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8 23:09:24

生理需求 家长需关注新生儿的心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基本、最起码的需求。如满足解饥、御寒、睡眠等所需的食物、衣服、住所等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如果不能得到最低程度的满足,人类就无法继续生存和繁衍。因此,生理需求是人类第一需求。对于一个处于极端饥饿状态的人来说,食物是他最迫切的、独一无二的需求目标,而欣赏音乐的愿望、获得一辆小汽车的愿望统统被忘记或退居第二位。

“宝贝,饿了吗?妈妈来了这就给你吃奶,朵朵最乖了。”陈蓉一边抱起宝宝一边温柔的跟她说话。朵朵吃到了奶,再加上妈妈轻柔的抚摸她很快安静下来了,吃饱喝足之后朵朵丢开了奶头,很专注的看着妈妈。四目相对,陈蓉似乎读懂了女儿的意思:妈妈真好!

宝宝降生了,历经十月怀胎、分娩之苦的妈妈成了家里的功臣和重点照顾的对象,宝宝更成了关注的焦点,可是,人们对新生宝宝的关心几乎都是停留在他身体是否健康,或者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需要换尿布等生理需求上。其实,这个阶段的宝宝更需要心理上的满足。

您知道吗?

美国心理学家施皮茨经过调查发现,育婴室如果不用保育员,仅采用机械化喂奶,隔绝婴儿与人接触,结果导致婴儿的生理与心理发育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育婴室如果换上保育员对婴儿进行护理,并且规定每天抱起婴儿的时间和次数,解决婴儿皮肤饥饿的困扰并使之享受到怀抱温暖,结果婴儿不仅睡眠、吃奶都较以前有很大的进步,患病率也大大降低。

☆让母爱温暖宝宝的心

宝宝一出生就想和父母做心灵上的交流,他们哭叫的时候是希望引起关注,笑的时候也希望有人来感受他的快乐。父母可不能认为宝宝啥都不懂而忽略了他的心理需求,应给予婴儿必要的爱抚、触摸和搂抱来满足他。

婴儿期的心理卫生,对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否得到充足的母爱,决定婴儿日后能否形成自信、开朗、活泼的性格。作为妈妈,即使家庭条件再好,工作再忙,也不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找来保姆或让自己的长辈来照料孩子,把宝宝的吃喝拉撒睡全都扔给他们。要知道,母爱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喜欢把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看作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激情宣言,其实很多时候,宝宝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适。宝宝一出生就彻底告别了安静、温暖、舒适的子宫,突然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迎接他的是护士的检查清洁、测量身高体重、留手印脚印……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宝宝的需求。其实,我们的宝宝最想要的是妈妈温暖的怀抱,想再次听到妈妈那熟悉的心跳声。这时,母亲即使经历了长时间分娩痛苦,消耗了所有的体力,应该尽力尽早地满足宝宝最基本的需要,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抚摸,也会让宝宝很满足。

☆抓住关键期给宝宝安全感

新生儿一出生就已经具有很多的原始的神经反射,最重要的是吸吮反射,出生后20-30分钟时吸吮反射最强烈,迫切的想吃到母亲的乳头,如果错过了这个黄金时间,反射减弱甚至会影响母乳喂养的顺利开始。在洗了涮了之后,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最佳的时期,让宝宝可以躺在妈妈的怀里,吸吮乳汁,感受温热的胸膛,体验绝妙的触觉感受,这可以让宝宝安静,从内心里感觉到安全。

博士说:安全感是新生宝宝健康成长的关键,具备了安全感,宝宝就能积极地认知这个新世界。

☆心灵的慰藉也需合理刺激

新生儿出生后认知功能也基本完善,一个一天睡20多小时、毫无表情、不具生存能力的小宝贝,已经有了认知学习的可能性,我们可不能小瞧他的能力!您知道吗?

巴甫洛夫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如果在婴儿出生的第三天对他进行教育,那就迟了两天了。”

新生儿出生以后,有些家长为了宝宝的舒适,把他置于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中。其实,从胎儿的第28周开始,听觉就已经形成了,他已经习惯了有点吵吵嚷嚷的环境了。现在突然周围 没了声音,他发展健全的听觉系统竟然很难收集到声音,这对宝宝听觉的发展很不利,限制了宝宝对新环境的认知。因此,新生儿的环境要尽量近似与母体的环境,不能悄无声息,也不能太吵闹,光线要柔和,还必须保证新生儿在这个环境里可以获得保证他正常发育的各种刺激。宝宝出生第一个月,是他感觉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刺激非常必要,而且要非常丰富。

总之,满足婴儿的心理需求,培养婴儿健康的心理,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需要了解如上所说的一定规律和秩序。关键要做到的是:以爱来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

余博士温馨提示

根据神经反射的建立和最初心理现象形成的特点,我们必须去关注新生儿的心理需求。

1.母亲应及早训练与建立新生儿主动寻找食物的条件反射。在喂奶时,应用亲切温柔的话语与宝宝交流,言语刺激和情感的共鸣能帮助建立婴儿的神经反射,这是最初的智力开发内容,对促进心理现象的萌发和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

2.母亲应及时哺乳.饱腹感、抚慰感会使婴儿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种舒适感所带来的愉快情绪,有利于宝宝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发展与形成。

