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9 22:29:45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孩子做不做家对他今后的人生影响巨大

BY:大叔18岁 2024-07-19 22:29:45 720 ℃

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

不要放任孩子的任性和固执

80你要什么时候才懂事

“妈妈,给我巧克力!”玩得满头大汗的林林跑回家里,对妈妈说。

“下楼的时候不是刚吃过吗?再吃牙会坏的。”妈妈不同意。

“我就要,就要!”林林跺着脚嚷起来。

“那就只吃一小块儿。”妈妈妥协了。

“不,我要吃整块儿!”林林任性地说。

“你要什么时候才懂事?”妈妈气急败坏地训斥起来。

不料林林坐在地上大哭起来。妈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唉!这孩子,总是这么任性。

林林是奶奶带大的,从小被视若掌上明珠,有求必应。林林想买什么玩具爸爸妈妈说不买,爷爷奶奶就掏钱。一来二去,林林有主意了,说他他就闹,有时一闹一两个小时,爸爸为此没少揍他,可也不起什么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林林的任性、固执同成人的溺爱、放纵以及教育不一致有关。任性的孩子,长大了就可能发展为刚愎自用、钻牛角尖的人,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其实父母应该清楚,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人生活在社会中,是需要有所限制和约束的;只有具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因此,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纠正他们的任性与固执。

首先,要从根子上去除造成孩子任性的原因,对林林而言,就是要纠正溺爱与放纵,纠正成人对他教育的不一致。

对具体的任性行为,父母不能硬来,可试试以下方法:

转移注意力。在孩子表现出执拗时,父母可先采用转移的方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孩子玩,妈妈可以告诉他,天冷,玩水容易感冒,咱们出去打球好不好?小朋友都在外面玩呢。孩子可能就会高兴地放弃玩水的念头,而跟随大人去打球。

暂时不理睬。转移的方法收效不好时,可以“暂时不去理他”,父母可视情况采用沉默和“禁闭”两种形式。沉默是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哪怕孩子滚到地上也当看不见;或当孩子闹得很凶时,用神情制止。沉默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孩子看闹了半天也引不起父母的关注,一般就会偃旗息鼓。

假如沉默不起作用,就可以将门带上,让孩子独处一会儿。当然,屋里不能有危险品,也不要有孩子能玩的东西,以防惩戒作用被削弱。孩子在屋里哭闹,父母不要理他,孩子闹一会儿感到没趣,就不会再固执了。“禁闭”的时间不用长,但父母的态度必须坚决,这样才会有好效果。当然,在这之后,还是要跟孩子讲清为什么不能那么做及父母不同意的理由。

赏罚并用。当孩子任性胡闹时,给孩子两种选择:一种是不再闹下去,将得到某种奖赏;一种是闹下去,会受到处罚。孩子在听清两种结果后,通常会放弃吵闹以获得奖赏。这时,父母要抓住时机给孩子讲明道理,让他明白,正当的要求父母会同意;不正 当的要求,闹是没用的。

不过应注意的是,有些时候,孩子表现出“固执”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是孩子有主见的表现,父母不可一味指责或惩戒。那么,哪些“固执”行为是可以肯定的呢?

首先,是孩子的正当行为被忽视或粗暴干涉后出现的执拗行为。例如,孩子正玩得兴头上,父母不由分说拽上就走,孩子就可能会哭闹着不愿离开。孩子也有自尊心,不尊重孩子,孩子自然会反抗。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可先告诉孩子需要做什么事了,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也可以把将要做的事与孩子的游戏联系起来,如:该睡觉了,可以让孩子带上正在玩的娃娃一起睡。

其二,是孩子认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时候,会执拗地“坚持真理”。比如,平日家中来了客人,孩子拿糖果招待,会受到赞扬。但如果忽然来了一位患糖尿病的客人,就会拒绝吃糖,孩子不理解,硬是让客人吃。这时,大人只要给孩子讲清原因,让孩子去拿些瓜子招待客人,孩子就会兴冲冲地当好小主人的。

其三,是父母本来答应做而违约的时候,孩子也会表现得很固执。这就要求做父母的在答应孩子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好可行性,不要糊弄孩子,也最好不要随便违约。实在做不到,要向孩子解释清楚,这也是对孩子守诺言、讲信用的一种教育。

孩子做不做家对他今后的人生影响巨大

9-24个月:

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

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父母给孩子适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

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

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帮忙摆盘子);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

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用的东西);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7岁:

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

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 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有垃圾车来收)。

13岁以上:

不仅要熟练掌握前几个阶段要求的家务,并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手,使其终身受益。

面对孩子的任性家长如何做呢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听从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为每个父母的期望,而对于每个孩子都有在任性的年龄阶段发展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孩子缺乏判断力,认知的能力不够成熟,很容易产生任性的性格

