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6 09:31:44

冻疮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病,尤其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欲减少冻疮的发生,关键在于入冬前就应开始预防。

冻疮的饮食,食疗,冻疮吃什么好

冻疮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2、宜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柑橘柑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冻疮恢复有好处,宜多食用。每天食用50-100克。猪瘦肉猪瘦肉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皮肤恢复有好处。每天30-50克,炖煮后食用。牛奶牛奶当中蛋白质含量比较高,对冻疮有好处。先将大米煮成半熟,去米汤,加入牛奶,文火煮成粥,加入白糖搅拌,充分溶解即成。饮食禁忌: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2、忌煎炸、烧烤食物;3、忌海腥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虾虾有很强的催发作用,冻疮初起时不要食用。同时带鱼、贝类也少吃为好。辣椒辣椒辛热助阳吗,食用后会导致炎症扩散,所以,应当忌食。韭菜、蒜苗、芥末也不宜食用。烤肉烤肉不容易消化,并且能够助长湿热而使肿块不易消退。油煎,炸的食物也少吃为好。

冻疮饮食原则

    饮食无特殊禁忌。

冻疮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冻疮一般护理

加强锻炼与营养,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寒冷季节应注意局部保暖,手套、鞋袜不宜过紧,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用热水浸泡;易受冷部位擦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以保护皮肤,。常进行局部按摩及温水浴,以改善血循环。

1.用热盐水浸泡患处15分钟,连续1周。

2.“十滴水”外擦冻疮,局部,每天6~10次,对于冻疮未溃者疗效较好;若局部皮肤破溃糜烂,可先用红霉素软膏涂擦,待炎症消散后再使用十滴水。

3.冻疮刚刚开始时,每天晚上用电吹风边吹边揉,几天后就没有了。

4.用伤湿止痛膏贴敷局部治疗皮肤红肿、自觉热痒或灼痛,的一度冻疮,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温水将患处洗净,擦干后将药膏紧贴在患处皮肤上,一般贴24小时可痊愈,如未愈可再换贴几次。皮肤破溃或过敏,则不宜贴敷。

5.治冻疮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时间长,见效慢,而用云南白药治疗有良效。其方法是:冻疮未溃破者,用白酒将云南白药药粉调成糊状外敷,并注意保温。冻疮已溃破者,将患处洗净后,直接撒云南白药药粉于创面,用消毒纱布包扎,数日内可愈。

6.伤湿止痛膏的妙用治冻疮:伤湿止痛膏可用于未破溃的冻疮引起的皮肤红肿、痒痛,先用热水洗净局部擦干,然后贴上膏药,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7.正骨水还有它的新用途,对冻疮有特效,每天擦3~4次,擦了三次能把出现的疱块消除了,半月有余治好了冻疮。冻疮患者不妨一试。

8.风油精治疗冻疮:将患处洗净,取本品少许涂搽患处,接着用手轻轻地揉搓,直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3周,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但冻疮破溃者不宜使用。在冬季来临时,每日取本品少许外搽患处,可预防冻疮。此外,用正骨水等亦可。

9.夏秋吃黄瓜时,用瓜蒂反复擦常发生冻疮的部位,只要坚持经常,保证不再复发。

10.香蕉:每晚用热水洗患处后,取香蕉去皮,用香蕉肉擦涂皲裂处,涂擦后不要洗患处,每日1~2次,数天即愈。

11.冻疮初起时,用热醋涂抹,醋干后,再行涂抹,一日数次,可见效。

12.冬季如有人生冻疮、可在温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钟,即可马上缓解冻疮带来的痛苦。这是因为啤酒中维生B1、B6有抗神经炎,、皮肤炎和促进肌肉生长的功效。冬天坚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治疗冻疮、脚气,等。

冻疮检查,冻疮诊断

冻疮常见检查

1.组织病理

皮损处主要表现为真皮乳头水肿、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及血管壁水肿和空泡形成,后者称为绒毛状水肿。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常见于表皮下半部。

冻疮就诊指南

冻疮就诊指南针对冻疮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冻疮挂什么科室的号?冻疮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冻疮要做哪些检查?冻疮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冻疮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冻疮患者就医,解决冻疮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皮肤潮红肿胀、红斑样皮疹、肢体发凉

