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6 09:16:5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子宫腺肌瘤的病因,子宫腺肌瘤的预防,子宫腺肌瘤的治疗,子宫腺肌瘤的症状

BY:大叔18岁 2024-06-26 09:16:58 239 ℃

一、子宫肌瘤的病因

  1.子宫内膜基底层直接向下生长  引起子宫内膜向下生长的原因有:①机械因素:生育或诊刮导致内膜损伤;②慢性炎症损伤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界限有利于内膜向下生长。

  2.年龄  子宫腺肌病发病与年龄有关,大部分患者发病在40~60岁。

  3.生育状况  子宫腺肌病在已生育过的妇女较未生育过的妇女多见。故多认为妊娠和分娩时导致子宫壁的创伤使子宫内膜和间质能向肌层内生长,是导致此病的主要原因。但也有报道子宫腺肌病也可存在年轻未生育的妇女及不孕妇女。

  4.性激素的作用

  (1)催乳素(PRL):动物实验证明催乳素在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给同系小鼠移植垂体前叶诱导中PRL升高导致移植小鼠的腺肌病发病率升高。Mori等给刚出生的小鼠及成年鼠注射催乳素可诱导腺肌病,而在出生后4周即开始给予麦角溴隐亭4周以上可使腺肌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如果治疗时间短于3周或治疗时间晚于出生后11周则治疗无效。他们同时发现这些小鼠的血中PRL升高,孕酮平降低才能引起小鼠腺肌病的发病率增加。这种现象说明PRL诱发腺肌病的产生可能是间接的。可能是通过影响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发挥作用。

  (2)雌、孕激素:动物实验表明小鼠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至少8个月以上)可诱导腺肌病的产生,给小鼠皮下埋植孕酮可增加腺肌病的产生。但并非所有的实验结果均支持以上的结论。而在人体又不可能行实验证明。

二、子宫腺肌瘤的预防

  根据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原因,为了防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可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1.月经期间应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必须检查时切忌过度用力挤压子宫,以防将子宫内膜挤入输卵管,引起腹腔子宫内膜种植。

  2.月经期间避免做宫腔内手术,如输卵管通畅试验,一定要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如果经血未净时手术,可将子宫内膜碎屑经输卵管进入腹腔,造成异位种植。

  3.尽量避免在接近月经期进行妇科手术,必须进行时应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挤压。

  4.坚持避孕,不做或少做人工流产术,由于采用负压吸宫,如果在手术操作时使用的压力及使用方法不适当时,也可造成血液倒流入腹腔,引起子宫内膜异位种植。

  5.子宫极度后屈或宫颈、阴道狭窄,先天性无阴道(有子宫)等生殖道畸形宫颈粘连都可造成经血排出不畅或者不能排出,经血逆流而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故应积极治疗上述疾病,以防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6.避免医源性种植  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尤其是手术时穿透子宫腔者,或剖宫产、剖宫取胎手术者,都应保护好手术切口,以免将子宫内膜碎屑种植于切口造成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带入盆腔种植造成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

  7.注意经期卫生,月经期禁止性生活

三、子宫腺肌瘤的治疗

  ①不良反应:主要为垂体-卵巢轴功能低下,雌激素水平降低所引起的类似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如潮热,多汗,血管舒缩不稳定,乳房缩小,阴道干燥等为常见的反应,占90%左右,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严重雌激素减少(E2<20pg/ml),可增加骨中的吸收,而发生骨质疏松症,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多于停药后恢复。原有偏头痛抑郁者,不宜应用,以免加重原有症状。近来大量报道提出反加(add back)方法来解决低雌反应,推荐反加方案(表2)。不少报道提出开始用药的同时每天服用结合雌激素(倍美力)0.3~0.625mg+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2.5mg,或替勃龙(利维爱)1.25mg/d,可免除低雌反应,延长疗程,增加患者用药的顺应性,而且不使病灶发展也不降低疗效。Howell等随机病例对照研究GnRHa合并激素替代疗法减少低雌激素症状,结果发现单用GnRHa和加用激素替代治疗,两组潮热多汗发生率分别为10O%和40%(P<0.05),性欲减退分别为47.8%和17.4%(P<0.01),阴道干燥及头痛反加组显著减少,骨质丢失分别为3.9%和1%5%(P<0.05),由于疗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低雌反应为可逆的。

  ②用法:长效制剂于月经来潮的第1~5天开始用药,每个用药期宜定期检测E2水平来指导用药剂量,至于E2需到何种水平才能表明用药的最佳剂量,以及临床疗效是否与雌激素低下的严重程度一致等问题,目前尚不甚清楚。Barbieri报道不同组织的雌激素阈值不一,根据子宫内膜对达那唑(danazol)的反应,一般在治疗期间E2浓度以>20pg/ml至<60pg/mg之间为宜。

四、子宫腺肌瘤的症状

  (1)痛经:30岁以上的妇女,出现继发性、渐进性加剧的痛经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由于子宫肌层的子宫内膜异位灶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也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使内膜异位灶发生周期性充血水肿、出血,这些出血被肌层包裹,而肌层扩张受限,具有很大的张力,这种变化使子宫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发生严重的痛经。Bird认为痛经与内膜浸润肌层的深度有关,Ⅲ级者83.3%有痛经,而Ⅱ级者仅4.3%有痛经。同时痛经也与肌层内内膜异位灶出血的程度有关,出血的病灶往往有痛经,而无出血者痛经一般较轻。在本院统计的病例中有痛经症状者占67.1%,其中继发性痛经者占86.5%。

  (2)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其发生原因多为:①由于肌层内有子宫内膜异位灶,不能使子宫肌层有效的收缩而致月经过多。②腺肌瘤患者一般处于高雌激素状态,常伴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也可致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文献报道腺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发生率为25%左右。③由于子宫增大,子宫腔面积也相应增大,因此出血量增多。据Bird报道,肌层受浸润的范围愈广,经量增多的发生率愈高,轻度浸润者经量增多占23.3%,而重度患者则为82.3%。如果腺肌瘤合并肌瘤月经量增多则更为明显。在本院统计的病例中月经异常占73.4%。

怎样预防子宫肌瘤_子宫肌瘤的预防

怎样预防子宫肌瘤子宫肌瘤绝大多数为良性,且子宫肌瘤的恶变(即肉瘤变)率很低,不到1%。但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仍有复发的可能,加上子宫肌瘤的病因不明,因此子宫肌瘤的预防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减少肌瘤的发生。那么,具体应该怎样预防子宫肌瘤?1、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抽烟、作息时间混乱都是导致子宫肌瘤发生

子宫腺肌瘤的病因,子宫腺肌瘤的预防,子宫腺肌瘤的治疗,子宫腺肌瘤的症状

一、子宫腺肌瘤的病因1.子宫内膜从基底层直接向下生长引起子宫内膜向下生长的原因有:①机械因素:生育或诊刮导致内膜损伤;②慢性炎症损伤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界限有利于内膜向下生长。2.年龄子宫腺肌病发病与年龄有关,大部分患者发病在40~60岁。3.生育状况&n

子宫肌瘤不能吃什么_治疗子宫肌瘤常见方法

如果在患病期间食用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子宫肌瘤病症更加严重。尤其是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对这类食物更应该警惕。压迫症状在月经前期较显著,此乃子宫肌瘤充血肿胀之故。

Hash:f17b04f5e9df4769b392625cbf433f364837b662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