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4 23:00:56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_双向情感障碍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BY:大叔18岁 2024-07-04 23:00:56 1181 ℃

一、什么是双向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双障”首发会以抑郁为主,往往一次或者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狂躁或轻狂躁的发作。躁狂发作时,患者会精神亢奋、思维奔放、活动增多;抑郁发作时则焦虑悲伤、思维缓慢、精力下降;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精神病性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双障”的发病率约为1-2%,最高可达5%。美国发病率为4%,中国发病率最高在深圳,为1.5%。

  这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两极性的特点,如果不进行干预治疗,将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据统计,“双障”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00倍,25-50%的患者有过自杀行为,其中11-19%的人自杀身亡,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尤其容易自杀。“双障”与其它病的共患率也很高,比如“双障”患者心血管病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20%。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副会长、双相及相关障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榜教授指出:“他们长期处于极端情绪的剧烈波动之中,任何情绪反复、身心俱疲、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患者的极端行为。”

  因为“双障”病情的复杂性、两面性,所以临床上误诊、漏诊情况时有发生。很多病人因抑郁情绪而被误诊为“抑郁症”;躁狂发作较轻的病人则自我感觉良好,不会主动就诊。虽然该病发病年龄较轻,15-19岁的青少年为高发人群,然而患者从首次发病到确诊的平均时间却需要10年。

  虽然“双障”持续终生、难以治愈,却可治可控。专家指出,治疗“双障”需“三大原则”并用:综合原则,多重手段并用,如精神药物、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及危机干预措施综合运用以提高疗效;长期原则,患者遵从医嘱长期治疗,实现与病共存,提高生活质量;共同参与原则,鼓励家人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帮助患者提高依从性,最大程度的减少复发。目前“双障”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和*四大类,其中心境稳定剂是“双障”治疗的基础。

二、双向情感障碍症状

  一、情感脆弱

  患者常常因为一些细小或无关重要的事情而感到悲伤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常见于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神经症神经衰弱等功能性精神障碍

  二、易激惹

  患者很容易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例如生气、激动、愤怒、甚至大发雷霆,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也可见于躁狂状态等功能性精神疾病。

  三、强制性哭笑

  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控制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哭和笑。这是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时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症状。

  四、欣快

  是在痴呆基础上的一种“情绪高涨”。患者经常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连自己都说不清高兴的原因,因此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可见于麻痹性痴呆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五、病理性激情

  是指突然发生的、非常强烈但又短暂的一种情感障碍。它与情感爆发的不同之处:其表现为冲动、伤人、毁物等具有很强的破坏性的行为,多半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事后遗忘。多见于癫痫、颅脑外伤、中毒性精神障碍及精神分裂症

三、双向情感障碍临床表现

  1.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双相抑郁因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忽视。正确诊断双相抑郁障碍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两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存在明显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人口学特征 ①性别 单相抑郁女性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2倍,但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性别差异不明显;②年龄 双相障碍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单相抑郁症为40岁,前者明显早于后者,尤其是25岁以前起病的首发抑郁是双相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家族史 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已经证实双相障碍的家族聚集性,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障碍(尤其是双相I型)患者的家系传递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更密切。

  (2)抑郁发作的特征 ①病程特点 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抑郁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较频繁;②症状特征 双相抑郁区别于单相抑郁的症状特征包括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思维竞赛/拥挤、睡眠增加、肥胖/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杀观念和共病焦虑及物质滥用(烟草、酒精、*等)。

  2.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 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马上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反应敏捷 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 精力旺盛 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专横跋扈,好为人师,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举止轻浮,常出入*场所,招蜂引蝶。

  (4)躯体症状 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或因 于忙碌而进食不规则,加上过度消耗引起体重下降;对异性的兴趣增加,性欲亢进性生活无节制。

  (5)其他症状 注意力不能集中持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多变;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极度的兴奋躁动,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思维不连贯等症状,称为谵妄性躁狂。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6)轻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患者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3.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混合发作时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分裂心境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四、双向情感障碍怎么治疗

  1.治疗原则

  (1)个体化治疗原则 需要考虑患者性别、年龄、主要症状、躯体情况、是否合并使用药物、首发或复发、既往治疗史等多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较低剂量起始,根据患者反应滴定。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治疗反应、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药物相互作用等及时调整,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2)综合治疗原则 应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危机干预等措施的综合运用,提高疗效、改善依从性、预防复发和自杀、改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3)长期治疗原则 由于双相障碍几乎终身以循环方式反复发作,其发作的频率远较抑郁障碍为高,因此应坚持长期治疗原则。急性期治疗目的是控制症状、缩短病程;巩固期治疗目的是防止症状复燃、促使社会功能的恢复;维持期治疗目的在于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药物治疗

  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抗躁狂药碳酸锂和抗癫痫药(丙戊酸卡马西平、拉莫三嗪等),它们又被称为心境稳定剂。对于有明显兴奋躁动的患者,可以合并抗精神病药物,包括经典抗精神病药氟*醇、氯丙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等。严重的患者可以合并改良电抽搐治疗。对于难治性患者,可以考虑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治疗中需要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对于双相抑郁患者,原则上不主张使用抗抑郁药物,因其容易诱发躁狂发作、快速循环发作或导致抑郁症状慢性化,对于抑郁发作比较严重甚至伴有明显消极行为者、抑郁发作在整个病程中占据绝大多数者以及伴有严重焦虑、强迫症状者可以考虑在心境稳定剂足量治疗的基础上,短期合并应用抗抑郁药,一旦上述症状缓解,应尽早减少或停用抗抑郁药。

  3.物理治疗

  急性重症躁狂发作、伴有严重消极的双相抑郁发作或难治性双相障碍可采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但应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对于轻中度的双相抑郁发作可考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

目前对于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多以药物的治疗为主。以下便是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李宏夫老师列出的一项双向情感障碍的自我治疗方法,供患者参考。对于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来说,静心是必不可缺的方式。双向情感障碍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类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分型,怎样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一、双相情感障碍如何分型双相障碍包括双相Ⅰ型、双相Ⅱ型和环性心境障碍三种。1、双相Ⅰ双相Ⅰ型(bipolarⅠdisorder)是指典型的抑郁和狂躁交替发作的,或没有抑郁发作仅有狂躁发作的纯狂躁,是多呈复发性的双相障碍。大多数具有典型的抑郁

双相情感障碍病因,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Hash:e162de94dfc69a737eef09b1dc8a5c83b8eb10bb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