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3 00:32:13

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是最常见的腹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小儿腹部肿瘤中占首位。肿瘤主要发生在生后最初5年内,特别多见于2~4岁。左右侧发病数相近,3~10%为双侧性,或同时或相继发生。男女性别几无差别,但多数报告中男性略多于女性。个别病例发生于成人。因从胚胎发生上由后肾发展而成,且肿瘤由极其类似肾母细胞的成份所组成。

肾母细胞瘤的饮食,食疗,肾母细胞瘤吃什么好

肾母细胞瘤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抗癌的食物;2宜吃增强免疫力的食物;3宜吃清淡容易吸收的食物。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芦笋芦笋中含有丰富的抗癌元素硒,阻止癌细胞分裂与生长,抑制致癌物的活力并加速解毒,甚至使癌细胞发生逆转,刺激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形成,提高对癌的抵抗力。每天200-300克为宜。牛奶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营养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有利于肠道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强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每天350-500毫升为宜。牛 初 乳白菜属于清淡容易吸收的食物,能促进肠壁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燥,保持大便通畅的功效。每天20-260克为宜。饮食禁忌:1忌吃致癌的食物;2忌吃油腻的食物;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桂皮桂皮是含有可以致癌物质黄樟素的,对于患有胆管癌患者食用后,容易加重患者疾病,所以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宜吃抗肿瘤的食物。小麻椒肥肉含有大量的脂肪,脂肪的消化需要通过肝胆分泌的胆汁才能消化,增加肝胆的负担,对患者是不利于身体恢复的。宜吃低脂的食物。辣椒辣椒的刺激性比较大,容易刺激胃肠粘膜,导致胃肠粘膜水肿,充血,不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免疫力下降,不利于身体的恢复。宜吃清淡容易吸收的食物。

肾母细胞瘤饮食原则

肾母细胞瘤,饮食保健

食谱原料:

胡萝卜250克,马蹄250克,竹蔗1条。

制作方法:

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适量水,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

健康提示:

1、可滋阴、生津、止渴,适用于放疗后热盛伤津、咽喉肿痛、口干舌燥者。但脾胃虚寒、痰多湿盛者不宜。

2、本食疗主治肾母细胞瘤等疾病。

肾母细胞瘤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肾母细胞瘤一般护理

肾母细胞瘤护理

一、护理

戒烟,多喝蔬菜汁,多吃洋葱和大蒜,多吃生萝卜限制高脂肪饮食。

肾母细胞瘤检查,肾母细胞瘤诊断

肾母细胞瘤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腹部平片,腰部核医学对于腹部经常...
腹部CT,腹部消化 胃肠 病理科 肿瘤 保健科腹部CT作用为...
胸部平片,胸部——胸部摄片适应...

肾母细胞瘤,检查

一、检查

1.血常规 一般有轻度贫血,,血红蛋白低于正常。但也有少数有红细胞增多,这可能与红细胞生成素增高有关。

2.血液检查 肾功能正常,血浆蛋白降低。红细胞沉降率一般均增快15~90mm/h,特大的晚期肿瘤沉降率增快更显著,认为是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

3.染色体检查 无虹膜-肾母细胞瘤综合征者,第11对染色体短臂区带缺失。

4.尿显微镜检查不少有血尿,和蛋白尿,但尿中多不能找到癌细胞。

5.不易与神经母细胞瘤,区别者可行骨髓穿刺检查。

1.泌尿系X线平片 肾外形消失,可见边缘清楚的软组织块影,少数病例散在细点状钙化。

2.泌尿系造影 包括肾动、静脉造影。肾动脉造影可见肾内血管被推移或伸直,出现肿瘤血管,肾静脉早期显影,造影剂分布不均匀,肾静脉增粗及瘤栓阻塞现象。此项检查发现2/3患儿患侧肾盂肾盏被挤压移位、伸长、变形或破坏;1/3患儿因患侧肾脏被压缩,肾盂被肿瘤充满或肾血管栓塞而不显影,或只有少许造影剂进入肾盂。肿瘤较大时,患侧输尿管向中线移位。

