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2 02:45:44

上颌窦炎

上颌窦炎主要为患侧或双侧鼻窦、前鼻滴涕或后鼻滴涕,有时鼻分泌物随头部姿势改变而流出,患者自诉痰多且臭,分泌物为粘液脓性或脓性。患者常有头昏或脓性。患者常有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思想不能集中。但有一部分患者忘记了自己的症状,及至鼻部检查才发现有慢性上颌窦炎。

上颌窦炎检查,上颌窦炎诊断

上颌窦炎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前鼻镜,耳鼻喉 保健科前鼻镜对于鼻...

上颌窦炎检查

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1.上颌窦内窥镜检查

该项检查是诊断上颌窦病变的最新方法,,由Messerklinger等人于70年代应用于临床,可在冷光源照明下于窦内取病理活检,或者摄片、录象,可克服检查的盲目性,提高诊断率。

2.鼻镜检查

注意中鼻甲有无肥大或息肉,中鼻道有无阻塞及脓性分泌物,鼻中隔有无偏曲。再用1%麻黄素棉片收缩鼻粘膜,然后做头位试验,使患侧上颌窦居上,数分钟后观察患侧中鼻道有无脓液流出。

3.X线摄片

取鼻颏位(water位),观察两侧上颌窦的密度,与眼眶密度相对比,大于眼眶密度者表示阴影模糊,应怀疑粘膜增厚或窦内有脓性分泌物,应进一步检查。

4.上颌窦造影

在上颌窦冲洗后,将碘油2ml注入窦内,变换头位,再行X线摄片,观察粘膜有无增厚和息肉,以及窦内肿瘤、囊肿和窦腔其他情况,粘膜厚度在3mm以上者为增厚。

5.粘膜清除功能试验

在碘油造影后第4天再行摄片检查,粘膜清除功能正常者碘油应已排空,若仍有碘油潴留在上颌窦内,表示粘膜失去清除功能。

6.上颌窦口阻力测定

上颌窦穿侧,向窦内注水,当液体平稳流出时,测量测压管的水柱压力。若经冲洗注药3~4次后窦口阻力仍在6kPa,需行手术治疗。

上颌窦炎就诊指南

上颌窦炎就诊指南针对上颌窦炎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上颌窦炎挂什么科室的号?上颌窦炎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上颌窦炎要做哪些检查?上颌窦炎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上颌窦炎就诊指南旨在方便上颌窦炎患者就医,解决上颌窦炎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鼻塞、鼻分泌物增多、头痛

建议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鼻塞流涕症状好转后,不适随诊。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无乏力、记忆力障碍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前鼻镜检查注意中鼻甲有无肥大或息肉,中鼻道有无阻塞及脓性分泌物,鼻中隔有无偏曲。再用1%麻黄素棉片收缩鼻黏膜,然后做头位试验,使患侧上颌窦居上,数分钟后观察患侧中鼻道有无脓液流出。2.鼻窦内镜包括上颌窦内镜检查该项检查是诊断上颌窦病变的最新方法,可在冷光源照明下于窦内取病理活检,或者摄片、录象,可克服检查的盲目性,提高诊断率。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鼻腔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

诊断标准

1.病史注意有无牙痛史、颊部肿胀及单侧鼻流臭脓的典型病史,一般牙痛在上颌窦炎症状之前,且多为单侧者。 2.脓液情况特点为自上颌窦炎开始即有臭脓,或第一次穿刺液为带腐败味的恶臭脓液。 3.详细的口腔检查注意上颉牙齿尤其是第一、二磨牙有无龋齿、残根;松动、瘘孔、溢脓等。Thoma甚至认为所有上颌窦炎病的人都必须经过口腔检查。作者认为至少在怀疑有齿源性感染或上颌窦炎顽固不愈时应进行口腔检查或会诊。 4.牙齿根尖片在诊断上有很大价值。在病牙的根端部可看到牙根突入窦内或牙根端感染侵及窦底的情形。牙片简而易行,经济,又能清楚地显示牙齿与上颌窦底的关系,在诊断上有突出意义。但有时虽显示牙根突入窦底,也可能是由于投照角度的关系,使牙根影重叠入上颌窦之故,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仔细研究确定。 5.拔除病灶牙后观察上颌窦炎的情况如久治不愈者,经拔牙后迅速发转或痊愈,即可初步肯定牙齿与上颌窦炎的关系。

