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6 19:36:13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手足口病的历史

BY:Sabah 2024-07-16 19:36:13 402 ℃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1969年美国又确认EV71。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暴发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要临床特征的EV71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报告病例750例,其中149人致瘫,44人死亡。1994年英国发生一起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患者大多为1-4岁婴幼儿,大部分病人症状较轻。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东亚地区流行。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人发病,4-6月有29例病人死亡。

我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此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青海和广东等10几个省份均有本病报道。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低平散发后,1986年再次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出EV71。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监测哨点共报告129106例病例。当年共发生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幼儿。重症病例的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急性软瘫和心肌炎

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该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托儿所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疫情控制难度大。

手足口病的历史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1969年美国又确认EV71。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英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手足口病流行无明显的地区性。

手足口病的历史发展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的存在。1959年,相关专家提出用HFMD为手足口病命名。死者平均年龄1.5岁,病程仅2天,100%发热,62%手足皮疹,66%口腔溃疡,28%病症发展迅速,17%肢软瘫,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

手足口病的发展史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导。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HFMD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手足口病与EV71感染有关的报导则始自20世纪70年

Hash:0e13672661a3633df8ebba48034fbc307680842b

【声明】本文由用户Sabah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