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3 00:05:58

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的病因,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有哪些原因

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病因主要病因:1.重症肌无力母亲血清中AchR-Ab进入胎儿血液循环;2.先天性;3.药物

重症肌无力样综合征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1.新生儿重症肌无力, MG母亲血清中AchR-Ab通过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NMJ突触后膜AchR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新生儿肌无力。

2.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遗传和环境因素在本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3.先天性终板Ach酯酶缺乏 NMJ可释放Ach单位性释放量极少,AchR数量正常或减少。

4.慢通道综合征 是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5.先天性乙酰胆碱受体缺乏 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6.药物引起的重症肌无力 药物及毒素引起NMJ突触后膜AchR功能发生障碍,出现类似MG临床表现。

二、发病机制

     1.新生儿重症肌无力

NMJ突触后膜AchR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新生儿肌无力。虽然AchR-Ab阳性母亲怀孕时都会将此抗体传递给胎儿,并非所有胎儿都发病,新生儿肌无力程度与母亲患病严重程度、母亲血清AchR-Ab水平不相关,母亲处于缓解期时新生儿也可出现肌无力。

2.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

自20世纪70~80年代MG自身免疫理论建立,确定该病形态学及生理学特征后,本病与家族性婴儿型肌无力区分就已明确。根据电生理及超微结构特征,至今已阐明6种明确的少见的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部分描述了许多其他类型特点。各种类型先天性肌无力都以独特的突触本身、突触前或突触后缺陷为特征,涉及突触前缺陷Ach再合成或包装障碍、突触囊泡缺乏,突触本身终板Ach酯酶减少,突触后缺陷AchR通道动力学异常伴或不伴AchR缺乏。家族性婴儿型重症肌无力病因可能是Ach合成及包装部位突触前膜功能障碍,因光镜及电镜检查时均未见AchR数量异常,电生理所见也与实验性半胆碱中毒相似。然而,Engel通过100余例先天性肌无力病人深入研究,系统地定义和分类这组疾病,指出约3/4的病例是突触后缺陷,13%是突触本身缺陷,8%是突触前缺陷所致。

3.先天性终板Ach酯酶缺乏

体外电生理研究显示,终板电位及微小终板电位延长,单一电刺激时终板电位可产生重复肌肉动作电位,重复刺激时波幅降低,中度强刺激表现先易化后衰竭;随意运动时运动单位电位波形和波幅多变,多相动作电位比例增加。病理改变:电镜研究显示运动神经末梢变小,可能是胆碱酯酶缺乏的代偿性特征,AchR数量正常或减少。

4.慢通道综合征

本病是AchR钙离子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导致终板电位延长,钙离子流入突触皱褶增加,皱褶内超载钙离子可产生流入电流,在突触肌浆膜内和近肌纤维区显示肌病,特征。突触后缺陷伴有或不伴AchR缺乏。光镜显示有些病例Ⅰ型纤维占优势,纤维萎缩,小管集结,NMJ区有小空泡,纤维大小不等并有分叉,肌内膜和肌束膜结缔组织增加。严重受累肌肉AchR减少,胆碱酯酶活性正常,未见免疫复合物。电镜显示病变累及突触皱褶和肌肉肌浆膜,邻近突触皱褶区退行性变,神经末梢缩小,突触囊泡密度增加。

5.先天性乙酰胆碱受体缺乏

AchR缺乏可能反映合成减少、AchR嵌入细胞膜缺陷或AchR降解加速等。

6.药物引起的重症肌无力

(1)近年来发现大剂量青霉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疗效肯定,但大剂量长期应用青霉胺后,不少病人出现重症肌无力临床表现,符合NMJ突触后膜AchR疾病特征。肝豆状核变性,虽然长期大量应用青霉胺治疗,却很少引起MG表现,迄今国际上仅有3例报道。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可能是青霉胺本身对NMJ突触后膜AchR 特异性选择性破坏或抑制。也有作者认为,青霉胺使RA病人出现MG很可能与RA本来就是自身免疫病,青霉胺在病人原有免疫功能障碍基础上启动针对神经突触后膜上AchR异常免疫应答所致,Vincent等在本病患者血清中检出AchR-Ab,认为是获得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并非青霉胺对NMJ突触后膜上AchR直接破坏作用。

(2)当今临床应用的30余种药物(不包括麻醉药)可干扰正常人的神经肌肉传递,其中最重要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已报道18种抗生素与肌无力有关,尤其新霉素(neomycin)、卡那霉素(kanasig)、黏菌素(colistin)、链霉素(streptomycin)、多黏菌素B(polymyxin B)及四环素(tetracycline);而庆大霉素(gentamicin)较少。已证明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神经末梢钙离子流量影响递质释放,肌无力病人应用这些药物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必要时可在呼吸器支持情况下应用。

某些免疫抑制药,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泼尼松,以及硫唑嘌呤等可通过神经末梢去极化或减少Ach释放,导致暂时性肌无力加重。

其他药物如抗胆碱酯酶药,尤其杀虫剂和神经毒气(nerve gases)均可导致瘫痪,,是通过与胆碱酯酶结合阻碍Ach降解,运动终板始终处于去极化状态,对神经刺激不产生应答所致。

自然环境中存在的神经毒素已知许多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引起如同MG分布的肌肉瘫痪,自然神经毒素所致中毒对世界许多地方,尤其热带地区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常见的动植物毒素是:

①肉毒毒素(botulinum):可与胆碱能运动神经末梢结合,阻止Ach最小释放单位的释放;

②黑寡妇蜘蛛毒液(black widow spider venom):可使Ach大量释放,引起肌肉收缩,后因Ach耗竭导致肌肉麻痹,蛇和蜱毒液也是众所周知的动物毒素;

③氯筒箭毒碱(右旋筒箭毒碱,d-tubocurarine)、琥珀酰胆碱(suxamethonium)及十烃季铵(decamethonium):均可与AchR结合,箭毒(curare)是从植物中提取;

④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与Ach酯酶不可逆结合,马拉硫磷(malathion)及对硫磷(parathion)也抑制Ach酯酶;

⑤鱼肉毒(ciguatera)及相关毒素:来自摄食某些腰鞭毛虫(dinoflagellates)的鱼类;

⑥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除有机磷酸酯发挥神经毒气作用,其余所有毒素作用都是暂时的。

(3)干扰素-α导致的重症肌无力:用干扰素-α(IFN-α)治疗,可出现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