上颌窦炎的治疗方法,上颌窦炎怎么办,上颌窦炎用药

上颌窦炎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耳鼻喉科,

上颌窦炎一般治疗

上颌窦炎西医治疗

一.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Antro-puncture and irrigation) 上颌窦穿刺冲洗,既可用于诊断,又可用于治疗。早在1887年由Mikulicz创用。

1.适应症

①有脓鼻涕史,X线鼻窦摄片显示上颌窦区混浊者。

②对亚急性和慢性上颌窦炎,,可冲洗排出蓄脓,促进粘膜纤毛恢复功能,并通过穿刺针向窦腔内注入药物,

③通过穿刺造孔,插入各种视角的上颌窦内窥镜,可进行活检、摄象和录象等。

2.禁忌症

①7岁以下儿童忌用,因窦腔未发育成熟,小儿不合作。

②血友病,、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应为禁忌。

3.操作方法

(1)经自然孔冲洗法

粘膜表面麻醉,用弯尖的上颌窦冲洗管插入中鼻道,约达前后深度之一半,将尖端转向外下方,再缓慢前拉,经过钩窦前进入自然开孔。该孔直径为5~7cm,长8~10mm,插入后用盐水冲洗。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肥大和筛泡、钩突肥大者,难以用该法冲洗。

(2)经中鼻道上颌窦内壁膜部穿刺冲洗

依前法将上颌窦冲洗管尖端朝向下鼻甲上缘的外侧壁,触之有柔软感,然后刺入窦腔内进行冲洗。此法优点是不损伤鼻泪管,不损伤腭大动脉分支,因而不会引起出血。该处造孔不易封闭。

(3)经下鼻道穿刺冲洗

行下鼻道前方粘膜麻醉,亦可用1%普鲁卡因粘膜下浸润麻醉。患者最好取坐位,术者一手固定患者头部,一手持穿刺针,置针于下鼻道近下鼻甲附着处,距下鼻甲前端后方约1cm,以45°角朝眼外眦方向穿刺,当穿入窦腔时有突然无阻力感觉,如未穿透骨壁,可将穿刺点后移,可将穿刺点后移,或作旋转钻进。穿入窦腔后,抽出针芯,令患者低头,双手捧托弯盘,肘部抬高以防冲洗液流入袖内。接上针筒,试抽,如能抽出空气或脓液,表示已刺入窦腔内,可注盐水冲洗。此时患者需张口呼吸。此时患者需张口呼吸,至洗出液澄清为止。然后根据病情,排除余液,注入适当抗生素液或甲硝唑液。冲洗完毕拔出穿刺针,用1%麻黄素棉片填塞于下鼻道内止血,10分钟后取出。此法优点是成功率高,能确保针尖在上颌窦腔内。缺点是不能完全无痛,有损伤鼻泪管引起并发症之可能,对儿童不适用。

(4)经尖牙窝穿刺法

患者仰卧,消毒唇龈沟上方,注入含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5ml,深达骨膜。然后将上颌窦穿刺针在眶下缘1cm处刺入上颌窦内。穿刺成功后令患者坐起,进行冲洗。此法的优点是患者容易接受,适用于儿童患者,患者不会因精神紧张而发生昏厥,。缺点是上颌窦前壁骨质较下鼻道侧壁厚,穿刺需用较大力量,有时需用骨凿。

(5)塑料管窦内留置冲洗

用较粗穿刺针穿透窦腔,用合适的细聚乙烯管或硅胶管长10~15cm,经针孔插入窦腔内,将其外端用胶布固定在上唇或鼻翼上。优点是免去多次穿刺的痛苦,可每日多次冲洗,缩短治疗时间,并可根据需要随时采取窦内分泌物行细胞学、细菌学研究。

4.冲洗用药液

为提高疗效,根据情况可在生理盐水中加入下列各类药物:

