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8 23:41:5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儿童保健 夜啼的治疗方法

BY:Thirza 2024-10-18 23:41:56 2887 ℃

夜啼中医又称“儿啼”。是指婴幼儿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能安静入睡的一种病症。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的小婴儿。夜啼有轻有重,轻者不治而愈,重者可能是疾病的早期反应。因此在未找到夜啼原因之前,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在夜啼的同时,伴有发热呕吐泄泻、口疮、疖肿、外伤等情况时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夜啼的患儿在体格检查时无异常发现。

中医将夜啼分为脾脏虚寒、心经积热、暴受惊恐、脾虚肝旺4种证型。

脾脏虚寒型 入夜啼哭,时哭时止,哭声低弱,将面色晄白,怕冷四肢不温,胃口不佳,大便稀薄,肠鸣,腹部胀气,喜温熨抚摸,口唇淡白。舌淡红,苔薄白。

心经积热型 入夜而啼,哭声洪亮,见灯尤甚,烦躁不宁,面红唇赤,大便干结,小便浑浊。舌尖红,苔薄黄

暴受惊恐型 入夜而啼,啼声较尖,神情不安,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缓时急。舌苔正常,指纹青。

脾虚肝旺型 入夜啼哭,哭声无力,烦躁叫扰,辗转不安,胃口不佳,肚腹膨大,面黄发稀,夜间睡时出汗,大便色清。舌质淡红,苔薄白。

本病治疗以调整脏腑的寒热虚实,使脏器安和,脉调匀为治疗原则。若五脏元真通畅,气血循行有度,昼夜阴阳交替有序,势必安然入睡。

儿童保健 夜啼的治疗方法

夜啼,中医又称“儿啼”。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的小婴儿。夜啼有轻有重,轻者不治而愈,重者可能是疾病的早期反应。因此在未找到夜啼原因之前,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在夜啼的同时,伴有发热、呕吐、泄泻、口疮、疖肿、外伤等情况时应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夜啼的患儿在体格检查时无异常发现。本病治疗以调整脏腑的寒热虚实,使脏器安和,血脉调匀为治疗原则。

小儿惊吓夜啼推拿手法儿童保健常识

一、小儿惊吓推拿方法是什么小儿惊吓推拿方法是什么1、清心经3分钟,心经是手少阴心经的简称,十二经脉之一。2、清肝经3分钟,全称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之一。该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3、分手阴阳3分钟,大横纹又名横纹,即腕部掌侧的

小儿惊吓夜啼推拿手法_儿童保健常识

5、运内八卦2分钟,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6、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顺序:一般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也可先重点,后一般;或先主穴,后配穴。

Hash:308ad68a9edbef302f2e2f28de18c92a67a7dbf4

【声明】本文由用户Thirz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