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3 16:23:0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小儿抽动症切忌过度治疗

BY:Isoke 2024-07-23 16:23:02 1168 ℃

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物质教育,从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教育。很多抽动症患儿,由于自己患有疾病的特性,会让自己的变得比较封闭,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抽动症患儿的护理十分重要。家长们知道该怎样对抽动症患儿,避免过度治疗,过度治疗的害处:

1,过早的进行治疗

:我们知道在儿童中抽动障碍很常见,调查显示超过10%的儿童都会出现抽动,然而大家可能觉得周围孩子中抽动的也根本没那么多,原因在于抽动障碍中大多属于短暂性抽动,可能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就自愈了,不是孩子的父母难以注意到,甚至有时孩子的父母也没觉得是什么问题就自己好了;抽动持续1年以上的称为慢性抽动障碍;多种抽动症状共存且超过一年的才叫妥瑞氏症(即抽动秽语综合征),发病率大约为1%。所以,当孩子出现抽动时,很可能属于短暂性抽动,不用药物也是可以自愈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会持续发展下去,过早的开始药物治疗是不妥的。

很多家长担心不及时治疗担心延误治疗时机,其实目前的研究大多认为,药物治疗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只是控制其症状。

2,过分的追求症状控制: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抽动心理就十分的难受,认为“治好”就一定要治到一点抽动症状也没有,其实并非如此,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权衡治疗效果与副作用之间的利弊,完全控制住了症状,但副作用明显,那是得不偿失的。

3,过度的中医中药治疗

:很多家长认为中医治疗副作用小,或是听宣传说“西医治标,中医治本”,或是看网上、听人说中医治疗效果好,于是大规模中医治疗。实际上:中药并非无副作用,由于中药里成分复杂不清,安全性不一定能得到保证;网上虚假宣传很多,而且正如前文所述,大多数抽动障碍儿童即使不吃药也会自愈,反而把效果归功于中医中药。

过度使用中医中药的害处在于:经济负担,常常每月上千元的药费;中药的副作用;和中药带给孩子的心理负担。

请一定注意一些不规范的民营医院、网上看病、邮寄药物等,往往存在很多陷阱。卫生部是禁止网络医疗的。正因为如此,我不会在网上开处方,请一定在当地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4,过度求医:

这个已经讲过,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自己自从儿子出现症状以来心绪全乱了,甚至整晚对着睡熟的孩子不眨眼睛。为了让孩子快点恢复正常我甚至愿意跑遍全国”,这样的态度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问题很严重,产生心理负担。

5,过度保护:

一些家长听说抽动和压力有关,于是为了让孩子压力小,什么课外班都停了,甚至休学;有些家长听说看电视电脑会导致抽动,于是彻底禁止电脑电视;或是补...实际上过度的保护和关爱并非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很多家长一看 就是平时的一些小生活习惯,从而就不放在心上。选择这么做的人们,将是大错特错。越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越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

小儿抽动症的病因,小儿抽动症的诊断,小儿抽动症的治疗,小儿抽动症的症状

一、小儿抽动症的病因1.遗传因素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较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2.躯体因素开始时往往由于局部刺激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倒睫刺激引起眨眼,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当局部疾病因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3.体质因素有抽动症

小儿抽动症吃什么好,如何治疗小儿抽动症

一、小儿抽动症的病因是什么呢1.遗传因素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较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2.躯体因素开始时往往由于局部刺激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倒睫刺激引起眨眼,鼻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当局部疾病因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3.体质因素

小儿抽动症和小儿多动症

我们发现有一些孩子总是很调皮,经常做一些挤眉弄眼的动作,而且有时候还静不下来,精神不能集中,家长可能认为这就是孩子太顽皮了,其实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是患上了抽动症,现在为大家区分一下。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又称学习技能发育上的障碍,比抽动症发病率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

Hash:2a86e9eeb8d32fa9d32c1cd4370396697ce11283

【声明】本文由用户Isoke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