(1)血管收缩剂

可使粘膜血管收缩消肿,有利于通气引流,其中以0.5%阿拉明(间羟胺)效果最好,继发性血管扩张作用轻,而且对粘膜纤毛无抑制作用。

(2)抗生素

各种抗生素皆可使用。因病菌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的抗药性,使用前需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若无条件做药敏试验,可以加入高效广谱抗生素。因慢性上颌窦炎,,特别是牙源性者,多为厌氧菌感染,,冲洗液中必须加甲硝唑和氯霉素方能达到治疗目的。

(3)肾上腺皮质激素

选用水溶液为宜,如醋酸氢化可的松,不宜用酒精溶液,以免对粘膜有刺激作用。此类药物可使粘膜消肿,并协助抗生素发挥消炎作用。

(4)酶类药物

能使窦内粘稠脓质液化,有利于排出窦外。经验证明,抗生素与酶类药物合用并无禁忌。常用酶类药有链球菌液酶500~5000U/ml,链球菌导酶1000U/ml,去氧核糖核酸酶50000~100000U/ml。

5.上颌窦穿刺术失误

据国内资料,321例穿刺术失误率为4.1%。

①穿刺到上颌窦以外,如眶内、颊部软组织、翼腭窝内、下鼻道粘膜下。

②刺入上颌窦内侧壁或外侧壁的粘膜下。均因技术不熟练或用力太大所致。穿刺后需用空针抽吸,如抽不出空气,应考虑刺失误,不可勉强注水冲洗,以免引起并发症。

二.上颌窦造瘘术

(intranasal-antrostomy) 此法又名上颌窦开窗术,由Mikulitz于1886年创用。操作方法与经下鼻道上颌窦穿行刺冲洗术相似,不同之点是在下鼻道造一窗孔,以供随时插入导管进行冲洗,并有窦内通气,恢复纤毛输送功能等优点。造瘘目的不是为了引流。通过该窗孔可以插入上颌窦内窥镜观察病变。

1.操作方法

首先在下鼻道行1%地卡因(含肾上腺素)表现麻醉,再在距下鼻甲2cm处的下鼻道外侧壁行1%普鲁卡因浸润麻醉,然后用骨凿在该处凿一粘膜骨瓣,蒂在后方,将此粘膜骨瓣转入窦内,以防窗孔封闭。必要时可用骨锉在上、下、前方将窗孔扩大,也可切除下鼻甲遮盖窗孔的部分,以防阻塞窗孔。

2.治疗失败原因

同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三.经唇龈沟下鼻道上颌窦造瘘术

(Transa-labial fold antrostomy) 该法由许炜昕创用于1965年。先行下鼻道及下鼻甲表面麻醉,再对唇龈窝、鼻旁软组织及尖牙窝行1%普鲁卡因浸润麻醉,于牙齿和颊部之间填塞一块纱布以吸收渗血。在牙龈游离缘上方5~6mm处,自第一尖牙至中线做一水平切口,切开粘膜和骨膜,注意勿损伤上唇龈系带。分离组织,暴露梨状嵴,将切口向上拉到下鼻甲附着点以上粘骨膜处。该处在鼻底以上约1.5cm,可在该处行下鼻道开窗。用剥离器分离下鼻道骨壁粘膜至距梨状嵴约3cm 处,上自下鼻甲附着点,下至鼻底部,缓慢推进。用剥离器将下鼻道粘骨膜向内侧牵引,用骨凿于下鼻甲之下凿进上颌窦,必要时还可将梨状嵴一并咬除,至看清上颌窦前内角为止。上颌窦前壁无需破坏。窗口应尽量扩大,以减少封闭的可能。通过窗口可以看到窦内情况,并对窦内粘膜进行处理。分离上颌窦粘膜,沿窗口下缘到达上颌窦底部,去除骨壁至鼻腔底部。该处比上颌窦底部平均高出5mm。上颌窦鼻腔的骨嵴必须完全凿去,以便引流通畅。将上颌窦粘膜瓣翻向鼻腔,覆盖骨面,将蒂置于窗口前缘,压迫固定,上颌窦填塞碘仿纱条5日,用丝线缝合切口,6日拆线。

