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4 21:10:37

甲癣 最佳治疗方法,甲癣的危害

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甲真菌常见二型:①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 此型病损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②甲下真菌病 又分远端侧位型、近端甲下型及浅表白色型,此型病变从甲的两侧或远端开始,继而甲板下发生感染。

一、甲癣应该注意什么

1.警惕病变

引起指甲改变的原因有很多,不能认为指甲有病都是甲真菌病。但有一点应掌握,即甲真菌病的发病往往从一个指(趾)甲开始,而后逐渐波及其他指(趾)甲。如果十个手指甲或脚趾甲同时发病,则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需要迅速彻检查身体。

 2.及时治疗

最好选择一年中的四月至九月治疗,万物生长在春夏季是最旺盛的,指甲也是这样,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3.注意家人之间交叉感染

根据统计,国内约有三成的甲真菌病患者家属,也有不同程度的足部霉菌感染现象。人们往往忽略甲真菌病的严重性,在门诊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霉菌感染时,才会发现手脚患有甲真菌病,其中许多的患者的感染源来自于自己的家人。

4.感染后不要自己治疗

甲真菌病是一种慢性的真菌感染,需要积极治疗,最好到正规的医院做相关真菌学检查确定为甲真菌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避免诊断不明乱用药。

二、甲癣最佳治疗方法

甲癣为皮肤癣菌病中最顽固难治的一种。可口服、外用药物,或手术拔甲。手指甲和脚趾甲的生长速度不同,完全替换一个新的指甲,手指甲需要100天,而脚趾甲大约要300天,所以治疗灰指甲必须要有耐心。

1.手术拔甲

适于单发的指甲,局麻下,将患甲拔除。这种方法创面大,出血,易引起感染。手术后一般会感觉较疼痛,容易重新感染复发,临床现已较少使用。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2.内服药物

适于多个指(趾)甲。如每日口服特比萘芬片250mg,连服6~12周;伊曲康唑400mg/天,连服7天、休息21天为一疗程,持续3~6个疗程;每周1~2次服氟康唑150mg,连续4月以上。可治愈80%以上的甲癣及甲真菌病。但因为这类药必须达到真菌所寄生的甲板处才能发挥抗菌作用,用药量大,用药时间长,应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3.外用疗法

根据药剂不同,主要局部涂药和封包削治等方法。

(1)使用指甲锉(非专业人士切忌用刀片,以免出血感染其他疾病)将不规则坏甲磨薄,磨甲周期为2天一次为佳;

(2)30%冰醋酸外涂或10%冰醋酸泡病甲,每日1次,持续3~6个月以上。涂药前若先将病甲削薄,疗效更佳。涂甲之前注意用温和药膏保护甲周的皮肤;

(3)选用特比萘芬酊、阿莫罗芬甲搽剂、环吡酮胺酮甲涂剂等抗真菌外用药局部涂抹。

总之,治疗灰指甲要坚持不懈。同时还应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及慢性全身性疾病,提高自身抵抗力,防治并重,这样才有可能彻底治愈灰指甲。

三、甲癣的原因

甲癣及甲真菌病的预防,首先是积极防治常见的癣病,在有甲营养不良时更应防止真菌感染。

1.环境因素

气温高、湿度大是癣病多发的重要条件。因此,夏季、雨季的癣病比冬季、旱季多且重。有些耐旱抗寒的癣菌,在寒冷、干旱季节照样致病,这在我国北方多见。患者的工作、生活环境也不可忽视。通风良好的地方比密闭、闷湿的地方发病率低。人员拥挤的地方发病高。由此可见,职业、工种等对癣病发病率有很大影响。在高温、高湿车间、特别是必须穿着厚重工作服才能生产而通风又差的环境易患癣病,若无洗澡设备或未能及时沐浴,则癣病发病率将明显提高。

2.个人因素

男女老少皆可得病。一般来说,青壮年男女更易罹患;爱运动、好活动出汗多者也易罹患。癣病不会遗传,但有家族易感性。个人卫生习惯与癣病直接有关。接触公共浴池和卫生条件差的泳池的人易传染上癣病。饲养猫、狗等宠物者,易被宠物身上的癣菌感染。某些慢性病如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患者的癣病很多见,症状也偏重。一些重症,如艾滋病、晚期癌症患者,不仅真菌性癣病发病率高,而且癣病分布广泛,表现奇特,十分顽固难愈。内裤太厚太紧时易诱发股癣。经常坐马桶的人比不坐者易患股癣。游泳后不及时淋浴者易患体癣和花斑癣(汗斑)。此外,洗澡过频,喜欢搔抓的人易将带真菌的皮屑植入患处或传播到别处而患癣病。

四、甲癣的危害

 1.影响美观

俗话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手的美观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气质。而手的美感,很大部分在指甲。手部患有甲癣的确有碍美观,患者与人握手都自惭形秽,感到尴尬。

2.限制工作

指甲受损的后果并不只限于观赏本身,而将累及甚至危及患者的工作,特别是一些抛头露面及卫生要求很严的职业。如医生护士、饮食业、丝绸纺织工、公关等工作。

3.影响日常生活

人类所从事的穿针引线、书写、做饭、打字、编织、弹奏等工作,都离不开指甲的协助。一旦患上甲癣,这类工作将受到干扰。指甲生长在手的末端有保护作用,一旦患病,手将很容易因碰撞而受伤。

