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2 22:12:0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孩子放学回家,父母不宜做五件事

BY:大叔18岁 2024-07-02 22:12:08 958 ℃

又是时候到幼儿园宝宝放学了,和宝宝分开一整天是不是既牵挂又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宝宝在幼儿园的表现,因而对宝宝“刨根问底”?一些家长“心疼”宝宝在幼儿园吃不好,忍不住在回家路上给宝宝来一点“零食补偿”,其实这些都是爸爸妈妈们不好的习惯哦!孩子放学回家,父母不宜做五件事有哪些?什么才是接孩子放学的正确方式?我们一起看看吧。

接宝宝下幼儿园的路上聊点啥

多找孩子容易回答的具体话题,需集中在孩子幼儿园生活细节当中。

1、聊幼儿园里的环境、器械、玩具、游戏等。需要父母主动观察幼儿园里的新鲜事儿,或者通过与老师交流获取信息(比如:宝贝,我发现你们那个手工角落有一个新作品……)

2、聊孩子的吃喝拉撒玩。建议用“猜测”的方式去开启话题,并多用正面的词汇去描述内容。(如:让妈妈猜一猜,你今天自己主动上厕所了对不对?让我猜一猜,你今天玩了很好玩的玩具吧?)

3、聊孩子的小伙伴、交到的新朋友等等。(比如:宝贝,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好像很喜欢你啊,他主动过来跟你拉手了,他叫什么名字啊?)

若问题太过宽泛,孩子大多数时候都会摇头,父母同时也无法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如果老师有时间,可以同老师聊一聊孩子一天的表现。

下学的路上时间充裕,如果有条件,妈妈和孩子不妨走路回家,别太匆忙。

和孩子慢慢走在林荫道中,一起发现身边有趣的事情,陪孩子看蚂蚁搬家蜻蜓低飞……这样的休闲时光特别来之不易,尤其是在当下忙碌紧张生活节奏当中。

在这个放松的过程中,建议多跟孩子有肢体接触的动作,比如亲亲、抱抱等。要知道,沟通不限于说话。对孩子来说,这种肢体上的交流,是更重要的沟通方式。每一个亲昵的动作,都在对孩子说:我爱你。

这才是接孩子放学的正确方式

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总会因为新环境而不适应,或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不开心,爸妈可以引导孩子将在学校的经历说出来,但爸妈需要知道的是,上学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他们永远不能在大人的庇护下成长。

所以他们在学校遇到比如跟小朋友抢玩具打架、因为玩闹摔倒磕破等一些小伤,不要去指责老师,更不要告诉老师应该如何保护好孩子。

因为没有老师故意让孩子受伤,甚至很多老师都害怕孩子在幼儿园受伤。这一切经历,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跨越的一个个的坎。

除此之外,放学接孩子的细节也很重要

不要带着玩具、零食、饮料等接孩子放学,更不要一把接过孩子的小书包。因为老师千方百计在幼儿园让孩子变小大人,一出校门就变回了“小宝宝”,老师的苦心功亏一篑。

看到孩子不要忘记来个拥抱,拥抱不仅会让孩子忘记了所有不愉快,还 让孩子知道,虽然跟妈妈分开了一天,但是妈妈还是很爱我的。

爸妈每周至少亲自接一次孩子放学

对于职场爸妈们来说,接孩子放学可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但是,请尽量每周至少接一次孩子放学,别看接孩子放学这一事情无足轻重,但是在孩子心里,你的出现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关注和重视,还有就是这瞬间的陪伴,能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满足。

孩子放学回家 父母不宜做五件事

一不做:“饮料侍候”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我们应该倡导孩子多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无法替代而人体必需的诸多微量元素

二不做:“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接孩子回家时,拿出各种零食让孩子挑选食用。结果会促使孩子在幼儿园因期待零食补充而不好好吃晚饭,或者“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三不做:“啰哩啰嗦”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使孩子无从回答,甚至厌烦急躁,还会增加孩子对幼儿园“不适应”的感受。孩子的情绪受客观环境影响,成人的紧张焦虑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四不做:“宠溺迁就”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小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无原则地“迁就放纵”。

五不做:“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很难分清想象与现实,有时候会说一些与现实不符的内容。有时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孩子往往会说“某某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偏听偏信”,而是要了解真实情况。

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因此,建议家长遇到问题时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宝宝上幼儿园必备三种能力

1.衣食住行:模拟情境 让孩子学会“提要求”

教子难题:“宝宝,今天多喝点水,多吃点饭!”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总能听到父母这样细心的叮咛。然而让父母不解的是,孩子回到家后,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叮咛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会用“情境式教育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成年人是不同的。孩子没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是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将父母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行动的能力,还不能掌握向老师主动提出请求的方法。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就需要创设一种情境,教会孩子在具体环境中模仿如何去做。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模拟在幼儿园吃午饭的场景,然后告诉孩 ,如果你没吃饱,就可以举手说:“老师,我想再吃一点饭!”

