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4 22:54:52

病毒性肝炎 丁型的病因,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丁型病毒性肝炎的饮食,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 以肝脏炎症好久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感染性疾病,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黄疽等,有的病发程迁延或反复作成为慢性;少数人发展成为重症肝炎,重症肝炎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昏迷,肝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及继发性感染,

一、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完整的HDV颗粒呈球形,直径35~37nm,内含HDV RNA及HDAg,其外壳为HBsAg。HDV RNA是HDV的基因组,由1679~1683个核苷酸组成,呈单链、环状,并可折叠成不分支的杆状结构。HDV-RNA有9个编码区(ORF),ORF5可编码HDAg。HDAg是一种核蛋白,能使机体诱生抗-HDIgM及抗-HDIgG。抗-HDIgM出现较早,一般在急性HDV感染的早期即呈阳性,恢复期逐渐消失,抗-HDIgM持续高滴度提示病情慢性化。抗-HDIgG出现较晚,多在发病后3~8周出现可保持多年低滴度阳性,病情活动时抗-HDIgG升高。现症感染常表现为抗-HDIgM阳性,既往感染则抗-HDIgM阴性,而抗-HDIgG阳性。抗-HD不是中和抗体,阳性时仍可有传染性。

  HDV感染可明显抑制HBV DNA的合成。血清学检测证明,HDAg出现与血清中HBV DNA减少一致,当HDAg表达增加时,HBV DNA减少。在HDAg表达处于高峰时,HBV DNA常已消失,但随着HDAg阴性和抗-HD的出现,HBV DNA又恢复至原来水平。既往认为HDV的装配依赖于HBsAg的合成,它的复制与表达也需要HBV或其他嗜肝病毒的协助。体外转染试验证明HDV-RNA的复制和HDAg的表达并不需要嗜肝病毒的帮助,HDV本身可以独立完成,但在形成完整的HDV时,必须由嗜肝病毒为其提供外壳才能完成。

二、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尿  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在黄疸出现前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即可阳性。

  3.肝功能试验

  (1)血清胆红素:病人在黄疸期血清胆红素逐日升高,多在1~2周内达高峰。

  (2)血清酶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在黄疸出现之前就开始上升,在病极期达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极高的酶活性,恢复期随血清胆红素缓慢下降。慢性肝炎时ALT可反复波动,重型肝炎在胆红素急剧上升时ALT反而下降,称为“酶疸分离”,这是病情重笃之征象。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ST约4/5存在于细胞线粒体(ASTm)、1/5在细胞液(ASTs)中,线粒体损伤时,血清AST明显升高,反映肝细胞病变的严重性。

  在病毒性肝炎时,ALT值高于AST值,尤其在急性病例,AST增高幅度不及ALT。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变持续活动时ALT/AST比例接近1,肝硬化时AST、增高常较ALT显著。

三、丁型病毒性肝炎的饮食

 

 一、丁型病毒性肝炎食疗方

  (1)加味茵陈粥:茵陈30~60克,香附6克,白糖适量,粳米100克。香附研末,先煎茵陈取汁去渣,并与淘净粳米煮粥,沸后加香附末,最后调入白糖即成。每日2次,温热服。

  (2)口蘑肉末炖豆泡:口蘑100克,肉末100克,豆腐500克,葱10克,姜5克,料酒2克,肉汤100毫升,胡椒面2克,精盐5克,酱油5克,鲜豌豆20克,植物油500克(耗50克)。将豆腐切成小方块,入热油锅中炸成金黄色捞出;炒锅烧热,入油放入肉末煸炒,入葱、姜末,倒入料酒、酱油、肉汤、放胡椒面、盐、炸豆腐泡、口蘑、鲜豌豆,烧10分钟即可。

二、丁型病毒性肝炎吃哪些对身体好?

