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病变部位在下位运动神经元,也多为散发病例,病程进展缓慢,历时数月~2年。出现不对称分布的运动障碍,有肌束震颤,无感觉障碍。该病病因不清,除了中毒学说、慢病毒学说等以外,还有发现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与该病有一定的关系。婴儿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是一种儿童期的单基因遗传病,有人将其称为儿童期第I型,患病率为0.1~1/10万人口,多数在出生后6~12月内发病,病情进展快,病人常在起病后1年内死亡。少年型家族性进行性脊肌萎缩症也称为儿童期运动神经元病III型,该病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在2~17岁,在
少年型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脊肌萎缩症的一个亚型,由Kugelberg Welander(1956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少见,容易与肌营养不良混淆。我们看看下面怎么说吧。
婴儿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是一种儿童期的单基因遗传病,有人将其称为儿童期运动神经元病第I型,患病率为0.1~1/10万人口,多数在出生后6~12月内发病,病情进展快,病人常在起病后1年内死亡。少年型家族性进行性脊肌萎缩症也称为儿童期运动神经元病III型,该病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在2~17岁,在肢体近端型脊肌萎缩症中KWD占48%以上,病情进展缓慢,病程在10~40年。该病多为长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长染色体显性遗传,男性病人多于女性。
【症状体征】
(1)发病年龄约30岁,稍早于ALS,男性多见;
(2)击袭起病,表现肌无力、肌萎缩和肌束颤动等肢体下运动神经元功能缺损症状体征;首发症状常为一手或双手小肌肉萎缩、无力,逐渐累及前臂、上臂和肩胛带肌,从下肢开始萎缩者少见,远端萎缩明显,肌张力和腱反射减低,无感觉障碍,括约肌功能不受累。
(3)波及坚水发生延水麻痹者存活时间短,常死于肺感染。
【疾病病因】
进行性脊肌萎缩仅由脊髓前角细胞变性所致。
【病理生理】
脊髓前角细胞变性。
【诊断检查】
1、神经电生理:肌电图呈典型神经源性改变。静息状态下可见纤颤电位、正锐播,有时可见束颤电位;小力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宽、波幅增大、多相波增加,大力收缩呈现单纯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运动诱发电位有助于确定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2、肌肉活检:有助于诊断,但无特异性,早期为神经源性肌萎缩,晚期在光镜下与肌源性肌萎缩不易鉴别。
3、其他:血生化、CSF检查多无异常,肌酸磷酸激酶(CK)活性可轻度异常,MRI可显示部分病例受累脊髓和脑干萎缩变小。
2.中间型脊髓性肌萎缩
也称为SMA-Ⅱ型、中间型SMA或慢性SMA,发病较Ⅰ型稍迟,多于1岁内起病,进展缓慢。患儿在6-8个月时生长发育正常多数病例表现以近端为主的严重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许多Ⅱ型患儿可独坐,少数甚至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站立或行走,但不能独自行走;多发性微小肌阵挛是主要表现;呼吸肌吞咽肌不受累,面肌不受累括约肌功能正常。本型具有相对良性的病程。生存期超过4年可存活至青春期以后。
3.少年型脊髓性肌萎缩
又称SMA-Ⅲ型,也称为Kugelberg-Welander病Wohlfart-Kugelberg-Welander综合征或轻度SMA。是SMA中表现最轻的一类。本病在儿童晚期或青春期出现症状,开始为步态异常下肢近端肌肉无力。缓慢进展。渐累及下肢远端和上双肢。可存活至成人期。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种具有进行性、对称性、以近端为主的弛缓性瘫痪和肌肉萎缩为特征的遗传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确切原因仍不清楚。有人记述本病的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特征。不同的病例可属不同的原因,如受寒、疲劳、感染、铅中毒、外伤,还有继发于梅毒,脊髓灰质炎的报导。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好发于男性,表现为双手活动软弱无力,手的内在肌萎缩,可有“爪形手”、“猿手”畸形。系衣服扣、拣小物件及写字困难。以后肌无力波及邻近肌群,累及臂和肩,再发展到下肢。也有从足发病,扩展到下肢,然后上肢者。肌肉萎缩软弱对称发展,有时仅累及一只手。肌张力减低,腱反射 弱与受累肌相应。括约肌无功能障碍,病理反射多不出现,但可见于频发肌束震颤时。肌束震颤可不定部位出现,有寒冷、情绪波动或受到机械刺激时可诱发和加重肌束震颤。病程中无自发疼痛和感觉异常出现,舌肌萎缩,软腭运动障碍伴发音及吞咽症状极少产生。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一些对症治疗。可用氨基酸制剂、核酸制剂、维生素、血管扩张剂。给予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保证充分的休息。对于肌肉萎缩导致肠道功能障碍时,需采取肠内营养的方法,对于影响呼吸肌而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应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对于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进行抗感染治疗。
少年型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又名从勺h 价试-肠ge 肤笔一从飞lander 病、脊肌萎缩症111 型(SMA 一111 ) ,约占全部近端型脊肌萎缩症的48 . 8 %。该病的临床特点是:( l )发病年龄3 一18 g/之间。( 2 )亦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个别SMA 一111 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x 连锁隐性遗传方式。有些家族性病例可能继发于某种特殊酶缺乏,如氨基己糖苷醋酶A ( hexo ? inidase A )。( 3 )症状表现肢体近端肌无力,登楼及从蹲位站立困难,其后双上肢也无力,举臂困难。肌萎缩、肌束震颤、健反射减弱和消失,腹部前挺,走路摇摆,呈鸭步。有翼状肩押,Q 珊er 征阳性,部分病例有脊柱侧凸,弓形足,排肠肌假肥大,本病应与Duchenne 肌营养不良症(DMD )鉴别。肌无力和肌萎缩以下肢最明显,从股四头肌和髓屈曲肌开始,以后影响到上肢和双臂。无感觉障碍,智能正常。( 4 )本病进展极其缓慢,有些病例发病20 年后还能独立行走,生存期较长。( 5 )肌电图和肌肉活检可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鉴别。