3.B超检查 B超检查在鉴别囊性或实性肿块非常敏感,借此可为囊性和实性混合的肾母细胞瘤提供诊断线索。

4.CT扫描 除可显示巨大肾肿块外,由于瘤内常有出血、坏死、囊性变,肿块常为不均质性,甚至形成以巨大囊性肿块为主的病变,囊壁厚而不规则,15%病例可有钙化。CT扫描是最有效方面为可识别实体或囊性,并可发现其他器官病变。排除对侧肾脏是否受累,并鉴别诊断肾盂积水、肾囊性疾病、肾上腺肿瘤,及血肿。Wilms瘤最常出现的转移部位是肺,胸片及肺CT扫描可用于排除转移。其他检查可根据临床需要而定,如骨扫描及肝扫描或骨髓检查。

5.穿刺活检 肿瘤由胚胎性肾组织发生,是一种上皮和间质组成的恶性混合瘤,,瘤组织包括腺体、神经、肌肉、软骨、脂肪等。切面呈灰黄色,可有囊性变、片状出血和钙化,与正常肾组织无明显界限。肿瘤破坏正常肾组织,使肾盂、肾盏变形,少见侵入肾盂。转移途径同肾癌,。双侧肾母细胞瘤占5%~10%。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肿瘤大小不一,有薄而脆的假包膜,切面呈鱼肉样,浅黄或灰色,有坏死、出血,散在的假性囊肿内有清亮或血性液体。

小儿腰部疑诊肿瘤性肿块时,应避免穿刺活检,以免肿瘤播散。手术探查仍属必需。

肾母细胞瘤就诊指南

肾母细胞瘤就诊指南针对肾母细胞瘤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肾母细胞瘤挂什么科室的号?肾母细胞瘤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肾母细胞瘤要做哪些检查?肾母细胞瘤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肾母细胞瘤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肾母细胞瘤患者就医,解决肾母细胞瘤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肝转移、烦躁不安、低热

建议就诊科室

肿瘤科、泌尿外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逐步拉长复诊周期 低热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待肿块变小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体重下降多少,饮食每日多少,比平时增加多少,体重与饮食的关系。3、每日尿量多少,多尿与饮水的关系如何。4、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5、有无腹部肿块等伴随症状?6、大便、睡眠情况。7、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8、治疗情况如何?9、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2.胸部平片胸部平片,也称胸部摄片检查。摄片检查所得的X线影像远比透视时清晰,其优势有:  (1)受检部位的影像永久保留在胶片上,可供分析、讨论及复查对照;  (2)可作为科研资料保存;  (3)摄片可显示微细结构,如2mm以上的早期病源较透视清晰。  (4)摄片能够检查人体较厚部位,并使患者接受X线量较少。3.CT检查 CT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它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检查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是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平片、排泄性尿路造影、腹部超声、腹部CT或MRI检查。其中最简单的检查方法是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是最重要的检查项目,诊断肾母细胞瘤的准确性高达95%以上。但对伴有肾功能不全、下腔静脉瘤栓患者应做腹部MRI扫描检查。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应考虑做肿瘤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指导治疗方案。

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肾母细胞瘤怎么办,肾母细胞瘤用药

肾母细胞瘤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肿瘤科,泌尿外科,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60000 —— 100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放射、化学、手术治疗,

肾母细胞瘤一般治疗

肾母细胞瘤西医治疗

一、治疗

Wilms瘤的治疗原则涉及外科、放疗及化疗等多种方法,可使多数患儿得以治愈,即使有转移的患者也能获得良好效果。因肾母细胞瘤,对放疗及化疗敏感,故手术配合放射及化学治疗可显著提高手术生存率。瘤体较大者,术前放疗使瘤体缩小有利于手术,可用长春新碱做术前准备。肾母细胞瘤综合治疗2年,生存率达60%~94%,2~3年无复发认为已治愈。双侧肾母细胞瘤可行双侧肿瘤切除术,并辅以放疗、化疗。成人肾母细胞瘤预后较差,化疗方法同小儿。

