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2 23:16:0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散光形成的原因

BY:大叔18岁 2024-06-02 23:16:07 547 ℃

散光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表现,与角膜的弧度有关。有些人眼睛的角膜在某一角度区域的弧度较弯,而另一些角度区域则较扁平。造成散光的原因,就是由于角膜上的这些厚薄不匀或角膜的弯曲度不匀而使得角膜各子午线的屈折率不一致,使得经过这些子午线的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光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称为散光。眼睛散光的形成原因有哪些?下面就有详细的介绍。

眼睛散光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散光是指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折射后,并不聚为单一点,而是散开的许多光像,所以叫做散光。 为什么焦点会散开呢?那是因为眼球不够圆的缘故。其原因包括了网膜、晶体、角膜等密度不均或表面凹凸不平所致。因此绝大数人的眼球都不可能[刚好那么圆]。 完全没有散光,通常只是程度较轻的差别罢了。据研究,散光常因不良的用眼姿势而加重。例如躺着趴着看书,甚至斜眼或眯眼看东西,都会造成眼皮不当的压迫眼球,而影响其正常的发育,所以戒绝坏习惯才是防止散光、杜绝近视的做法。而这些习惯也常是近视的原因,因此有些人以为近视会造成散光,其实两者没有关系的。 散光 定义 散光,医学用语上称为数(乱视)。顾名思义,乃指远方平行的光线,进入眼球屈光系统后(主要是角膜与水晶体),原本应聚焦为一点,落在视网膜上。若某些原因,无法完全聚焦,反而<散>成不同的影像,则所看到的东西,将变的很<乱>,而称为乱视。 病因 一般所谓的散光,就是指规则性散光,这一类散光大部份是先天性的,主要是角膜弧度异常所引起,在正常婴儿中,这种散光的盛行率还蛮高的,可能与上眼皮的压迫有关,有时又称为生理性的散光,度数都很轻微(25-50度),这种散光随年纪增加可能会略减, 一过变化幅度不大。 而水晶体引起的散光则少见,有些是后天引起的散光,比如眼睑长针眼或粟粒肿,长期用眼姿势不良(如眯眼,揉眼,躺著看书等等),眼皮压迫角膜,也会使角膜弧度改变,增加散光度数,另外,眼科手术(如白内障及角膜手术),也可能改变散光的度数及轴度。 不规则散光指的是眼球各经线的屈折力在同一经线内呈不规则状态,主要是角膜疾病造成角膜表面的凹凸不平,包括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瘢痕,圆锥角膜等,有些白内障初期,水晶体内部的屈折力不规则也会引起。不规则散光不像规则散光一样可以找到两条主经线,无法用圆柱镜片加以矫正。

眼睛散光有什么症状

眼睛散光的症状一:视觉疲劳:散光眼由于各经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对平行光线折射无法形成焦点而是两条焦线,所以大脑容易产生对像的选择读解。

眼睛散光的症状二;视力减退:散光眼远离视网膜的焦线方向的视标颜色变淡,边缘发虚不清,不容易辨认,视力下降,重者产生复视

眼睛散光的症状三:稍重者无论视远物、视近物,均感模糊不清,患者常有把眼睑半闭眯成缝隙的习惯,企图以此使物体看得较清晰。

眼睛散光的症状四:不正常的头位和眼位,双眼有高度不对称散光者,为了看得更清楚,往往采取倾斜头位而导致斜视

眼睛散光的症状五:经常眯眼。高度散光的患者为了看清远处目标,常常喜欢眯眼、皱眉头,或者自我牵拉眼皮,以达到针孔镜片和裂隙镜片作用,用来提高视力。

孩子散光可以治好吗

孩子散光是可以治疗或矫正的。至于能否治好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等时间检查情况结果而定。孩子散光治疗一定要到正规的眼科医院进行,眼科医院毕竟是专业治疗眼睛的一所医院可以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做不同治疗。建议您及早带孩子到专业医院眼科做检查,包括做散瞳验光检查,然后再根据配镜处方来配镜就可以了。 儿童散光的治疗主要依据视力的好坏与视疲劳的轻重而定,如果儿童为规则散光,不引起视力障碍,没有视疲劳可以不用治。如果儿童有视疲劳,不管散光度数小大,幼儿散光即使散光度数很轻微,也需要散瞳验光,配戴适宜的矫正眼镜。 患散光眼主要是感到视力差,看物体有时出现虚影,眼睛容易疲劳.因此轻度散光如果不影响视力可以不处理,如果影响视力则应配眼镜矫正,严重的散光如果配眼镜也不能矫正,或不能配眼镜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手术治疗。 原则上全部散光度数都要矫正,但如果儿童散光度数过高,不能适应,可以先戴低度的矫正眼镜,慢慢适应,之后再配戴高度数全部矫正的眼镜。 一般是先天形成的,但也有后天的个别原因能造成乱视,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外伤和眼皮长霰粒肿没有及时治疗,会长期压迫眼球而造成散光。在个别情况下散光也会合并假性近视,这时就该去掉假性近视部份,而散光再给予配镜矫正。

