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7 15:39:42

蛔虫性肠梗阻 ,肠梗阻的危害

蛔虫性肠梗阻是因蛔虫聚结成团引起肠管机械性的堵塞所致,在非肿瘤性堵塞性肠梗阻中占首位,多为单纯性、部分性肠梗阻。正常情况下,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是分散、与肠管纵轴平行的,一般不引起梗阻。但在蛔虫大量繁殖或在人体发生某些生理改变时,如体温升高、腹泻、肠功能紊乱、过敏性体质以及各种刺激引起的肠蠕动增强或服驱虫药剂量不足等,可诱发蛔虫骚动、聚集、扭结成团,引起肠腔堵塞。

一、蛔虫性肠梗阻的病因是什么

1.发病机制

集结扭曲成团的蛔虫,由于机械性刺激和蛔虫产生的毒素影响,致肠痉挛,肠内容物不能通过肠道,多由于肠道狭小,或蛔虫集结过多引起一系列肠道及全身的病理及生理改变,成虫主要寄生在空肠中部肠腔内,其毒性作用可能是抗原(来自活或死蛔虫)的吸收,引起LgE介导的变态反应,蛔虫能机械损伤宿主的肠黏膜,其代谢产物亦可刺激,损伤局部黏膜,引起痉挛性收缩和平滑肌的局部缺血,由于肠黏膜损伤可致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引起营养不良。

虫数多时在肠腔内常扭结成团,引起肠梗阻,梗阻部位近回盲部为常见,虫数不多时,同样可以发生肠梗阻,亦可引起肠套叠或肠扭转。

蛔虫性喜钻孔乱窜,当受到刺激易在肠中窜动而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钻入胆道,引起胆道蛔虫症尤为常见而严重,蛔虫侵入胆囊管或肝内胆管时,可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急性胆管炎,胆囊炎,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深入肝内胆小管时可引起肝脓肿,炎症变化或蛔虫本身都可使胆囊或胆道穿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钻入胆道的蛔虫有时仍可退出或转换方向再回到小肠或从口中吐出,偶或死亡遗留在胆总管内,亦可钻入阑尾,手术伤口,腹壁脓肿,胃肠减压管,T形引流管,耳咽管等部位,甚至钻入气管引起窒息,偶可入脑,脊椎管,鼻,肾,膀胱,前列腺,尿道,子宫,阴道等处引起相应病变。

蛔虫异位寄生而排卵,若遗留在某些脏器(如肝,肺,胰腺,腹膜和肠系膜等处)可形成虫卵肉芽肿,若遗留在胆道,胆囊内,则以虫卵或蛔虫残体为核心,可逐渐形成结石。

2.病理

(1)肠道变化:在梗阻上段的肠腔内有气体和液体积聚,肠腔扩张,肠运动增强,企图克服梗阻,这时仅有肠腔的阻塞,没有血液循环的障碍,呈单纯性肠梗阻,如继续发展下去,肠壁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和坏死,变为紫黑色,这时称为绞窄性肠梗阻,肠腔扩张或痉挛时,蛔虫受到刺激在肠管中骚动,如钻破肠壁的薄弱处而引起腹膜炎或单发多发生腹腔脓肿。

(2)全身变化:主要有脱水和水电介质的紊乱,毒素吸收和感染,如肠腔内细菌的毒素渗透到腹腔,引起腹膜炎再通过吸收入血液,产生全身中毒。

二、蛔虫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

(1)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2)口服酸性物:蛔虫具有喜碱厌酸,喜温恶寒,遇酸则静,遇辛则伏,遇苦则下等特性,故病情轻微、全身状况好,可服复方乙酰水杨酸(APC)、维生素C,或口服食用醋100g,亦可隔4~6h重复口服。

(3)药物驱虫:目前多使用复方甲苯达唑(甲苯咪唑)、阿苯达唑(肠虫清)等新药,效果较满意,但有人主张在梗阻未缓解前应慎用驱虫剂,否则会加重梗阻或容易出现并发症的可能。