孩子的个性比较偏执,或是自我约束能力偏差也不排除与其所生活的环境有关系,孩子的任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家长不约束,慢慢引发的结果,家长要及早的预防,这样才会防患于未然。如果孩子的任性心理得不到及时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人际交往及生活能力的发展,难以适应环境,常因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立, 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形成社会性发展障碍,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当孩子出现任性的情况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对孩子进行打骂,这样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学会教育孩子,让他理解父母,父母也要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后与孩子沟通,给他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让他发现自己错在哪里。做孩子的朋友、平等沟通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也不排除会有一些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一直的纠缠不休,当出现这样的情况的时候,家长可以暂时的不理他,让他自己待会,或是让他自己感觉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坦诚地与他交流,给他思考、自省的时间。

解决孩子任性的情况要从孩子小的时候抓起,在处理孩子的任性行为上父母态度要一致并且要坚决,要彻底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父母就要采取一致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对自己的任性行为,只有放弃,别无选择。

不要用体罚来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不是用体罚就能解决的,心理的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仅仅因为上校车时与维持秩序的老师发生摩擦,初一学生康坤被老师一拳打裂嘴角,伤口长达3厘米。这是日前发生 在广州黄埔区中学的一起体罚学生事件。

其实,在有关教育规章制度的约束下,老师体罚学生的事件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在孩子犯错时会忍不住体罚孩子,有的甚至会演变成家庭暴力。

“究竟该不该惩罚孩子?”“怎样惩罚?”始终是家长心头的一个难题。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与心理研究室蒋亚辉主任就此问题做出解答。

孩子的心声: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走了,请不要找我。我爱你们,是你们含辛茹苦将我抚养到15岁。我又恨你们,是你们让我在同学面前尊严全无。

爸爸,还记得那一巴掌吗?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不应该早恋,你可以教育我,但你不应该当着同学的面打我,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已长大成人,有自己的尊严。我想爷爷奶奶,他们是那样和蔼可亲,当我做错事时只是耐心地教育我,从没打过我,我去乡下找他们了。

女儿:小娜

案例一:不打不成材

小建 初一学生

王女士这几天非常烦恼,原来,她的儿子小建因沉迷网络竟常常在网吧呆到半夜。一年前,当她发现小建有沉迷网络世界的迹象后,也曾语重心长地跟他谈过心。可是,几番谈心教育却丝毫不起作用,心急如焚的王女士发怒了,她抬起的右手重重地落在儿子的后脑勺。

挨打后的那几天,儿子很乖,不再上网了。可是不久她发现,儿子是背着她偷偷上网,愤怒中的王女士继续对儿子实行体罚。谁料想最近一段时间,小建干脆常常在网吧呆到半夜,不愿回家。

案例分析:小建,十一二岁,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你说东,他偏偏要向西,以此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很倔强,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会感到体罚是对自己人格的严重践踏,同时会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一些孩子甚至还会产生报复与逆反心理。小建在挨打之后之所以不回家,并不是他害怕被打,而是他小男子汉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他不愿面对妈妈。

案例二:犯了错不惩罚

豆豆 幼儿园大班

“豆豆,你又在墙壁上乱画了!该怎么办?”“知道了,妈妈,今晚不准吃饭,我有汉堡包吃。”淘气的豆豆笑嘻嘻地答道,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犯了错,因为他对这种惩罚已经习以为常了。

“爷爷奶奶疼爱孙子,从来不许我们打骂他,犯了错,也只是象征性地惩罚一下,没想到豆豆越来越‘皮’了,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林女士为难地说道。

案例分析: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适当的惩罚是可以的。现在有些家长特别溺爱孩子,总舍不得碰孩子一手指头,只是隔靴搔痒地用嘴说说。

其实幼儿阶段的孩子是非判断能力只停留在表层,他对是非没有理性认识。

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讲明道理,如果不听,可以适当地拍打一下小屁股,让他从感性上认识到那样做是不对的,以此遏制坏习惯。

案例三:不理不睬疏远你

莎莎 小学四年级

莎莎是越秀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本是贪玩、爱热闹的,可莎莎却不喜欢跟同学在一起玩,总是一个人在角落里看自己的 童话书。回到家吃完饭,就悄悄地进入自己的房间不再出来。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莎莎是个文静懂事的孩子呢,其实莎莎是因为长期遭受着家庭的冷暴力

刚开始,当莎莎做错事时,父母还会耐心地教育她,随着次数的增多,父母很生气,就向孩子黑着脸,连续几天不予理睬。此后,每当莎莎犯错时,父母就如法炮制,渐渐的,莎莎不喜欢跟人交往了,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孤僻。

案例分析:不管对成人还是对孩子,冷暴力都是非常可怕的,看似没有打骂,孩子幼小的心灵却受到极大伤害。现今,由于工作压力大,父母回到家后都身心俱疲,教育孩子缺乏耐心,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他们的性格也会变得孤僻,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

惩罚孩子要有“度”

