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2 13:13:16

婴儿牛奶过敏 牛奶过敏症状是什么,怎么办

一、牛奶过敏症状介绍

  食物过敏反应是指食物被人体摄入以后,机体对食物发生了异常的免疫反应,导致机体的生理功能紊乱,并可能引起组织损伤,从而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有些人对牛奶过敏,喝牛奶后也会出现腹泻和腹痛等症状,但又不属于乳糖不耐症。牛奶的成分对这些人而言是过敏原,可引起过敏反应。通常蛋白质会被肠道的酶消化成氨基酸后再吸收,但仍有一些微量蛋白质有机会不经消化即被肠道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这样的蛋白质即被视为人体过敏原。牛奶中含有多种牛奶蛋白,引起过敏的阈值在30毫克以下,甚至不足1毫克。

  对牛奶过敏,第一次食用时,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这一过程叫致敏,不会出现过敏反应。再次食用时,其中某些蛋白质与免疫球蛋白E结合产生一种新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人体内的肥大细胞和嗜硷粒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炎症反应物质,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腹胀或腹泻;刺激呼吸道引起哮喘;如果出现在皮肤,则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透出水分和红细胞,出现荨麻疹、湿疹。人体的肠道内存在大量细菌、病毒和摄取的食物,均有可能成为抗原。但正常人有良好的肠粘膜免疫屏障功能,阻止抗原进入体内或控制机体对侵入抗原的免疫反应。如果这些粘膜屏障作用减弱或丧失,抗原便进入体内,激发人体产生抗体,人体的肥大细胞和嗜硷粒细胞表面有高亲和力受体,一旦暴露于相应抗原后,便引起各种胃肠道、呼吸道或皮肤等过敏性疾病。根据进食与出现症状间隔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食物过敏反应两种,速发型通常发生在进食含有过敏原的食物之后2小时内,症状一般较重。迟发型一般发生在进食后数小时或者数天后,症状相对较轻。

  牛奶过敏和食物不耐受,在医学上是有严格区分的。乳糖不耐受症和牛奶过敏该如何区分?乳糖不耐受症与牛奶过敏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如都有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但其发病机制不同,应加以区别。牛奶过敏除了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和湿疹、过敏性鼻炎、大便常带粘液和血等过敏表现。牛奶过敏反应是人体对食物抗原产生的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的反应有关。食物不耐受则是人体对某些食物的特殊成分无法适应所引起的,不存在抗体的介入,不会引起免疫应答,是一种非免疫性症状。饮用牛奶后如出现胃肠不适,应作“呼气氢试验”、尿半乳糖浓度检测,即可确定是否属于乳糖不耐受症。牛奶过敏时,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E抗体水平通常有很明显升高,皮肤划痕试验阳性。牛奶过敏不传染,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对某种食物过敏,可能他们的子女对某种食物过敏的几率也比较大。据研究报告,牛奶过敏的发生率平均为2%~5%。婴儿对牛奶过敏的发生率,在父母均无过敏史时为2%,父母一方有时可达20%,父母双方都有时可达43%,当父母双方有同样过敏症状时则高达72%。大约有1%~2%的婴儿致敏是由于胎儿期有食物抗原进入胎血。母乳中的食物抗原也会使婴儿致敏,母乳中可能含有微量未被消化或被部分消化的牛奶蛋白等,通过婴儿的肠道粘膜屏障进入淋巴管,有过敏倾向的婴儿便会出现过敏症状,到1~2岁时,过敏症状可能会消失或减轻。约有1/3的患者,牛奶过敏会一直持续至童年期。成人中只有0.1%~1%的人对牛奶过敏或长期过敏。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对100名经过过敏激发试验证明,有牛奶过敏的儿童进行了为期6年的随访观察,发现到2岁时,有28%的儿童对牛奶已能耐受,到4岁时有56%,到6岁时有78%可耐受。只有22%的儿童仍对牛奶过敏。由此可见,一部分人饮用牛奶后确有过敏反应,但有人把牛奶视为“过敏的元凶”,这是夸大其词,不可轻信。