四.上颌窦根治术

本手术最早于1893年由Weorge Galter Caldwell和1893年Henry Paul Luc所完成,故名Caldwell-Luc手术(柯-陆手术)。

1.适应术

(1)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经连续穿刺冲洗一个月,或窦内注药治疗半个月,仍有脓性分泌物者。

(2)经病理证实上颌窦内有结核性炎症或霉菌感染者。

(3)经影象学检查证实上颌窦内有息肉、囊肿或良性肿瘤者。

(4)上颌窦内异物。

(5)牙源性上颌窦炎及上颌窦口腔漏管。

(6)经上颌窦施行其他手术,如后鼻孔探查,蝶窦、蝶鞍探查,翼管神经切断,颌内动脉结扎,眶减压,眶击出性骨折,复位,腮腺移植治疗萎缩性鼻炎,,上颌窦癌,放疗前引流,翼腭窝异物取出,鼻腔侧壁内移及筛窦开放术等。

2.手术操作

(1)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合并鼻腔、窦腔粘膜麻醉。局部主要麻醉眶下神经、齿槽神经及蝶腭神经节。

(2)切口

于上唇和唇龈粘膜交界处自尖牙嵴向外达第二尖牙做横切口,深达骨壁,剥离骨膜,露出尖牙窝骨面。

(3)凿开前壁

用圆凿或电钻头凿开尖牙窝内侧部分,即上颌窦前壁,然后用咬骨钳扩大成1~1.5cm直径的骨孔,若发生出血可用骨蜡止血,或于出血处两旁用骨凿各凿一次施行压迫止血。

(4)取出病变组织

古典的柯-陆手术是将窦内粘膜完全剥除,以期彻底根治。但事实上术后窦腔常被新生的纤维组织所充满,仍易感染而发炎,疗效不够满意。随着对粘膜生理学和病理学的进一步认识,人们对粘膜的处理采用了保留的方法,例如对牙源性上颌窦炎只清除下壁接近牙根的粘膜,而对其他处粘膜则予以保留。近年来有人主张只去除感染破坏严重、不可逆转的粘膜,而对可逆转粘膜尽量予以保留。至于识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病变,用肉眼观察比较困难,必须于术前经上颌窦内窦镜下取粘膜行病理检查方能确定。不可逆病变有粘膜坏死、脓肿、肉芽、囊肿及息肉等。

(5)凿开对孔通入下鼻道

在上颌窦内侧壁前下部,用圆凿将骨壁凿成对孔,用咬骨钳向前下方扩大,使其前后径不小于1.5cm,上下径不小于 1.0cm,并使对孔下缘与鼻腔底部处于同一平面。用尖刀沿对边缘向窦内下鼻道粘膜行上、前、后切开,做面粘膜瓣,并使转向窦内底部,以便再生粘膜覆盖窦腔。如果下鼻甲前端肥大,妨碍此项操作,或阻塞对孔的通畅,则可切除下鼻甲前端。

(6)填塞与缝合

检查鼻腔及上颌窦是否达到手术要求,如无渗血可不用填塞,如有渗血则需用碘仿纱条填塞窦腔,将其另一端自对孔引至下鼻道,以便次日取出。唇龈沟粘膜切口可用丝线缝合,面颊部加压包扎,以减轻肿胀,和瘀血。

3.手术改进

上颌窦根治术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长期保持对孔通畅。据国内资料,能达到此目的约占60%,其他40%皆因对孔封闭引起再感染而告失败。所以手术改进主要是防止对孔再封闭和促进窦内粘膜再生。具体方法如下:

(1)对孔置环术

在手术填塞窦腔以前,将塑料环卡在对孔处,以防止愈合过程中发生狭窄或封闭。为防止塑料环滑脱,可将其边缘制成两沟状,既可长期使用,又不影响手术后冲洗。

(2)上颌窦鼻腔吻合术

1964年由张曦易所创用,其方法是在手术中取去窦内粘膜时,保留内侧壁粘膜,将下鼻道对孔鼻腔粘膜分成上、下、后三方分别翻入窦内,与窦内粘膜缝合,吻合口纵横径如能保持1cm以上,就能达到长期保持对孔通畅目的。

