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9 15:33:29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母乳性黄疸不要惊慌

BY:Querida 2024-07-19 15:33:29 1999 ℃

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孩子在刚刚出生的时候,皮肤是很红润的,可是过了几天发生孩子的皮肤变的黄黄的,家长就特别的紧张,其实这种母乳性黄疸是不用过多的担心的,暂时不会威胁到身体健康。有关母乳黄疸的一些常识,请大家接着往下阅读。

据专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亲的乳汁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特别高,使胆红素在乳儿的小肠中被重吸收,于是婴儿便出现了黄疸并持续不退。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可达1%~2%,甚至更高。为何有些婴儿用母乳喂养后会出现黄疸呢?科学家观察到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回吸收增多有关。

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即在出生后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然而,从临床实践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性黄疸。迟发型者出现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即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

无论是早发型或是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或改喂牛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给予母乳喂养,黄疸亦可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可达1~2个月,但化验可与肝炎相鉴别。

预防母乳性黄疸方法

增加新生儿早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并可使新生儿及时获得营养丰富的初乳。对健康新生儿的母乳黄疸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尤对生后2~3d即出院回家的母乳黄疸新生儿需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1、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可滥用药物。

2、宝宝出生后,宜密切观察皮肤黄疸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3、增加新生宝宝早期乳汁摄入量,可使新生儿体内热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能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净。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清胆红素水平从而降低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是否应 止喂养母乳呢?

一般来说大可不必,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更不必紧紧张张地带着孩子反复去医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停喂母乳后黄疸会立即消退,但母乳为婴儿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患儿得到必需的营养,采取多次少量母乳喂养的方法,并经常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一旦增高明显,则立即暂停母乳喂养。

暂停期间,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待新生儿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现在通过阅读以上的文章,我们大家应该对母乳性黄疸的一些基本常识有全面的了解了,黄疸患儿无需停止母乳,这样患儿的营养也可以跟得上,身体状况也会维持一个正常状态。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和症状,母乳性黄疸的类型,母乳性黄疸的检查和诊断

一、母乳性黄疸的原因和症状病因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现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类。前者发生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近,认为主要与母乳喂养不当,摄入不足有关;晚发性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常发生于生后1~2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形成的,母乳性黄疸的致病原因母乳性黄疸的致病原因

一、母乳性黄疸的致病原因肠-肝循环增加(30%):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

母乳性黄疸一定要停母乳吗?母乳性黄疸症状有哪些?

医生则可能多推断为“母乳性黄疸”。也许妈妈认为母乳性黄疸必须给宝宝停掉母乳,从此宣告母乳喂养的失败。母乳性黄疸的特征为新生儿以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而其他方面正常。分为早发型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无论是早发型或迟发型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大多黄疸不再出现,少数黄疸又会重新出现。

Hash:f787d2713c7c030253bc969e4e9608582c93e5c2

【声明】本文由用户Querid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