(4)中医中药:服用通里攻下的中药如姜蜜汤、乌梅汤等,亦可采用针灸,按摩等使蛔虫团块散开。

(5)口服油剂:口服豆油、花生油、花椒麻油等植物油口服。

(6)灌肠:用温盐水或大承气汤滴肛或灌肠,亦能取得一定的疗效。采用空气或氧气灌肠可改变蛔虫生活环境,使蛔虫麻痹而排出体外。但肠溃疡、肠穿孔及老年体弱患者禁用。

2.手术治疗

若经非手术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反而加重,即应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先试用手法挤压,松散蛔虫团,并将其挤入大肠内,日后再行驱虫治疗。若失败,则应行肠管切开取虫。若有肠管坏死,则需行肠切除术

三、肠梗阻的危害

(1)肠膨胀:肠梗阻发生后,肠腔内因大量气体不能排出而积聚,导致肠膨胀。气体的来源主要(约70%)是病人消化道进入的空气。肠膨胀引起肠腔内压增高,肠壁变薄,肠壁血循环受到严重障碍。此外,肠腔膨胀时腹压增高,横膈上升,腹式呼吸减弱,可影响病人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2)体液、电解质丧失和酸碱平衡紊乱:正常人每天分泌的唾液、胃液、胆胰液、小肠液及摄入液体约8~10l,几乎全部被肠管(主要在小肠)吸收,仅100~200ml随粪便排出。肠梗阻时由于频繁呕吐,体液和电解质严重丧失。临床上出现严重脱水,低血容量休克。肾脏也由于灌注量不足,尿少,出现肾功能衰竭。

(3)肠绞窄坏死:梗阻持久时肠壁张力升高,会发生肠壁的血循环障碍。首先是肠壁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淤血,肠壁通透性增加,有相当量的血浆渗出。继肠壁动脉血运发生障碍,甚至肠坏死、破裂。

(4)感染:肠梗阻时,肠道内细菌迅速过度增殖,菌群失调。由于肠粘膜屏障严重破坏,肠道内细菌亦可移位到肠外脏器,导致肠源性感染。

四、蛔虫性肠梗阻食疗方法

1、热敷治蛔虫性肠梗阻有奇效

妙药:食盐500克,食醋50至100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锅内拌匀,炒热后放入用毛巾做的袋内,热敷患儿腹部蛔虫梗阻处。热敷时一定要注意温度,以免烫伤皮肤。食盐温度降低后,可用上法再次炒热,继续热敷。一般热敷1至3小时。

疗效:安蛔,理气,通瘀。对治单纯性蛔虫所致的肠梗阻有奇效。曾用本方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9例,除1例因脱水而到3日才痊愈外,其余8例都在48小时内治愈,并都便出蛔虫。一般热敷1小时左右(短则30分钟,长的3小时)梗阻就开始松解。

2、大黄蜜治愈蛔虫性肠梗阻

妙药:生大黄粉15克,大米9克,蜂蜜60克。

用法:先将大米炒香(勿焦)研成粉末,调入大黄粉、蜂蜜拌匀,再倒入适量温开水搅匀,分12次服完,每次服1汤匙,缓缓服用至排出蛔虫为止。若服完1剂未见排出,可以再服用1剂。

疗效:驱虫导滞。经上方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6例,全部痊愈,一般用药后均排出蛔虫,排虫最多者达50余条,最少20条。

蛔虫性肠梗阻,肠梗阻的危害

蛔虫性肠梗阻,肠梗阻的危害

一、蛔虫性肠梗阻的病因是什么1.发病机制集结扭曲成团的蛔虫,由于机械性刺激和蛔虫产生的毒素影响,致肠痉挛,肠内容物不能通过肠道,多由于肠道狭小,或蛔虫集结过多引起一系列肠道及全身的病理及生理改变,成虫主要寄生在空肠中部肠腔内,其毒性作用可能是抗原(来自活或死蛔虫)的吸收,引起LgE介导的变态反应,蛔

阅读:326 收藏:84 分享:61


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性肠梗阻早期多为部分性,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有时吐出或便出蛔虫等症状。蛔虫性肠梗阻的西医治疗方法蛔虫性肠梗阻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据报道,用花椒油治疗蛔虫性肠梗阻患儿8例,均于服药后15~30分钟腹痛停止,随后排便,有的排出蛔虫。晚期可有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和体征。

阅读:1014 收藏:144 分享:12


蛔虫性肠梗阻的症状是什么?