1.外科手术治疗

早期经腹行肾切除术,经腹途径及应用Chevron切口为切除肾脏的较好方法。腹腔需完全暴露,特别注意患肾、对侧肾脏、局部及主动脉旁淋巴结。未受累肾脏需小心触摸探查及切开肾筋膜观察有无转移病灶,若有转移灶应作病灶切除或部分肾切除。在松解原发肿瘤时,应先结扎肾蒂。结扎前肾静脉需触摸,排除有无瘤栓。另外,避免在松解时造成肿瘤破裂,因许多Wilms瘤的质地软而脆,手术中发生肿瘤散落使预后变差。肿瘤散落可通过全腹腔治疗预防局部腹部复发。一侧肾脏、肾筋膜及同侧肾上腺以及局部淋巴结整块切除。

若肿瘤与邻近器官粘连,如脾、胰尾或腰肌,可与肿瘤一并切除,又若肿瘤侵犯重要器官如十二指肠、胰腺或肠系膜根部,则只能做活检后决定手术范围。

2.放射治疗

Wilms瘤系放射反应敏感性肿瘤,手术后加放疗可改善疗效,但术前较少做放疗。尤其<2岁的患儿不需做肿瘤前放疗,2岁以上的患儿放疗有利。Ⅰ期分化良好肿瘤不做术后放疗,分化不好者肿瘤术后1~3天开始照射。Ⅱ、Ⅲ期者照射手术区2Gy,Ⅲ期有腹内扩散者全腹照射。如有残余肿瘤,局部增加5~10Gy。1岁以内照射10Gy,过量可能影响脊柱发育。一般不主张对1岁以内婴儿进行放和化疗。

3.化学疗法

化疗提高Wilms瘤生存率有明显作用。放线菌素D及长春新碱均属有效药物。化疗可使肿瘤体积缩小,减少肺转移及提高生存率。最敏感的药物为长春新碱和放线菌素D,两药联合效果更佳。亦可采用多柔比星(阿霉素)和环磷酰胺。放线菌素D 15μg/(kg·d),共5天,较理想的剂量可为每3周1.2 mg/m2。第6周和3个月重复。此后每3个月重复至第15个月。有恶心、呕吐,、腹泻、口腔炎、脱发,、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长春新碱:1.5mg/m2,每周1次,共8~10次,以后在放线菌素D疗程前后1周重复。可出现周围神经损害、肌腱深反射消失、脱发、骨髓抑制红细胞生成等毒性反应。

环磷酰胺:10mg/(kg·d),共3天,每6周重复1次。

多柔比星(阿霉素):20mg/m2,1次/d,共3天,每3个月重复与放线菌素D交替进行。除具有类似放线菌素D毒副作用外,对心脏亦有毒性反应。

Ⅰ期采用放线菌素联合长春新碱半年,分化不良者同时用多柔比星(阿霉素)。其他期以三药联合较好。

总之,化疗的应用已改变了Wilms瘤的生存率。在普遍应用化疗前,患者生存率在25%~40%。目前手术结合化疗的治愈率为86%。以及80% Wilms瘤可通过手术、放疗及化疗治愈。

4.转移灶治疗

肺转移局部照射12Gy,肝转移30Gy,照射3~4周,同时需三药联合化疗。双侧肾胚胎瘤,,可同时或先后发病,一般不主张双肾切除后行肾移植,因其预后不比肿瘤单纯切除配合放、化疗效果好。

在治疗前,对于肿瘤的特异性和预后因素应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具体病例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使治疗效果提高。在治疗过程中,更要防止有害无益的过度治疗。在主要治疗结束之后,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

采用手术配合化疗及放疗的综合疗法,已是公认的治疗方法。但如何组合和应用剂量以及疗程,使达到危害最小而疗效最高的目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肾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术时常有少量失血。对于巨大肿瘤,特别是下腔静脉被包缠者,可遭遇大出血的危险。因此,术前准备要有中心静脉插管和监测,必要时可快速补充血容量。桡动脉插管和监测,可及时作血气分析,术时置导尿管和术后尿量监测。

