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00:41:50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改变孩子恶的倾向

BY:Kefira 2024-07-17 00:41:50 396 ℃

犹太教义要求人们学会知足。我们常会听到如此这般的提醒:“让我们不要沉迷在欲望之中,不要忘记已拥有的东西。”这是很好的忠告,但在实际中,家长要如何教青少年感恩呢?对于把相机忘在巴士上,要求买一台新相机的青少年,或者对于一个觉得家长有义务帮他去拿落在朋友家里的运动衫,并在训练开始前给他送过去的青少年,家长该如何回应呢?

在《放下孩子》中,我阐释过犹太教义关于人性不同寻常的观点。古代拉比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藏有被称为“恶的倾向”的攻击性冲动。这种恶的倾向既会导致贪婪的自私与暴力,同时也是能量来源。拉比非常崇敬恶的倾向,最重要的是,把它运用得非常好。

《塔木德》列举的一个故事说明了恶的倾向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大议会希望消除一切由恶的倾向所创造的痛苦,于是将它抓起来关在牢里。恶的倾向从监牢里大声喊道:“你们如果杀了我,世界就会灭亡!”大议会的人没有理会这个夸张和不可信的警告,但不久他们就发现一个严峻事实。在恶的倾向被关期间,大议会的人在土地上寻找不到一颗新下的蛋。在希伯来语中,“yetzer”(恶)一词的来源跟“yetzira”(创造)是相同的。没有恶的倾向,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生命,更不会有激情、志向、创造力想象力。因此,按照拉比的解释,也不会有婚姻和孕育孩子,不会有各种交易和喧闹的城市。

当青少年要求更多的衣服、设备和“仅此一次”的好处时,家长可能会为他们的自私而生气。是否,家长可以停下来回想一下恶的倾向的巨大威力?从这个角度看,孩子们贪婪的欲望,甚至是要求你不喜欢的东西,其实都是对生活本身的欲望。对于忙碌的成年人来说,购物可能是由两种原因造成:无聊琐事以及购物治疗。当然,有些青少年也会利用购物来获得快感,暂时逃离烦心事。但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购物是一种愉快的自我表达。看看旧服饰店里的青少年,你就会发现他们在买衣服时投入的精力。他们喜欢在一个个堆满别人不要的衣服的商品台上去挖掘。对家长来说,那是一大堆脏衣服。但对青少年来说,那是一个淘金子的机会。他们会说:“天哪!天哪!快看这件上衣!看,还是纯羊毛做的呢!”

那些青少年首饰商场里“买一送一”的东西,他们都把它当成宝贝一样,而其实那个“送”的东西,只不过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上装的五对薄薄的金属耳环。他们喜欢买奇特的、荒唐的甚至是性感的东西,比如极宽松或极紧身的牛仔裤,这让他们自由地尝试新形象。同时,他们买东西也是为了融入他们目前所在的群体。牛仔裤、鞋子甚至是绑头发的发带,都要和他们朋友保持一致风格。他们买东西也是为了期望未来他们能穿着自己

所买,出席半正式场合、去音乐会、去派对或者游戏时获得开心。你可以说,这是唯物质主义的恶的倾向所表现出来的活跃生命力。

青少年这种冲动消极面是肤浅、人性和粗心的,更是对家庭经济的不注重。当然,家长不希望青少年恶的倾向失去控制。这就跟将恶的倾向关在牢里一样会得到反效果。犹太教义教育我们,当恶的倾向的力量和自我控制的品德达到平衡时,我们就能生活得最好。我们并不是为了像动物一样生活,满足自己每一种欲望。我们也不能效仿天使那样不受现实快乐诱惑。我们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了自由的意志,它容许我们选择哪些欲望可以满足,哪些欲望应该升华。

如何保持充沛精力和抑制情感的这种平衡是一生的挑战,这在青春期却尤其艰难。青春期是恶的倾向大胆存在的时期。家长该如何在尊重恶的倾向精神的同时,引导青少年达到更好的自我控制和感恩呢?家长不能期望青少年在得到七条紧身牛仔裤后就没有欲望了。但家长可以教青少年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而控制过分的物欲;如何去喜欢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如何未雨绸缪,才不会依赖家长在最后一刻帮助他们;如何对自己和不幸的人表示宽容。在教导青少年进行自我克制之前,家长首先要扪心自问,内心是否有暗自希望不教的理由呢?