临床特征表现:
(1)对称性肌无力:首先双下肢受累,迅速进展,主动运动减少,近端肌肉受累最重,不能独坐,最终发展手足尚有轻微活动。
(2)肌肉弛缓,张力极低:患儿卧位时两下肢呈蛙腿体位,髋外展,膝屈曲的特殊体位。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3)肌肉萎缩:可累及四肢、颈、躯干及胸部肌肉,由于婴儿皮下脂肪多,故肌萎缩不易发现。
(4)肋间肌麻痹:轻症者,可有明显的代偿性腹式呼吸,重症者除有严重呼吸困难外,吸气时可见胸骨上凹陷,即胸式矛盾呼吸,膈肌运动始终正常。
(5)运动脑神经受损:以舌下神经受累最常见,表现舌肌萎缩及震颤。
(6)预后不良,平均寿命为18个月,多在2岁以内死亡。
2、少年型SMA 也称为SMA-Ⅱ型、中间型SMA或慢性SMA,发病较Ⅰ型稍迟,多于1岁内起病,进展缓慢。患儿在6~8个月时生长发育正常,多数病例表现以近端为主的严重肌无力,下肢重于上肢;多发性微小肌阵挛是主要表现;呼吸肌、吞咽肌不受累,面肌不受累,括约肌功能正常。本型具有相对良性的病程。生存期超过4年,可存活至青春期以后。
3、少年型脊髓性肌萎缩 又称SMA-Ⅲ型,也称为Kugelberg-Welander病、Wohlfart-Kugelberg-Welander综合征或轻度SMA。是SMA中表现最轻的一类。本病在儿童晚期或青春期出现症状,开始为步态异常,下肢近端肌肉无力。缓慢进展。渐累及下肢远端和上双肢。可存活至成人期。表现为神经元性近端肌萎缩,容易和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相混淆。患儿常有磷酸肌酸激酶增高。能行走的SMA-Ⅲ型患儿可出现蹒跚步态,腰椎前突,腹部凸起,腱反射可有可无。维持独立行走的时间与肌无力的发病年龄密切相关,2岁前发病者将在15岁左右不能行走,2岁后 病者可一直保持行走能力至50岁左右。大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表明,SMA-Ⅱ型和Ⅲ型在数年内肌无力症状进展缓慢或没有进展。
另外,不典型SMA进行性延髓麻痹(Fazio-Londe病),患者脑干运动核进行性受损,数量逐渐减少,引起进行性延髓麻痹,但不伴或很少伴有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现象。本病常于生后最初几年发病,表现为明显的面肌无力及其他脑神经运动神经核受累症状,通常在第Ⅴ对脑神经以下的神经核,眼外肌一般不受累。
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有什么症状表现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种具有进行性、对称性、以近端为主的弛缓性瘫痪和肌肉萎缩为特征的遗传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好发于男性,表现为双手活动软弱无力,手的内在肌萎缩,可有“爪形手”、“猿手”畸形。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方法。
阅读:1490 收藏:79 分享:2
进行性脊髓肌肉萎缩症的特点是脊髓前角细胞变性,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进行性的肢体近端为主的弛缓性麻痹与肌萎缩症状。很多患者都不清楚为什么以及会患上此类病症,对于进行性脊髓肌肉萎缩症目前病因尚未明确。
阅读:1843 收藏:44 分享:36
一、进行性肌肉萎缩症怎么治疗好1、根据起病年龄、病情进展速度,肌无力的程度,实验室检查,存活期等临床资料进行诊断和分型,肌电图失神经电位有定性诊断意义。2、可借助辅助检验:血清中肌细胞酶一般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下降,肌电图可见失神经支配改变,插入电位延长,肌松弛时有肌纤电位、正锐波、肌收缩时无随
阅读:1063 收藏:40 分享:40
一、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有哪些饮食禁忌进行性脊肌萎缩症的饮食宜忌有哪些?一、饮食适宜:1.宜吃具有营养神经维生素B1含量高的食物;2.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以及食用建议1.鲤鱼。鲤鱼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
阅读:1523 收藏:126 分享:17
一、进行性肌肉萎缩症怎么治疗好1、根据起病年龄、病情进展速度,肌无力的程度,实验室检查,存活期等临床资料进行诊断和分型,肌电图失神经电位有定性诊断意义。2、可借助辅助检验:血清中肌细胞酶一般正常,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下降,肌电图可见失神经支配改变,插入电位延长,肌松弛时有肌纤电位、正锐波
阅读:401 收藏:103 分享:90
一、进行性肌肉萎缩症有哪些饮食方面的禁忌进行性肌萎缩(PMA),亦称为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为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的一个亚型。变性限于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特点是进行性肌萎缩和肌无力,通常自手的小肌肉开始,蔓延至整个上肢和,反射消失,感觉障碍不出现。部分患者可能最终发展为肌萎缩侧索硬
阅读:1936 收藏:62 分享:90
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治疗目前西医仍无特效治疗方法。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的概述脊髓性(进行性)肌萎缩是一种具有进行性、对称性、以近端为主的弛缓性瘫痪和肌肉萎缩为特征的遗传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特点是进行肌萎缩和肌软弱,通常自手的小肌肉开始,蔓延至整个上肢和下肢,反射消失,感觉障碍不出现。
阅读:1812 收藏:178 分享: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