瘤体较脆易破裂,所以腹部切口必须有广大的显露,使其易于显露肾静脉探查其他部位的肿瘤病灶。最好的进路是横切口,从第12肋骨的腋前线到达对侧缘。切除巨大肿瘤时,可能要加作胸部延长切口,使手术较为容易且安全。要求过细地探查腹腔,可能有淋巴结和/或肝转移,对于可疑的淋巴结要作活检,并用金属夹作好标记。对侧肾脏要仔细的检视和触扪。外科医师的使命是清除所有肿瘤组织,需要作广泛的淋巴解剖,或者切除被肿瘤浸润的邻近组织,如胃、肠、肝。要仔细地触扪肾静脉,保证在瘤栓的远端结扎静脉。如若瘤栓延伸至下腔静脉,应切开静脉去除瘤栓。瘤栓扩展至右心房,则要借助体外循环才能成功的达到目的。

传统要求手术时早期结扎肾静脉,认为可以减少肺瘤栓的危险性。然而,根据各方资料,静脉结扎的时机,并不影响预后,结扎肾静脉先于结扎肾动脉,则流出阻断先于流于阻断,结果是瘤体充血肿胀,,增加脆性,肾周肿瘤静脉破裂。所以技术上可行时,应早期阻断动脉,使瘤体缩小和减少脆性,便于操作。当肿瘤巨大时,不可能先显露肾静脉,要等待四周游离后,从侧面到达肾门,如经胸腹联合切口,则较为便利。

当遇到少见的病例,肿瘤巨大和/或病人情况太差时,为了使术前瘤体缩小,便于切除时简易安全,可应用一疗程长春新碱或放疗或肾动脉栓塞,。但使用术前治疗方案前,其生存率并不改善,况且术前治疗有以下缺点:

①甚至是小剂量化疗,亦可破坏肿瘤的组织结构,从而不能进行分期,结果是给予不适当的治疗方案。

②可以发生误诊。某些腹部肿块病例,剖腹证明不是肾母细胞瘤。

③婴儿的Ⅰ期肿瘤,接受不适当的术前治疗。

结合肿瘤的分期与组织病理学分类,可采用下列具体方案。

1、预后好的组织结构

Ⅰ期 瘤肾切除术,化疗(长春新碱 放线菌素D),疗程10周或6个月,不作放疗。

Ⅱ期 手术,化疗(长春新碱 放线菌素D 阿霉素),疗程15个月,不作放疗或放疗20Gy。

Ⅲ期 手术,化疗同Ⅱ期,放疗10Gy或20Gy。

Ⅳ期 手术,3药化疗同Ⅱ期和Ⅲ期,或加用环磷酰胺为4药化疗,放疗20Gy。

2、预后差的组织结构

任何分期 瘤肾切除术,3药和4药化疗,放疗剂量按年龄增至40Gy。

1)化疗药物 

①放线菌素D15μg/(kg·d),连续5天,第6周和3个月时重复,此后,每3个月为一疗程。

②长春新碱1.5mg/m2,每周1次,8~10周为一疗程。

③阿霉素40mg/m2,分2~3天静注,每4周1次,总量300~400mg/m2。

④环磷酰胺10mg/(kg·d),连续3天,以后,每6周为一疗程。

2)放射疗法 在术后48~72小时进行,不宜晚于10天。

双侧肿留的治疗:根据个别病例选择最佳方案,目的是保留更多有功能的肾组织,将大的肿留作肾切除;另一侧作活检或部分切除,术后化疗和放疗。同时发生的双侧肿瘤,时常是预后好的组织类型,倾向应用较保守的方法。对于预后差的组织结构,要加强治疗计划。

