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0 00:17:12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为什么会患抑郁症?抑郁症幕后黑手!

BY:大叔18岁 2024-08-20 00:17:12 1368 ℃

抑郁症可以说是生活当中出现几率比较高的心理疾病,尤其是在这个生活节奏非常快的社会当中,人们患上抑郁症的几率明显提升,甚至因为抑郁症而夺走患者的生命。那么问题来了,人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呢?来看看吧。

抑郁症是可以自愈的吗

1.一般轻度的抑郁症自我治愈有所效果,但是中度重度患者需要寻求专业精神心理医生的帮助才可治愈。可以说,只有那些做事认真、追求完美的人才比较容易得抑郁症,所以患者和家属大可不必感到羞耻,社会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2.药物治疗。目前,这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之下进行。通过西药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再配合心理的治疗才会有完整的效果。

3.心理疗法。心灵重塑疗法、催眠疗法、完形疗法等心理流派的治疗成果,都为我们诠释了这个事实:心病需要心药治。

4.物理疗法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上,也是常见的方法,但一般是针对精神疾病及重度的抑郁症患者,通常使用的方法有电休克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术、重复跨颅磁刺激(rtms)、光疗微创。但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物理疗法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也会较大程度存在复发的情况。

5.自我调适。个人采用一些切实的自我调适方法也是可以有效缓解甚至消除抑郁症状,这其中主要是指轻度或中度的抑郁症状。比如坚持运动锻炼、冥想放松、阅读书籍、人际交往等.虽然抑郁症一般预后良好,但由于人们普遍对抑郁症是精神病吗存有疑问,因此造成一部分抑郁症患者受到传统认识的偏见影响,为怕被人歧视而不能及时进行系统治疗,从而贻误病情,不仅身心遭受痛苦折磨,更有自残自杀的风险。因此如果您有抑郁倾向,或者对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存有疑问,最好尽快到心理门诊进行咨询。

​为什么会患抑郁症抑郁症幕后黑手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引起抑郁症的原因之一,据调查发现,很多抑郁症的患者家庭中都曾出现过抑郁症,而且一般来说,有出现过抑郁症的家庭成员患病的概率比之普通人要高。

二、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引起抑郁症,抑郁症患者的性格一般都是比较内向自卑敏感的,看事情总是倾向于悲观方面,对事对人都抱着比较消极的态度,因此容易引起抑郁症的出现。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引起抑郁症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现代社会重大的压力,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都处于高节奏当中,从而引起抑郁症的病发。

抑郁症与心衰死亡很相关

抑郁症可能会增加充血性心衰患者的死亡危险,但是对抑郁症进行治疗能否延长寿命目前尚不清楚。

北卡罗来纳州达拉谟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姜伟(音译)博士及其同事对374名因充性心衰而住院的患者进行了评估。大约有35%的患者贝克抑郁症调查表评分在10分以上,近14%还患有重性抑郁障碍

这些患者3个月和1年的总死亡率分别为7.9%和16.2%。其中,重性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最高,3个月和1年后的死亡率分别为13.0%和26.1%,而轻度抑郁症患者3个月和1年的死亡率分别为7.4%和11.1%。

研究人员强调说,重性抑郁症患者住院治疗后3个月至1年内死亡或重新入院的可能性至少是无抑郁症患者的2倍。

姜博士等指出,“抑郁症在充血性心衰患者中十分常见,并且在患者的短期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些患者中对抑郁症进行鉴别和临床治疗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尚不清楚治疗抑郁症是否能减少死亡率和再住院的机会,但我们还必须对此进行研究。”

抑郁症与忧郁症有很大的区别

心理学角度来说,没有忧郁症,只有抑郁症,忧郁可以是突发性的,受特定环境和事情的刺激,而突然出现心理崩溃,然而它的特性是短暂且具有一次性免疫力,也就是说这次你挺过去了,那么下次就不会被同样的事物所击溃。但是抑郁症是一种长期生理问题得不到解决产生的病症,要清醒的认识到它的可怕,不过抑郁症不一定自杀,自杀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日本学者长冈利贞指出,自杀过程一般经历:产生自杀意念——下决心自杀——行为出现变化+思考自杀的方式——选择自杀的地点与时间——采取自杀行为

识别典型抑郁症的方法

即一个人的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以上,同时伴有下述9项症状的任何4项以上:

1、兴趣丧失或无愉快感,感到没有任何事件能够使他们高兴起来。

2、精力减退或持续疲乏,体力难以恢复,躺在床上都感到累。

3、活动减少或动作迟滞,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只想在床上度过。

4、过分自责或内疚,为自己过去一些微小的过失责备自己。

5、联想困难或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大脑犹如停滞了一样。

6、反复出现轻生的想法或行为。

7、失眠或早醒,早上抑郁情绪突出。

8、体重降低或食欲下降,甚至拒食

9、性欲下降,甚至全无。

从忧郁症与抑郁症的区别看两症的高发人群

1、抑郁症(忧郁症)患者的亲属,患病的可能性是一般人群的两倍。

2、女性患忧郁症与抑郁症的风险是男性的两倍。

3、在升学就业、住房等面临着空前激烈的竞争青年人,许多人梦 想破灭,导致失望、挫折和丧失信心,直到抑郁。

4、剧烈变化的青春期,在高傲和自卑间徘徊,即想摆脱家庭的束缚,又未完全独立,这使的他们对重大的挫折易产生严重的情绪反应。

5、时常要面对身体衰弱、亲人丧失的老年人,及身染慢性疾病,感到悲观暗淡,对病痛无能为力的病人。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容易出现忧郁情绪,但不一定是抑郁症,只要认清抑郁症与忧郁症的区别,懂得调适,生活依然很美好。