孩子在幼儿园里“拉裤子”,往往也是父母没有运用“情境式教育”导致的。有的父母为了避免孩子在幼儿园里“拉裤子”,还故意将孩子大便的时间调整到晚上。父母这种“宁可我帮孩子做,也不能让孩子自己做”的想法不可取。这不仅打乱了孩子的生物钟,而且还严重干扰了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养成,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其实,父母只需要掌握情景式教育,设定问题情境,就能很容易地帮助孩子解决这些小问题。父母应该意识到,帮助孩子提高照顾自己衣食住行的能力,对3~6岁孩子来说,是生存、生活能力的基础。

2.交往能力:细心“诊断” 科学帮助 耐心等待

教子难题:“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根本不说话,他时时刻刻抱着玩具熊,总是孤零零一个人呆着,真愁死人了!”“孩子特别‘独’,自己的玩具不给别人玩,还抢人家东西!”孩子入园后,交际能力方面的问题不断出现,“在家千日好,上幼儿园总有难题”成了多数父母的感慨。

试试“诊断式教育”

在家里的时候,所有的大人围着孩子转,孩子在人际方面的问题不突出;上幼儿园后,随着跟同龄人交往增多,问题就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像医生一样“诊断”孩子的“病因”,与老师及时沟通,合力解决,而不是简单地归因为“咱的孩子就不喜欢上幼儿园”甚至干脆退园。

那些“不说话”的案例实际上是往往因为孩子新转到一个幼儿园后出现自卑、孤独和不安全感。应根据这些个案进行针对性地引导,如:为孩子提供一个轻松的氛围,父母和老师可以“故意”不关注孩子“不说话”的现象,让他从“听”开始,然后变为“跟着老师思维走”,再到他突然有一天情不自禁回答老师的提问,接着,老师可以鼓励他每天为小朋友讲故事,成为受小朋友喜欢的“故事大王”。

面对孩子的问题,父母要耐心找出原因,然后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去解决。80后的父母有时候会有些极端,宠孩子的时候接近溺爱; 发现孩子有问题,又急于解决,常常有情绪化的现象。父母要容许孩子出现失误,并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解决问题。如果父母觉得自己没有‘诊断’和解决能力,那 么可以请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帮忙。父母需要注意的是,控制自己急躁的情绪,耐心等待孩子改善,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下结论’。

3.行为规范:转换方式 提要求不如提“问题”

教子难题:“孩子总是把他的东西乱放,让他物归原位,他就像没听见,批评他也不管用。”很多父母发现,越要求孩子“有规矩”,孩子做得越不好,“是不是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了?”

把要求转化为问题

举个例子,当你希望孩子的书柜整齐有序,那么从摆放图书时起,爸爸妈妈就应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参与到规范化管理中来。“宝宝,你看,这本书应 该放在哪儿?你给妈妈出个主意好吗?”“书看完了,咱 把它放回哪儿去呢?它原来是在哪个位置的?”提出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孩子不仅乐于参与,而且得到表扬时还会很有成就感

最忌讳的就是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一边指责孩子把家里弄得很乱,一边自己费力收拾。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习惯了这种模式,对批评不痛不痒,对父母的辛苦无动于衷。

最能让孩子牢记一辈子的5件事

生病时

宝宝在生病的时候心灵最脆弱、敏感,他们会容易哭闹、使小性子,而这时候家长的陪伴就像一个放大镜,宝宝可以感受到的家长的爱也是翻倍的,照顾的细节会成为宝宝以后回忆的温暖,也会影响宝宝今后和家长的感情。如果宝宝生病时家长不在身边或者冷漠相对,这样宝宝会感觉家长不爱自己,从而产生的负面心理会生长宝宝心里。

放学时

宝宝放学回家的时候,是宝宝思维最活跃的时刻,家长看到宝宝的时候,不要问作业之类的,这时先给宝宝一个拥抱,这样可以让宝宝忘记所以的不开心,还可以感受到家长的爱意。家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开发宝宝的思维,问他在学校遇到的有趣事情。

犯错

宝宝犯错的时候是他们内心最恐慌、害怕的时刻,如果家长看到就一顿批评,这样不会让宝宝减少犯错的行为。如果家长蹲下来保持和宝宝一样的高度听孩子的解释,这样孩子会从惊吓中感受到安全感,而且会从心里反思自己的错误。

生日时

过生日对宝宝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这天他是主角,宝宝可以感受到周围人的关注和爱意。但是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总会忘记宝宝的生日,当再想起来的时候送多少礼物宝宝都不会原谅你了。

遇到害怕的东西

很多宝宝都会怕黑、打雷,家长不要责备说“打雷有什么好怕的,胆小鬼才会害怕”你越是这样说话他就会越害怕。这是家长应该保持心态平衡,陪伴在宝宝身边,让他知道有爸爸妈妈在不用害怕,还可以告诉他爸爸妈妈小时候也会害怕打雷,长大后就不怕了,这样孩子就不会有心理负担,还会拉近彼此的情感

孩子放学回家 父母不宜做五件事

有时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孩子往往会说“某某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偏听偏信”,而是要了解真实情况。

孩子放学回家,父母不宜做五件事

又是时候到幼儿园接宝宝放学了,和宝宝分开一整天是不是既牵挂又迫不及待想要知道宝宝在幼儿园的表现,因而对宝宝“刨根问底”?一些家长“心疼”宝宝在幼儿园吃不好,忍不住在回家路上给宝宝来一点“零食补偿”,其实这些都是爸爸妈妈们不好的习惯哦!孩子放学回家,父母不宜做五件事有哪些?什么才是接孩子放学的正确方

正确看待孩子胆小怕事,孩子胆小怕事父母两件事情不能做,家长四件事不宜做

4、怀疑孩子的理由孩子不敢、不愿意去做,家长总是会第一时间地去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不敢的原因是什么。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