  1、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一般每日以8400~10500千焦(2000~2500千卡)比较适宜。

  2、碳水化合物,一般可占总热能的60~70%。

  3、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应增加蛋白质供给,一般应占总热能的15%,特别应保证一定数量优质蛋白,如动物性蛋包质、豆制品等的供给。

三、丁型病毒性肝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过去提倡的肝炎的高热量疗法是不可取的,因为高热量虽能改善临床症状,但最终可致脂肪肝,反而会使病情恶化,故弊大于利。

  2、过去采用的高糖饮食也要纠正,因为高糖饮食,尤其是过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会影响病人食欲,加重胃肠胀气,使体内脂肪贮存增加,易致肥胖和脂肪肝。碳水化合物供给主要应通过主食。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迄今尚无满意的抗丁型肝炎病毒治疗药物。国外有报告应用基因重组的干扰素α,剂量高达9×106U,每周3次肌内注射,疗程12个月,治疗慢性HDV/HBV感染,可使50%的病人生化异常得以持续缓解,HDV RNA受抑制,并有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善。但其远期疗效尚难巩固。干扰素与其他抗病毒制剂联合应用亦未能提高疗效。曾有报告用膦甲酸治疗HDV/HBV同时感染引起的急性重型肝炎,8例Ⅱ度以上肝性脑病的患者予160mg/(kg·d)治疗12~14天有6例存活,但对慢性HDV/HBV肝炎的疗效尚难肯定。

  1996年Zavaglia等报告12例乙/丁重叠感染的慢性肝炎,随机分为两组,6例用胸腺素a,900μg/m2,每周2次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另6例作为空白对照。停药后随访至12个月,治疗组有2例ALT复常,HDV RNA转阴,对照组无一例ALT复常或HDV RNA转阴,因病例数太少,尚需进一步积累资料。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丁型病毒性肝炎的饮食,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检查,丁型病毒性肝炎的饮食,丁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一、丁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完整的HDV颗粒呈球形,直径35~37nm,内含HDVRNA及HDAg,其外壳为HBsAg。HDVRNA是HDV的基因组,由1679~1683个核苷酸组成,呈单链、环状,并可折叠成不分支的杆状结构。HDV-RNA有9个编码区(ORF),ORF5可编码HDAg。HD

阅读:1934 收藏:26 分享:31


引发病毒性肝炎的病因,防治病毒性肝炎

引发病毒性肝炎的病因,防治病毒性肝炎

一、病毒性肝炎的5大病因人类对各型肝炎普遍易感,各种年龄均可发病。甲型肝炎感染后机体可产生较稳固的免疫力,在本病的高发地区,成年人血中普遍存在甲型肝炎抗体,发病者以儿童居多。乙型肝炎在高发地区新感染者及急性发病者主要为儿童,成人患者则多为慢

阅读:258 收藏:71 分享:16


乙型病毒性肝炎怎样预防,,怎样才能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确诊乙型病毒性肝炎需要做什么检查,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方式

乙型病毒性肝炎怎样预防,,怎样才能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确诊乙型病毒性肝炎需要做什么检查,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方式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怎样预防1.管理传染源对于乙型肝炎病人可不定隔离日期,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对恢复期HBsAg携带者应定期随访。对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

阅读:986 收藏:123 分享:14


引发病毒性肝炎的病因,防治病毒性肝炎_

引发病毒性肝炎的病因,防治病毒性肝炎_

丁型肝炎的易感者为HBsAg阳性的急、慢性肝炎及或先症状携带者。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及体液中。各型病毒性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HDV与HBV联合感染或重叠感染可加重病情,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尤以HDV重叠感染于慢性乙型肝炎者。

阅读:170 收藏:264 分享:37


病毒性肝炎病毒典型症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病毒性肝炎病毒典型症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二、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所谓的病毒性肝炎就是一种由于病毒感染而导致发炎的一种疾病。

阅读:1218 收藏:8 分享:12


病毒性肝炎属于哪类传染病,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属于哪类传染病,如何预防病毒性肝炎

一、病毒性肝炎属于哪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身体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发热,肝肿大伴有肝功能损害等症状。病毒性肝炎又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七种类型。甲型、戊型肝炎主要经消化道途径传播,多数感染者

阅读:843 收藏:57 分享:22


丙肝是病毒性肝炎吗_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有哪些

丙肝是病毒性肝炎吗_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有哪些

二、诊断1.抗HCV即丙肝抗体,目前诊断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标。当各型病毒性肝炎特异性标志检测阴性,临床症状及单项ALT升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应考虑是否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总之,对有典型临床表现且其发病与输血及血制品密切相关,已排除其他肝炎的可疑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进一步查HCV-RNA及抗HCV,如HCV-RNA及抗HCV均阳性或HCV-RNA单独阳性即可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

阅读:595 收藏:49 分享: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