转移肿瘤的治疗:目前认为应用化疗为第一线,外科手术为第二线。例如肺转移的治疗,先化疗,以后再切除残留病灶,但外科切除转移瘤要在加强化疗之后进行。

二、预后

许多因素影响预后,最重要者为组织病理学改变。Wilms瘤的组织病理学分为有利与不利两类。前者为高分化肿瘤,后者为中、低分化病变伴肉瘤,样成分。高分化肿瘤占90%,治愈率85%~90%;而中、低分化肿瘤占10%~15%,治愈率为25%。其他影响预后因素包括肿瘤体积大小、包膜侵犯、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及集合系统或血管侵犯。

肾母细胞瘤辨证论治

肾母细胞瘤,中医治疗

一、中医治疗

1、经穴作用

命门穴:位于脊柱正中第二腰椎棘突下,属督脉上的要穴,为中医的传统长寿大穴。因能接续肾中先天之真阳上传于督脉,故曰命门。

神阙穴: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属任脉上的要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也是人体的长寿大穴。

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阴穴,二穴内藏人体真阴真阳,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且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因此二穴合用,在激发人体正气和平衡人体阴阳两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2、微化中药

微化中药是将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剂经特殊工艺超微粉碎,并制成贴敷剂型帖敷于命门、关元穴上,借助现代物理治疗仪渗透导入人体,发挥微化中药扶正培本,抗击肿瘤的药效作用。

3、渗透原理

1、水合作用:微化中药贴敷穴位 ,借助渗透液湿化,可使局部穴位皮肤角质层含水量提高50%,经此水合作用,角质层可膨胀成多孔状态,有利于微化中药的穿透。

2、经络原理:微化中药渗透疗法选用的穴位是命门、神阙两穴,分属任、督二脉。任脉统领一身阴经,督脉总督一身阳经,因此微化中药虽是穴位局部给药,但药气可通过经络传导输布周身,从而发挥中药的整体调节作用。

3、物理渗透:微化中药穴位渗透疗法借助了现代物理透入设备 — 中频治疗仪。中频交流电可提高组织膜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药物分子通过药物浓度梯度的扩散作用透过皮肤,因透入的是药物分子,有利于保持复方中药的配伍协同作用。

肾母细胞瘤如何鉴别?

肾母细胞瘤,鉴别诊断

一、鉴别

鉴别诊断包括肾盂积水、肾囊性疾病、肾上腺肿瘤,、血肿及与神经母细胞瘤,等。

1.肾积水, 出现腹部肿块及腹胀,但肿块呈囊性感,随呼吸上下活动,无明显贫血,和消瘦。静脉尿路造影显示肾盂肾盏扩张或患肾不显影。B型超声显示大片液性暗区,各液性暗区互相交通,肾皮质变薄。CT检查具有水样密度影和扩大的肾盂肾盏,肾皮质变薄,即可诊断为肾积水。MRI检查可从横断像上,也可从冠状像或矢状像上显示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情况。放射性核素肾功能动态显像,主要用于反映肾功能情况,肾盂积水显示为肾盂肾盏位置和形态的放射性缺损区。

2.多囊肾, 表现为双侧腹部肿块,其发病年龄较晚,有蛋白尿等肾功能损害表现,双肾区可触及囊性肿块,随呼吸活动。尿路X线平片一般无钙化;尿路造影肾盂肾盏有多个弧形压迹,或因受压而伸直、拉长。B型超声、CT检查显示双肾影增大,肾皮质为多发的大小囊肿所占据,各个囊肿内的液体互不交通。

3.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 多发生于婴幼儿,表现为腹部肿块。但病程发展迅速。尿路造影、B型超声、CT检查显示肾脏受压、移位,但肾盂、肾盏形态无改变。

4.腹膜后畸胎瘤, 腹部肿块与其相似。但肿瘤生长缓慢,全身情况好。尿路X线平片常见不规则钙化斑,影像学检查显示肾受压移位,肾盂肾盏正常。

小儿腹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应包括肾盂积水、多囊肾(multicystickidney)、神经母细胞瘤、畸胎瘤和肾母细胞瘤。

