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6 01:25:12

阴阳学说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即所谓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阴阳格拒

阴阳格拒,是阴阳失调病机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病机,主要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方面。主要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和阳的一方盛极,因而壅盛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形成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复杂的临床现象。

阴盛格阳,即阴阳内外格拒。系指阴寒之邪盛极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相互格拒、排斥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疾病的本质虽然是阴寒内盛,但由于其格阳于外,故其临床表现,反见面红烦热、欲去衣被、口渴、狂躁不安等热象。因其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故为真寒假热。

此外,阴盛于下,虚阳浮越,亦可见面红如火,称为戴阳,亦是阳虚阴盛,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的一种表现。

阳盛格阴,系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郁闭于内,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多见于热病的热盛至极,反见“热极似寒”的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寒象。由于其疾病之本质是热盛于里,而格阴于外,故称为真热假寒。这种四肢厥冷,又称之为“阳厥”或“热厥”。

阴阳互损

阴损及阳,系指由于阴液(精、血、津液)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阳气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阳损及阴,系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久之则阴液生化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是指机体阴阳的平衡协调状态,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而遭到破坏,导致阴阳之间出现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等情况,是对机体各种病理状态的高度概括。

阴阳失调之说,首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和《素问·调经论》说的“阳虚则外实、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 内寒”等。

阴阳偏胜

阴或阳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病机。病邪侵入人体,在性质上,必从其类,即阳邪侵袭人体,则邪并于阳,而形成机体的阳偏胜;阴邪侵袭人体则邪并于阴,而形成机体的阴偏胜。

由于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的,一般来说,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所以阳偏胜必然会耗阴,从而导致阴液不足;阴偏盛也必然会损阳,从而导致阳气虚损。

阳偏盛

阳主动,主升而为热,所以阳偏胜时,多见机体的机能活动亢奋、代谢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一般来说,阳胜的病机,多指阳气亢盛而阴液未虚的实热证。进一步发展,可成为阳盛阴虚之证。

阳胜的形成,多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虽感受阴寒之邪,但入里从阳而化热,或情志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气滞、血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临床多见壮热、烦渴、面红、尿赤、便干、苔黄、脉数。若阳热亢盛过久,则必耗阴液,故阳盛实热病证,易于煎灼人体阴液,久之亦可导致人体津液不足,阴精亏损,转化为实热伤阴的病证。此即是“阳胜则阴病”。

阴偏盛

阴主静,主内收而为寒,故在阴偏胜时,多见机体的机能活动代谢低下,热量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等阴寒内盛的病理状态。一般来说,阴偏胜,多指阴邪偏盛而阳气未衰的寒实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阳虚,则成为阴盛阳虚之证。

阴胜的形成,多由外感阴寒之邪,或过食生冷,阴寒内盛,遏抑机体的阳气,或由素体阳虚,阳不制阴,而致阴寒内盛。前者属实,后者则为虚实夹杂。此外,阴寒之邪壅盛,日久必伤阳气,故阴盛实寒病证,常可导致虚衰,出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减退情况,此即“阴胜则阳病”。

阴阳偏衰

阴或阳的偏衰,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所谓“精气夺”,包括了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的不足及其生理功能的减退,同时也包括了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减退和失调。

阳偏衰

阳偏衰,即是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机体反应性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损伤阳气所致。

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尤以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最为重要,这是由于肾阳为诸阳之本的缘故。由于阳气虚衰,阳虚不能制阴,阳气的温煦功能减弱,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亦因之而减退,血和津液的运行迟缓,水液不化而阴寒内盛。这是阳虚则寒的主要机理。

阳虚则寒,临床可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舌淡脉迟等寒象,亦可见到倦卧神疲,小便清长,下利清谷等虚象,以及由于阳虚气化无力,阳不化阴,水液代谢功能减退或障碍而导致的水湿停滞等病变。

阴偏衰

阴偏衰,即是阴虚,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等阴液亏耗,其滋养、宁静的作用减退。多由于阳邪伤阴,热邪炽盛伤津耗液,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耗伤阴液所致。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阴阳学说』中医护理的整体观

『阴阳学说』中医护理的整体观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

阅读:1939 收藏:293 分享:79


阴阳学说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阴阳学说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中医是一门医学也是一门哲学,中医中最重要的阴阳观念可以说涵盖世间万物,解释了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但很多人让认为阴阳过于抽象,有点搞迷信,不科学,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是一门实实在在的以效果为目地的医学。阴阳是个抽象的概念。《黄帝内

阅读:1071 收藏:292 分享:86


清楚阴阳学说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清楚阴阳学说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中医是一门医学也是一门哲学,中医中最重要的阴阳观念可以说涵盖世间万物,解释了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但很多人让认为阴阳过于抽象,有点搞迷信,不科学,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是一门实实在在的以效果为目地的医学。阴阳是个抽象的概念。《黄帝内

阅读:1136 收藏:134 分享:6


『五行学说』中医阴阳五行范式与动态

『五行学说』中医阴阳五行范式与动态

阴阳是对事物认识的最基本概括。万事万物都有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都具有矛盾的两面,绝对纯粹的单一物种是不存在的。但是仅仅以阴阳描述世界还显得简单了一些,世界的复杂性,无法用它做出描述。五行是对这种认识的最重要的补充。阴阳五行是古代中国哲学家对世

阅读:1599 收藏:45 分享:23


中学教师说男女生表现正常不存在“阴盛阳衰”

中学教师说男女生表现正常不存在“阴盛阳衰”

济南中学的董洪海主任说,女生在文理科领域的优秀表现确实已经成为一种值得教育者深入研究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女生在文科学科上优势更加明显,而原来大多数女生不大敢碰的数理化生物等学科,已被越来越多的女生选择,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像数学、计算机、电

阅读:130 收藏:28 分享:18


护肤顺应阴阳,24小时美肤阴阳学

护肤顺应阴阳,24小时美肤阴阳学

东方女子大多体质偏寒,身体水分代谢不好,难以摆脱脸色黯黄。日为阳,肌肤正积蓄能量积极向上,太阳贵比黄金,但在日间时,要注重防护,隔离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夜为阴,夜晚为女性滋阴养颜的黄金时间,这时则要做好修护的工作。护肤顺应阴阳,下面为大家介绍24小时美肤阴阳学,我们一起看看吧。睡前做6件事让皮肤白嫩

阅读:411 收藏:248 分享:15


护肤顺应阴阳24小时的美肤阴阳学

护肤顺应阴阳24小时的美肤阴阳学

在中医里,养生要讲究阴阳,月圆月缺、季节变换都会影响人的思想情绪,身体健康以及肌肤状况。所以在中医的美容哲学里,想要更好护肤,就要顺应机体阴阳学,依照生理循环系统,配合日夜运行、季节更迭、细胞生长的周期和节奏,细心调理,让肌肤恢复平衡状态。避开护肤误区24小时美容方案在以下选项中,如果你有三项以上

阅读:873 收藏:34 分享:71