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2 16:30:41

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汁分泌是肝脏的重要功能,由于各种有害因素致使胆汁分泌和排泄发生障碍,形成胆汁郁滞,病变在肝内者称为肝内胆汁郁滞,在肝外者称为肝外性胆郁。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饮食,食疗,胆汁淤积性黄疸吃什么好

胆汁淤积性黄疸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利胆性的食物;2.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3.宜多晒太阳,多饮水。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不饱和释放算,能够增加对胆红素的结核,从而缓解皮肤黄疸的症状。250g清蒸食用。太空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胆汁具有直接抗氧化作用。有利于削弱胆汁淤积对机体造成的损伤。100g与肉片同炒食用。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纤维素,同时也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1-3个直接食用。饮食禁忌:1.忌吃动物肝脏;2.忌吃动物心脏;3.忌吃酒精等损伤肝功能的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葡萄酒对肝脏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从而会抑制肝脏对胆红素的排泄作用。宜吃果酒。鸡 腿 菇属于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尿酸水平,不利于本病患者食用。宜吃猪瘦肉。猪心也含有大量的嘌呤碱,可造成尿酸的生成增多,从而有可能诱发痛风症的发生。宜吃猪精瘦肉。

胆汁淤积性黄疸饮食原则

一、胆汁淤积性黄疽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金钱草败酱茵陈茶

原料: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前3味煎汁1000毫升,加白糖适量。

食用方法:温服代茶饮。

2.黄瓜藤鸡蛋饮

原料:黄瓜藤100克,新鲜鸡蛋1个。

烹制方法:将黄瓜藤洗净后,加水200毫升煎煮成100毫升,冲服鸡蛋。

食用方法:每日1次。

3.蒲公英粥

原料:连根鲜蒲公英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鲜蒲公英洗净、切细,浓煎去渣,加粳米、冰糖煮成稀粥。亦有用蒲公英加金银花30克或加玉米须50克与粳米煮成粥者,作用相似。

食用方法:每日温服2次。连服3~5天。

4.利胆茶

原料: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前3味加水1 000毫升,煎汤去渣,加白糖调味。

食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连服15天。

5.西瓜酪

原料:红瓤西瓜14克,冻粉1.5克,白糖60克,香蕉油1滴,清水90克。

烹制方法:将西瓜瓤去掉籽、切碎,挤出西瓜汁。冻粉切成寸段,在瓜汁中加白糖15克,放入冻粉煮化,搅均匀,凉透,凝结成冻,即为西瓜酪。清水加入剩余白糖烧开,凉透,加上香蕉油,将西瓜酪割成小块,在盘子四周浇上糖水即成。

食用方法:随量食用。

6.猪胆绿豆丸

原料:猪苦胆10个(连同胆汁),绿豆250克,甘草50克。

烹制方法:将绿豆分别装于苦胆中,用线缝紧,洗净苦胆外污物,放入锅内蒸约2小时,取出捣烂,再用甘草煎汁混合为丸,烤干备用。

食用方法:每日早、中、晚各服1丸,10天为1个疗程。

7.乌梅虎杖蜜

原料:乌梅250克,虎杖500克,蜂蜜1 000克。

烹制方法:将乌梅、虎杖洗净,水浸1小时,再用瓦罐,加水适量,文火慢煎l小时,滤出头汁500毫升,加水再煎,滤出二汁300毫升。将药汁与蜂蜜人锅中,文火煎5分钟,冷却装瓶。

食用方法:每服1汤匙,饭后开水冲服,每日服1次,30天为1个疗程。

二、胆汁淤积性黄疽吃哪些对身体好?

1、保护消化系统功能可用甜菜、杨梅、山药、薏苡仁、萝卜等。

2、多食,有益于利胆和抗癌的食品,如荞麦、薏苡仁、猴头菇、豆腐渣、金针菜、海参、无花果、芝麻、沙棘等。

3、粗粮有益多选用。多食含纤维高的食物,包括玉米、小米、甘薯、燕麦、荞麦等粗粮,以促进胆汁排泄。

4、蔬菜水果保健康。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可减少胆固醇形成,减少脂肪和糖的吸收,从而改善患者的代谢紊乱,起到减低血脂和血糖,的作用。每天蔬菜摄入量应大于500克,水果至少有2种。