蛔虫性肠梗阻的症状是什么?

蛔虫性肠梗阻可能我们都不是特别的了解,那么蛔虫性肠梗阻的症状是什么?蛔虫性肠梗阻的症状是什么蛔虫性肠梗阻早期多为部分性。晚期可出现完全性梗阻。正常情况下,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一般不引起梗阻。造成机械性肠堵塞的蛔虫数量自几十条至几千条不等,此外蛔虫的代谢产物刺激肠壁,使其发生痉挛、梗阻生。蛔虫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蛔虫性肠梗阻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

阅读:171 收藏:262 分享:6


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症状有哪些

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症状有哪些

患上肠梗阻的人群是很广的而且类型很多,很多人也都担心会患上肠梗阻这种病,这种病一担患上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蛔虫性肠梗阻,从疾病的名称中我们可以知道,是由于蛔虫梗阻肠道引起的疾病,那么,小儿蛔虫性肠梗阻症状有哪些?下面让专家来解答一下。1、腹痛:大多数初起为程度较轻的、阵发性,腹痛,多在脐周

阅读:1143 收藏:177 分享:44


蛔虫性肠梗阻,这些治疗方法一定要懂得

蛔虫性肠梗阻,这些治疗方法一定要懂得

蛔虫性肠梗阻是由于肠道内蛔虫聚结成团,导致肠管堵塞和肠管痉挛,从而引起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早期多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甚至有时口中还会吐出蛔虫或便出蛔虫等症状。腹痛多呈绞痛性质,多数病人在脐周或右下腹感受到条状肿块,有窜动感和轻度移动感。如果到了晚期就是完全性梗阻,梗阻部位多位于回肠末端。

阅读:1745 收藏:215 分享:99


蛔虫性肠梗阻这些治疗方法一定要懂得

蛔虫性肠梗阻这些治疗方法一定要懂得

在多种肠梗阻疾病中,蛔虫性肠梗阻还是比较常见的,如果去医院检查确定是这种疾病的话,患者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来综合治疗,包括饮食方面、用药方面以及生活卫生方面等。蛔虫性肠梗阻这些治疗方法一定要懂得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解痉止痛、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晚期可有完全性肠梗阻症状和体征。蛔虫性肠梗阻如何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肠套叠鉴别。

阅读:1415 收藏:207 分享:70


突发蛔虫性肠梗阻应该怎么办,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的饮食注意

突发蛔虫性肠梗阻应该怎么办,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的饮食注意

一、蛔虫性肠梗阻的发病病因正常情况下,寄生在肠道内的蛔虫一般不引起梗阻。但在蛔虫大量繁殖或在人体发生某些生理改变时,如体温升高、腹泻、肠功能紊乱、过敏性体质,以及各种刺激引起的肠蠕动增强或服驱虫药剂量不足等,可诱发蛔虫骚动、聚集、扭结成团,

阅读:280 收藏:3 分享:74


蛔虫肠梗阻治疗方法

蛔虫肠梗阻治疗方法

蛔虫肠梗阻的发生让我们的患者也是饱受了折磨,对于蛔虫肠梗阻我们不要忽视治疗,要在患病的时候及时正确才去治疗措施,这样才是疾病有效康复的关键,为了帮助蛔虫肠梗阻疾病患者,小编来讲述蛔虫肠梗阻疾病治疗方法都有哪些?(一)纠正脱水、电解质丢失和酸

阅读:614 收藏:156 分享: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