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13:44:58

肾毒性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发病原因_肾小管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一、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发病原因

 

 1.Ⅰ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1)原发性肾小管功能多有先天性缺陷,可为散发,但大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有隐性遗传及散发病例。

  (2)继发性主要因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系统性疾病、与肾钙化相关的疾病、药物及毒物导致的小管损伤、小管间质病、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肾病、高草酸尿、肾移植等疾病导致。

 

 2.Ⅱ型(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的病因比较复杂。凡是累及到肾小管功能的各种原发病均能导致近端RTA。如多发性骨髓瘤、Wilson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此外某些药物毒物也可以通过损伤小管间质而诱发本病。

3.混合性肾小管酸中毒(Ⅲ型RTA)

  其特点是Ⅰ型和Ⅱ型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均存在。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明显,尿中大量丢失碳酸氢根,尿可滴定酸及铵离子排出减少,治疗与Ⅰ型Ⅱ型相同。

4.IV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高血钾型肾小管酸中毒的主要原因:醛固酮缺乏伴有糖皮质激素缺乏;单纯醛固酮缺乏;醛固酮耐受三者。此型RTA在成年人中多为获得性。醛固酮绝对不足可以是由于原发的肾上腺功能异常,也可继发于各种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导致的低肾素血症;醛固酮相对不足多与梗阻性肾病、移植肾排异和药物损害所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病有关。

二、肾小管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因肾小管受损的部位及严重程度而异,但共同的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

 

 1.Ⅰ型

  除酸中毒外,明显的临床征象有生长发育迟缓、多尿,在隐性遗传的远端肾小管酸中毒中还并发有神经性耳聋,耳聋的发病时间,从出生带年长儿时间不等。

2.Ⅱ型

  除阴离子间隙正常的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外,骨病发生率在20%左右,主要为骨软化症或骨质疏松,儿童可有佝偻病。尿路结石及肾脏钙化较少见。由于RTA本身疾病的隐匿性,此类患者常因其他合并的症状就诊,如幼儿期发育迟缓、眼部疾病、智力低下等。

3.Ⅲ型(混合型)

  混合性肾小管酸中毒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明显,尿中大量丢失碳酸氢根,尿可滴定酸及铵离子排出减少,治疗与I型II型相同。

 

 4.Ⅳ型

  患者除有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外,主要临床特点为高钾血症,血钠降低。患者因血容量减少,有些患者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各型肾小管性酸中毒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在继发性患者中还有原发性疾病的临床表现。

三、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检查

1.血液生化

  所有各型病人都有血pH值降低。只有不完全性Ⅰ型病人血pH值可在正常范围内。Ⅰ,Ⅱ型血钾降低,Ⅲ型正常,Ⅳ型增高。在严重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时可有继发性血氨增高。

 

 2.负荷试验

  对不完全性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可做氯化铵负荷试验帮助确诊。试验方法为在禁食酸性或碱性药物后,口服氯化铵0.1g/kg,3次/d,连服5天,在血pH值下降时,尿pH值仍不能降到5.5以下则可诊断为不完全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口服氯化钙0.2g/kg,5小时后,尿pH值不能降到5.5以下即表明尿酸化有障碍,可诊断为不完全性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对于Ⅱ型RTA疑似病例,可行碳酸氢盐重吸收试验,嘱患者口服或者静脉滴注碳酸氢钠,如碳酸氢根的排泄分数>15%即可确诊。

 

 3.心电图检查

  低钾血症者有ST段下移,T波倒置,出现U波。

 

 4.X线和骨密度

  有佝偻病或骨软化者可做X线照片和骨密度测量。

四、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治疗方法

  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肾小管性酸中毒首先应治疗原发性疾病。如果原发性疾病可得到治愈,肾小管性酸中毒也可随之治愈。对原发性疾病不能根治者,则只能和遗传性肾小管性酸中毒一样采取下列对症治疗。

1.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治疗

  首先,补充碱剂以纠正酸中毒。与近端RTA不同,补碱量较少,但仍然需要补充足够的碱以平衡酸的产生,常用枸橼酸钾,也可以用碳酸氢钠,但是钠盐有可能加剧低钾血症。补充钾盐以纠正低钾血症。如氯化钾片剂、氯化钾缓释胶囊、枸橼酸钾等。再次,防治肾结石、肾钙化和骨病。

 