三、胆汁淤积性黄疽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限制胆固醇的摄入。胆固醇摄入每日应少于300毫克,限制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内脏以及鱼子、蛋黄等。

2、忌用刺激性或产气食品,如萝卜、洋葱等,禁烟、酒。

3、忌霉变、油煎、烟熏、腌制食物。

4、忌坚硬、粘滞不易消化食物。

5、忌动物脂肪及油腻食物。如肥猪肉、油条等。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胆汁淤积性黄疸一般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胆汁淤积性黄疸检查,胆汁淤积性黄疸诊断

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尿胆红素,肝 血液血管肾 保健科 急救尿胆红素(BIL...
ERCP,肠 胰腺 胆消化 保健科内镜下胰胆造...
血清胆汁酸,肝 胆病理科血清胆汁酸测...

1.胆色素类检验项目:

(1)血清胆红素: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直接胆红素(DBIL)不能从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排出,使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总胆红素(TBIL)可达510μmol/L以上,以DBIL为主,DBIL和TBIL比值常在60%以上,最高的可达90%。结石性黄疸常呈波动性,癌性梗阻呈进行性黄疸,但壶腹癌则可因癌肿溃疡而使黄疸有短暂的减轻。

(2)尿胆红素:胆汁淤积性黄疸时,胆汁淤积使肝胆管内压增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DBIL不能排入肠道而逆流入血由尿中排出,故尿胆红素检查阳性。

(3)尿胆原:胆汁淤积性黄疸由于肝内、外胆汁淤积,胆汁排入肠道受阻,肠道中胆素原减少,由肠肝循环而漏入门静脉的胆素原也减少,故尿胆原排出减少。

(4)粪胆原: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排向肠道的胆汁减少,粪胆原明显减少或完全缺如,引起在肠道中停留进一步氧化的粪胆素减少,使粪色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这是肝外胆汁淤积的特征。

2.其他肝功能试验:

(1)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淤积性黄疸时血清ALP活性常早期明显增高,甚至可达参考值上限的10~15倍。

(2)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胆道疾病如胆石症、胆道炎症、肝外梗阻时,GGT不仅阳性率高,而且增高明显,可高达参考值上限的5~30倍,这有助于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3)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TBA测定对肝外胆管阻塞和肝内胆汁淤积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包括胆道阻塞、胆汁性肝硬化、新生儿胆汁淤积、妊娠性胆汁淤积,血清中TBA均可显著增高。

(4)血清5'-核苷酸(5'-NT):5'-NT增高主要见于肝胆疾病,但胆汁淤积性黄疸时5'-NT活性明显增高,一般为正常人的2~3倍,这点有助于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淤积性黄疸的鉴别诊断。在肝外胆道梗阻时,5'-NT活性一般与ALP相平行,但短期梗阻时5'-NT活性一般不会增高,当较长期的梗阻解除后,5'-NT活性的下降比ALP快。

胆汁淤积性黄疸就诊指南

胆汁淤积性黄疸就诊指南针对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胆汁淤积性黄疸挂什么科室的号?胆汁淤积性黄疸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胆汁淤积性黄疸要做哪些检查?胆汁淤积性黄疸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胆汁淤积性黄疸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就医,解决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方法,胆汁淤积性黄疸怎么办,胆汁淤积性黄疸用药

胆汁淤积性黄疸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饮食、药物治疗,

胆汁淤积性黄疸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肝内胆汁郁滞有1/3病因不明,但半数以上可以查出病因,因此积极消除病因对胆汁郁滞消退有积极作用。对于病因不明者对症治疗。苯巴比妥30-180mg/d。消胆胺6-10mg/d。如有明显中毒症状,特别是伴有过敏,反应者,强的松40μg/d,连服一周多数病例胆红素可降低50%。待胆红素正常后渐减量至10mg,可维持1-2月,防止反跳。但若用一周后,胆红素无明显下降即应停用,以防付作用发生,中药茵陈汤对胆郁消退有一定作用。

胆汁淤积性黄疸辨证论治

1.中医治疗: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丹。

【症状】黄疽初起,目白睛微黄或不明显,小便黄,脘腹满,闷,不思饮食,伴有恶寒发热,,头身重痛,乏力,,舌苔黄,腻,脉浮弦或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佐以解表。

