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9 01:35:58

首页 > 生活 > 栏目 > 正文

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

BY:大叔18岁 2024-07-19 01:35:58 1293 ℃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亦称为遗传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临床主要特征是四肢远端进行性的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CMT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2500)。根据临床和电生理特征,CMT分为两型:CMT1型(脱髓鞘型),神经传导速度(NCV)减慢(正中神经传导速度s),CMT2型(轴突型),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或轻度减慢(正中神经传导速度>38m/s)。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呈常染色体隐性或X-连锁遗传。那么这个病有什么危害呢?请继续往下看吧。

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的诊断方式

1CMT 1(脱髓鞘)型①在10岁以内发病慢性进展性病程严重程度不同;周围神经对称性进行性变性导致肢体远端肌无力肌萎缩自足和下肢开始CX出现内翻马蹄足和爪形足畸形数月至数年波及手肌和前臂肌伴游或不伴感觉缺失;常伴脊柱侧弯垂足呈跨阈步态;病程缓慢病程长时期稳定;部分病人虽有基因突变但不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仅有弓形足或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甚至无临床症状;②检查可见小腿和大腿下1/3肌萎缩形似“鹤腿”或倒立香槟酒瓶状手肌萎缩变成爪形设可波及前臂肌受累肢体腱反射减低或消失;深浅感觉减退呈手套袜子样分布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约50%的病例可触及神经变粗脑神经通常不受累;③运动NCV减慢为38m/s以下(正常50m/s);CSF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肌活检可见神经源性肌萎缩神经活检显示周围神经脱髓鞘和Schwann细胞增生形成“洋葱头”样结构

2CMT 2(轴索)型①发病晚成年开始出现肌萎缩症状及出现部位与CMT 1型相似程度较轻;②运动NCV正常或接近正常CSF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神经活检主要为轴突变性

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的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分为两型

、I型(脱髓鞘型)是典型的腓骨肌萎缩症双下肢呈倒立酒瓶状或称鹤立腿同时出现足弓高耸爪形趾马蹄内翻畸形等行走时表现特殊的跨越步态表现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腱反射减退或消失首发于手部肌前臂肌萎缩而后下肢远端肌萎缩者仅见于少数病例四肢末梢可出现手套状袜状深浅感觉障碍和一系列植物神经与营养代谢障碍局部皮肤呈青紫色皮肤温度低溃疡形成等

II型(轴突型)发病晚成年开始有肌萎缩部位和症状与I型相似但程度较I型为轻临床上按症状组合有多种变异型如肩胛腓骨肌萎缩型视神经萎缩型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若伴有腓骨肌萎缩则称腓骨肌萎缩型共济失调即Roussy-Levy综合征

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的饮食保健

腓骨肌萎缩症的食疗(以下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咨询医生)

1、山药排骨汤。原料:山药排骨、姜、黄酒。做法:

1、山药洗净,去皮切断,蒸2分钟

2、排骨洗净,砂锅加满,煮开,撇去浮沫

3、放姜片葱结,加黄酒,转小火

4、煨一小时,捡去葱结,放山药,开中火沸腾后再转小火

5、半小时后加适量盐,继续煨半小时至山药排骨酥烂即可。

2、子参田鸡粥。主料:粳米100克,田鸡200克。辅料:猪肉(瘦)50克,太子参30克,百合(干)20克,青豆10克。调料大葱5克,盐2克,香油3克,淀粉(蚕豆)6克,料酒5克,味精1克。

做法:

1.粳米洗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2.田鸡去皮、内脏,洗净后斩件。

3.猪瘦肉洗净,切片,加入淀粉料酒味精腌渍15分钟。

4.百合洗净,撕成瓣状;太子参洗净切段;青豆洗净。

5.将粳米放入沸水锅内,烧沸放入太子参、百合、青豆,再以旺火烧沸,放入猪瘦肉、田鸡,以小火熬煮至粥成,撒上葱末、盐、味精,淋入香油,即可盛起食用。

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的饮食宜忌

宜多吃含维生素B、维生素E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鸡鸭鱼都可以吃的。

应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容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尽可能提高患者食欲,使患者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在饮食中禁忌食用辛辣、肥腻、剌激性食物,忌食螃蟹、蚌、螺等海鲜腥味产品。