如何预防肾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的护理措施

肾母细胞瘤预防

肾母细胞瘤预防

一、预防

无特殊预防措施,早发现早治疗为主。

肾母细胞瘤并发症,肾母细胞瘤会引发什么疾病

肾母细胞瘤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肾病综合征,肾衰,精索静脉曲张,高血压,

肾母细胞瘤,并发症

肾母细胞瘤主要并发症是肿瘤生长迅速,并可直接蔓延或血行转移至肺、肝、腹膜后、纵隔、胸膜、肾上腺、骨等,引起多器官肿瘤。红细胞增多症,罕见,原因可能与肿瘤产生促红素有关(Shalet,1967)。若合并肾病综合征,,则形成Wilms肾炎,。有时合并精索静脉曲张,、疝、睾丸肿大、先天性心衰,、低血糖,、皮质醇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偶见腹痛及低热,但多不严重。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恶心及呕吐,是疾病晚期的信号。肿瘤也可产生红细胞生长素导致红细胞增多症。极少数肾母细胞瘤自发破溃,临床上与急腹症表现相似。

肾母细胞瘤的病因,肾母细胞瘤有哪些原因

肾母细胞瘤病因

肾母细胞瘤,疾病病因

一、病因

在本病的发生中,可能与发育异常及许多化学的和生物的因素有关。肾母细胞瘤可能是后肾胚基未向肾小管和肾小球分化导致异常增殖的结果。Bove和McAdams(1976)提示肾母细胞增生复合体(nephroblastomosis complex)可能转化为肾母细胞瘤。Knudson和Strong(1972)认为根据生殖细胞是否发生突变,可将Wilms瘤分为遗传型和非遗传型两类。若属于遗传形式,则肿瘤发生得更早,更易为双侧性及多中心形式发生。所有双侧性肾母细胞瘤及15%~20%的单侧病变与遗传有关。此外,遗传型双侧肾母细胞瘤的后代发生肿瘤的几率可达30%,而单侧病变者约为5%。Hoffinan(1989)和Koufos(1984)发现11p13(WT1)上存在隐性抑癌基因的缺失,而在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患者中发现11p13末端与11p15(WT2)有等位杂合现象。有趣的是,WT1在正常肾脏胚胎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基因等位点的缺失将导致泌尿生殖系发育不良(Kreidberg,1993)。约15%肾母细胞瘤患儿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畸形。美国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研究表明肾母细胞瘤患儿1.1%有虹膜缺如,远高于正常人群发生率(0.2%),常同时合并泌尿生殖系畸形(隐睾,症、尿道下裂,及肾融合,或异位)、外耳畸形、智力迟钝、头面部畸形、腹股沟或脐疝,(Haicken和Miller,1971)。2.9%有单侧肢体肥大(Janik和Seeler,1976),常合并有胚胎癌、肾上腺皮质癌、肝母细胞瘤,。此外,肾母细胞瘤患儿可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肉瘤,、腺癌及白血病,)。

从胚胎学上来说,持续存在的后肾胚基未能分化为肾小球及肾小管并呈不正常的增殖、发展为肾母细胞瘤。肿瘤可以遗传的形式或非遗传的形式出现。若属于遗传形式,则肿瘤发生得更早,更易为双侧性及多中心形式。所有双侧性肾母细胞瘤及15%~20%单侧病变与遗传有关,但Belasc0等的病因复习中,遗传因素并不重要,仅1%~2%的患者有家族史。

二、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肾胚胎期发育异常有关。此瘤是由间质、胚芽和上皮组成的恶性实体瘤,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骨骼组织及神经组织等成分,外有包膜,切面呈灰黄色,可有囊性变和坏死出血区。邻近肾组织受压萎缩,肾盂肾盏可变形。早期可发生血行转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肺、肝、脑等。10%~45%病例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有癌栓。淋巴转移居次要地位。肾母细胞瘤预后与肿瘤的结构有关,典型肾母细胞瘤和部分分化的囊性肾母细胞瘤预后好,而未分化型预后差。 NWTS将其分为5期。Ⅰ期:肿瘤限于肾内,可完全切除;Ⅱ期:肿瘤浸润肾周脂肪或肾静脉内有瘤栓,但术后无明显肿瘤残存;Ⅲ期:肿瘤不能完全切除,术后尚有残存,但限于腹部,无血行转移;Ⅳ期:血行转移至肺、肝、骨、脑等;Ⅴ期:双侧肾母细胞瘤。

肾母细胞瘤有哪些症状?