建议就诊科室

皮肤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皮肤冻疮消失后,不适随诊。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无指甲冻伤、手冻伤、手足多汗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组织病理皮损处主要表现为真皮乳头水肿、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及血管壁水肿和空泡形成,后者称为绒毛状水肿。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常见于表皮下半部。

诊断标准

主要根据冬季好发,常见于儿童,妇女及末梢血运较差者及皮损好发于手足背,足跟,指趾,耳廓及鼻尖等处,损害大小不一,初起为红或紫红色的淤血性红斑,压之退色,去压后红色双缓慢恢复,严重者可有水郊,破后形成溃疡,自觉局部肿胀,冰凉,暖热后有瘙痒,灼热或疼痛感,愈后常遗留下萎缩性疤痕,本病应与多形红斑进行进行鉴别,后者好发于春秋季节,皮损呈多形性,有典型虹膜样损害,常伴有粘膜损害,好发于手足部。

冻疮的治疗方法,冻疮怎么办,冻疮用药

冻疮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 —— 4000)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支持疗法,

冻疮一般治疗

肝素冻疮,膏:肝素冻疮膏系肝素钠与Vit E组成的复方制剂。肝素具有抗凝作用,可降低局部血液黏度,配合Vit E治疗冻疮,疗效较樟脑类制剂好。 88.双嘧达莫乳霜:双嘧达莫有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用此乳霜治疗286例冻疮患者,经5~7天,痊愈279例,效果很好。

硝苯地平:冻疮患者109例,用硝苯地平10毫克治疗,每天两次,口服,多数患者用药后72小时奏效,疼痛,、痒症状3~5天消失,效果很好。硝苯地平治疗冻疮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经应用多普勒激光速计观察皮肤,血流变化,发现治疗后患处皮肤血流量平均增加180%。实验和临床观察认为,可能是与部分抑制α1肾上腺,素受体,使皮肤血流量增加,或与抑制5-羟色胺,(5-HT)等致敏物质的释放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有关。

山莨菪碱(654-2):口服山莨菪碱5~20毫克/次,3次/天,肌注20毫克/次,3次/天,或外用0.3%~0.5%的软膏治疗冻疮很有效,且治愈时间多在7天内。对有溃疡,形成者应与抗生素联用,如红霉素、新霉素。

.蛇油冻疮膏:此药用途范围广,由冻疮引起的红肿、疼痛、痒、干裂、溃疡,均可使用,效果良好。治疗红肿、疼痛、干裂患者394例,经3~5天,痊愈387例;经5~7天,痊愈7例。治疗方法:使用前,将冻疮患处用温开水加少量食盐浸泡15~20分钟,擦干,取蛇油冻疮膏均匀涂于患处,轻揉2~3分钟,每日4次,用量视患处大小而定。

冻疮辨证论治

1. 鲜芝麻叶适量,放在生过冻疮,的部位,用手来回揉搓20分钟左右,让汁液留在皮肤,上,1小时后再洗去,每日1次,连续1周。

2. 吃西瓜时,将西瓜皮适当留得厚一些,形成白中稍带红的样子,用它轻轻揉搓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次3分钟,每日1次,连续1周。

3. 红辣椒10克,去子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脑3克摇匀,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4. 生姜60克,捣烂,加入白酒100毫升,浸泡3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沾药液外搽生过冻疮的部位,每日2次,连续1周。

5. 白茄根60克,花椒10克,水煎熏洗易患冻疮处,每日1次,每次10-30分钟,1日1剂,连续1周。

冻疮如何鉴别?

本病应与多形红斑,进行进行鉴别,后者好发于春秋季节,皮损,呈多形性,有典型虹膜,样损害,常伴有粘膜损害,好发于手足部。

1.多形红斑 亦好发于手背、指缘等处,但损害为多形性,常见有典型的虹彩状红斑,又称为靶样损害,中间紫红、边缘淡红,无淤血,现象,经过急性,多见于春秋两季。

2.结节性红斑, 好发于小腿伸侧,炎症明显,疼痛,剧烈,不形成水疱,及溃疡,,与寒冷季节无关。

3.肢端青紫症 多见于成年妇女,两小腿青紫,皮肤,冷觉,微肿,远端着色重,不破溃,自觉症状缺如,终年症状不消,与季节无关。

如何预防冻疮,冻疮的护理措施

冻疮预防

预防措施:(1)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速气血运行,以利疮面修复。也可预防冻疮,新发。