禁忌食用含有谷氨酸的味精、鸡精、王守义十三香、十五香等各式各样的调味品。

忌食用含有谷氨酸方便面、饼干等食品及其它食品添加剂。

忌食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等。

烟酒

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本病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CMT1型、CMT2型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可有散发病例。

①CMT1A致病基因定位于17p11.2-12,核基因编码周围神经髓鞘蛋白22(PMP22),PMP22基因重复突变导致过度表达,使PMP22蛋白增加;小部分病人因PMP22基因突变,产生异常PMP22蛋白而致病;

②CMT2型:CMT2A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p35-36,CMT2B定位于3q13-22,CMT2C定位于5q,CMT2D定位于7p14,CMT2E定位于8p21。CMT也有X-连锁显性(CMTX)染色体隐性(CMT4)方式。

二、发病机制

1.遗传方式

(1)CMTⅠ型: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和X性连锁显性或隐性遗传两种方式。近年研究表明,CMTⅠ型又分为ⅠA型、ⅠB型及ⅠC型。CMTⅠA型最常见(56%~60%),由常染色体17P11.2-12上PMP-22基因突变所致。CMTⅠB型少见(30%),病理基因在Ⅰq21-23,与髓鞘蛋白P0(MPZ)基因突变有关。ⅠC型的病理基因至今不明。X连锁的病理基因在Xq13-1。

(2)CMTⅡ型:遗传方式有3种,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及X性连锁遗传。本病常染色显性病理基因在Ⅰp35-36。常隐及X连锁病理基因不明。

2.病理改变

(1)CMTⅠ型:CMTⅠ型腓肠神经活检结果是主要大、中等直径纤维数量明显减少,束内胶原增生。随年龄增长,有髓鞘纤维密度进行性减少,脱髓鞘加重。由于返复节段性脱髓鞘及髓鞘再生过程增强,施万细胞增生与神经内膜成分围绕轴索形成同心圆样“洋葱球”状结构。脊髓后索变性,其中薄束较楔束明显。

(2)CMTⅡ型:CMTⅡ型腓肠神经病理以轴索变性为主,脱髓鞘不显著者,施万细胞增生呈“洋葱球”改变且很少见。


小儿腓骨肌萎缩症_小儿腓骨肌萎缩症能治疗吗

小儿腓骨肌萎缩症能治疗吗小儿腓骨肌萎缩症大多数是遗传导致的,那么小儿腓骨肌萎缩症能治疗吗?小儿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组临床表型相同的遗传异质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是四肢远端进行性的肌无力和萎缩伴感觉障碍。该病主要表现四肢远端对称性肌肉萎缩,运动障碍以及感觉障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的,临床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及增强

小儿腓骨肌萎缩症男孩居多,小儿腓骨肌萎缩症的确诊方法,小儿腓骨肌萎缩症的中医治疗

一、小儿腓骨肌萎缩症男孩居多男性多于女性,进展缓慢。多数病人肌萎缩和肌无力从下肢远端肌肉(腓骨肌、伸趾总肌和足部小肌肉)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且对称。少数病人也可从手部开始。肌萎缩常有明显界限,下肢不超过大腿的下1/3部位,酷似“倒置的酒瓶”(称“鹤腿”)。由于肌萎缩可出现弓形足、足下垂及马蹄内翻畸形

什么是腓骨肌萎缩症如何从饮食调理腓骨肌萎缩症

一、腓骨肌萎缩症腓骨肌萎缩症-临床表现腓骨肌萎缩症腓骨肌萎缩症发病初期双足无力,活动不灵,麻木,腓骨肌开始萎缩,后逐渐扩展至骨间肌、小腿屈肌,最后累及大腿下1/3肌肉,但其上部完全正常,形成“鹤腿”或倒置的酒瓶样畸形。萎缩肌肉可有肌束震颤。跟腱反射早期减弱或消失。因足背屈无力常呈马蹄内翻畸形。后期手

Hash:a4369c48d1b2b1e5aade2a1bffbc399c20db80ee

【声明】本文由用户大叔18岁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