肾母细胞瘤症状

早期症状:肿块表面光滑平整、质地硬、无压痛,肿块通常比较固定,血尿、发热

晚期症状:面色苍白、消瘦、精神萎靡,甚至出现转移症状,如咯血、头痛等

相关症状:肝转移,烦躁不安,低烧,腹部肿块,

肾母细胞瘤,症状诊断

一、症状

临床不同表现腹部肿块是最常见的症状

约75%患者均以腹部肿块或腹胀就诊。由于肿块在较小的时候不影响患儿营养及健康情况,也无其他症状,故多因家长在给小儿沐浴或更衣时被偶然参加发现,且常部委因此不被家长重视而延误高尚治疗。肿块位于上腹季肋部一侧,表面平滑,中等硬度,无压痛,早期可稍具活动性,迅速增大后,少数病例可超越中线。此时虽无远距离转移,但小儿受巨大肿瘤压迫,可有气促、食欲不振、消瘦、烦躁不安现象。肉眼血尿,少见,但镜下血尿可高达25%。高血压,可见于25%至63%的患者,一般在肿瘤切除后,血压恢复正常。经验此外,偶见腹痛及低热,但多不严重。食欲不振、体重下降、恶心及呕吐,是多次疾病晚期的信号。肿瘤也可产生红细胞生长素导致红细胞增多症,。极少数肾母细胞瘤自发破溃,医生临床上与急腹症表现相似。

1.腹部包块 许多Wilms瘤患儿早期无症状,虚弱的婴幼儿腹部巨大包块是本病的特点。常由家长或医生偶然触及肿块而发现。肿块增长迅速,Wilms瘤体积大小差异甚大,小肿瘤直径可仅数厘米,大肿瘤可十分巨大,以至充满腹腔并影响呼吸,产生呼吸困难;肿瘤容易触及、坚实、光滑,活动差,偶尔也可有结节感。坚实与不活动可与肾盂积水或肾囊肿,鉴别。其他体检发现包括虹膜缺如,偏身肿胀,等。常有高血压及发热,血中肾素活性和红细胞生成素也可高于正常。

2.血尿 因肿瘤很少侵入肾盂,故血尿不明显。约50%病儿起始症状为腹痛,血尿及发热占20%~25%。全身症状如疲乏、不适、体重减轻多属后期表现。1/3患儿初次就诊年龄在2岁以下,2/3年龄在4岁以下。

3.高血压 出现高血压者为继发于肿瘤产生肾素增多或肿块压迫肾动脉引起,高血压发生率为30%~65%。晚期10%~25%发生血尿,预后不良。手术切除肿瘤后血压可恢复正常。

4.腰痛或腹痛 约30%病例有腰痛或腹部疼痛。可能因肿瘤出血所致。另外,肾胚胎瘤,可表现为红细胞增多症或库欣综合征,。本病大部分为单侧性,10%~15%为双侧性。肾外肾胚胎瘤罕见,全世界1990年以前仅报道了10例。

5.先天性虹膜缺乏 发生率约为1.4%,又称为无虹膜-肾母细胞瘤综合征。

6.其他 消化道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梗阻症状;或有下肢水肿、腹水及精索静脉曲张,,系肿瘤压迫下腔静脉所致。