本方意在解除表邪,芳香化湿,清热解毒。二方中麻黄、薄荷辛散外邪,使邪从外解;连翘、黄芩清热解毒;藿香、白蔻仁、石菖蒲芳香化湿;赤小豆、梓白皮、滑石、木通渗利小便;杏仁宣肺,化湿;茵陈清热化湿,利胆退黄;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脾,胃,;川贝、射干可去而不用。

表证,轻者,麻黄、薄荷用量宜轻,取其微汗之意;目白睛黄甚者,茵陈用量宜大;热重者酌加金银花、栀子、板蓝根清热解毒。并可加郁金、丹参以疏肝,调血。

肝内胆汁郁滞有1/3病因不明,但半数以上可以查出病因,因此积极消除病因对胆汁郁滞消退有积极作用。对于病因不明者对症治疗。苯巴比妥30-180mg/d。消胆胺6-10mg/d。

如有明显中毒症状,特别是伴有过敏,反应者,强的松40μg/d,连服一周多数病例胆红素可降低50%。待胆红素正常后渐减量至10mg,可维持1-2月,防止反跳。但若用一周后,胆红素无明显下降即应停用,以防副作用发生,中药茵陈汤对胆郁消退有一定作用。

胆汁淤积性黄疸如何鉴别?

注意与肝、胆道梗阻,所致梗阻性黄疸,鉴别。

如何预防胆汁淤积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护理措施

胆汁淤积性黄疸预防

预防: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疽是由感染、药物中毒,、免疫损伤等多种原因造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因此应从这些原因着手预防此病。

胆汁淤积性黄疸并发症,胆汁淤积性黄疸会引发什么疾病

胆汁淤积性黄疸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胆总管结石,

常见于肝内结石,,癌栓,寄生虫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胆总管结石,、肿瘤、蛔虫及炎症水肿,。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胆汁淤积性黄疸有哪些原因

胆汁淤积性黄疸病因主要病因:肿瘤、结石、炎症,其次为良性狭窄或梗阻和寄生虫等

一、病因

肿瘤(30%):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

结石(20%):

人体或动物体内的导管腔中或腔性器官(如肾脏、输尿管、胆囊或膀胱等)的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主要见于胆囊及膀胱、肾盂中,也可见于胰导管、唾腺导管等的腔中,可造成管腔梗阻,影响受累器官液体的排出,产生疼痛、出血或感染等症状。

炎症刺激(20%):

炎症是十分常见而又重要的基本病理过程,体表的外伤感染和各器官的大部分常见病和多发病(如疖、痈、肺炎、肝炎、肾炎等)都属于炎症性疾病。

寄生虫感染(25%):

寄生虫(parasite)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host)上,同时,对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

胆汁淤积性黄疸有哪些症状?

胆汁淤积性黄疸症状

典型症状:胆绞痛、发热、呕吐、寒战、高热、腹痛,迅速出现休克等

相关症状:肝脏肿大,食欲不振,乏力,皮肤有瘙痒抓痕,胡萝卜素血症,

一、症状

本病以梗阻性黄疸而无肉眼可见的肝内外胆道阻塞为其特征。可由多种病因如药物,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妊娠、家族性等引起、临床上可表现有典疸、皮肤骚样及食欲不振、乏力等现象。问诊时应注意讯问病人发病的诱因,注意与肝 胆道梗阻所致梗阻性黄疸鉴别。

二、诊断

有以下临床特点可考虑为胆汁淤积性黄疸:

1.胆红素浓度逐渐升高,一般在171/μmol/L(10mg/dl)左右,多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个别可超过513μmol/L(30mg/dl)以上,其中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占血清总胆红素>60%。

2.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减少或消失。

3.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如梗阻为壶腹部周围癌引起者可因出血使粪便呈黑色或隐血阳性。

4.肝功能试验:最明显的为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移酶升高。血清总胆固醇可升高,脂蛋白-X可阳性,长时期梗阻可使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清蛋白下降,如维生素K缺乏可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此时如注射维生素K可使凝血酶原时间纠正。

5.其他检查:B超等检查均有助于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

胆汁淤积性黄疸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 —— 10000元)

治愈率:60%

治疗周期:2-4周

治疗方法:饮食、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尿胆红素,ERCP,血清胆汁酸,

常用药品:当飞利肝宁胶囊,复方金钱草颗粒,胆胃康胶囊,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