以及布置小型花荟等,以利茶艺表演的进行,使各位进入茶艺表演的艺术创造之中。

  表演的音乐

  所配音乐与茶艺表演的主题应该相符合。正如服装与茶艺表演主题相符合韩国茶艺表演是一样的,均有助于人们对表演效果的肯定与认同。如“西湖茶礼”用江南丝竹的音乐;“禅茶”用佛教音乐;“公刘子朱权茶道”用古筝音乐等。

  表演中的礼仪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素有客来敬茶的习俗。茶是礼仪的使者,可融洽人际关系。在种种茶艺表演里,均有礼仪的规范。如“唐代宫庭茶礼”就有唐代宫庭的礼仪;“禅茶”中有敬茶(奉茶)之后,僧侣向客人的礼仪;日本茶道中有主人对客人的礼仪;客人对客人的礼仪;人对器物的礼仪。在“台湾乌龙茶茶艺表演”中,表演者对客人光临的礼,感谢观看的礼,助泡敬茶后向客人鞠躬致意的礼等等。

  在行礼时,行礼者应该怀着对对方的真诚敬意进行行礼。行礼应保持适度、廉合,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敬意体现到这一礼仪中,包括眼睛的视角、动作的柔和、连贯、摆动的幅度等。

  茶艺表演中的位置、顺序、动作

  茶艺表演中的位置、顺序、动作,包括主泡、助泡的位置、出场进场的顺序、行走的路线、行走的动作,敬茶、奉茶的顺序、动作,客人的位置、器物进出的顺序,摆放的位置,器物移动的顺序及路线等。人们往往注意移动的目的地,而忽视了移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茶艺表演与一般品茶的明显区别之一。

  这些位置、顺序、动作所遵循的原则是合理性、科学性,符合美学原理及遵循茶道精神“和、敬、清、寂”、“廉、美、和、敬”,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

  沏泡一壶好茶

  茶艺表演是在茶艺的基础上产生的。运用选茶、辩水、选具、涤器、投茶等方法、技巧,沏泡出一壶好茶汤,是整个茶艺表演的基础,学习沏泡技艺是茶艺表演的基本功。茶艺员应经常接触茶、品尝茶,通过实践,对茶叶质量的好坏、水的选用,用水量、水温、投茶量、浸泡时间、冲泡方法等经常练习,会喝好茶,鉴别得出茶汤质量的好坏,学会品茶艺术,成为茶艺员、品茶师、出色的茶艺表演员是可以期望的。

四、茶的冲泡程序

  (一)备茶

  首先我们要准备好茶叶,以茶待客需要准备上好的茶叶,这里所说的好茶,应该注意这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茶叶的品质,应选上等的好茶待客。另一方面,择茶要根据客人的喜好来选择茶叶的品种,同时,也应根据客人的口味的浓淡来调整茶汤的浓度。

  我们如果想用茶来招待客人,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客人的喜好。为了迎合四季的变化,也可根据季节选择茶叶,如:春季饮花茶,万物复苏,花茶香气浓郁充满春天的气息。夏天饮绿茶,消暑止渴。秋季饮乌龙茶乌龙茶不寒不温,香气迷人,又助消化。冬季饮红茶,味甘性温,能趋走寒气,增加营养、有暖胃的功能。

  茶艺师择茶后,还要将茶叶的产地、品质特色、名茶文化及冲泡要点对客人进行介绍,以便客人更好的赏茶、品茶,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能得到精神的熏陶。

  (二)置茶

  沏茶时在杯中放置茶叶有三种方法。日常沏茶习惯都为先放茶叶,后冲入沸水,此称为下投法;沸水冲入杯中约三分之一容量后再放入茶叶,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冲满水,称中投法;在杯中先冲满沸水后再放茶叶,称为上投法。

  不同的茶叶种类,因其外形、质地、比重、品质及成分浸出率的异同,而应有不同的投茶法。对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高,并对茶汤的香气和茶汤色泽均有要求的各类名茶,可采用上投法;茶叶的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茶汤中的茶叶,宜用下投或中投法彻茶。对于不同的季节,则可以秋季中投,夏季上投,冬季下投的方法参考应用。

  (三)润茶

  沏泡前最好润茶。一是为提高茶叶的温度,使其接近沏茶的水温,而提高茶汤的质量。二是为了茶有利于鉴赏茶叶之香气及鉴别茶叶品质之优劣。方法是将茶壶或茶杯温热并放入茶叶后,即用温度适宜的沏茶水,以逆时针旋转方式倒水注入壶或杯中,须注意一俟茶叶湿透后即要停注,随即将盖盖上,将壶杯中的茶水立即倒掉,这时壶杯中的茶叶已吸收了热量与水分,使原来的干茶变成了含苞待放的湿茶,品茶者就可欣赏茶叶的汤前香了。

  (四)冲泡

  在泡行茶过程中,身体保持良好的姿态,头要正、肩要平,动作过程中眼神与动作要和谐自然,在泡茶过程中要沉肩、垂肘、提腕,要用手腕的起伏带动手的动作,切忌肘部高高抬起。冲泡过程中左右手要尽量交替进行,不可总用一只手去完成所有动作,左右手尽量不要有交叉动作。冲泡时要掌握高冲低斟原则,即冲水时可悬壶高冲、或根据泡茶的需要采用各种手法,但如果是将茶汤倒出,就一定要压低泡茶器,使茶汤尽量减少在空气中的时间,以保持茶汤的温度和香气。

茶道知识_茶道起源和程序步骤

一、茶道起源茶道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意思就是:喝茶,饮茶等茶道被广泛的推行,风靡一时,王公贵族朝臣没有不喝茶的人。)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最早最

茶道的历史,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

一、茶道的历史尽管茶道这个词从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华辞典》、《辞海》、《词源》等工具书中均无此词条。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在于东方文化往往没有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而要靠个人凭借自己的悟性去贴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

喝茶的茶道小知识,茶道小科普

一、不为人知的泡茶秘决1.泡茶,首先得选茶和鉴茶,只有正确鉴茶,方能决定冲泡的方法。茶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采摘时间的先后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也可以按种植的地理位置不同分为高山茶和平地茶,还可以根据茶色(加工方法不同)将差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2.绿茶是

Hash:65cb2d8752e0dfafa06b2bafb44447228e598a4b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