Wilms瘤的分期:是一种临床与病理结合的分期体系,约1/2属于Ⅰ期,25%为Ⅱ期,20%为Ⅲ期,其余为Ⅳ期。对侧肾同时或先后出现肿瘤者为5%~10%。

Ⅰ期:肿瘤局限于1个肾内,能完全切除。

Ⅱ期:肿瘤波及肾外,但仍能完全切除。

Ⅲ期:肿瘤不能完全切除,伴腹腔内残留病变。

Ⅳ期:血路转移。

Ⅴ期:双侧性Wilms瘤,累及双肾(同时或不同时)。

临床上婴、幼儿或10岁以下儿童发现腹部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应首先考虑肾母细胞瘤的可能,尤其若伴有腹痛、高血压、血尿者,即可考虑诊断。

本病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1.腹部肿块 早期无症状,腹部肿物常为首发症状,约占90%以上,多在为患儿洗澡时偶然发现。典型的症状是:虚弱婴幼儿腹部有大肿块“罗汉肚”。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可有结节,无明显压痛,晚期肿块固定不动。

2.腰痛或腹痛 约1/3病例有腰部或腹部疼痛,可表现为局部不适甚或绞痛,可能因肿瘤内出血所致。如急性疼痛伴有发热、腹部肿物、贫血,、高血压,常为肿瘤肾包膜下出血。肿瘤腹腔内破裂可表现为急腹症。

3.血尿 不常见,可在病程晚期出现。一般肉眼不能发现,但75%症例可有镜下血尿。

4.消瘦和贫血面容和不规则发热。

5.高血压 见于成年患者及部分病儿。主要因肾组织受压,肾素分泌过多所致。

6.先天性虹膜缺乏 发生率约为1.4%,又称为无虹膜-肾母细胞瘤综合征。

7.其他 消化道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梗阻症状;或有下肢水肿、腹水及精索静脉曲张,系肿瘤压迫下腔静脉所致。

结合尿路平片可见患侧肾区软组织影,造影所见和肾癌,相似。超声和CT、MRI排泄性尿路造影可见肾外形增大,肾盂肾盏变形伸长。瘤体大,残留肾组织少时,病肾可不显影。局部很少有钙化等,可考虑本病诊断。

另外,一旦明确的诊断,便要进一步明确其局部及远处受累的范围,并确定Wilms瘤的分期,以便决定治疗方案。

化验检查须做血、尿常规,血尿素氮及肌酐、肝脏酶的测定。如疑为神经母细胞瘤,,应查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和骨髓穿刺涂片。如患儿有高血压则肾素水平可能上升,也有报告有红细胞增多者。如肾母细胞瘤并发先天性畸形,则应查染色体。

影像实践检查是重要临床诊断手段,静脉尿路造影仍然是一重要有效手段,患侧肾不显影或表工作现为肾内肿块即患侧肾盂肾盏被挤压、移位、拉长变形或破坏。10%病例因肿瘤侵犯肾实践组织过多或侵及肾静脉而不显影。

如小儿以腹部肿块就诊,应先做超声检查,以分辨是实质性抑囊性肿块,也可检出下腔静脉是否通畅,如疑有下腔静脉瘤,栓,应做下腔静脉造影,如下腔静脉梗阻,应做上腔静脉和右心导管检查。ct可判断原发瘤的侵犯范围,与周围技能组织、器官的关系;有无双侧病变,有无肝转移及判断肿块性质,因肿块包含成分好评不同,可提示是否为错构瘤,。有的作者提出医疗,如患侧不显影或有镜下、肉眼血尿,应做膀胱镜及逆行肾盂造影,因有报告肿瘤转移到同侧输尿管、膀胱及尿道。mri与ct相比较,前者不用对比剂,但价格更昂贵,更易辨别肾静脉及腔静脉情况,须积累联系更多的合作经验。

肾母细胞瘤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逐步拉长复诊周期 低热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待肿块变小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肾母细胞瘤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肿瘤科,泌尿外科,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60000 —— 100000元)

治愈率: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90%

治疗周期:2年

治疗方法:药物、放射、化学、手术治疗,

相关检查:腹部平片,腹部CT,胸部平片,

常用药品:注射用放线菌素D,新福菌素注射液,新福菌素注射液,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