 2.Ⅱ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治疗

  能进行病因治疗者,首先对因治疗。患者丢失较多的碳酸氢根,因此需要补充的碱量也比较大(约24小时10~20mmol/Kg)。目前推荐使用枸橼酸钠、枸橼酸钾混合物,因为枸橼酸代谢可以产生碳酸氢根,需要注意每日剂量应分多次服用,尽可能保持日夜复合平衡。但是补碱治疗的药物剂量大且口感差,因此患者长期依从性差。合用噻嗪类利尿剂可以减少碱的用量,但缺点是可能使低钾血症加剧。

  由于在近端小管中碳酸氢根的重吸收是通过NBC与钠离子的重吸收相藕联,因此患者尚需限盐饮食,以减少细胞外容积,促进肾小管对碳酸氢根的重吸收。

  为控制骨病,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可予活性维生素制剂。

 

 3.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治疗

  治疗方法和预后取决于潜在的病因,应了解患者的病史,特别是药物史。除此之外,控制血钾至关重要,避免任何潴钾的药物和高钾饮食。补充盐皮质激素,不仅可纠正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而且可以纠正高钾血症。常用药物为氟氢可的松。呋塞米可增加尿钠Na,Cl-,K和H排泄,故也可用以治疗Ⅳ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病人。与氟氢可的松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

 

 4.混合性肾小管酸中毒Ⅲ型的治疗同近端及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治疗。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发病原因_肾小管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发病原因_肾小管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各型肾小管性酸中毒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在继发性患者中还有原发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在严重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时可有继发性血氨增高。4.混合性肾小管酸中毒Ⅲ型的治疗同近端及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治疗。

阅读:1113 收藏:104 分享:92


中毒性肾病是怎么回事,得了中毒性肾病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中毒性肾病是怎么回事,得了中毒性肾病应该怎么治疗和护理

一、中毒性肾病的病因1.中毒:为直接损伤作用,故与暴露强度(剂量×时间)有密切关系,毒物直接损伤肾脏细胞,造成膜功能及结构损伤、损伤细胞内酶蛋白,导致酶活性抑制、引起细胞内离子特别是钙离子及自由基代谢紊乱。近年的研究还发现,线粒体也是化学物毒性的主要靶部位,可引起其通透性改变、氧利用障碍

阅读:1422 收藏:171 分享:43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饮食禁忌_如何检查抗菌药中毒性肾病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饮食禁忌_如何检查抗菌药中毒性肾病

一、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检查方法1.血常规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达80%,但持续仅1~2天;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血小板常正常,有时有轻度贫血,其原因可能为间质小管损伤影响促红素生成以及肾衰毒性物质潴留有关;血IgE升高及TBM抗体阳性。2.尿常规2/3患者有镜下血尿;白细胞尿、无菌性脓尿

阅读:821 收藏:119 分享:24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护理_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护理_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抗菌药中毒性肾病的病因(1)肾脏毒性的抗菌药:如两性霉素B、新霉素、头孢菌素Ⅱ等有直接的肾毒性作用,而青霉素G、头孢菌素(Ⅳ、Ⅵ)等可因过敏而引起肾损害。(2)年龄及肾功能状态:在老年患者及原有肾脏病者,肾毒性发生率明显高而且严重。(3)有效血容量及肾血流量的变化:当血容量减少导

阅读:724 收藏:88 分享:19


慢性肾盂肾炎会发展成尿毒症吗,慢性肾盂肾炎需要检查什么

慢性肾盂肾炎会发展成尿毒症吗,慢性肾盂肾炎需要检查什么

一、慢性肾盂肾炎会发展成尿毒症吗复杂性尿路感染,在尿路有功能性梗阻或器质性梗阻时,才可能会发生慢性肾盂肾炎。多数患者可有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的病史,部分病人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表现为乏力、低热、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等一般症状,常有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表现,如肾小管功能受损时可出现夜尿增多、低渗尿和低比重尿。慢性

阅读:1338 收藏:141 分享:36


小心慢性肾盂肾炎导致尿毒症

小心慢性肾盂肾炎导致尿毒症

慢性肾盂肾炎如果长期治疗不愈,并且反复发作,最后会导致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反过来,得了尿毒症的病人,如继发肾感染,又成为加剧尿毒症的因素。临床上往往见到这样的情况,一旦肾感染得到控制,尿毒症症状往往可减轻,称之为可逆因素。尿毒症合并

阅读:526 收藏:175 分享: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