揭抑郁症的八大误区

1.“不开心”就是“抑郁了”

胡昌清介绍,真正的抑郁症,“心情低落”要至少持续两周,影响其日常工作、生活,而且不仅仅表现为情绪不好,还有焦虑不安,兴趣缺乏和乐趣丧失,“做什么都觉得没意思”,此外有些患者还出现胸闷胃肠道不适等躯体焦虑的症状。因此,不能将暂时的心情不好简单地归结为抑郁。

2.抑郁症靠心理疏导就能好

胡昌清表示,有些患者的家人认为,抑郁症是心理问题,做做思想工作,情绪疏导就能好,不需要到医院治疗。实际上,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尤其是发展到了中度和重度,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遗憾的是,由于患者不重视或者存有“病耻感”,抑郁症的就诊率不到4%,也就是说,还有96%的患者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意到医院进行检查。在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接受了治疗。“即便是在医院确诊患有抑郁症,有些因为经济原因,有些担心药物副作用,有些认为自己能够调节好,仍有部分患者不接受正规治疗。”

3.抑郁症患者会使劲哭

抑郁症患者并不是总会哭,有些患者不哭或者特别悲伤,他们只是觉得“情绪空白”,觉得自己没价值或者没用。

4.服用药物会产生依赖性和副作用

胡昌清表示,有些患者认为服药会产生依赖性,服用上就停不下来,或者带来副作用,因而排斥服药。事实上,抗抑郁药物本身是不会给患者带来依赖性的。但有些合并治疗患者焦虑和失眠的处方药物,例如安定药品,可能在长期、规律服用情况下会存在一定依赖性,但这类药品往往只是需要患者短期服用,因为不必过度担心。还有些患者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时,会出现胃肠道反应,这种情况一般是暂时的,遇到时不用担心,坚持服药一周左右就会消失。

5.说出来只会更麻烦

有证据显示,与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一定设置下对问题进行讨论,会让事情变得好起来。不同种类的心理治疗,通过处理消极的观念、未察觉到的情绪或者人际困境,可以让抑郁症得到缓解。

6.症状缓解了就可以减药停药

之所以强调按时服药,是因为抑郁症有容易复发的特点,患者经过抗抑郁治疗,仍有35%的复发几率,如果三次发作、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今后复发的概率几乎是100%。“抗抑郁药物起效慢,最快也要两周,所以不要吃完药觉得不能立刻看到效果,就认为没有作用,并且,大部分复发的患者是因为过早停药 复发的,在治疗过程中要听从医嘱,坚持服药,这样才能获得稳定的疗效。” 胡昌清说。

7.抑郁症不是病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不能拿来与正常的“悲伤”混为一谈。和一般的情绪波动不听,抑郁症患者在大脑影像扫描中会显示出异常的状态。此外,大脑中用来在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物质也会出现失衡,总的来说,就是抑制性的物质要多于兴奋性的。

8.抑郁症会被更努力的工作状态击败

有人认为,只要忘情工作,就能从抑郁状态解脱。可能对于稍微有些抑郁状态的人来说,这真的是良药。然而,它对抑郁症真的无效,过度工作,尤其是男性,实际上恰恰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之一。

抑郁不是抑郁症,抑郁和抑郁症的区别抑郁症

抑郁是人众多情绪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我们抑郁的原因也是有很多种的。那么,抑郁是不是就一定是抑郁症呢?抑郁跟抑郁症到底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抑郁同愤怒、快乐、悲伤一样,都是人们用来表达内心感情的一种常见情绪。有些人的抑郁情绪是一过性的,通常引起抑郁的事物消失或结束是这些抑郁情绪消失的关键。但有些人的抑郁

抑郁症治疗产后抑郁症如何治疗抑郁症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

产品详细描述世界卫生组织将抑郁-忧郁症、AIDS、癌症列为21世纪重大疾病及卫教预防的重点工作,抑郁症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杀手。抑郁症是因情绪障碍而引起诸多心理、生理现象的情感性的心理障碍性的精神疾病。我国忧郁症发病率约为2%~5%,由于得不到及时专业的治疗,复发率更是高达85%,病人

抑郁不等于抑郁症,揭抑郁症特点抑郁症

抑郁跟抑郁症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进行区分,很可能就会导致混淆疾病,最终导致我们就诊错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正常人的情绪忧郁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而病理情绪忧郁障碍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

Hash:e38c4fe2560a72403ce38db7355f917096dbb422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