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1 06:16:24

小儿盗汗

脾虚易感的小儿通常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小儿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小儿盗汗的饮食,食疗,小儿盗汗吃什么好

小儿盗汗饮食原则

 小儿盗汗饮食保健 

   1.用10枚大枣,100克糯米,50克黑豆,白糖适量,常规熬粥喝。

2.淮杞水鱼汤。

材料:淮山250克、杞子50克、圆肉10颗、牡蛎250克、水鱼1斤、生姜3片。

做法:用炖锅炖4小时。

功效:淮山健脾益肺,杞子补肾养肝,圆肉有安神益脾的功效,牡蛎能潜阳止汗,对患有盗汗型人士有显著效用。

小儿盗汗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小儿盗汗一般护理

小儿盗汗护理

 按摩方法: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代谢旺盛,活泼好动,出汗往往比成人量多,属生理现象。佝偻病,患儿出于身体虚弱,在白天过度活动晚上入睡后往往多汗,此属盗汗。另外,活动性肺结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等病证也可出现盗汗现象。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导致汗液外泄失常。多与心肺肾三脏阴虚有关。常见症状为睡时全身汗出,醒则汗止,常兼五心烦热,口干口渴等。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补肺经200次,清心经200次,补肾经200次。

(2)揉肾顶1分钟,揉肾纹2分钟。

(3)补脾经200次,退六腑200次。

(4)揉涌泉30次。

(5)捏脊5~10遍。

2.随证加减

(1)心阴虚,型:症见睡时汗出,醒则汗止、伴心慌,心烦,多梦,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少津,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100次,清肝经200次。

②按揉百会10次。

③按揉神门穴20次。

(2)肺阴虚型:症见睡时汗出,醒则汗止、伴咳嗽、气短,痰少而粘,五心烦热;舌质红少苔。常用手法加

①清天河水200次,揉小天心20次。

②清大肠100次,退六腑加至300次。

③揉丰丰隆0次。

(3)肾阴虚型,症见睡时汗出,醒则汗止,伴腰膝酸软,腰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常用手法加

①补肾经加至400次。

②揉肾顶加至2分钟。

③揉涌泉至100次。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点按、弹拨足三里、足三里、太溪穴各1分钟。

(2)患儿仰卧,家长以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揉拿四肢内侧面2~5分钟。

(3)患儿俯卧,家长以大拇指按揉心俞、肺俞、脾俞、肾俞穴各1分钟。

(4)以大拇指掐阴郄穴30次。

2.生活调理

(1)按摩治疗本病的同时,还要查明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2)增强小儿体质,注意饮食营养,多进高蛋白和蔬菜类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在按摩过程中,还可配合滋阴清热止汗的中药,以加强疗效。

小儿盗汗检查,小儿盗汗诊断

小儿盗汗常见检查

小儿盗汗就诊指南

小儿盗汗就诊指南针对小儿盗汗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小儿盗汗挂什么科室的号?小儿盗汗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小儿盗汗要做哪些检查?小儿盗汗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小儿盗汗就诊指南旨在方便小儿盗汗患者就医,解决小儿盗汗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小儿盗汗的治疗方法,小儿盗汗怎么办,小儿盗汗用药

小儿盗汗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儿科,

小儿盗汗一般治疗

小儿盗汗西医治疗

由于脾虚易感儿常表现为一组综合症状,因此治疗也要采取综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最重要的是家长们要学一些科学育儿知识,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营养,合理膳食,荤素搭配,粗细兼吃,纠正患儿的偏食,厌食习惯,以增强体质。

2.注意锻炼身体。如游泳、滑冰、球类、跑步等运动,可酌情安排。

3.避免接触感染。不到人口稠密的公共场所去,室内不要吸烟,保持空气流通。可用温盐水漱口。

 4.可采用食疗方法,增强脾胃功能。如:山药胡萝卜粥:山药去皮切片,放胡萝卜,与白米同煮,早晚服食;还可以根据情况加莲子、大枣、薏苡仁、黄芪等。

5. 按摩及耳针疗法:

(1)按摩腹部,揉中脘,补脾土(拇指指末节指腹螺纹面),按揉足三里穴。

(2)耳穴选肺、脾、皮质下穴,按摩出现热胀感而止,每穴60下,10天为一疗程。或选上述穴位贴耳豆,保留15~20天。

如何预防小儿盗汗,小儿盗汗的护理措施

小儿盗汗预防

小儿盗汗预防

小儿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有益于小儿的身心健康。有的小儿的夜间大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一般说来,若家长注意到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并给予克服,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即使小儿偶尔有一二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份和盐份,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2)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3)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4)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

小儿盗汗并发症,小儿盗汗会引发什么疾病

小儿盗汗并发症

小儿盗汗的病因,小儿盗汗有哪些原因

小儿盗汗病因主要病因:脾虚

 小儿盗汗疾病病因

 主要成因大多是由于心血不足,心脾,受损或先天不足及后失调,血虚,、阴虚,为主。

小儿盗汗有哪些症状?

小儿盗汗症状

典型症状: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差。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

 小儿盗汗,症状诊断

 脾虚易感的小儿通常表现为生长 发育较正常儿童差。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 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舌质淡,苔薄或有剥脱苔,脉细无力。化验检查可有贫血,,免疫球蛋白低下,微量元素缺乏。对于 脾虚易感儿,中医多主张积极治疗其本,即健脾补气固本,以减少或杜绝呼吸道再感染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健脾益气、扶正固表、益气养阴。

小儿盗汗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儿科,

常用药品:小儿感冒颗粒,小儿七星茶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