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2 18:20:33

伤寒论 伤寒卒病论集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伤寒卒病论集

伤寒卒病论集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

阅读:738 收藏:167 分享:72


汗证伤寒论之辩证,汗证的辨证论治

汗证伤寒论之辩证,汗证的辨证论治

一、汗证的概述小儿汗证是指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安静状态下,全身或某些部位较正常儿童汗出过多的一种病证。多见于2—6岁的小儿。新生儿时期,由于汗腺尚未发育完善,尤其是未成熟儿,在出生后几周或数月之内,极少出汗,随着生长发育的日臻完善,加上小儿又

阅读:329 收藏:64 分享:89


伤寒论辨脉法第一

伤寒论辨脉法第一

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凡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六日当剧

阅读:1694 收藏:251 分享:7


伤寒论平脉法第二

伤寒论平脉法第二

平脉法第二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

阅读:1393 收藏:288 分享:79


“伤寒杂病论”里养生秘方

“伤寒杂病论”里养生秘方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方之祖”,其中的养生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是张仲景养生学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正如《伤寒杂病论·自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之语所云,仲景之学。由上可知,津液抗病作用及津液抗病思想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充分反映。《伤寒杂病论》中的饮食药物系指既可食用,又能防治疾病的动植物及其加工品。

阅读:1752 收藏:265 分享:335


姚荷生伤寒论疾病,疾病并不可怕

姚荷生伤寒论疾病,疾病并不可怕

一、伤寒论是什么《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伤

阅读:100 收藏:280 分享:90


中医养生文化:《伤寒论》中的特殊煎法

中医养生文化:《伤寒论》中的特殊煎法

《伤寒论》非常重视药物的煎煮方法。除了常见的先煎后降、溶化、内服的方法外,还有一些更特殊的煎煮方法。这些特殊的煎煮方法往往被广大中医在开药方时所忽视,从而影响了中药汤剂疗效的正常发挥。清酒并煎的目的是促进气血,经络,调和阴阳,促进药物作用,促进关节痛和阳。从医生处方到配药,上述处方的特殊煎药方法在不同程度上被忽视。超过一半的中国医生没有告知或“脚注”这些特殊的煎药方法的处方,如去渣和再次油炸,共同油炸酒精和药物,和米饭煮熟的汤。

阅读:564 收藏:389 分享:114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伤寒论》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伤寒论》

《伤寒论》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东汉末年张仲景撰于公元200~205。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伤

阅读:1129 收藏:63 分享:39


中医养生文化:《伤寒论》宋本应归入春华本

中医养生文化:《伤寒论》宋本应归入春华本

春华的《伤寒论》是一部六朝传记。北宋淳化三年所载《太平盛辉方》卷八,故名《淳化伤寒论》。这是北宋校正医书局编辑的宋版《伤寒论》和《千斤方毅》的十个校订本之一。宋本第一卷十分重视淳化的《脉辨》。这本书的名字是“数一数脉搏,阻止它回到另一个人身上。他没有“纵”字,但春华的《伤寒脉辨》是“纵”字。宋本《伤寒论序》说“打开宝藏时,是我使高季冲编的”,或为不懂古义的人而改。

阅读:707 收藏:125 分享:267


伤寒与副伤寒哪个危害更大,伤寒与副伤寒的注意事项

伤寒与副伤寒哪个危害更大,伤寒与副伤寒的注意事项

关于伤寒与副伤寒,想必大家都会有点陌生。其实啊,伤寒与副伤寒就是一种影响消化系统的疾病。得了伤寒与副伤寒后,人的健康状况会越来越差。不仅会四肢感到无力,严重的难以进食。那么,关于伤寒与副伤寒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伤寒与副伤寒的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有那些呢?首先,水果需要做到榨汁饮

阅读:1212 收藏:136 分享: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