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音乐却是万万不能的。
两岁八个月的托尼,因为有些语言能力的限制,他还不善交流。每天,他穿着一双沉重的牛仔鞋来到幼儿园,几乎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一天,老师播放了一首进行曲,托尼开始意识到了音乐中的节奏。他停下手中的事,弯下他的膝盖,以微笑的动作上下动,并从中感到了快乐,他笑了起来,开始把他的手从一边移动到另一边。老师看到他,鼓励说:“托尼,用你的脚和手跟着音乐动。”托尼的“进行曲”越来越有力了。
这是美国儿童早期音乐教育专家道罗西.麦克唐纳记述的一个有趣的例子。在他们看来,音乐有着无与伦比的力量和魅力;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音乐已经远远不是少数音乐家们的事了。
音乐不是豆芽菜
在国外,对音乐似乎有一种顶礼膜拜,相应地,音乐教育也被搁在一个向重要的位置,有例为证:
《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明确指出:“艺术的益处,一在学生,二在社会,它有益于学生,因为它能培养完整的人。”《标准》将艺术教育和儿童早期获得的语言和数学技能的教育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认为“两种教育都是有力的、必需的,若否认其中任何一种学习,都会导致学生的无能。”
2世纪分享有盛誉的匈牙利作曲家,当代影响深远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富有维生素”的音乐营养对儿童是不可缺少的,没有了这种营养,精神就会萎缩或者阻碍发育,整个性格就会打上怪异的烙印。而这种烙印在大多数成年人身上是难以消除的。唯一的办法是预防,这个免疫的工作做得越早越好。克达伊坚信音乐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食粮,坚信音乐对人的情感的影响是任何语言都难以替代的。
另外,德国、前苏联和日本等国对音乐教育也非常注重,当然,他们各自都有细致的研究和一整套有效的方法,说到底,他们都力争以孩子作为主体,想方设法让孩子主动感受和品尝到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音乐素养从听开始
麦克唐纳曾用一套音钟对一位3岁半的孩子进行实验,孩子对音钟左边音条(低音)的评价是“高和大,像爸爸一样”;而对右边音条(高音)的评价则是“像小孩一样矮小”。可以看出,孩子不仅有他们的理解,还有他们自己的想象。有研究记载:“一个2个月大的婴儿,如果有人唱歌或演奏乐器,他会一动不动地注视着,5个月时,这种注视可以持续半个小时。”婴儿能把这些音乐和家人联系起来,或者把它作为一种美好、舒服的体验。
那么,对孩子这种回应音乐的天生本能,家长该如何应对呢?
提供不同音高音色的乐器
比如拨浪鼓可以成为孩子的第一个乐器,它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为孩子提供声音刺激的体验。音乐盒能提供有意思的对照鲜明的,音高和音色。
多和孩子进行节奏上和旋律上的交流
给孩子唱摇篮曲,做拍手游戏,都能使孩子愉快地注意听,并高兴地参与其中。
放音乐录音
让孩子受到感染,体察到音乐和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比如,孩子起床时,放一手首清新向上的乐曲,让孩子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醒来,养成良好的起床习惯。又如进餐时,稍小音量的轻音乐能提高用餐质量,使全家心情舒畅。有人认为巴赫的部分音乐对增进食欲极有帮助。
嘴巴、眼睛、手脚都不闲着
家长放音乐、唱歌或看电视的时候,鼓励孩子随着音乐的节拍挥动小手或摆动身体,看到别人弹琴,鼓励孩子模仿。听是孩子享受音乐的开始。专家们认定,高尚音乐最能开启孩子的心灵,那些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作品都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父母如果兴趣盎然地去听这些音乐,孩子也会受到感染,趋于接受,不熟悉的变成了熟悉的,再不断重复,这些美妙的食粮就渗透到了孩子的心里。
孩子总是喜欢重复他们喜欢的东西,故事也好,音乐也好,游戏也好,这里介绍几个和唱歌,节拍有关的游戏:
边走边唱
让几个孩子(越多越好)拉成一个圆圈,边走边歌唱,另有一个孩子在圈外走相反的方向。伴随歌曲的多次反复,圈外的孩子随意指点,逐渐把原来大圈的孩子拉入自己的队伍,外圈逐渐扩大,内圈慢慢缩小。在变换队列的形式中,歌曲多次反复,利用走队列、踏脚、练习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
边唱边找
几个孩子拉圈歌唱,圈内站一个孩子,歌曲结束后,孩子们需要训练找到伙伴,变成两人一对,找不到伙伴的孩子进入圈内,继续游戏,这游戏帮助孩子感知和判断歌曲的“结束”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找到朋友。
边唱边问边答
两个孩子扮演“卫士”,高举双臂架成一个“门”,其他孩子边唱边从“门”中穿行,歌曲结束时,两个“卫士”“关门”,套住一个孩子,要求这个孩子回答“卫士”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根据回答,确定这个孩子站在哪个“卫士”一列。然后接着歌唱,穿过“大门”套住孩子,回答一个新问题,直到所有的孩子都分别归属两个“卫士”的队列。再由大人做裁判,两队“拔河”,看哪个队最后胜利。
特别提示
辅助手段不宜过多
正确的辅助手段能促进理解,激发想象。比如,家长槌打的动作能引起孩子的联想,想象为捣碎碗里的东西,或是补鞋匠在敲击鞋底。另外,一些非常简单的物品都可以成为道具,进行角色创造,一块头巾可以扮作妈妈;一根树枝或木棒可以扮作牧羊人;一条围裙可以扮作厨师等等。但如果视觉辅助手段太有趣、太多、体有色彩,会转移孩子对歌曲本身的注意。
保护孩子的嗓音
孩子不能自觉意识应该如何歌唱,他们常常是自然地模仿别人。过分地使用嗓音,歌唱的时间太长,声音过大,寒冷天气在室外歌唱或在嘈杂的街上高声喊叫等等,都会损害孩子的声带。
一天,老师播放了一首进行曲,托尼开始意识到了音乐中的节奏。提供不同音高音色的乐器比如拨浪鼓可以成为孩子的第一个乐器,它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为孩子提供声音刺激的体验。放音乐录音让孩子受到感染,体察到音乐和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专家们认定,高尚音乐最能开启孩子的心灵,那些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作品都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父母如果兴趣盎然地去听这些音乐,孩子也会受到感染,趋于接受,不熟悉的变成了熟悉的,再不断重复,这些美妙的食粮就渗透到了孩子的心里。
CD1零岁前音乐会悠扬、轻柔、婉转的曲调不仅使母亲听了心旷神怡,而且使母体内的胎儿也能受到感染,使他们生活的[宫内世界]也像母体一样的充满阳光,从而使他们变得健康、漂亮、聪明。有助于幼儿身心智能健全茁壮CD2宝贝的歌本CD音乐之音源采用当今世界DVD音源制作最高标谁,令声音光芒四射,再现完美终极之声。结合医学、音乐、幼教的胎教音乐,有助于胎儿身心智能健全茁壮,有助于孕妇待产时放松心情,有助于减轻产痛,使产程顺利进行有助于婴儿出生后减少哭泣、烦躁。
听音乐,是人们常见的放松情绪、释放压力的方法。音乐还能帮助各种心理疾病患者得到有效的心理改善。那你又是否知道,无论什么都有利有弊,同样,音乐也有可能让你患上音乐强迫症。据悉,很多编辑、文案、记者都喜欢边听音乐边干活。有人说“噪声污染太严重,
Hash:e2cafb7b275a000aa24a06556d29c24fc793ec93
【声明】本文由用户Frey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