如何诊断散光

散光眼的两个主要症状是视力降低和视觉疲劳,如果你是一个正视眼,用一个-2.0DC的镜片,把镜片的轴垂直放在眼前,就成为+2.0DC×90º 的顺规的单纯性远视散光,所有垂直方向进入眼球的光仍在视网膜上聚焦,所有水平方向进入眼球的光在视网膜的后面聚焦图2,图3是散光眼所看图像的示意图,戴着上面的散光镜片,去看放在眼前的两个黑点,就将两个黑点看成是两边有很模糊尾巴的两个淡黑点图3B,由于任何一条线都是由无穷个点所组成,如把一条线段竖着放在眼前,则所看到的如图3E所示,是由很多两头带尾巴的灰点互相横向排列所组成的,一条边缘非常模糊但线段两端比较整齐的灰线条,它比图 3C要宽些,由于每个像点都变模糊,所以色调要较实物淡些,图4是散光眼看线条的感觉,如果看一条横线,所看到的如图4C所示,是由无数个带尾巴的灰点,一个接一个地 相横向排列而成,它是一条边缘非常清楚,两端带着短尾巴,比实物要细些,色调要浓些的黑线条,如果把眼前镜片的轴向转到180º,上面的结果也随着旋转90º。

再举例说明调节与散光的关系,在正视眼的右眼前加上-2.0DC×90º的镜片,同时让左眼注视50cm处的小视标,这时右眼就将散光表的竖线看清楚,横线变模糊,这是因为左眼为了看清楚近目标,使用了+2.0D的调节,右眼也不自主地调节至+2.0D,由于右眼加了-2.0DC的镜片,成为+2.0DC×90º的顺规的单纯性远视散光,当左眼看近时,右眼的不自主性调节便使右眼形成-2.0D的假性近视,中和了上述的人工远视散光,成为 -2.0DC×180º顺规单纯性近视散光,其中成为正圆形的称之为最小弥散环,如果最小弥散环恰好落在视网膜上,散光眼所成的像,就和远视和近视看物的情况一样,即两条焦线合成一个模糊不清的焦斑。

散光眼在未矫正之前,最小弥散环处的视力可能是最好的,由于一个物体的轮廓是由极为复杂的竖线和横线条所组成,散光眼在未矫正之前,为了要看清外界物体,可能根据组成物体轮廓的主要线条,有时选择前焦线,有时选择后焦线,有时选择最小弥散圈,作为调焦的依据,如果两个子午线上的焦线距视网膜不等时,一般选择接近于正视的那条子午线来聚焦,如果两个子午线上的屈光缺陷相等时,几乎常规性地选择垂直子午线作为聚焦目标,然而这种选择仅可能适合远视散光及混合散光者,如果印刷品或外界物体垂直的线条不清楚,辨认目标就更感困难,这就是散光眼所以视力降低和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的原因。

散光的危害性有哪些

散光的危害是很多人一直都关注的问题,因为生活中散光的出现危害很多,我们对于散光这种疾病大家要了解哦,那么,散光的危害性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导致散光的原因很多,如眼睛过度疲劳,总是揉眼睛等,都可能导致人眼睛散光。散光对人造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会导致眼睛视觉模糊,严重的还会感觉恶心呕吐等。以下为大家介绍散光的危害,希望各位对散光问题能够提高警惕。

散光的危害分析:

1. 散光对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有不少人因为散光问题,而感觉到视力变的模糊,远、近视力都比较差,有的看东西还会出现重影的情况。

2.长期散光会造成眼睛比较的疲劳,并且会感觉到眼睛总之会胀痛、头也会痛、还会流泪、犯恶心、也会有呕吐的问题。

3.眼睛有散光问题,会有低度和高度不同病症,低度散光远、近视力一般正常,但在精细目力工作时易出现眼疲劳;而高度散光者,常出现视物模糊或视物迷眼;

4.人眼睛出现散光的情况,会在眼底视盘呈垂直椭圆形,边缘也会变的模糊,用眼镜不能很清晰地看清眼底。

总之,散光的危害比较大,一定要做好预防保健的工作。规则散光:可按散光类型及散光度数以不同圆柱镜矫正。不规则散光:可配用角膜接触镜矫正。20岁以上成人的高度散光可考虑行角膜屈光手术治疗。

散光_散光能治好吗

什么是散光散光,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状况,与角膜的弧度有关。人类的眼睛并不是完美的,有些人眼睛的角膜在某一角度区域的弧度较弯,而另一些角度区域则较扁平。造成散光的原因,就是由于角膜上的这些厚薄不匀或角膜的弯曲度不匀而使得角膜各子午线的屈折率不一致,使得经过这些子午线的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这样,

散光的症状是什么啊,预防散光的方法是什么,如何治疗散光啊,导致散光的原因是什么

一、散光的症状是什么啊1.视力模糊散光会让人视物不清,但不同程度的散光,其造成的视力模糊程度也不相同。轻度散光对看物的清晰程度影响较小,看远处反而更清楚。不过长时间视物会造成头晕头痛的不适感,眼睛容易疲劳,事物也渐渐看得模糊。重度不论远近都无法看得清楚,距离过近、用眼时间长都会造成视物扭曲、模糊、重

散光治疗有哪些方法呢,散光应该怎样诊断,散光是由如何引起的,散光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一、散光治疗有哪些方法呢框架散光镜矫正应是首选的。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散光,配戴隐形眼镜的适应性尚不成熟。散光镜片含有柱镜成分,当双眼散光矫正时,两散光镜片的柱镜会产生双眼空间视觉效果。当两柱轴均在斜轴位时,就会产生物像空间变形效果,戴镜者会感到地面倾斜,物体扭曲变形等现象,不能接受矫正。故处方前一定

Hash:6777a5f776720975a548710b085f64d32f695811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