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30 23:02:0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职场心理:在年龄恐慌中寻找自我

BY:Efia 2024-06-30 23:02:08 1267 ℃

一旦过了三十岁,职场女性就开始进入瓶颈阶段,这也被称为“年龄恐慌”。反而一直活得充实、自我实现的人不会因为年龄而恐慌。

面对衰老,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危机”=“危险”+“机会”。

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欧文·亚隆在小说《当尼采哭泣》中这样描写:布雷尔医生40岁时迷恋上一位年轻的女病人。此后,他常梦到脚下大地突然融化,自己坠落到冰冷的地上。后来,他意识到,自己对年轻女病人的向往和噩梦都源于对年届四十的恐惧

这个故事形象地讲述了职场上普遍存在的“年龄恐慌”:看到招聘要求中越来越多的“35岁以下”而焦虑,自觉无法与有活力的年轻人竞争而担忧前景,在生孩子和升职的心理冲突中纠结……据上海一家咨询公司统计,在3000多名来访者中,有86.5%的人存在年龄恐慌,35岁左右的人最严重。

职场年龄恐慌与社会变革大、知识更新快及物质主义甚嚣尘上有关。深层原因则如布雷尔医生那样,担心年华逝去,没有机会成功,没能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然而,一直活得充实、自我实现的人不会因为年龄而恐慌。面对衰老,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危机”=“危险”+“机会”。首先,向内反省,问自己为何恐慌,借此梳理人生,看自己的人生路是否走偏?如果你没能从事热爱的职业,却担心改行太晚,不妨看看民国教育家王凤仪劝妻子读书时说的话。妻子说自己已经37岁,没能力再读书,王凤仪答:“如果你明年36岁,那就等你再小几岁再学。要是越来越大,那现在就要趁早去。”其次要懂得,名利虽是努力方向,但过分看重会适得其反。与其把注意力放在尚未拥有的事物上,不如专注于把当下过得更精彩。再次,与其耗精力与衰老做无谓的抗争,不如修炼内心。看看第一夫人彭丽媛,我们就会发现,自信、温雅、知性的魅力不受年龄所拘。最后,用经验帮帮年轻人,也能让人生更圆满。

研究证明:男性实际年龄大于心理年龄男性心理

据美国最新一期的《老年病医学杂志》季刊报道,科学家发现,尽管老年人身体机能日渐衰老,但他们的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平均年轻13岁,其中男性心理年龄更显年轻。近年来,好多关于男性心理的普查研究后果陆续证实:男性的心理季节不亚于他的实践状况,专家说

专家认为男人的心理年龄不等于实际年龄男性心理

近年来,好多关于男性心理的普查研究后果陆续证实:男性的心理季节不亚于他的实践状况,专家说,虽然老年人身体机能日渐衰老,但他们的心理年龄比心理春秋均匀年青13岁,个中男性心理年龄更显年青。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杰姬.史密斯领导了这一研究。他

让心理年龄年轻的途径异常心理

当你寻求一种快乐的人生时,有一种有效的办法-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成年人常常会凸现出未老先衰的疲惫心理,如果要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压力,那么不妨摘掉成年人的面具,我们便能发现那种不可思议的、自发的感觉,而那些宝贵的感觉往往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回眸那些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你或许

Hash:bf7401c0f1e931b3292612a1480b5f2aaf5561b6

【声明】本文由用户Efi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