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12 15:45:41

肝吸虫病

华支睾吸虫病也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体肝内胆管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因进食未煮熟的淡水鱼虾而感染。临床特征为消化不良、肝肿大、上腹隐痛、疲乏以及精神不振。轻度感染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胆管炎、胆结石以及肝硬化等并发症。华支睾吸虫首次发现于印度加尔各答一华侨尸体的肝胆管内,我国于1908年首次发现本病患者。通过对古尸的检查,考古学证实华支睾吸虫病在我国至少存在2300年以上。

肝吸虫病的饮食,食疗,肝吸虫病吃什么好

肝吸虫病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多吃富含铁的黑色食物2.多吃蔬果3.多饮水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乌鸡乌鸡内含丰富的黑色素,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18种氨基酸和18种微量元素,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却很低,是营养价值极高的滋补品。连骨(砸碎)熬汤滋补效果最佳,可将其骨头砸碎,与肉、杂碎一起熬炖,最好不用高压锅,耐用砂锅熬炖,炖煮时宜用文火慢炖。可放适量花旗参及枸杞子等配料。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体虚血亏、肝肾不足、脾胃不健的人。无不适宜人群。紫菜紫菜所含氨基酸种类多,数量大,含碘量很高。维生素A、B、C和碘、钙、铁、磷、锌、锰、铜等元素也很丰富,可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贫血。可以与番茄、蛋、豆腐、瘦肉等搭配煮汤,也可以煮粥食用,不宜多食。消化功能不好、素体脾虚者少食;腹痛便溏者,乳腺小叶增生以及各类肿瘤患者,脾胃虚寒者忌食。苹 果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C和钙、铁等眼睛保健的必需营养;枸杞子中的甜菜碱,可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再生,因而具有保护肝脏作用。枸杞子一年四季皆可服用,冬季宜煮粥,夏季宜泡茶。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饮食禁忌:1.忌生食淡水鱼、虾2.忌吃辛辣刺激、油炸、肥腻类食物3.戒烟酒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鱼生生鱼片里可能携带肝吸虫卵,进食可导致肝吸虫病。淡水鱼虾都要经过高温烹饪熟透才能进食。鱼生忌食用。小麻椒肥肉脂肪含量高,过多食用会增加肝脏能量代谢负担。尽量避免食用。酒酒的热量非常高,增加肝脏能量代谢负担,损害肝脏。避免大量饮酒。

肝吸虫病饮食原则

不适宜食物:生的淡水鱼虾,处理食物时生熟不分,囊蚴通过砧板、菜刀、碗筷等污染的食物,鱼生、刺身、风味鱼生粥。纤维较多的食品以及产气多的食品,如芹菜、韭菜、黄豆芽、红薯、干豆类。酒精和一切辛辣及刺激性食品。

适宜食物:低脂食品,如杂粮粥、荞麦粉、芋头,含淀粉的菜肴,如蒸甘薯、甜玉米、马铃薯等,饮用含醋的饮料,如天地壹号等,低脂肪 、低胆固醇膳食,多吃含锌、镁丰富的食物,维生素C,,宜清淡、细软、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

食疗:(1)黑芝麻茯苓粥:黑芝麻10克,茯苓15克,生姜3片,大米100克。将姜切成片,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后煎取药汁,共煎两次。将两次汤汁混合后,再同大米和芝麻煮为稀粥。

(2)百合粥:百合60克,大米100克,生姜3片。将百合洗净切碎,同大米煮粥。

(3)荷叶药仁鸭子汤:荷叶50克,鲜鸭肉500克,药仁100克。将鲜鸭肉洗净切碎成块,同药仁荷叶放在一起,加水煮至肉烂,不放盐和其他调味品,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左右,连服10~14天,有利尿,、消肿之效,补血行水。

(4)香薷粥:香薷10克,粳米50~100克。先将香薷洗净,用水煎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煮粥。

(5)赤小豆冬瓜鲤鱼汤:鲜鲤鱼1条约500克,赤小豆100克,冬瓜200克。将鲜鲤鱼去鳞去内脏后同赤小豆一起煮到半熟时加入冬瓜200克,再煮至肉烂汤白,不放盐及其他调味品,熟后用沙布过滤去渣。每日2次,每次服250毫升左右,连服10~14天。能提高血浆蛋白,有较强的利水消肿作用。