自我克制的障碍和纠正我曾经咨询过一个家庭。父母给女儿莉莉买了一辆银白色宝马轿车作为生日惊喜。家长精心挑选了车的工艺和颜色,想象着这辆安全高雅的轿车停在自家门前的景象。莉莉生日的早晨,她透过窗户看到了崭新的汽车上打着蝴蝶结停靠在外面,然后她开始抽泣。当父母问她怎么回事时,莉莉说:“我不要那辆车,我要一辆蓝色的。”

父母听到女儿对礼物如此粗野反应时感到震惊。他们给她买了一辆坚固又漂亮的新车,这辆车可能伴随她走过高中、大学,甚至更远。然而当我让莉莉父母告诉我莉莉反应时,一个背后故事却渐渐涌现出来。她母亲说:“哦,莉莉对蓝色情有独钟。从她还是很小的时候开始,其他的女孩都穿粉红色和紫色,莉莉就穿蓝色的裙子去参加生日派对。她还是六七岁的时候会说:‘我的眼睛像矢车菊,午夜的天空是靛蓝色的,泳池里的是海蓝色的。’”这时,莉莉的母亲深吸了一口气说:“哦,我想我现在明白为什么莉莉看到生日礼物会哭了。我记得她刚拿到驾照时,她就开始谈论蓝色的车。我以前还想过只要是蓝色的,就算给她一辆二手本田思域,她都会觉得开心。只是,因为我们都喜欢宝马,就把其他的都忘了。”

我们可能会把莉莉的反应解读成一个被宠坏的青少年的行为。因为一辆崭新宝马轿车,不管是什么颜色,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都是超乎理想的礼物。我们也可能欣赏她忠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行为。这种家长和青少年之间的困境以各种方式出现:汽车、衣服、大学等等。当家长不仅以给孩子买东西来树立自己形象,还用“我们这是在教你注重质量的重要性”或类似的借口来掩饰动机时,青少年又怎么能培养出成熟的自我克制意识呢?

在家长认为青少年权 意识完全是他个人问题之前,先花一点时间反省一下自己的习惯。你是否像莉莉的父母那样,依仗家庭经济能力,为了在社区其他人面前树立形象,而给孩子买昂贵的东西?当孩子说出自己欲

望时,又给他加上肤浅的罪名?或者,你是否曾经走进过像这种家长、青少年和金钱迷宫?

(1)购买感情

过去你的孩子很爱你,而现在不是变得疏远不交流,就是极难相处而特别挑剔。当那条连接父母和孩子的感情线变得很细时,家长倾向于保护牵手孩子。它,而不是把线放长。家长给青少年买商品或服务,因为害怕如果不这么做,那条线就会断掉。

(2)代替快乐

随着我们逐渐年老,我们喜欢从年轻人身上借取自尊心和虚荣心。让他们穿好看的衣服,用昂贵的健身器材,过多姿多彩的富足生活。但对于青少年来说,被家长装扮成娃娃和木偶其实是很让人泄气的事。

(3)过分同情

当青少年抱怨“谁都有那个”或者“谁都参加过某个夏季游”时,他们真正想说的是:拥有这些东西能帮助他们融入受欢迎的孩子或者某一个群体。这是对的。青少年需要某些工具帮他们获得社会地位。有时,给青少年买名牌靴子或者他喜欢的山地车是一种尊重和同情。但也要注意,不能允许孩子用钱去买朋友,不能以紧缩家庭经济来满足他们社交需求。

(4)过分奖励

过分强调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会导致父母行使一种贿赂行为:你给我考出好的学习成绩,取得傲人的体育成就,让人羡慕的社会地位,或者其他衡量成功的标准,我就给你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定期用物质奖励“喂”孩子,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降低内心动力。这是在告诉你的孩子:“适度”不是成功人士的品质。