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每个家长都免不了会对孩子实行 “惩罚”,但这种手段在使用时要慎之又慎,否则会起到不良效果,甚至会给孩子带来很大伤害。蒋亚辉主任建议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惩罚孩子要注意年龄阶段。对于幼儿段的小孩子来说,当他做错时可以适当地拍拍小屁股,打打小手,告诫他这样做是错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和认知能力不断增强,要尽量跟他讲道理。

2.惩罚孩子要注意场合,不可在亲戚朋友面前或公众场所惩罚孩子,当众不留情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孩子当众顶撞,父母也会很没有面子。

3.当家长看到孩子犯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切勿急于打骂孩子,因为一顿暴打不仅会伤害孩子,对家长的身心也会造成伤害。被经常打骂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会变得比较粗暴,甚至会去伤害他人,也有的孩子长大后性格比较懦弱,胆小怕事。

4.在教育孩子时要就事论事,不要翻旧账,很多家长在数落孩子的过程中越说越生气,情绪失控中很可能对孩子施行体罚。

5.要跟孩子有约在先,在平时的预防教育中,要让他知道什么是错,什么是对,在孩子第一次犯错时,要给予一定的惩罚,态度要坚决,切不可心软。孩子改正错误后,要及时表扬。

名人小时候

郎朗:喜欢鼓励教育

被称作世界“钢琴王子”的郎朗是在父亲的严厉管教下成材的。郎朗在《千里之行:我的故事》中回忆道:有次因给学校合唱团伴奏,回家迟到了两小时。父亲一把拽住他,揍了起来。并拿出一包药放到他面前,狠狠地说:你弹不好琴,别活了,你死了吧!要么跳楼,要么吃药,你选一样吧!郎朗眼里充满了委屈和绝望。当时,他以毁伤自己双手的方式拒绝再触碰钢琴。尽管后来成材成名了,可回忆起小时候的那段经历,郎朗还是心有余悸。“我喜欢鼓励教育,他们越骂我,我就越不想弹。”他告诫各位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尽量少惩罚,过度的惩罚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

体罚是影响孩子人格发展的主要原因

美国研究小组调查了807位母亲,发 约44%的母亲都打过孩子,体罚孩子的频率为每周平均两次;其中,24%的母亲每周打1次,14%为2次,10%为3次。由于日常语言中不使用“体罚”一词,“打屁股”就不仅指打屁股了,它还包括打手掌心、拧胳膊、揪耳朵等等,都是体罚的代名词。

体罚造成的孩子的逆反行为,会在两年以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通常有六种情况:孩子会偶尔或经常偷盗或撒谎;对他人态度粗暴或缺乏同情心;做了错事后缺乏自信心;经常有破坏性或暴力性行为,不服从学校的规定;与教师不能相处融洽等。研究人员用曲线图来记录两个值,即父母对孩子的体罚值和子女受体罚后的暴力值。儿科医生们发现,两年以后,这两个值变得越来越接近,即体罚值越大,暴力值也越大。他们将之称为“剂量关系”或“作用关系”。研究人员建议,减少甚至消除体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社会的暴力程度。当然,许多在童年时遭受过体罚的人,在长大后并没有变成虐待儿童的人,或变成消沉郁闷的人。这就像是人会得病一样,在适当的“治疗”或环境因素下,患病者会逃脱病魔的威胁。

与经常体罚孩子相反,婴儿得到更多的拥抱和抚摸,孩子长大后就会遇事不惊、沉着冷静,并善于调节自己。个中奥秘为,拥抱和抚摸会使孩子大脑中激素水平明显不同,其结果是体内“压力激素”水平较低。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迈克尔·明尼博士的一项研究表明,母性行为或亲子行为,控制着大脑特定区域的特定基因的活动情况,它会影响到实验动物或人对压力的反应。在人类中,高水平的压力激素,会诱发心脏并糖尿精神病等。明尼说,这些激素水平越高,与压力有关的疾病就越容易发作。如果经常对孩子说:“我爱你!”“真高兴,你是我的宝贝!”等,以及经常拥抱、抚摸和亲吻孩子,会慢慢地给孩子以自信。孩子们长大后注定要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生存,而自幼就得到亲子行为温暖的人更能对付社会环境的压力,并避免那些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孩子做不做家务 对他今后的人生影响巨大

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这张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或许可以借鉴一下。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长尽量不要替他去做。

孩子做不做家对他今后的人生影响巨大

在美国,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担家务则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不要放任孩子的任性和固执80你要什么时候才懂事“妈妈,给我巧克力!”玩得满头大汗的林林跑回家里,对妈妈说。“下楼的时候不是刚吃过吗?再吃牙会坏

做家务对孩子影响巨大

哈佛大学的研究证明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另一组数据则显示各个国家小学生每日做家务的平均时间为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0.2小时,即每天仅12分钟,城市里的孩子家务劳动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做家务的好习惯还是要从小培养。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