(6)大蒜蒸西瓜:大蒜60~90克,西瓜1个约1500~2000克。先用尖刀在西瓜皮上挖一个三角形的孔洞,大蒜去皮纳入西瓜内,再用挖去的瓜皮塞堵洞口,将其洞口向上隔水蒸熟。吃蒜和西瓜瓤,趁热服下,大蒜有抗菌和消炎作用,西瓜有消热解暑,有利水消肿功能。

(7)清蒸田鸡:田鸡250克,葱白,姜块各3克,米酒、精盐、味精少许。将田鸡剥皮去内脏,放入碗内,加适量水,放入米酒、葱、姜、精盐、用大火煮至烂熟。饮汤食用,有补虚利水作用。

(8)杞子南枣堡鸡蛋:南枣10枚,西枸杞30克,鸡蛋2只。将枸杞、南枣洗净后加水适量,文火炖1小时后打入鸡蛋,再煮片刻,做成荷包蛋即成。每日2次,饮汤吃蛋。用于滋肝补肾。

(9)山药桂圆炖甲鱼:山药片30克,桂圆肉20克,甲鱼一只(约500克)。先将甲鱼在45℃温水中使其排尽尿液,后烫死去肠杂及头爪;然后连甲带肉加水适量,与山药、桂圆肉清炖至烂熟。饮汤吃肉,阴虚,者宜用。

(10)首乌大枣煮鸡蛋:首乌20克,大枣10枚,鸡蛋2只。将首乌、大枣、鸡蛋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去壳后再煮,将水煎至1碗,去药渣再调味。每日1次,饮汤吃蛋,连服15天~20天。保肝和胃,。

肝吸虫病的护理_护理注意事项_饮食禁忌

肝吸虫病一般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肝吸虫病检查,肝吸虫病诊断

肝吸虫病常见检查

检查名称检查部位检查科室检查作用
寄生虫检查的直接涂片法,其他肛肠 保健科寄生虫检查的...
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寄生虫,消化 保健科十二指肠液和...
皮内试验,前臂皮肤病 保健科 疼痛皮内试验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液血管——嗜酸性粒细胞...
血清总蛋白,血液血管——血清总蛋白是...
血沉,全身血液常用血沉作为...
WBC,血液血管——白细胞计数值...
粪便寄生虫,胃 肠消化肠道寄生虫病...
肝、胆、脾CT,肝 胆肝胆肝、胆、脾CT...
胆囊B超,消化胆囊超声波检...
肝脏B超,——肝脏B超有助...
皮肤试验,全身皮肤病皮肤试验能反...
免疫电泳,其他——免疫电泳法目...

1.血液检查

急性患者可有血液白细胞计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严重感染者尚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可达50×109/L,嗜酸性粒细胞数可达60%以上。慢性患者可呈轻度贫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加,多数病例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加(5%~10%)。血沉加快,血清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力增高。血浆总蛋白和清蛋白减少。

2.免疫学检查

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但检测结果出入较大,且与其他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有较明显的交叉反应,不能用作确诊,现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之用。近年来,有学者曾试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法检测循环抗原,其灵敏性及特异性优于循环抗体检测法。

3.寄生虫学检查

(1)粪便检查①直接涂片法操作简便,缺点是在轻症感染者中,粪中虫卵很少,不易检出,通常多检几个涂片以提高检出率。②沉淀集卵法可用清水沉淀,因虫卵较重而小故适用此法。也可用清水沉淀后再行离心,也可用盐酸乙醚处理再行离心,使虫卵集中沉在离心沉淀管尖端而易检出。③氢氧化钠消化法可兼作虫卵计数检查法,取粪便1g,置于装有10%氢氧化钠溶液5ml的离心沉淀管内,充分搅拌,消化1小时后,用司氏计数管搅匀并吸取0.075ml作涂片,在显微镜下将全片的虫卵加以计数,再乘以80,即为每克粪便所含虫卵数。\n(2)胆汁或十二指肠液检查用十二指肠引流术取出十二指肠液,尤其是胆汁,虫卵检出率大为提高。因虫卵从胆管直接排入十二指肠内,胆汁中虫卵最多且无杂物混合在内,容易检出。用引流的全部胆汁沉淀浓集检查虫卵,其阳性率更高。此外,亦有在胆道手术中发现成虫,胆道引流管中发现成虫或虫卵,或在肝穿刺术的穿刺针管内或组织块中发现成虫或虫卵,均有助于明确诊断。

