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8 10:25:3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胎教思想

BY:Irina 2024-07-08 10:25:33 731 ℃

胎教中国有著悠久的历史,许多古代著作里都讲述了胎教的重要意义和它的具体内容。最早对胎教一说有精辟论述的是西汉杰出青年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贾谊。古人所说的胎教是胎儿在母体内能感受到各方面的感化,母体在怀胎期间在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采取有利措施,可使母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有记载:“太任有妊,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秽言,食不进异(辛、辣、苦、涩)味”。是说周文王母亲太任在怀孕的时候,不看不正经的颜色,不听淫秽的声音,不说狂傲的话语,不吃辛辣生冷等食品。周文王在未出生前,母亲就给了他如此良好的感化,难怪周文王在出生后就非常聪明,学习时能“举一反三”。孟子的母亲怀孕期间也曾说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因此,孟子成为我国儒家的亚圣。

历代许多著名医药学家,如孙思邈等,都对胎教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归纳起来有十个方面:1、调情志。孕妇宜怕情悦性,静心宁欲,心胸开阔,遇事乐观。2、慎寒温。孕妇应避免风寒侵袭、感染疾病。3、节饮食。孕妇宜进营养丰富而易于消化的饮食,切忌辛辣生冷食品。4、慎起居、调劳逸。孕妇宜起居有序、劳逸适度。5、远房事。孕期节制性生活,以免伤胎。6、美环境,悦子身。《钱氏儿科学》说:“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秀之乡,欲子女之聪明俊者,常资文学艺术。”7、戒酒浆。古人指出酒能伤胎,宜戒为佳。8、避毒药。孕期应减少不必要的服药。9、慎针剂。慎针灸穴位避免引起流产早产。10、安待产。临产时应安祥、镇静、莫慌恐,以减少难产机会发生。

胎教的历史

胎教的思想起源于我国。目前国外亦在大力开展胎教的研究,并普遍认为中国是胎教的发源地。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有关胎教的论述颇多。西汉刘向的《烈女卷》中讲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馨诵诗书,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

胎教的历史(一)

胎教的思想起源于我国。目前国外亦在大力开展胎教的研究,并普遍认为中国是胎教的发源地。在我国古代的典籍中,有关胎教的论述颇多。医心方·求子》中的胎教之道记述的更为详尽:“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声,勿听恶语,省淫语,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坂,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今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真,贞良,所谓胎教是也。”

胎教的历史(二)

清代未年的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提出创建“人本院”即“胎教院”的主张。民国初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蔡元培选集·美育实施的方法》中也提出设立“胎教院”的建议。一些有识之士早就有关于胎儿生活在母腹中时能够接受母亲言行感化的朴素认识,已经认识到人的情感活动可以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并通过母体传递给胎儿。母胎之间是一脉相通的。所以主张孕妇必须“严守礼仪,清心养性”,“受胎之始,喜怒哀乐,莫敢不慎”等等,以预防疾病的发生,避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或形成畸形。

Hash:aab62e99572d7b51e5607b4900be98a33df2dbc7

【声明】本文由用户Irin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