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6 13:11:51

中满

中满是因饮食停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类证治裁·肿胀》:“食滞中满者,专消导,和中丸人们多会进食过多肥厚、甘腻的肉食,“食滞”是常有的事儿。专家提醒,节日期间要避免大鱼大肉,如出现食滞,胃口差,可用“焦三仙”以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焦三仙”即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此三味药物均具有消食化积的作用,又经常联合应用,因此称为“焦三仙”。山楂健脾开胃、消食化积,尤其对于吃过多的肉类、油腻食物引起的食滞有效。而神曲可健脾消食、解表化湿,主要是对大米、面类食物吃多了,可消谷食积滞。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常用于治疗食积不消、脾虚食少等。

中满的饮食,食疗,中满吃什么好

中满饮食宜忌

饮食适宜:1:宜吃健脾和胃的杂粮粥。2:宜吃消积化食的蔬菜。3:宜吃清热润肠的水果。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山楂山楂果可生吃或作果酱果糕,干制后入药,有健胃、消积化滞、舒气散瘀之效。山楂50-100克,煮粥喝。山药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山药200克。炒菜吃,炖汤喝。粳米粳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较多,多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有脂肪、钙、磷、铁及B族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粳米,薏米,大枣煮粥喝。饮食禁忌:1:忌吃坚果类的食物。2:忌吃油腻的肉食。3:忌吃发性的肉食。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瓜子瓜子可以引起上火咽干,肠胃的负担,消化不好等,注意多喝汤忌辛辣。芹菜200克,煮汤喝。栗子栗子油性大不好消化,脾胃不和的患者不要吃,容易引起肠胃积食, 异常的腹泻等。白菜200克,煮汤喝。大肥肉油炸的食物引起消化不好,造成胃火旺影响鼻咽部,造成肠胃的辅导引起病情加重。每天雪梨1-2个。

中满饮食原则

中满饮食保健

腹胀之人宜吃以下食物。

金橘

能理气、解郁、化痰、除胀、醒酒。《本草纲目》称它“下气快膈。”《随息居饮食谱》亦云:“金橘醒脾,辟秽,化痰,消食。”无论气滞型腹胀或是食滞型腹胀,均宜用金橘煎汤喝或泡茶饮。民间习惯做成金橘饼,腹胀时嚼食一、二枚。

佛手柑

能理气、化痰,也能消食解酲。《本经逢原》中就说它“专破滞气”。《本草便读》亦载:“佛手,功专理气快膈。”《随息居饮食谱》又称它能“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所以,凡是腹胀之人,无论是气滞或食滞引起,均宜用鲜佛手12~15克,或干品6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槟榔

能下气除胀,又能消食解酒。《用药心法》中说:“槟榔,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鹤林玉露》曾指出:“岭南人以槟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饱能使之饥,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凡气滞或食滞腹胀者均宜。然槟榔毕竟是破气耗气之物,适宜身体壮实之人短暂食用。

萝卜

能健胃消食、顺气宽中。《四声本草》中载:“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本草纲目》亦云:萝卜“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甚效。”可见,萝卜对食滞腹胀者尤宜,或捣汁饮,或煎水服。除新鲜萝卜外,萝卜子、萝卜叶、老萝卜根(即地骷髅,萝卜的老根)煎水服用,也适宜食滞腹胀之人。

胡荽

有消食下气作用,中医常用以治疗食物积滞。崔禹锡《食经》称:“调食下气。”《食疗本草》说它“至消谷能食,治肠风,热饼裹食”。《日用本草》亦认为,胡荽“消谷化气,通大小肠结气。”所以,对食积腹胀者尤宜。

青菜

能通利肠胃,无论气滞腹胀或食滞腹胀者皆宜。青菜含丰富的维生素和食物纤维,能刺激胃肠的蠕动,通利二便,帮助消化,消除腹部胀满不适。

豇豆

含多量的食物纤维和维生素,有帮助消化的作用,对食滞腹胀者尤为适宜。《四川中药志》中记载:“豇豆健脾胃,消食,治食积腹胀。”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还介绍治食积腹胀,嗳气:“生豇豆适量,细嚼咽下,或捣茸泡冷开水服。”

山楂

能消食积,特别是能消化肉积。《滇南木草》中说:“消肉积滞,下气。”《日用本草》亦载:“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本草纲目》中曾记载了邻居小儿一案,因食积黄肿,腹胀如鼓,取山楂食之,“至饱,归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凡食积腹胀者,均宜多吃些山楂。

大麦芽

能和中、消积、下气,对脘腹胀满者,食之颇宜。《医学启源》曾说:“补脾胃虚,宽肠胃。”《本草汇言》亦说:“大麦芽,补而能利,利而又能补,如腹之胀满,膈之郁结,以此发生之物而开关格,之气,则效非常比也。”

杨梅

能和胃消食,唐代食医孟诜认为杨梅“和五脏,能涤肠胃。”现代《中国药植图鉴》亦载:“治心胃气痛有效。”《泉州本草》载有一方:“治胃肠胀满,杨梅腌食盐备用,越久越佳,用时取数颗泡开水服。”