4.影像学检查

(1)B超用B型超声波检查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时,可见肝内光点粗密欠均,有小斑片或团块状回声,弥漫性中、小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胆管壁粗糙、增厚、回声增强。\n(2)CT检查可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周围均匀扩张,肝外胆管无明显扩张;肝内管状扩张,胆管直径与长度比多小于1:10;囊样扩张的胆小管以肝周边分布为主,管径大小相近。少数病例胆囊内可见不规则组织块影。

肝吸虫病就诊指南

肝吸虫病就诊指南针对肝吸虫病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肝吸虫病挂什么科室的号?肝吸虫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肝吸虫病要做哪些检查?肝吸虫病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肝吸虫病就诊指南旨在方便肝吸虫病患者就医,解决肝吸虫病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典型症状

消化不良、乏力、腹痛

建议就诊科室

肝病、传染科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诊疗周期

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乏力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腹痛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常见问诊内容

1、描述就诊原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2、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3、有消化不良、上腹隐痛、腹泻等伴随症状?4、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那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5、治疗情况如何?6、有无药物过敏史?

重点检查项目

1.血液检查急性患者可有血液白细胞计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严重感染者尚可出现嗜酸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计数可达50×109/L,嗜酸性粒细胞数可达60%以上。慢性患者可呈轻度贫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增加,多数病例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加(5%~10%)。血沉加快,血清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力增高。血浆总蛋白和清蛋白减少。2.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都曾试用于华支睾吸虫病的辅助诊断,但检测结果出入较大,且与其他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有较明显的交叉反应,不能用作确诊,现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之用。近年来,有学者曾试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法检测循环抗原,其灵敏性及特异性优于循环抗体检测法。3.寄生虫学检查(1)粪便检查①直接涂片法操作简便,缺点是在轻症感染者中,粪中虫卵很少,不易检出,通常多检几个涂片以提高检出率。②沉淀集卵法可用清水沉淀,因虫卵较重而小故适用此法。也可用清水沉淀后再行离心,也可用盐酸乙醚处理再行离心,使虫卵集中沉在离心沉淀管尖端而易检出。③氢氧化钠消化法可兼作虫卵计数检查法,取粪便1g,置于装有10%氢氧化钠溶液5ml的离心沉淀管内,充分搅拌,消化1小时后,用司氏计数管搅匀并吸取0.075ml作涂片,在显微镜下将全片的虫卵加以计数,再乘以80,即为每克粪便所含虫卵数。 (2)胆汁或十二指肠液检查用十二指肠引流术取出十二指肠液,尤其是胆汁,虫卵检出率大为提高。因虫卵从胆管直接排入十二指肠内,胆汁中虫卵最多且无杂物混合在内,容易检出。用引流的全部胆汁沉淀浓集检查虫卵,其阳性率更高。此外,亦有在胆道手术中发现成虫,胆道引流管中发现成虫或虫卵,或在肝穿刺术的穿刺针管内或组织块中发现成虫或虫卵,均有助于明确诊断。4.影像学检查(1)B超用B型超声波检查华支睾吸虫病患者时,可见肝内光点粗密欠均,有小斑片或团块状回声,弥漫性中、小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胆管壁粗糙、增厚、回声增强。 (2)CT检查可见肝内胆管从肝门向周围均匀扩张,肝外胆管无明显扩张;肝内管状扩张,胆管直径与长度比多小于1:10;囊样扩张的胆小管以肝周边分布为主,管径大小相近。少数病例胆囊内可见不规则组织块影。

诊断标准

居住或旅行于流行区,有进食生鱼或虾以及未烧熟的鱼(包括干鱼、腌鱼)史者,当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并伴肝肿大或其他肝胆系统疾病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确诊有赖于粪便直接涂片或浓缩法找虫卵。粪便多次阴性者,可作十二指肠引流,采集胆汁找虫卵。免疫学检查,如皮内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可辅助诊断。

肝吸虫病的治疗方法,肝吸虫病怎么办,肝吸虫病用药

肝吸虫病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肝病,传染科,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肝吸虫病一般治疗

西医治疗

①吡喹酮:常用剂量为每次25mg/kg,每日3次,连用2个月(总量为150mg/kg),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副作用轻而少,偶有头痛、头昏、恶心、乏力等。

②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是近年发现的高效广谱驱虫药,剂量为每次5~10mg/kg,每日2次,连服7日。副作用少,少数可有头昏、乏力、腹泻等,可自行缓解。孕妇与2岁内小儿忌用。并发胆道感染者,宜加用抗生素,无效者可考虑手术。