3.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出生后第一个月的脑发育,又是心理活动健康发展的基础。安静舒适的环境,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对婴儿的脑发育极有好处,母乳喂养对婴儿的脑发育更有益处,也有利于宝宝的心理健康发展。

4.啼哭本是婴儿的天性,也是婴儿在不会说话时表达感情的语言。不哭不闹的沉默婴儿多是母子间缺乏爱抚的产物。父母对孩子的哭闹熟视无睹、冷淡、拒绝,会造成婴儿心理闭锁。

家长需关注新生儿的心理需求

家长需关注新生儿的心理需求

宝贝,饿了吗?妈妈来了这就给你吃奶,朵朵最乖了。陈蓉一边抱起宝宝一边温柔的跟她说话。朵朵吃到了奶,再加上妈妈轻柔的抚摸她很快安静下来了,吃饱喝足之后朵朵丢开了奶头,很专注的看着妈妈。四目相对,陈蓉似乎读懂了女儿的意思:妈妈真好!宝宝降生了,历经十月怀胎、分娩之苦的妈妈成了

阅读:472 收藏:384 分享:227


抚触是宝宝生理心理的双重需求

抚触是宝宝生理心理的双重需求

宝宝出生一周,触觉敏感性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宝宝对身体接触,特别是对手心和脚心的接触非常敏感。随着宝宝的成长,每个阶段其表现出来的触觉发育标准会有所不同。父母可以找专业人士指导,按照一定的步骤给宝宝按摩,做抚触操。或者经常轻柔地捏捏挠挠宝宝的小脚小手小耳朵小脸,摸摸宝宝的身体,根据宝宝的大小以适当

阅读:901 收藏:365 分享:126


新生儿也有心理需求

新生儿也有心理需求

宝宝出生后,父母不仅仅要护理好宝宝的身体,根据新生儿期简单的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最初心理现象形成的特点,其心理卫生也是不能忽略的。新生儿也有心理需求为了满足新生儿的心里需求,父母们需要做好下面的工作,以满足新生宝宝的心理

阅读:86 收藏:37 分享:138


婴儿不仅只要生理需求

婴儿不仅只要生理需求

婴儿是指一周岁内的小儿。很多人都认为,婴儿是最好照顾的,尤其是前六个月只要让他吃好睡好就行了。美国心理学家施皮茨经过调查发现,如果育婴室不用保育员,仅采用机械化喂奶,使婴儿不与人接触,结果婴儿的生理与心理的发育都受到影响。后来增加了保育员,规定了每天抱起婴儿的时间和次数,从而使婴儿解决了皮肤

阅读:368 收藏:367 分享:34


蜂蜜适合老人生理需求

蜂蜜适合老人生理需求

而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为大家介绍一种调理老人身体的饮食方法,蜂蜜适合老人生理需求,而且也并不是昂贵的药品,就也可以达到调理的功效我们现在就一起来了解吧!蜂蜜适合老人生理需求蜂蜜是很适合老年人生理需要的营养珍品,国外早就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显著降低,而对果糖的利用率则变化不大。此外,蜂蜜增强老年人的抵抗力,并对老年性疾病有防治作用。

阅读:1737 收藏:111 分享:0


孕妈妈性的需求降低受生理和心理影响

孕妈妈性的需求降低受生理和心理影响

升级为准妈准爸的你们一定会关心孕期的sex生活!如何能在有了宝宝的幸福感上在添加上“性福”感呢?小编为你解答!当你获知,身体里开始孕育另一个小生命时,尤其是初次怀孕,紧张兴奋的情绪还未平和。你也许会有不少关于对性生活的疑虑或担忧,却羞于询问。让小编来帮你扫除尴尬,再续“性福”生活吧!读者来信老公

阅读:676 收藏:202 分享:293


吃零食是孩子的生理需求

吃零食是孩子的生理需求

父母全盘否定零食的做法以及爷爷奶奶纵容吃零食的做法同样都是不可取的。小孩子爱吃零食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吃零食是孩子的生理需求。健康吃零食有三大原则,首先是不能大量吃。大量吃零食,就会直接地占去对成长有帮助的主食的位置,使肠道难以吸收到足够的营养,以供身体生长发育。第三父母或长辈不要将零食作为奖励、惩罚、安慰或讨好孩子的手段,让孩子养成以吃零食作为“交换条件”的坏习性。在吃零食的时候,家长也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如体积小的花生、糖、果冻等,以免引起窒息意外。

阅读:647 收藏:368 分享:51


婴儿不仅仅只有生理需求

婴儿不仅仅只有生理需求

婴儿是指一周岁内的小儿。很多人都认为,婴儿是最好照顾的,尤其是前六个月只要让他吃好睡好就行了。然而研究发现,婴儿不只有生理需求,还有心理需求,他们会要求和父母做心灵上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当他们哭叫的时候希望有人回答,笑的时候希望有人对着他们笑,他们希望母亲和家人给予爱抚、触摸和搂抱。美国心理学家施

阅读:236 收藏:371 分享:88


产后生理需求真的会变强?

产后生理需求真的会变强?

正常身理的人都会有生理需求,俗话说性乃人之本性,生命之源泉。关于性生活,有这样的说法:男人的性精力随着年龄增加逐渐降低,而女人在某个年龄段会突然性欲高涨,比如生完孩子的女人。有位网友对此感到疑惑:难道女人的生理构

阅读:527 收藏:58 分享: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