  在牛奶中含有一种叫β-乳球蛋白质的物质是强过敏原,某些过敏体质的人,饮用牛奶后就会出现过敏表现。食物中所含的过敏原还可能引起交叉性过敏反应,就是对某种食物过敏的人对另一种食物也会过敏,这是因为这两种食物含有相同的致敏原,从而导致了不同的食物会发生相同的食物过敏反应。比如对牛奶过敏的人可能对羊奶、动物皮、肉与蛋类也过敏,就是这个原因。牛奶过敏也会增加对其他食物过敏的机率。

二、婴儿牛奶过敏诊断

  怀疑宝宝对牛奶过敏,可以带着宝宝去医院,请医生做婴儿牛奶过敏的专门检查。在检查之前,向医生仔细描述宝宝的病史和体格发育状况,以便于医生做出判断。检测婴儿牛奶过敏的方法主要有:皮肤试验、血液检查、排除-激发试验:

  1、皮肤试验:这是一种快速简单的试验,通过在宝宝的前臂皮肤上做点刺、划痕或注射,将少量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过敏原导入宝宝的皮肤内,然后观察宝宝皮肤有什么变化。如果宝宝皮肤出现红肿,说明这种过敏原试验的结果为阳性,表明宝宝对这种物质过敏。

  2、血液检查:通过抽取孩子的血液,做血清化验来确定是否存在过敏。

  3、排除-激发试验:先从宝宝的饮食中将牛奶排除,然后在医生的密切监管下再次加入牛奶,医生会通过宝宝的身体反应作出判断。

三、怎么预防婴儿牛奶过敏

  一般来说,相比含完整牛奶蛋白的普通婴儿配方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较低,所以母乳喂养是比较便捷的预防婴儿牛奶过敏方式。

  因为母乳中的蛋白质对宝宝来说是同种蛋白,过敏性很低;母乳还有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帮助宝宝建立健康肠道菌群,训练宝宝免疫系统,从而减低过敏的风险。

  因此,世界范围内所有国际权威机构均建议,宝宝出生后至少应纯母乳喂养4到6个月。

  权威机构与专家建议:不能母乳喂养时,应该使用经临床验证有效的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AAP(美国儿科学会)、ESPGHAN(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法国儿科学会等权威机构,强调通过营养干预,预防过敏性疾病。对于宝宝,尤其是有过敏风险的宝宝有重要意义;并指出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无法母乳喂养,应在宝宝出生后的至少6个月内,使用经临床研究证明可帮助减少过敏风险的配方奶粉,并避免接触固体食物和牛奶。

  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简称)2011年5月核准:对于未能母乳喂养的,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从出生起喂养适度水解100%乳清蛋白配方,以替代完整牛奶蛋白的普通婴儿配方奶粉,可以有效降低婴儿第一年内罹患过敏性湿疹的风险。

1、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牛奶蛋白对宝宝来说是一种异种蛋白,牛奶蛋白中某些成分,如β-乳球蛋白有很强的致敏性,会导致宝宝发生过敏。适度水解蛋白经过蛋白酶水解工艺的处理,水解的目的就是把牛奶蛋白大分子变成为较小的片断,大大减少牛奶蛋白的过敏成分,使改良后的牛奶蛋白致敏性降低,由此得到的蛋白就是水解蛋白。

2、不是所有水解蛋白配方都有过敏预防作用

  根据水解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适度水解配方奶粉(pHF)和深度水解配方奶粉(eHF)。根据蛋白来源不同,又可以分为乳清蛋白水解配方和酪蛋白水解配方。水解蛋白配方的过敏预防效果与水解程度及蛋白来源无关。因此,不能以为蛋白水解程度越高,致敏性就越低,就越有效果;同时,也不能以为乳清蛋白就一定比酪蛋白好。对于水解蛋白配方的预防作用,唯一的判断就是临床证据,必须有医学临床研究结果的支持。

