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累及听觉系统的许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也是一些严重疾病的首发症状(如听神经瘤)。
引起耳鸣的因素很多:身体疲劳、肾虚、长时间失眠、长时间劳累,或有外力创伤所致,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等。越安静耳鸣声就越大。目前没有什么好的医疗手段和药物治疗耳鸣。但要慢慢习服耳鸣和调整心态,可以适当的听些舒缓的音乐。
1.听觉系统疾病
(1)外耳外耳道耵聍栓塞、肿物或异物。
2.全身性疾病
(4)其他:神经退行性变(如脱髓鞘性疾病)、炎症(病毒感染)、外伤、药物中毒、颈椎病、颞颌关节性疾病或咬合不良等。
总体说呈多样性,可单侧或双侧,也可为头鸣,可持续性存在也可间歇性出现,声音可以为各种各样,音调高低不等。
1.耳鸣与听力的关系
有些耳鸣病人伴有听力下降,有些听力正常,但是耳鸣不会引起或加重听力下降。
2.耳鸣与心理因素的关系
长期耳鸣会引起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紧张、害怕或者抑郁的情绪,而不良的情绪状态可加重耳鸣,造成耳鸣与不良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心理因素在耳鸣发病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耳鸣的发病率统计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研究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作者分析了1453例耳鸣患后提出了有关耳鸣的发病率,根据随访资料发现耳鸣患病率为17.8%,其中49.1%的患者偶有耳鸣。据报道听力下降的患者中至少有70%伴有耳鸣症状。如将耳鸣不足5分钟者也计算在内,则大约60%的人在一生中曾经有过耳鸣的症状。以耳鸣为主诉的病人约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0-20%。 国和欧洲有17%的人体验过5分钟以上的耳鸣,患者的耳鸣严重影响生活、睡眠、精力集中、工作能力和社交活动,因耳鸣而犹如残疾,65岁以上33%的人有过耳鸣。据此保守估计,中国分别有10%的人体验过耳鸣,5%耳鸣者医药治疗,2%患者的耳鸣严重影响生活、睡眠、精力集中、工作能力和社交活动。随着饮食习惯的变化等因素引起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业、环境噪声的增加,耳鸣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因此,耳鸣已经成为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耳鸣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提出了很多可能机制。研究显示相邻神经元之间兴奋性同步排放及毛细胞超量阳离子内流可能是耳鸣产生的机制,而神经可塑性变化是导致不同形式耳鸣产生的结构基础口。5·羟色胺(5-HT)为递质的神经传递在感觉神经系统中形成一重要的调控网络,该网络影响听觉信息的过滤。因此5-HT系统功能改变在耳鸣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另有报道称耳鸣是一种听觉紊乱现象,由听觉传导通路的任一环节异常放电引起。其产生机制包括外周和中枢两部分。Jastreboff等以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原理为基础,提出了耳鸣的神经生理学模式。该模式认为,听觉通路和一些非听觉系统(尤其是边缘系统)的不同平面是耳鸣发生的基本部位。神经纤维的自发电活动能被皮层下中枢检测出来,并上传到听皮层被感知为耳鸣。皮层下中枢将检测到的耳鸣信号传送到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二系统被激活后,一方面使得皮层下中枢更易检出耳鸣信号,另一方面也使耳鸣与负性情绪密切关联并形成条件反射,长期严重耳鸣使得这种条件反射得以强化,最终形成耳鸣与不良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第三方面则是,边缘系统的激活同时启动了记忆过程,耳鸣信号被中枢存储为令人不愉快的信号,在耳蜗功能完全恢复以后,中枢可能仍然有耳鸣及不愉快的感觉。
一般认为,耳蜗是耳鸣的主要病变部位,但大量的证据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参与了耳鸣的产生与维持。耳蜗病变完全恢复之后,耳鸣仍可持续存在,特别是迷路破坏或听神经切断后,一部分患者仍有耳鸣,或者原有的耳鸣反而加重。
听觉系统存在三个重要特征:听觉通路的各个层面尤其较低层面的神经元存在自发的随意的电活动;听觉系统能够根据外界声音大小不断调整其灵敏度或增益;听觉系统存在中枢抑制或反馈抑制。正常情况下,外界声音使得听神经纤维之间的活动同步化,神经纤维的自发电活动并不被感受为声音。当人处于极其安静的隔音室内或耳聋后,听觉系统自动调整增加了它的增益,而且也相应减小了皮层橄榄耳蜗传出神经系统的中枢抑制作用,因此,神经纤维的自发电活动能被皮层下中枢检测出来,并上传到听皮层被感知为耳鸣。皮层下中枢将检测到的耳鸣信号传送到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二系统被激活后,一方面使得皮层下中枢更易检出耳鸣信号,另一方面也使耳鸣与负性情绪密切关联并形成条件反射,长期严重耳鸣使得这种条件反射得以强化,最终形成耳鸣与不良情绪之间的恶性循环;第三方面则是,边缘系统的激活同时启动了记忆过程,耳鸣信号被中枢存储为令人不愉快的信号,在耳蜗功能完全恢复以后,中枢可能仍然有耳鸣及不愉快的感觉。因此,中枢的高敏性是长期严重耳鸣的重要机制,我们暂称之为“中枢高敏学说”。很显然,早期病灶可以在耳蜗,但主要病理过程或后期结果却在中枢,最近的脑功能成像研究也证实,耳鸣患者的颞叶听皮层存在高代谢活动或局部脑血流的增加,这可能提示大脑有负责耳鸣的“耳鸣中枢”。
全身疾病引起耳鸣的机制仍不清楚。可以肯定,全身疾病与耳鸣有关,但两者不是一对一的关系。比如,一部分高血压病人有耳鸣而另一部分则无耳鸣,高血脂病患者一部分有耳鸣另一部分则无耳鸣,其它疾病也是如此。中枢敏感性的高低与先天和后天的素质有关,与痛阈一样,有的人阈值低,表现为对痛或耳鸣不耐受。
“戴上耳机,世界与我无关。”这样一句在网络上流行甚广的话成为了不少时尚人士的座右铭。无论是大街上、公交车站台、地铁里还是餐厅中,随时可以看到戴着耳机,沉醉于音乐世界的“发烧友”。由于工作的压力增大,朋友间的交流少了,与家人的沟通也没了,于是
耳聋耳鸣多见于老年人的常发病,是因为老年人体质下降,身体机制功能也下降,容易引起机能紊乱。当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和在身体疲劳状态时容易产生耳鸣,吸烟、喝酒和咖啡因会使体内血氧下降,导致耳鸣。不可随意用药,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加重症状。
睡觉耳鸣是怎么回事?1,风热侵袭:耳鸣耳聋,起病迅速,自觉耳中憋气作胀,有阻塞感,局部检查可见耳膜轻度潮红或内陷.此外,还常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口干等感冒症状.2.肝火上扰:耳鸣如闻潮声或风雪之声,耳鸣时轻时重,病情和精神状态有关,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可兼耳胀耳痛感.此外,全身可见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烦躁不宁,急躁易怒,或胁肋胀痛
Hash:dec167c1cb2d07b2b43e6000dca02195cd66f2e3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