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7:42:17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吃”也需要教,孩子的进食反射需要训练

BY:Marmara 2024-06-28 17:42:17 516 ℃

这不是笑话。人在吃入半固体或固体食物的过程,包括牙齿的咀嚼,舌将食物搅拌并送至口咽部,然后吞咽等;而吞咽过程中,在气管开口处的一块小软骨会反射性地自动将气管口盖住,以防食物掉入气管引起呛咳,这进食的全过程,涉及口腔及其周围与之有关的30余条肌肉的协同动作,其协调靠大脑的控制。大脑的这种控制能力并非全部生来具有,相当一部分要靠后天的训练获得。这种训练的核心是指形成进食所需的条件反射

因此,在小孩生后4个月,父母刚开始用匙给婴儿喂半固体食物时,几乎每个婴儿都或多或少地会用舌将食物顶出或吐出。有时不顶出来,但在吞咽时有硬噎状表现。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与吞咽的协同动作有关的条件反射尚未形成。但经过多次的试喂,以上情况就会逐步改善,直至孩子能“熟练”的吞下半固体食物。这种熟悉进食所需的时间每个孩子不一,有些孩子经过数次试喂便适应,而有些则长至一两个月才能学会“吃”。这正如学龄儿童学习能力有差异一样。当然,这种差异并非智能的差异,而是适应性心理素质的差异。

小儿的运动和智能发育,每一种主要项目的发育完成都有一个关键时刻,过了这个关键时刻再去学习就会有困难。在出生后4~12个月。如延误半固体和固体食物的喂食将会导致完成这个动作的困难,而发生本文开头中3岁半的小孩不会咀嚼,甚至上小学了仍以牛奶主食的情况。在临床上发生这种情况常见与两种父母的孩子。第一种,在初次试喂时,见婴儿把半固体食物顶出或吐出,就误认为他们不肯吃或不喜欢,几次下来就放弃了;或见孩子有哽噎表现则害怕,觉得应长大一些再喂糊状食物。第二种,母乳充足,以为不需要加米糊辅食也会长大,等到一岁断奶后再给稀粥、米糊,这时孩子则较难适应吞咽固体食物。以上情况都被人为地推迟了训练咀嚼??吞咽动作的时间。对原来就“学食”慢的孩子,就更增加了训练的难度。

这种延迟喂半固体、固体食物造成的后果是:1、错过了关键时刻,随着年龄的增大,喂食训练难度会增加;2、孩子因此形成心理障碍,因“哽”而产生对固体食物的惧怕甚至拒绝的心理;3、因进食量不足而致营养不良,甚至生长迟缓。

营养不良这一后果,有的父母很难理解,因为不吃粥饭没关系,牛奶可以替代;或是用“营养好”的东西打成浆放在奶瓶里喂也一样可以解决。事实上,以上两种途径都满足不了小儿营养在量上的需要。人体的能量60%~70%来自碳水化合物,因此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每日至少须要75~100克(1.5~2两)谷类主食方 能满足此供能需要。如完全以米粉加入牛奶中用奶瓶喂食,则每日至少给1000毫升牛奶才能满足需要。但是,对婴儿喂食牛奶量,每日不宜超过700毫升。

因此,父母应在婴儿满4个月大起添加各类食物,比如米糊、面糊,并逐步在其内添加各种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例如蛋黄鱼泥、肉沫等。当出牙后还应给薄软的软面包馒头,粥内加入碎菜等,给小儿训练咀嚼。这样孩子可以顺利地过度到成人饮食并保证营养供给。

采编自《儿童与健康

反射动作_什么是反射动作

什么是反射动作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反射动作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种类。那么,反射动作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在生物学上,反射是指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的整个过程。反射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条件反射,是可以通过训练,后天形成的一种反射;另一种则是非条件反射,即无需通过训练、先天

解读蜷缩反射与旋转反射

22行下步反射SteppingReflex又名踏步反射,即称迈步反射。特征当婴儿被竖着抱起,把他的脚放在平面上时,他会做出迈步的动作。动作显示意义从婴儿背后将手放在婴儿手臂下方,并以拇指扶住其头部背侧,使婴儿直立后,以其足部接触地面,小心不可使其足部向足底弯曲,婴儿的反应为髋与膝关节弯曲和受刺激的脚

呼吸反射与觅食反射的意义

6呼吸反射BreathingReflex特征持续性吸气与呼气。存在期怀孕20周的胎儿会有不规则的呼吸节律,每分钟30~100次,且会有呼吸暂停期;怀孕6个月后,胎儿呼吸动作变得连续且持续;出生时,健康的婴儿会有稳定的呼吸节律,尤其是睡眠时;在出生第1个月会与哭泣协调;第3个月转变到与非哭声的发声协调

Hash:ac4cebacf98bac7fb9cf087e8b74d132c0c358d4

【声明】本文由用户Marmar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