  全球规模最大型的、由独立经费支持的婴儿过敏预防干预项目,即德国婴儿营养干预研究(GINI study),对有过敏家族史的新生儿进行长达6年的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不是所有的水解蛋白配方对过敏性疾病具有同等的预防疗效。

  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的水解蛋白配方与普通牛奶配方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效果, 与普通牛奶配方(CMF)相比,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雀巢超级能恩)和深度水解酪蛋白配方(美赞臣)可显著降低1岁时过敏性湿疹的累积发病率;而深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纽密科)在研究中,却未能显示出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效果(von Berg, 2003)。在3岁(von Berg, 2007a)和6岁(v. Berg, 2008)时,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组和深度水解酪蛋白配方组患过敏性湿疹的风险,仍然比普通牛奶配方组要低,从而证明了这两种婴儿水解蛋白配方均具有长期的预防效果。

  总而言之,水解程度和蛋白来源均不能准确地预测婴儿水解蛋白配方的潜在预防效果。每种婴儿水解蛋白配方,无论是适度水解配方(pHF)还是深度水解配方(eHF),都必须经过临床研究的测试验证。

  正如科学机构指出,在推荐使用婴儿水解蛋白配方前,应该通过设计完好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有效性验证。

3、如何选择水解蛋白配方预防过敏风险?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与专家的建议,符合各国指南中提及的水解蛋白配方必须是:

  通过临床验证、预防效果明确的正常配方,而不是特殊配方*。配方中的营养素应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果给宝宝选择不当的水解蛋白配方,很可能给宝宝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因为在宝宝预防过敏的关键时期,不当配方的使用,不仅未能达到预防效果,还将错失预防时机,引发过敏。这将给宝宝带来痛苦,也给家庭与社会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

四、婴儿牛奶过敏怎么治疗

1、避开含牛奶成分的食物

  宝宝牛奶过敏,要采取饮食排除疗法,也就是在随后的3-6个月严格避免吃含牛奶成分的食物。不光是不能喝普通配方奶,奶油蛋糕、面包、沙拉酱、牛初乳、奶糖、含奶饼干这些含奶的食物都不能吃,直到“排除-激发试验”的结果转阴为止。所以,在超市给宝宝挑选食物时,一定要看清楚食物的成分。

2、母乳喂养

  哺乳的妈妈也不能喝牛奶。母乳喂养的宝宝虽然过敏的可能性很小,但也有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可能。若宝宝出现牛奶过敏反应,妈妈的饮食中要避开乳制品4天。如果宝宝的过敏症状得到缓解,妈妈要继续保持不食用乳制品,为避免缺钙必要时可补充钙剂。

3、配方奶喂养

  选择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可以有效预防婴儿牛奶过敏。如果宝宝对牛奶过敏,而妈妈确实奶量不足或没有奶时,首选蛋白质已经经过处理的深度水解配方奶作为替代品。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通过特殊工艺将牛奶中引起过敏的大分子牛奶蛋白切成小碎片,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和利用,而不会诱发异常免疫反应,因此可以用于牛奶过敏宝宝的治疗。

  深度水解配方奶一般要吃3-6个月。因为牛奶蛋白过敏常在6-12个月后消失,您的医生可能会建议在此期间再次让宝宝尝试用普通牛奶配方奶粉喂养。如果宝宝在密切监护的激发试验期间出现反应,则建议继续进行饮食排除疗法,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如果未观察到反应,孩子就可以转为适度水解配方奶喂养。

牛奶过敏症状是什么,婴儿牛奶过敏怎么办

牛奶过敏症状是什么,婴儿牛奶过敏怎么办

牛奶的成分对这些人而言是过敏原,可引起过敏反应。牛奶过敏除了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和湿疹、过敏性鼻炎、大便常带粘液和血等过敏表现。牛奶过敏反应是人体对食物抗原产生的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的反应有关。只有22%的儿童仍对牛奶过敏。牛奶过敏也会增加对其他食物过敏的机率。

阅读:633 收藏:221 分享:33


婴儿牛奶过敏怎么办?

婴儿牛奶过敏怎么办?