(5)消费心态

当家长们为了分散自己不愉快的感觉,养成购物达到放松的习惯时,他们会发现这会导致对购物更加上瘾。如果家长习惯性地希望通过给孩子买更多东西,比如衣服、电子产品或者特别的旅行,来试图解决青少年的问题,那家长就正在将这种无法得到满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授给孩子。

(6)道德优越

让孩子成长为一个自私和被宠坏的青少年,能够让家长觉得折磨、愤怒、受伤,以及道德上的优越。当家长信心脆弱时,这种优越感能让其感到高兴,并且给家长及其配偶提供不断的话题素材:“我走进家门,她眼睛就没离开过电脑,甚至连头都没点一下。这种态度还想让我给她买一双半正式鞋子?门儿都没有!”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自然矛盾中,偶尔生气甚至是大发雷霆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孩子,这时就该从矛盾中退出来,去找辅导员或者医生。

(7)教孩子做预算

有一种方法能控制住yetzer(恶),那就是让你的孩子负责生活的额外开销。正如我在第四章所提到的,孩子们可以赚取零用钱。大部分家长也会定期给较大孩子零用钱。零用钱的目的不是帮助孩子为将来上大学省钱,或者帮孩子学会做慈善。这些目标虽然值得去做,但这种 算分解通常对于青少年来说太难了。零用钱也不是家务活报酬,最好把家务活看成是家庭成员的一个基本任务。零用钱的目的很简单:教青少年如何为可自由决定的事物做预算。

那么零用钱支付包含哪些方面呢?让孩子负责那些需要定期付钱的开销:煤气音乐类传媒开销、跟朋友出去吃饭等都是一些常见例子。零用钱也能减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摩擦。“你怎么又要买一双匡威高帮鞋?”“你以为我会花二十二美元给你买一支唇膏吗?”很多家长曾因类似原因和孩子产生争执。如果孩子有能力管理小量金钱,那家长可给他们一些买大物件的零用钱,比如乐器、运动器材、手机话费、基本服装费用和剪头发费用。

一份零用钱或一份兼职应该可以减少家长和孩子因金钱起冲突的次数。当孩子要求一个可由自己决定的物品时,家长可提醒孩子自己负责,钱是要他自己掏腰包的。不要过分满足孩子的物欲恶的倾向非常消耗金钱。就算世界上最丰厚的零用钱,也阻止不了孩子还会再求你给他买更昂贵和更不必要的东西。面对这些要求,最佳回应是什么?在大多数父母的回答中,很多是很常见但效果不佳的策略,有些说法可能你在童年时也听到过:

你以为我是用钱做的吗?

储物柜上起码堆着一打你没用过的包包。你为什么老是要买呢?你就不会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心存感激吗?

你就只会为自己着想吗?

这些话你以前听过吗?记住你现在是在跟恶的倾向说话。而恶的目的是渴望身份象征和闪亮的东西。它不会听你的理由,而且受到反对时会激烈反抗。通过想办法与恶合作,而非与之对抗,家长才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尝试同情一下你的青少年想买新手袋的要求,但不要急着去给她买。

妈妈:我听到了。我知道你很想要一个新手袋,而且旧的看上去都过时了。我们一起想想怎么给你买一个。

女儿(讽刺地说):嗯,我想想啊。你可以去商店给我买一个。

妈妈:如果等到你过生日送给你的话,我可以去买。如果你想早点买,你可以打电话给罗斯家或者科温家,问问他们需不需要临时保姆。或者用爷爷奶奶给你的生日钱。如果你愿意出一半的钱,而且如果价格合理的话,我可帮你付另一半的钱。

女儿:这不公平!其他人都有一个很好的包包。玛迪就有两个贝齐·约翰逊的手拿包。伊莎贝尔有一个新手镯。汉娜有三个马克·雅可布的包包呢。三个啊!而我现在被迫用这个旧垃圾,真丢人呢。

这时候,女儿可能会气冲冲地走开,但等她气消了,她可能很快就回来了。她不会像刚刚那么愤怒,但她的要求不会让步。

女儿:我打了电话给科温家,我星期六晚上去帮他们看孩子,从六点到十一点,或者更晚!他们让我星期三放学后也去一下,帮塔莉亚补习几小时功课,可得到一些钱。加上我50块生日钱。我本来就打算用这些钱去听纯白金“T乐队”演唱会的。我在网上查过票价,只要20美元,这样我就能多出30美元。我看中了一个粉色丝绒小 包,要80美元!如果你能帮我出20美元,我就能买。我会很高兴的,妈妈。

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会反对,说:我上个月才给你买了个包包,那个你怎么不用?