4.产生异常心理障碍

甲癣患者,特别是长期治疗无效时,常常会有无法摆脱的窘迫感和受挫折感。特别当工作、婚姻、社交因受到灰指甲影响而失败时,对患者心理上的打击更大,往往因此而产生自卑感。

5.并发症多

甲癣可引起疼痛和不适,易引发甲沟炎、甲床炎、手指脓皮病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发生丹毒或蜂窝组织炎等深部组织和器官感染的全身症状严重的疾病,甚至危害生命。女同胞患甲癣可传染到阴部,形成霉菌性阴道炎和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等难以治愈的妇科病。

6.成为人体传染源

甲癣患者很容易成为真菌病的传染源。患者可随着搔抓而把真菌感染到身体其他部位,产生新的癣病,严重时还会传染给家人和朋友。亲友常因换鞋、手脚接触及共用生活用品而感染,一旦被感染,就容易形成手足癣、体股癣、丹毒等严重皮肤病。

甲癣最佳治疗方法,甲癣的危害

甲癣最佳治疗方法,甲癣的危害

一、甲癣应该注意什么1.警惕病变引起指甲改变的原因有很多,不能认为指甲有病都是甲真菌病。但有一点应掌握,即甲真菌病的发病往往从一个指(趾)甲开始,而后逐渐波及其他指(趾)甲。如果十个手指甲或脚趾甲同时发病,则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种表现,需要

阅读:1892 收藏:127 分享:94


甲癣的治疗,甲癣的发病原因是哪些

甲癣的治疗,甲癣的发病原因是哪些

一、甲癣的中医治疗方法甲癣在中医上要进行辨证论治,还可用外用药进行治疗。其具体治疗方法如下所述。一、辨证论治1、血虚风燥证:甲板色泽不荣,增厚或翘起,或至蚀呈蜂窝状,舌淡,少苔,脉细。治则要养血润燥。用神应养真丹加减。2、湿热蕴结证:甲板色

阅读:1134 收藏:192 分享:57


指甲癣应该如何治疗指甲癣如何预防

指甲癣应该如何治疗指甲癣如何预防

一、指甲癣的临床表现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甲真菌常见二型:①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此型病损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②甲下真菌病又分远端侧位型、近端甲下型及浅表白色型,此型病变从甲的两侧或远端开始,

阅读:1724 收藏:113 分享:81


指甲癣应该如何治疗_指甲癣如何预防

指甲癣应该如何治疗_指甲癣如何预防

二、指甲癣的诊断甲癣常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各种真菌引起。可治愈80%以上的甲癣及甲真菌病。

阅读:319 收藏:272 分享:37


甲癣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甲癣的症状有哪些

甲癣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甲癣的症状有哪些

一、甲癣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1.手术拔甲适于单发的指甲,局麻下,将患甲拔除。这种方法创面大,出血,易引起感染。手术后一般会感觉较疼痛,容易重新感染复发,临床现已较少使用。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不宜手术治疗。2.内服药物适于多个指趾甲。

阅读:1286 收藏:124 分享:62


甲癣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平时生活中该怎么预防甲癣呢

甲癣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平时生活中该怎么预防甲癣呢

一、甲癣的临床表现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甲真菌常见二型:①真菌性白甲(浅表性白色甲真菌病)此型病损局限于甲面一片或其尖端。②甲下真菌病又分远端侧位

阅读:262 收藏:18 分享:75


甲癣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说说治疗甲癣需要注意的事项

甲癣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说说治疗甲癣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怎么做才能治疗好外用疗法:一般宜选外用治疗甲癣,根据药剂不同,主要有浸泡、局部涂药和封包削治疗方法。治疗时需配合去除病甲,故一般没有内服法方便,但却安全、无痛苦、无副作用。只要药剂选用得当,效果较理想。手术拔甲:在局部麻醉下,将患甲拔除

阅读:1219 收藏:165 分享:43


甲癣是不是灰指甲吗

甲癣是不是灰指甲吗

灰指甲,甲癣的俗称,中医称“鹅爪风”,灰指甲。甲癣是不是灰指甲吗“灰指甲”与“甲癣”称谓不同,中医称之为“灰指甲”,西医则称甲癣,都是由皮肤癣菌所致,念珠菌或曲菌引起的。“甲癣”是众多指甲病变里比较难治愈的,治疗它需要花时间跟耐心。甲癣应怎样预防才有效甲癣是颇为常见的指甲病。预防甲癣,应保持手部清洁,常剪指甲。灰指甲患者95%以上都是真菌感染。

阅读:1382 收藏:42 分享:97


怎样区分甲癣和牛皮癣呢

怎样区分甲癣和牛皮癣呢

怎样区分甲癣和牛皮癣呢?目前我国,是牛皮癣发病几率最高的国家,所以有很多的患者朋友担心会与其他的皮肤病混淆。那么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内容是:怎样区分甲癣和牛皮癣呢?一起来看看专家给我们的详细介绍吧!牛皮癣和甲癣是由不同的病因导致,从外形上观察也

阅读:1597 收藏:245 分享: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