如何判断宝宝对牛奶过敏?你可能会问,宝宝喝奶后皮肤长了湿疹就是过敏吗?其实,牛奶蛋白过敏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很大,其表现涉及多器官和多系统。皮肤方面,表现为瘙痒、湿疹、荨麻疹;消化系统方面,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肠胀气等:呼吸系统方面,表现

阅读:382 收藏:282 分享:185


婴儿牛奶过敏的原因

婴儿牛奶过敏的原因

稀释牛奶中,由于未按规定方法与比例操作,孩子食用后往往会造成对牛奶过敏。现代免疫学研究发现,牛奶中至少含有20种抗原蛋白成分,其中有5种蛋白质常引起婴儿过敏。这5种异性蛋白质进入未发育成熟的婴儿胃肠时,因其缺乏分解它们的酶,便作为抗原进入血液循环,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阅读:6097 收藏:443 分享:464


什么是婴儿牛奶过敏症

什么是婴儿牛奶过敏症

有些婴儿由于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改用牛奶/普通配方奶粉喂养、或添加辅助食物尤其是蛋白类食物时,小儿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腹泻,有些小儿甚至出现大便带血,这些婴儿可能就是对牛奶蛋白过敏、或对牛奶蛋白及其他食物中的蛋白不耐受。婴儿发生这种牛奶过敏症

阅读:585 收藏:464 分享:202


什么是婴儿牛奶过敏症?

什么是婴儿牛奶过敏症?

有些婴儿由于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改用牛奶喂养、或添加辅助食物尤其是蛋白类食物时,小儿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腹泻,有些小儿甚至出现大便带血,这些婴儿可能就是对牛奶蛋白过敏、或对牛奶蛋白及其他食物中的蛋白不耐受。婴儿发生这种牛奶过敏症的比例大约是2

阅读:317 收藏:104 分享:296


婴儿吃牛奶过敏怎么办

婴儿吃牛奶过敏怎么办

若宝宝出现牛奶过敏反应,妈妈的饮食中药避开乳制品4天。配方奶喂养选择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可以有效预防婴儿牛奶过敏。蔼儿舒是通过特殊工艺将牛奶中引起过敏的大分子牛奶蛋白切成小碎片,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和利用,而不会诱发异常免疫反应,因此可以用于牛奶过敏宝宝的治疗。

阅读:1002 收藏:266 分享:476


婴儿牛奶过敏原因是什么

婴儿牛奶过敏原因是什么

因喂养不当造成的牛奶过敏现象,大致有以下1、由未吃母亲初乳引起。稀释牛奶中,由于未按规定方法与比例操作,孩子食用后往往会造成对牛奶过敏。现代免疫学研究发现,牛奶中至少含有20种抗原蛋白成分,其中有5种蛋白质常引起婴儿过敏。这5种异性蛋白质进入未发育成熟的婴儿胃肠时,因其缺乏分解它们的酶,便作为抗原进入血液循环,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阅读:1192 收藏:395 分享:264


如何预防婴幼儿牛奶过敏

如何预防婴幼儿牛奶过敏

婴幼儿过敏目前是全世界最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被称为二十一世纪最具流行性的非感染性疾病现象。婴儿牛奶过敏,实际上是对牛奶中的蛋白过敏,也就是说,是宝宝体内的免疫系统对牛奶蛋白过度反应而造成的。一般来说,相比含完整牛奶蛋白的普通婴儿配方喂养,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较低,所以母乳喂养是比较便捷的预防婴儿牛奶过敏方式。

阅读:70 收藏:72 分享:14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怎么办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怎么办

丁丁2个月了,出生之后由于妈妈奶水不足,主要是人工喂养得比较多,最近妈妈发现,喂完奶之后,丁丁经常会呕奶出来,开始以为是喂得太饱了,便稍微减了一点量,但后来发现丁丁还是会在喂完奶之后呕,带去附近的医院看,医生开始考虑可能是胃食管返流,给予胃肠动力药治疗之后仍是不见明显改善,后来又换了一家医院看,医

阅读:400 收藏:192 分享: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