(3)口衔式自拉露钩

1953年由作者制成。此器械之目的是代替专司拉钩的助手,在繁忙工作中起到节约人力的作用。另外还可避免拉力过大和预防术后面颊部肿胀。咬肌的力量为45kg,而拉钩所需力量不足4.5kg,故用口衔式自拉露钩患者不会疲劳。此器械适用于下颌关节功能障碍、下列牙齿脱落或松动的患者。

(4)扩大自然口的上颌窦根治术

1993年萧壁君等在行上颌窦根治术时,采取扩大该窦自然孔的方法,以促进窦内引流,获得了较传统手术更好的效果。

如何预防上颌窦炎,上颌窦炎的护理措施

上颌窦炎预防

上颌窦炎并发症,上颌窦炎会引发什么疾病

上颌窦炎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慢性上颌窦炎,急性上颌窦炎,

上颌窦炎并发症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一.上颌窦穿刺冲洗术常见并发症:

1.昏厥,

, 是神经精神因素引起反射性血管运动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大脑贫血,而发生的一时性意识丧失。过度精神紧张、疼痛、体弱、饥饿、疲劳、室内水蒸气过多、空气不流通等,易发生。作者认为医护人员语言行为粗暴,使患者失去信任,亦有一定关系。故穿刺前应向患者详细解释,并不时询问病人感觉。昏厥的早期症状为乏力、胸闷、恶心、耳鸣、黑朦、眩晕,、端坐不稳,但来不及向医生诉说即昏倒并失去意识。检查可见患者面色苍白,有汗,呼吸表浅,脉搏缓慢,血压略低,重者对刺激无反应并有瞳孔散大。此过程很短,约数秒至数分钟,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让患者取卧位或头低位,保持呼吸通畅,针刺人中穴,吸入氧气,饮热水一杯,不宜再行穿刺。

2.虚脱

为急性全身血管张力减低和心力衰竭的表现。易发生在慢性消耗性疾病、应激反应不足及肾上皮质素分泌低下者,疼痛和精神紧张为其诱因。症状比昏厥严重,表现为皮肤苍白,紫绀,脉搏微弱而频数,呼吸表浅,血压降低,体温降低,意识朦胧,不能很快恢复。虚脱一般是可逆的,但若不能及时抢救,可有生命危险。对长期卧床患者施行上颌窦穿刺时,需做好充分准备,如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并给予激素,穿刺时宜取卧位,对已发生虚脱者应注意血压、脉搏和呼吸,可即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液40~60ml。

3.空气栓塞,

此并发症较少,但有致命危险。因穿刺时针头刺入上颌窦粘膜的静脉内,冲洗后又向窦内用力注入空气,以排队窦内遗留的液体所致。空气经面静脉、颈内静脉而至右心,或气泡向上进入脑部延髓,栓塞呼吸中枢而死亡。患者在注气中可感到术侧颈部有气泡声,随即面色发绀、倾倒,意识丧失,迅速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抢救时应迅速使患者取头低位,卧于左侧,以避免更多气泡进入脑内、左心系统和冠状动脉,行人工呼吸,给氧气吸入,无效时需行心脏按摩和心脏穿刺吸出心脏中气体。

4.表面麻醉剂过敏反应

发生率不高,但可致命。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由上而下先兴奋后麻痹。如抽搐、痉挛,呼吸由不规则而变为停止,血压下降,意识由兴奋变为丧失,瞳孔由小变大。抢救宜用抗痉挛剂、人工呼吸及心脏起搏器等。

二.上颌窦造瘘术常见并发症:

1.鼻泪管损伤

手术后患侧长期流泪不止。因造瘘位置过于造前所致,故近年来有人主张把造瘘位置改在下鼻道中部。

2.鼻出血,

是因造瘘位置过于偏后,损伤了腭大动脉的鼻支,或过于偏前,损伤了上唇动脉鼻支所致。

3.下鼻甲鼻中隔粘连

下鼻甲与鼻腔侧壁粘连,因手术后处理不当所致。

三.上颌窦根治术的常见并发症:

1.术后出血

据国内统计,发生率为2.4%~7%。多在术后24小时内发生。上颌窦前壁窗口边缘或对孔边缘处小动脉出血,可因下鼻甲损伤所致,可用压迫法止血;以后发生的出血为继发性出血,常为窦内遗留粘膜感染所致,若出血较多,可自原切口探查上颌窦,去除出血粘膜,再行填塞,出血即止。

2.面部肿胀,

此症属于手术后反应,多因用大量高浓度局部麻醉剂颊部粘膜下注射、拉钩过于用力及手术时间过长所致。治疗方法为及早抽出鼻窦内填塞物,面部予以热敷,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上唇和上列牙齿麻木

多因手术切口损伤眶下神经,或因切口接近中线,损伤上颌切牙神经所致,须数月或一年才能恢复。

上颌窦炎的病因,上颌窦炎有哪些原因

上颌窦炎病因主要病因:贫血、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筛窦感染等

上颌窦炎疾病病因

(一)病因

1.全身抵抗力减弱

贫血,、低蛋白血症、低免疫球蛋白血症、糖尿病,及营养不良,等,上颌窦被细菌感染后不易治愈,常发展为慢性上颌窦炎,。有不少上颌窦炎,查不出急性期病史,开始即为慢性。

2.窦口引流阻塞

上颌窦自然开口位置在中鼻道内变异很多,容易阻塞,如钩突、中鼻甲肥大、泡性中鼻甲、鼻中隔高位弯曲和鼻息肉,等,可妨碍上颌窦开口,影响其通气、引流和粘膜纤毛清除功能,可导致慢性发炎。

3.筛窦慢性感染

前组筛窦的下部气房延伸到上颌窦的内上角,骨壁甚薄,感染很易蔓延到上颌窦。另外,筛窦炎的脓性分泌物经中鼻道流入上颌窦内,也是常见原因之一。

4.鼻变态反应

因上颌窦粘膜水肿,纤毛消除功能障碍,可能导致窦口通气及引流不畅,而发生慢性炎症,即过敏与炎症混合存在。

5.齿源性感染。

上颌窦炎病期长短不一,病理变化也不一致,可分息肉、乳头、滤泡、腺体各和纤维五型。

(二)各种炎型常互相混合或变化

1.息肉型

亦称肥厚型和水肿型,常与变态反应有关。粘膜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重者呈息肉性变化和囊性变,久这滑壁发生疏松变化。

2.乳头状增生型

粘膜由假复层柱状上皮变为复层鳞状上皮,表层增厚突起呈乳头状,与病毒感染和细菌侵入有关。

3.滤泡型

粘膜有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呈滤泡状。

4.腺体型

有粘液腺和浆液腺增生,腺管阻塞也形成囊肿。

5.纤维型

亦称硬化型或萎缩型。常有小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使动脉阻塞,粘膜供血不足,腺体退化,分泌减少、变稠,甚至可引起粘膜萎缩、纤毛消失和结痂形成。

上颌窦炎有哪些症状?

上颌窦炎症状

早期症状:有发热、出汗、乏力、周身疼痛症状,局部症状包括头痛、鼻阻塞、鼻分泌物增多。

晚期症状:前鼻滴涕或后鼻滴涕,有时鼻分泌物随头部姿势改变而流出,患者自诉痰多且臭,分泌物为黏液脓性或脓性。

上颌窦炎症状诊断

一、症状体征:

疼痛的部位通常在同侧尖牙窝处,有时可出现同侧面颊和牙齿的阵发性神经痛、同侧前额、眉根和眼球后疼痛,但无额窦底部及前壁明显压痛和叩击痛。头痛晨起轻,午后或久坐时加重,这主要是因为上颌窦内经过半天的时间,脓液平面到达自然孔开始流出,刺激开口而发生头痛,直到卧床半小时后,则头痛减轻。

二、检查:

可行鼻镜检查。

上颌窦炎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鼻塞流涕症状好转后,不适随诊。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上颌窦炎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耳鼻喉科,

相关检查:前鼻镜,

常用药品:头孢呋辛酯片,头孢呋辛酯分散片,一次性使用鼻窦穿刺包,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