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04 21:11:35

太溪 穴在哪里?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太溪穴在哪里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出处

《灵枢·本输》:“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

穴名解析

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于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与内踝尖平齐处取穴。

简易取法

由足内踝尖往后推至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间之中点)即是本穴。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

功用

益肾滋阴,培土生金。

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小便频数,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2、呼吸系统疾病:气喘,胸痛,咯血,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3、五官科系统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4、运动系统疾病: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5、其它:消渴,失眠,健忘,月经不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操作方法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2、深刺透昆仑穴,局部酸胀,麻电感向足底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痛,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肺气肿,咳嗽,喘息,神经衰弱,腰痛,下肢瘫痪,足跟痛,急救,热病后四肢厥冷,心内膜炎,胸膜炎,乳腺炎,膈肌痉挛,呕吐,便秘等。

穴位养生

一是按摩这个穴位,有清热生气的作用;二是长期按压此穴,能够益肾、清热、健腰膝、调节内脏,并且对肾炎、膀胱炎、归经不调、遗尿、遗精、神经衰弱、腰痛、足底疼痛等病症具有一定的调节和缓解作用;三是通过刮按这个穴位,还能够有效治疗女性子宫话疾患;四是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对于咽喉肿痛、耳鸣、失眠,脱发、齿痛、气喘、胸闷、咯虹、健忘等症状,也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调理作用。

在取穴的时候,要正坐垂足,抬起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膝盖上;用另一侧的手轻握脚,四指放在脚背上,大拇指弯曲,从上往下刮按,有胀痛感。(注意,不要用力过度,尤其孕妇更要特别小心用力),左右脚上的穴位,每天早晚各刮按l~3分钟。

太溪穴在哪里?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太溪穴在哪里?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太溪穴在哪里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大溪名意与此穴同。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于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与内踝尖平齐处取穴。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痛,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肺气肿,咳嗽,喘息,神经衰弱,腰痛,下肢瘫痪,足跟痛,急救,热病后四肢厥冷,心内膜炎,胸膜炎,乳腺炎,膈肌痉挛,呕吐,便秘等。

阅读:155 收藏:241 分享:96


几乎可抗百病——太溪穴,不了解太可惜了

几乎可抗百病——太溪穴,不了解太可惜了

揉太溪穴就能补上肾阴。有人得了肾炎,排不出尿来,揉太溪穴也能帮助把尿毒解掉。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脚冰冷,每天晚上睡觉前刺激太溪穴,坚持一周时间,手脚就会变得暖暖的。

阅读:378 收藏:262 分享:297


太溪-下肢内侧

太溪-下肢内侧

足内侧部,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灵枢本输》: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者中也。《医学入门》:内踝后五分;《循经考穴编》:踝骨尖平。

阅读:141 收藏:439 分享:287


太溪穴位位置图

太溪穴位位置图

太溪穴,也叫大溪穴。太溪穴具有不少对我们养生非常有效果的作用。太溪穴位位置图太溪穴位于足内侧,足内踝(高点)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的名词解释太溪穴,经穴名。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太溪穴”。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阅读:333 收藏:347 分享:265


温暖手脚——太溪穴

温暖手脚——太溪穴

很多年轻的女性一到冬天手脚就特别冷,白天捧着热水袋,晚上睡觉抱着热水袋。手脚冷是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环不良,导致手脚或身体的温度下降而引起的一种自我感受。因为女性的正常体温本来就比男性略{氏,同时女性肌肉较少,产生的热量也较少。特别是在一些特殊

阅读:828 收藏:422 分享:22


牙龈→肿痛→取穴太溪

牙龈→肿痛→取穴太溪

儿童在换牙期间出现的牙痛症状属于正常现象,只要对太溪穴按摩,就能缓解或消除疼痛。若因龋齿引起的牙痛病症,要到口腔医院堵漏,康复期间可按摩太溪穴,调节坏牙龈神经功能,有益于牙龈的气血循环。按摩完牙龈,将唾液分三口咽下,闭目养神十分钟,再按摩太溪穴,提升牙神经的抗病能力。在防治牙痛病症时,可运动腰关节,同时按摩太溪穴增强膂功能。

阅读:176 收藏:482 分享:184


全身第一大补药——太溪穴!

全身第一大补药——太溪穴!

太溪穴在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太溪是全身的大补:太溪穴不但是肾经的大补穴,还是全身的大补穴。大家都知道足三里穴是强身大穴,但如果与太溪穴相比,足三里穴偏重于补后天,太溪穴偏重于补先天。揉太溪穴就能补上肾阴。如果一边按揉太溪穴一边做吞咽动作,就可以补充肾气,病情当时就会有所缓解。女性朋友容易手脚冰冷,每天晚上睡觉前刺激太溪穴,坚持一周时间,手脚就会变得暖暖的。

阅读:19 收藏:427 分享:35


中医特效穴位按摩太溪穴

中医特效穴位按摩太溪穴

跟我学穴位按摩盘腿正坐,用左手拇指指腹按压右侧的太溪穴,按压时先按顺时针方向旋按20次,然后再按逆时针旋按20次,然后以相同的手法用右手拇指指腹按压左侧的太溪穴。

阅读:613 收藏:461 分享:83


【每日一穴】太溪穴:滋阴益肾

【每日一穴】太溪穴:滋阴益肾

足少阴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

阅读:51 收藏:48 分享:80


太溪穴位怎么找,准确位置图

太溪穴位怎么找,准确位置图

太溪穴在哪里,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中医认为,常按摩太溪穴可补益肾气,固精护肾。太溪穴在哪里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于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与内踝尖平齐处取穴。主治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小便频数,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阅读:364 收藏:367 分享: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