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6 09:16:0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夏季养生,饮食起居讲究“四清”

BY:Phedra 2024-06-26 09:16:08 1371 ℃

夏三月,指农历四月至六月,阳历六月至八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夏季,人体阳气旺盛,宣发于外,气机宣畅,通泄自如,精神饱满,情绪外向,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机。这时候人体抵抗外邪的能力比较强盛,总体上显现出夏季万物华实的特点。夏季与其他季节不同的是,有一阶段呈现出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不仅气温高而且雨多、湿度大,最为潮湿闷热。中医把这一阶段称为长夏,人们容易感受暑湿之邪而患病。

夏季养生重在清

食物宜清淡

炎炎夏日里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煎炸油腻、辛辣食品。清淡的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的蔬菜瓜果,如冬瓜苦瓜西瓜黄瓜等,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吃冷饮要适度,不可过多吃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病。

头脑宜清静

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烦躁不安生气易怒。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切忌烦躁不能自制,因躁生热,从而心火内生。要使心情像清彻平静的湖水一样,正如古人所说要“静养勿躁”,这样才能避免因情志诱发疾病。

环境宜清凉

夏天不能整天倚赖空调,要趁着早晚气温稍低时,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避免室内空气的浑浊。尤其是下雨时及雨后,空气清新,含有丰富的负离子,这时应关掉空调,打开窗户尽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精华。

运动要清心

运动的目的就是要使心情平静,心静自然凉。高温炎热及伏天不宜远途跋涉,以免伤津耗气。可以选择在比较凉快的早晚练习中医的养生功,或漫步于江边湖畔,或在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总之要多亲近大自然,不能因为怕热而只在有空调的健身房活动,在大自然中运动的收获是室内运动所无法比的。

夏季要养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我们指出夏季应该遵循的养生准则。养阳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阳是一种向外发散的状 态

夏天是万物生长最茂盛繁华的季节,夏季养阳就是培养人体一种蓬勃向外发散的状态。因此人们应该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相应,夏天可以适当晚睡而早起,积极地参加户外的活动。通过户外活动锻炼提高身体对暑热的耐受性,并使阳气得以宣发。暑热的气候容易使人烦躁,所以要注意养性,避免心急燥热,通过运动发汗等方式把体内的郁闷宣泄出去,使身体顺应夏季宣发生长的状态。

二、养阳即养人体的阳气

夏季气候炎热,阳气外盛,尤其是南方地区高温湿热,凉茶成为人们最爱的饮品,无论男女老幼每天必饮数杯,以此来清暑热。人们却不知夏季虽然气候炎热,但人体的阳气处于外泄的状态,即盛于外而虚于内,过度地饮用凉茶容易损伤脾胃之气,引起食欲减少、胃痛腹泻等症状,长期服用可以损伤脾肾的阳气,导致脾肾阳虚

同时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旺盛,汗出得较多,毛孔开泄,如果贪凉,如汗出后受风或空调过凉都更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而长夏的湿热也最易伤及脾阳,所以不要认为夏天只有暑热之邪,而恣食生冷,贪享寒凉。长夏与五脏的脾相通应,脾脏的禀性是喜欢比较干燥而厌恶湿邪,一旦脾的功能被湿邪所阻遏,则可能因为脾气不能正常运化、气机不畅导致体内水湿停聚,而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不利、皮肤渗液、水肿四肢不温等各种症状。有的地方夏天有喝姜茶的习俗,就起到了养脾阳而除湿的作用。

夏季养生的四原则,夏季养生之饮食,夏季养生之睡眠,夏季养生之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每年夏季,特别是的七八月份都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今年各地出现的食物中毒事件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夏季发生的食物中毒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比较多。引发食物中毒的病菌有很多,如大肠杆菌、弧菌等。

夏季养生多吃这些食物,夏季健康养生之饮食篇,夏季健康养生之睡眠篇,夏季养生健康降温饮品

3、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

春夏秋冬养生小知识,春季养生吃什么,夏季养生食谱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春季饮食要注意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

Hash:3f51a61d94f76bb1852907c7f853ab028edabee8

【声明】本文由用户Phedr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