(2) 寒冷季节注意防寒保暖。

(3) 衣服鞋袜宜宽松干燥。

(4) 年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擦身、洗澡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

(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热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胡椒、生姜、肉桂。

(6) 每年发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进行几次外擦药物自疗有条件的加做红外线理疗则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内外治疗。

自治疗法

(1) 桂枝6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生姜3片、红枣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2) 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吴茱萸3克、生姜9克,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 紫皮蒜适量,入冬前将蒜捣烂,擦在常患冻疮处,每日1次,连擦5-7天,如皮肤,起泡,可暂停用。本方适用于冻疮的预防。

(4) 生姜25克、白萝卜1个、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药一同水煎,趁热洗过,连洗2天,即可痊愈,以上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适用于冻疮未溃时的治疗。

(5) 生姜的自然汁,熬膏涂之。此法对于手、足冻疮均治。此外,用生姜汁时时漱吐,还可治疗口疮。

冻疮并发症,冻疮会引发什么疾病

冻疮并发症

三度冻疮,。有时还会有并发感染。

冻疮的症状是局部发痒、发胀和灼热,尤其是睡在暖和的被窝中更痒。有溃疡,时,会感到疼痛,。冻疮一到春暖花开时就会痊愈,但一到冬天又易于复发。

冻疮的病因,冻疮有哪些原因

冻疮病因主要病因:寒冷

(一)发病原因

寒冷是本病发病的最主要原因,能增加冷传导和对流的因素对本病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如潮湿和风速。此外机体组织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下降也对本病形成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系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现代医学认为冻疮是因为患者的皮肤耐寒性差,加上寒冷的侵袭,使末梢的皮肤血管收缩或发生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得氧和营养不足而发生的组织损伤。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

众所周知,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血管先天性变异、血管狭窄导致血流不畅,而诱发冻疮的。因此,预防冻疮应针对其发病机理,提前采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二)发病机制

寒冷使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皮肤缺血缺氧,、代谢失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淤血,、血浆渗出引起局部组织水肿,、水疱,形成、及组织坏死,、溃疡,形成。潮湿及风速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潮湿多风地区冻疮发生率比干燥地区为高。此外,自主神经紊乱、肢端血运不良、鞋袜过紧、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疾病常为本病诱因。

冻疮有哪些症状?

冻疮症状

典型症状:皮损为局限性指盖、蚕豆大小、暗紫红色隆起水肿性斑块或硬结,境界不清,边缘鲜红色,中央青紫色,表面紧张光亮、触之冰凉、压之褪色、去压后恢复较慢。重者肿胀加剧,表面可形成水疱,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浆液、疱破后可形成糜烂或溃疡。

相关症状:皮肤潮红肿胀,红斑样皮疹,肢体发凉,肢端发绀,

典型皮损,为局限性指盖、蚕豆大小、暗紫红色隆起水肿,性斑块或硬结,境界不清,边缘鲜红色,中央青紫色,表面紧张,光亮、触之冰凉、压之褪色、去压后恢复较慢。重者肿胀,加剧,表面可形成水疱,,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浆液、疱破后可形成糜烂或溃疡,。多对称发生于四肢远端以手指、手背、足缘、足跟、面颊、耳,廓等处多见,亦可单侧发生。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女性,以肢端血运不良及手足多汗,者多见。自觉有痒感、烧灼感、肿胀感,。痒感受热后加剧,有糜烂或溃疡者自觉疼痛,。每年冬季发病,天暖后自愈,病程迁延。

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好发于冬季一般不难做出诊断。

中医病机和辨证:中医认为本病系阳气不达,复感寒冷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隔、气血凝滞,肌肤。

中医辨证:阳气不达,寒冷侵袭,气血凝滞。

冻疮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皮肤冻疮消失后,不适随诊。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冻疮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皮肤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 —— 4000)

治愈率:80%

治疗周期:7--14天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支持疗法,

常用药品:肝素钠乳膏,辣椒风湿膏,冻疮消酊,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