或者:粉色丝绒的?你不觉得那个很容易脏吗?

或者:一个小包包?放得下你的那堆东西吗?

请克制住自己,不要说任何这样的话。回想一下两点。其一:你的女儿渴望得到那个丝绒包包并不是因其合理和实用,而是她喜欢。没错,买这个包是消遣,但她愿意工作赚钱买,而且还用了她自己部分积蓄。其二:你已经答应出一份钱帮忙买包包。在这笔交易中,除了20美元外,你不会有任何损失。这是一笔廉价投资,既能遵守你的诺言,又能尊重孩子的品味。

并非孩子每个要求都要由家长提供资金赞助。比起不停地说“不行,你已经有了一个包包了。别说这些废话来烦我了”,体贴地帮忙解决问题能达到非常不同的效果。通过把购买东西的主要责任推回给孩子,比虔诚地对她说要学会感恩之类大道理的教育意义要有效得多。“如果你愿意花自己的钱,那或许我们可以想办法帮你买这个包包。”运用这种合议方法,家长可以给孩子机会学习。当要求她自己出钱时,她可能会发现自己对女装手袋的欲望很快就消失了。或者如果她的欲望经久不消甚至持续增长,她也会发现将恶的能量转化为一个选定目标更能够得到满足。

最后再说一下和青少年做交易。你会发现在上面的对话中,家长忽略了女儿的无礼回应。你不能强迫一个孩子和善大方,但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措辞来演示给她看,和善大方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孩子太过分:我觉得你是老年痴呆了,真的。你上个星期还跟我说你会给我买一个包包,可现在什么都没买。我也跟你一样不愿意出一点钱。你答应过我,我可以买自己喜欢的,可你现在又故意忘了。你老是忘记我觉得重要的事。这已经不是买包包的问题了,而是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的问题。你根本不关心我需要什么,你也根本不关心我。

就算你担心她那种“老年痴呆”的话会变成现实,也千万不要为此而跟她理论,也不要去争论假定的“承诺”或者所谓的“缺少爱”是否属实。这个时候你应该停止跟她谈判。直接说:“你这样跟我大呼小叫我没办法跟你谈。看得出来我们现在没办法达成一致,所以我们不用谈了,或许下次再谈吧。”如果你的孩子用一种更尊重的方式再次提起这个话题,你们可以重新开始讨论。

改变孩子恶的倾向

古代拉比相信每个人心中都藏有被称为“恶的倾向”的攻击性冲动。这种恶的倾向既会导致贪婪的自私与暴力,同时也是能量来源。拉比非常崇敬恶的倾向,最重要的是,把它运用得非常好。《塔木德》列举的一个故事说明了恶的倾向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大议会希望消除一切由恶的倾向所创造的痛苦,于是将它抓起来关在牢里。在恶的倾向被关期间,大议会的人在土地上寻找不到一颗新下的蛋。没有恶的倾向,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生命,更不会有激情、志向、创造力和想象力。当然,家长不希望青少年恶的倾向失去控制。青春期是恶的倾向大胆存在的时期。

内向的男孩子怎么改变性格,内向的男孩子怎么改变性格特点

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家人,陌生人都是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孩子有这种戒备心理反而是好事,足以能够说明孩子的谨慎,家长理应高兴才是,关键一点就是平时家长在外人面前千万不要刻意说孩子内向或胆小,不要给孩子贴上反向的标签。

改变孩子一生的10本书,孩子一生必读的十本书

改变孩子一生的10本书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书中纪录了她变成盲聋人后的生活,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十分触动人心。

【声明】本文由用户Kefira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