重症有营养不良或肝硬化症状时,应加强营养、保护肝脏、以后再考虑特殊治疗。有胆囊炎、总胆管堵塞等急性外科并发症时,应即以手术治疗。

肝吸虫病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

治法 驱虫,消积,疏肝,。

1、 主方:榧槟汤及疏肝驱虫汤处方:榧槟汤:榧子30克,槟榔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1疗程。

疏肝驱虫汤:当归9克,柴胡6克,青皮6克,榧子肉24克,百部15克,槟榔15克,赤芍12克。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1疗程。

2、 单方验方:肝吸虫一方、二方。肝吸虫一方:党参、茯苓、白术、扁豆各12克,山药15克,郁金10克,槟榔、使君子各25克,甘草5克。肝吸虫二方:郁金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炒榧子、槟榔各25克。

用法:先服一方:每日1剂,连服3~4日;再服二方,服法同上,连服5~7天为1疗程。第1疗程未愈者,可进行第2疗程。感染轻者,一般服1~2疗程可愈;感染重者,一般服至3疗程可愈,最多可服至4疗程。

3、就医网-中医如何治疗肝吸虫病,介绍:肝吸虫病是由于血吸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所造成肝、肠道损害,是具有严重危害的地方性传染病。从出土西汉尸体研究表明,早在2100年前我国已有本病的发生。因为西药对胃,肠及肝功能损害较大,有必要寻找中药治疗的有效方法。关老曾采取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治疗,同时配合服用鸦胆子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老认为,本病的发生:感染污水,肝吸虫进入人体是外因,脾胃虚弱,是内因。病在血分。治疗宜健脾,和胃,凉血,杀虫。

在具体治疗中,以复方调治整体,根据具体病情,采用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凉血利湿之品,可参见前面所述治疗法则及用药规律。以单味药治疗局部,即以鸦胆子清热、燥湿,、杀虫。鸦胆子不仅可用于治疗肝吸虫,而且对各种痢疾,、滴虫性肠炎,都有较好疗效。用其研粉装胶囊吞服,每次饭后1粒,日服3次,未见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关老取明矾味酸入肝,能祛痰燥湿、消瘀化浊、解毒,配合鸦胆子杀虫,有较好协同作用。具体用法是:明矾30克、鸦胆子15克(去皮)研粉,装1号胶囊,每次饭后一粒(约合明矾365毫克、鸦胆子183毫克),日服3次。鸦胆子配合明矾有明显杀虫效果,也开阔了中药治疗寄生虫病,的视野。(完毕)

针灸,治疗

针刺,耳,朵相应肝、胆、脾、胃穴位。食欲不振,者加胰,胆、脾;肝区疼痛,加神门、皮质下;腹胀,者加皮质下、胰胆、大肠,;失眠,者加神门、心、皮质下。每次选4~6穴,留针1个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肝吸虫病如何鉴别?

常易误诊为传染性肝炎,(可以分为黄疸,性和无黄疸性以及病毒携带者。传染性肝炎是传染性肝炎病毒由患者的大便排除,通过手、水、苍蝇污染的食品而传染给别人,其中手的作用是特别大,其次是通过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来传染的。临床上分为急性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再分为轻、中、重度)、重型肝炎(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三型)、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化。)。应与其它消化道寄生虫感染(尤以吸虫类感染)相区别。

如何预防肝吸虫病,肝吸虫病的护理措施

肝吸虫病预防

1.加强对饮食业工作人员的卫生宣传和卫生监督,不出售未经煮熟的鱼虾和污染的肉食。

2.做好粪便管理,对猫、狗、猪等的粪便应加强管理,不使未经无害处理的粪便进入鱼塘,也不能将其存放在可能与食物有接触机会的地方。同时,要防止水源的污染。

3.管理好猫、犬、猪等保虫宿主,减少其传播机会,这也是本病预防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肝吸虫病并发症,肝吸虫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肝吸虫病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胰腺炎,胆管炎,

会并发以下疾病:胆管阻塞(伴乏力,、消瘦,、黄疸,、低热,、食欲不振,,有可能是胆囊肿瘤,胆管阻塞伴右上腹绞痛,(并向肩背部放射)、恶心,呕吐,(进食后加重)、厌油等,多见于胆囊结石,,当然,引起胆管阻塞的原因还可能是肝脏,或胰,腺疾病。)、胆汁滞留、胰腺炎,。

