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4 17:20:19

怔忡

怔忡是以阵发性,或持续发作为特点,病人自觉心中剧烈跳动的一种急性病证。甚于惊悸,发则心动悸跃不能自主。关于本证的针灸治疗,最早亦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灵枢》中提到足三里等穴可治“心澹澹然”;《针灸甲乙经》中列缺等19个穴位的主治涉及到本证;宋《针灸资生经》倡用百会灸疗,明《针灸大成》强调内关、公孙等八脉交会穴用于本症的治疗。现代医学中各种类型的重症心律失常,与本证类似。

怔忡的饮食,食疗,怔忡吃什么好

怔忡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充足维生素;2、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3、多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草莓草莓味甘、酸,性凉,归肺、脾经。具有润肺生津,健脾,消暑,解热,利尿,止渴的功效;主治风热咳嗽,口舌糜烂,咽喉肿毒,便秘,高血压等症。干咳无痰,日久不愈时,可用鲜草莓6克与冰糖30克起隔水炖服,每日3次;蓝莓蓝莓浆果可以增强对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如在当地农场购买了大量的蓝莓,把其放在烘烤板或托盘的单层内冷冻几小时,确定它们已冻结后,移入一密封容器内,存于冷藏至需要时再取出,至少可存入1年。鹌鹑蛋鹌鹑蛋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鹌鹑蛋一般要先煮熟,然后剥掉外壳,再与其他食材搭配做成菜肴。饮食禁忌: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2、忌油腻、煎炸类食物;3、忌过咸、生冷饮食;4、忌吸烟酗酒。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油饼腻、煎炸类食物。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和治疗。腌萝卜条过咸的腌制菜。不利于疾病恢复。冰淇淋生冷饮食。不利于疾病。

怔忡检查,怔忡诊断

怔忡常见检查

怔忡就诊指南

怔忡就诊指南针对怔忡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怔忡挂什么科室的号?怔忡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怔忡要做哪些检查?怔忡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怔忡就诊指南旨在方便怔忡患者就医,解决怔忡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怔忡的治疗方法,怔忡怎么办,怔忡用药

怔忡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中医科,心血管内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怔忡辨证论治

怔忡中医治疗

(一)实证

1.治则:活血,行水,通络定悸。

2.处方:间使、膻中、少府;瘀血,加膈俞或厥阴俞,饮邪上犯加中脘或阴陵泉。

3.方义:间使,手厥阴之经穴;膻中,心包之募穴,二者配合有疏理心气、宁心定悸之作用;少府是心经之荥,刺之可宣通心脉,加强心脏,之功能。如为瘀血痹,阻,宜加取膈俞或厥阴俞,以活血化瘀;如为饮邪上犯,兼用中脘或阴陵泉,以利气行水。

4.治法:间使穴以气至法激发针感至胸为佳,与少府穴均用泻法。余穴可先行泻法,后行补法,以补为主。

5.古方辑录

《针灸,甲乙经·卷九》:“心痛善悲,、厥逆,悬心如饥之状,心憺憺而惊,大陵及间使主之”。

《针灸资生经·第四》:“间使疗惊悸”。

《百症赋》:“惊悸怔忡,,取阳交、解溪勿误”。

(二) 虚证

1.治则: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2.处方:内关、通里、心俞;血虚,加足三里,阴虚,加太溪,阳虚,加关元。

3.方义:内关通于阴维,善宁心神止怔忡,;通里,手少阴心经之络穴,调心气定悸动;心俞,更有协调心脉气血、镇静心脏之效。如属心血不足,加足三里资生气血;如为阴虚火旺,,配肾之原太溪,益肾水而降虚火,;如为心阳虚,衰,加关元培补元阳。

4.治法:内关、心俞均应气至前胸,针法见前,通里亦应以气至手法,促使针感沿尺侧向上传导。此三穴,先以中等强度的泻法,继用补法,并以补法为主。余穴均用补法,关元针后加艾卷雀啄灸。

5. 古方辑录

《玉龙歌》:“连日虚烦,面赤妆,心中惊悸亦难当,若须通里穴寻得,一用金针体便康”。

《玉龙赋》:“心悸,虚烦刺三里”。

《神灸经纶·卷三》:“怔忡健忘,不眠:内关、液门、膏肓、解溪、神门”。

补内关、太渊;泻合谷,穴;补太溪、三阴交、足三里穴,治虚热,,健脾,胃,,与前穴配合,并能治内分泌病。补膻中、巨阙,泻中脘,补气海、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穴,平揉、压放各10-100次。手法轻,揉圈小,速度要缓,每分钟60-70次左右,不宜快。手法结合配穴,不仅对一般心慌,心跳效果好,还可用于冠心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等。

点穴次序:同前。

治疗效果:一般心悸,点穴1-2次就收效。心脏病,,点穴数次也收效。如治疗3-6个月半年者,能完全消除症状。

怔忡如何鉴别?

怔忡鉴别诊断

依据病因病机,可辨为虚实两型。

(一)实证

发则心动惊悸不止,胸而陈作。如饮邪上犯,兼头晕目眩,胸脘痞闷,脉象弦滑;舌苔白滑;如瘀血阻络,则兼心痛如刺,脉涩,舌紫或有瘀斑。

(二)虚证

心悸时作,坐卧不安。如心血不足,则兼面色萎黄,头晕乏力,稍劳即发,脉象细弱,舌质淡红;如阴虚火旺,则兼失眠多梦,骨蒸,潮热,烦躁盗汗,脉细数,舌红无苔;如心阳虚衰,兼见面白少气,形寒肢冷,脉沉弱,舌淡,苔白厚。

如何预防怔忡,怔忡的护理措施

怔忡预防

怔忡并发症,怔忡会引发什么疾病

怔忡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小儿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不齐,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新生儿心律失常,左心房心律,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加速性房性逸搏心律,房室交接区逸搏和逸搏心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并行心律及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

怔忡的病因,怔忡有哪些原因

怔忡病因主要病因:1.邪毒侵心、2.体质虚弱;3.痰饮内停;4.心阳虚弱;5.心血瘀阻

怔忡疾病病因

导致怔忡,的病因较多。病人素体虚弱,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饮邪上犯,心阳被抑而发病;外邪乘虚而入,博于血脉,造成心脉痹阻,营血运行不畅,或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引起怔忡;阴虚火旺,上扰心神;久病大病,不能温养心脉,均可引发本证。

怔忡有哪些症状?

怔忡症状

典型症状: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怔忡症状诊断

 人有得怔忡,之症,日间少轻,至夜则重,欲思一睡熟而不可得者,人以为心虚之极也,谁知是肾气之乏乎。凡人夜卧则心气必下降于肾宫,惟肾水大耗,一如家贫,客至无力相延,客见主人之窘迫,自然不可久留,徘徊岐路,实乃徨耳。

怔忡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中医科,心血管内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治愈率:85%

治疗周期:1-2个月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常用药品:柏子养心丸,养血安神丸,血府逐瘀片,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