啤酒花

能健脾消食,适宜消化不良之人腹胀者服食。民间多用啤酒花10~15克,开水泡茶饮,对气滞腹胀或食滞腹胀者有效。

紫苏叶

是一种调味品,并能解鱼蟹毒,有理气除胀的作用。《日华子本草》称:“治心腹胀满”。《本草纲目》载:“紫苏叶行气宽中。”《本草汇言》中还说它“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所以,凡气滞腹胀者,尤为适宜,可用紫苏叶10克煎水服,或开水冲泡代茶饮。

砂仁

为民间常用芳香性调味品,能行气、和胃、除胀,适宜脘腹痞胀、不思饮食之人食用。明·李时珍就曾说它“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凡气滞腹胀,尤其是受凉后寒气腹胀者,尤为适宜。每天可用砂仁3~5克,捣碎,煎水服,或开水冲泡当茶饮用。

白豆蔻

是一种芳香健胃调味品,能行气、暖胃、消食、宽中、除胀,功与砂仁同。凡气滞腹胀或食滞腹胀者,均宜用白豆蔻3~5克,煎水代茶。

此外,腹胀之人还宜吃胡萝卜、橘子皮、刀豆、大白菜、芹菜、蕹菜、冬瓜、瓠子、番茄、苦瓜、茴香、薤白、橙子及茶叶等。

中满检查,中满诊断

中满常见检查

中满就诊指南

中满就诊指南针对中满患者去医院就诊时常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例如:中满挂什么科室的号?中满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医生一般会问什么?中满要做哪些检查?中满检查结果怎么看?等等。中满就诊指南旨在方便中满患者就医,解决中满患者就诊时的疑惑问题。

中满的治疗方法,中满怎么办,中满用药

中满诊疗知识

就诊科室:中医科,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2000元)治愈率:治疗周期: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中满辨证论治

中满中医治疗

《杂病源流犀烛·腹少腹病源流》治食滞中满,而痛者,用干姜、苍术、白芷、川芎、香附、姜汁之类。宿食不消,面黄,吞酸者,用丁香脾积丸,或平胃散加草蔻、枳实、半夏。

焦三仙汤饮

制作取焦山楂、焦神曲和焦麦芽各15克,以300毫升水煎煮,武火将水煮开,文火煎20分钟即可。滤去药渣取汤剂代茶饮。

疗效焦三仙常用于饮食积滞导致的腹胀腹痛、嗳气腐臭、腹泻、大便气味如臭鸡蛋等情况。

焦三仙粥

制作神曲、麦芽、山楂各10~1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先将神曲、麦芽、山楂入沙锅煎取浓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粥。两餐间当点心服食。

疗效健脾胃,消食积,散淤血。适用于食积停滞、腹痛、腹泻等。

中满如何鉴别?

中满鉴别诊断

中医所谓的湿盛中满,是指由于脾胃位于中焦,所以一旦脾胃虚弱,则中气不足,,消化运作之力不足,导致胃中湿邪过于强盛,以致出现涨气、痞积、满闷、胀痛等症。由于炙甘草性温,味甘,补虚劳,扶中气,属于温补气药,所以这种情况下不能用甘草。如果此时用甘草的话就有可能使病情加重,因为甘草的滋补性质会壮大病情。

如何预防中满,中满的护理措施

中满预防

中满并发症,中满会引发什么疾病

中满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副鼻窦炎,脑血管瘤,月经失调性不孕症,发作性睡病,指疔,颅咽管瘤,瘀证,脑囊虫病,垂体性侏儒症,郁冒,郁证,

中满的病因,中满有哪些原因

中满病因

中满疾病病因

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属中医胃脘痛或痞满,的范畴。

   1.胃肠道疾病

(1)胃部疾病: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及幽门梗阻,等。

(2)肠道疾病:常见于肠结核,、痢疾,、肠梗阻,及习惯性便秘,等。

(3)其它:胃肠神经官能症。

2.肝、胆与胰腺疾病

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变,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

常见于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

常见于心力衰竭、肠系膜动脉硬化,症、肠系膜动脉梗塞等。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胀。

5.急性感染性疾病

如败血症、重症肺炎,及伤寒,等。

6.其它

可见于手术后肠麻痹、肺气肿,、哮喘,病、低钾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脊髓病变、药物反应、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结缔组织疾病及甲减等。

中满有哪些症状?

中满症状

早期症状:脘腹胀满,甚则可见有块坚硬疼痛之证。

晚期症状:肿胀之病,原有内外之分,盖中满者,谓之胀;而肌肤之胀者,亦谓之胀。

中满症状诊断

①脘腹胀满,甚则可见有块坚硬疼痛之证。《医林绳墨·臌胀》:“中满,之症,中气满闷,当胸之下,胃口之上,一掌之横,按之坚石,有形作痛,此名中满者也。由其忿怒太甚,不能发越,郁结中州,痰涎停住,乃成满也。”

②肿胀,症状之一。见《景岳全书·肿胀》:“肿胀之病,原有内外之分,盖中满者,谓之胀;而肌肤之胀者,亦谓之胀。”

中满基本知识

就诊科室:中医科,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2000元)

治愈率:85%

治疗周期:2-4周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常用药品:中满分消丸,中满分消丸,五味沙棘散,

食材禁忌菜谱禁忌小吃禁忌特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