肝吸虫病的病因,肝吸虫病有哪些原因

肝吸虫病病因主要病因:华支睾吸虫寄生于人体肝内胆管

一、发病原因

华支睾吸虫是雌雄同体的吸虫。其生活史复杂,按发育程序可分为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幼虫等八个阶段。成虫寄生在肝内胆管系统,尤其在胆管的分支部分。偶亦可见于胰腺管内。成虫虫体狭长、扁薄,前端尖细,后端较钝圆,状似葵瓜子仁。体表无棘,呈褐色半透明。大小为(10~25)mm*(3~5)mm,有口、腹两个吸盘,消化器官有口、咽、食管和分支的肠管。生殖器官系雌雄同体,其两个睾丸均呈分支状,前后排列于虫体的后端(图1)。成虫蠕动缓慢,大多吸附于胆管内壁黏膜。其虫卵是人体寄生虫卵中最小的一种,约为(27.3~35.1)μm*(11.7~19.55)μm,呈椭圆形,略似电灯泡状,壳厚,呈棕黄色,一端有陷入于卵壳中的小盖,在连接处卵壳增厚,卵内含一个毛蚴。

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多种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类。

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肝内中、小胆管内,有时移居较大胆管或胆总管,大都是吸附于胆管内壁的黏膜,以组织液和黏液中的葡萄糖或蛋白质为营养,营有性生殖。虫卵随胆汁到达肠道,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如落入池塘和溪沟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沼螺、豆螺等)吞食后,卵内毛蚴即在螺肠内孵出,穿入肠壁,在肠道周围软组织内先后发育为胞蚴、雷蚴、尾蚴。尾蚴离开螺体逸入水中,钻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鲩鱼、麦穗鱼、棒花鱼、鲫鱼及鲤鱼等)或淡水小虾体内,形成囊蚴。人或其他终末宿主动物如吃进含有囊蚴而未煮熟的淡水鱼或淡水小虾后,囊蚴外壳可被胃酸及胰蛋白酶消化,在十二指肠内幼虫脱囊逸出。幼虫沿胆总管移行至肝内胆管寄生,最后在胆小管发育为成虫。

二、发病机制

华支睾吸虫多寄居肝胆中,以组织液和黏液中的葡萄糖或蛋白质为营养,引起患者消化不良、是与不争等消化系统症状。虫体及虫卵的机械刺激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是引起患者免疫应答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肝区肿痛、胆管炎等。当大量感染时,虫体堵塞弹道,引起阻塞性黄疸。

三、病理变化

常见的病理变化有胆管阻塞、胆汁淤积,胆管上皮细胞发生脱落,继而呈腺瘤样增生,胆管壁增厚而逐渐变狭窄,胆管呈圆柱状或囊状扩张。胆管周围与门静脉周围均见纤维组织增生,以及淋巴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并向肝实质扩散。在中毒感染的儿童病例中还可出现肝硬化。华支睾吸虫感染还与原发性肝癌、胆管癌的发生密切关系。

肝吸虫病有哪些症状?

肝吸虫病症状

早期症状: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且有压痛。流行区居民慢性多次感染, 腹痛、腹泻、乏力、营养不良、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

晚期症状:少数长期反复严重感染者,最后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当成虫迁移至总胆管时,可引起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

相关症状:乏力,肚子疼,肝脏肿大,食欲不振,

一、症状

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视感染轻重而异。感染较轻者可无症状,当初次大量感染非流行区居民时,人体反应常特别显著,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黄疸、肝区疼痛,肝脏肿大且有压痛。流行区居民慢性多次感染, 可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泻、乏力、营养不良、黄疸、肝脏肿大等症状。少数长期反复严重感染者,最后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当成虫迁移至总胆管时,可引起胆绞痛和梗阻性黄疸。

二、诊断

居住或旅行于流行区,有进食生鱼或虾以及未烧熟的鱼(包括干鱼、腌鱼)史者,当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并伴肝肿大或其他肝胆系统疾病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确诊有赖于粪便直接涂片或浓缩法找虫卵。粪便多次阴性者,可作十二指肠引流,采集胆汁找虫卵。免疫学检查,如皮内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可辅助诊断。

肝吸虫病诊疗知识

最佳就诊时间: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初诊预留1天,复诊每次预留半天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每周复诊至 乏力消失后,不适随诊。严重者需入院治疗腹痛缓解后转门诊治疗。

就诊前准备: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肝吸虫病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肝病,传染科,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治愈率:60-80%

治疗周期:4-8周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寄生虫,皮内试验,血清总蛋白,肝脏B超,免疫电泳,

常用药品:马洛替酯片,吡喹酮片,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